第121章 築堡

字數:4910   加入書籤

A+A-


    當黎明的晨曦照亮大同城時,大同西門緩緩打開,約三百名全副武裝的兵丁帶著五百名不著甲的軍士、匠戶向水口堡而去。
    巡撫直屬的標兵營參將賈鑒一馬當先,他屬於邊將世家,對軍事頗為精通,五堡計劃的頭一批水口、宣寧兩堡建築工程由他總負責。
    兩堡距大同城約一百二十裏,建築軍兵和匠戶每次帶上足夠糧草前去工地幹三日活,再回城取糧並休息兩日。
    自太祖高皇帝定鼎以來,持之以恒地對草原上的韃子部落進行鐵器封鎖,草原上無論是臣服的、半臣服、不服的部落都已經很難找到一副鐵甲綿甲,甚至於箭頭都是骨頭磨成的,少得可憐的鐵全用在刀、槍頭上。半服不服的草原部落已經淪為徹底的經濟馬匪,不複有政治訴求。他們所恃的唯有機動性超強,來去如風,搶一把就跑。
    一般來說,三百全副武裝的明軍足以打敗一千多韃子;五百明軍結成車陣,銃炮打放,弓弩齊射,五六千韃子也吃不下,所以賈參將也很安心。
    水口堡位於一座小山之上,卡住一條通往大同的道路,山下有水源,以前曾經有明軍小隊駐紮過,後麵被放棄了,這次張巡撫的計劃是擴大大同防禦係統,把防線向外推,五百軍兵設一名千戶守一堡,進可攻退可守,草原上的中小部落如果遊牧到水口堡附近,明軍還能反搶一把牛羊。
    賈參將之前帶隊來過幾次,非常有經驗,他下令把夜不收放出去,連同他的家丁也派出警戒,然後令武裝的軍兵分散在河口、路口。
    隨著一座磚窯的煙霧騰騰升起,空氣中彌漫著嗆鼻的煤火味。五百名做勞力的軍兵在幾名百戶的帶領下,開始取土、搭建城堡了。
    賈參將騎馬來到一處高地,向著北邊四下張望。上個月趁著秋高氣燥,明軍又燒了一次荒,從水口堡向西向北百多裏的土地上僅有草全被燒沒了,觸目所及之處的草地現在還是黑乎乎的,近乎荒漠化。
    賈參將滿意地點點頭,打馬回到工地上,大聲喝道:“兒郎們,好好幹,到明年開春你們就搬過來,給你們發牛、發種子發犁具,從今往後這塊地就是你們的了!”
    在太祖、太宗的持續打擊下,草原上各部落又恢複到自求多福、互相攻伐、一盤散沙的狀態,各部落紛紛尋找出路,有不少投靠大明,成為邊軍替大明王朝戍邊。此時大明的九邊已經沒有大兵團作戰的必要,邊關打的都是治安戰,幾十萬邊軍以大同、甘州、宣化等幾個大鎮為基地,稀稀拉拉地分布在數千公裏的防線上。
    於是在正統時代,三楊進行過一次軍改,明軍開始小型化;到正德時代,為了適應戰爭新形勢和新軍製,邊軍的都司衛所製逐漸行政化,邊軍自發探索出營兵製。
    按太祖高皇帝的設想,我大明的良民,人人是既得利益者,個個有一技傍身,而且官府、宗族把他們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包了下來;衛所兵家家有田地,子女有書讀,戰死有撫恤,兒子升一級;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太祖時代確實做到了大明天下無敵,當初蘭州天策衛五千兵在衛僉事張溫的指揮下,硬生生地扛住王保保八萬元軍的反複進攻,最後甚至於有餘力追擊反殺;蔡家莊之戰中,明軍隻用一千衛所兵就全殲胡騎數千。
    但是隨著天下太平,衛所兵開始變成農民,邊軍不得已撿起太宗時期設的總兵製。
    賈參將這個職務與總兵官一樣,等同於總督、巡撫、鄉試官、會試官,是一個臨時性的、無下屬定員、不設品級的、不在朝廷編製中的官職。
    總兵隻負責臨時統領某幾個衛所的軍兵作戰。但隨著衛所兵農民化,為了保證戰力,邊軍開始從衛所中選拔勇敢、戰鬥力強的軍戶組成職業打仗的營兵,營兵長官仍叫總兵,總兵一般由一、二品武官擔任。
    後麵又發展成總兵自領一個三千額員的正兵營,副總兵領一奇兵營,參將或遊擊將軍領一遊兵營,下設守備等軍職,都司則負責營兵選拔、屯田、糧草、馬政、驛站等後勤保障。
    而軍兵依然還要同時承擔打仗、做工的職責,比如說這些築堡的軍兵,明年他們就要拖家帶口到此戍守。
    現在大同鎮就處於自發的兵製變更過渡期,江總兵鎮守一方,賈參將分守一路,再設一守備專守城堡。總兵、參將的具體品級還得看兵部檔案中記錄的他們在都司或衛所中的軍職。
    軍兵們神色麻木,行動遲緩,慢騰騰地來回運磚、取土,這讓賈參將怒不可遏,他跳下馬來,拎著鞭子走過去怒斥道:“狗殺才,昨晚是不是在娘們身上泄了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使點勁,明年開春前你們就要住進來的,自己住的屋子不好好修,韃子來了給你們一鍋端!”
    一名軍兵梗著脖子回道:“將爺,軍中這個夥食,叫人半饑不飽,怎生有氣力!”
    其他的軍兵紛紛叫苦,放下手中的家夥事,說要歇息一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忠!就你媽的屁話多,幹不了兩下就要歇,歇你媽的,欠打了不成?現在銀子也到位了,給你們一餐加了一塊貼餅子,還不知足!”
    柳忠把肩上的扁擔一扔:“一塊貼餅子,多能運幾筐土?軍中的驢子都不能這麽使喚!”
    賈參將飛起一腳,把柳忠踢倒在地,一鞭子虛空一抽,喝道:“狗殺才也配跟驢子相比!驢子才幾頭,你這種殺才滿坑滿穀!”
    看著那些軍兵趁著看熱鬧的機會停下幹活,賈參將用鞭子指一圈道:“軍門大人嚴令,如果元旦前不把外牆修好,十抽一殺你們!”
    在怒罵與喝斥聲下,五百軍兵幹了兩天半就把帶來的幹糧吃完了。賈參將冷笑一聲,用鞭子指定五十名幹活偷奸耍滑的軍兵,叫他們出列脫下上衣,背朝自己麵朝眾人,然後用鞭子劈頭蓋臉地一個一個抽打過去,抽到最後累了,賈參將喘口氣說:“今天就到這裏!讓你們這些狗才回去養兩天!”說著便命令整隊回城。
    在夕陽餘暉下,軍兵們低著頭,麵無表情地看著地上長長的影子,慢慢地向大同方向走去。
    楊植花了三天時間與員外郎共同清點庫存、賬本,雙方終於交接完畢。員外郎一身輕鬆,指點道:“明天我就回北京複命,你也不要急,三年一任,時間過得很快的!”
    看看四下無人,員外郎低聲說道:“巡撫來催要錢糧草秣,有些常例,你懂的!如果你不收,就開了一個壞頭,後麵的人很難做!”
    楊植嘿嘿笑道:“前輩指點,我自然曉得!”
    “唉,你好好的少年一甲,躺平必定能入閣,跟我們三甲賜同進士苦哈哈完全不一樣的賽道好嘛!”
    楊植笑笑亦不解釋,次日上午送別員外郎,便進城去拜訪大同鎮守太監王斳。
    榜眼的名號還是很能唬人的,帖子遞進去後,王太監親自出門把楊植迎進去,雙方分賓主落坐。王太監寒暄幾句“氣候飲食還習慣嗎”後問道:“聽說楊翰林有一個軍旅夢,所以才來這裏吃土?”
    一日翰林,終身翰林。楊植也沒有糾正,回道:“正是如此,王老公。所以大同有仗打麽?”
    王太監桀桀笑起來:“哪個不長眼的韃子敢來打大同!隻是邊牆數千裏,韃子聚集起來找一處偏僻地方破關而入搶一把就走,偶爾也有。”
    楊植點點頭道:“是極,這次戶部給大同撥了五萬兩銀子,就是張巡撫上疏說修補防線用的!我聽張巡撫所言要修五個城堡,似乎遠遠不夠呀?”
    “唉,咱家也不知道巡撫怎麽想的,但大同他最大,我們有什麽辦法!先修著水口、宣寧兩堡,本來預計明年年底修完,你這次帶了錢來,應該能加快進度。咱大明人多,幹工程就是堆人,增加人手就快了。”
    楊植滿腹疑慮,告辭後又去拜訪江桓總兵。江桓原先是大同都司的指揮同知,在嘉靖元年元月因過受了處罰,嘉靖二年五月升為都司僉事並充任總兵官鎮守大同。他因為被處罰過,所以事事小心。
    見楊植問起,江桓回道:“你要問這點錢不夠修一座堡,肯定不夠的!不過巡撫大人說隻派軍兵過去,家屬留在大同,所以很多建築就省下來了!”
    見楊植瞠目結舌,江總兵道:“我們武夫粗人,跟你們文曲星文武殊途,一向聽不懂你們的辯經,隻管聽命令就是了!
    張巡撫說文官可以丟下家小千裏出仕,武夫自然也可以。我還能說啥?他的標兵營出了人,我的正兵營自然也要跟上,上頭說什麽我照做就是了!”
    最後江總兵歎口氣道:“你幹幹淨淨的清流神仙不做,偏偏下到凡塵沾染泥巴,當什麽濁流!幹過這一任積攢了資曆快回翰林院吧!”
    楊植表達了謝意,見秋季天黑得早,便告辭離去。
    一行人悶悶不樂,趁著未關城門前出了城。晉北山區的寒風來得比北京早,回小鎮的路上已沒有行人。
    經過南郊一處軍屬區時,楊植見路邊一個小女孩在玩石頭。小女孩衣衫單薄,寒風中瑟瑟發抖。
    楊植心中不忍,下馬過去溫言問:“天色晚了,你怎麽還不回家?”
    小女孩畏畏縮縮回道:“大大上工回來,背上挨了皮鞭,我娘在給他塗藥,讓我先出來避一避。”
    楊植歎口氣,讓郭雷脫下毛坎肩給小女孩穿上,又從懷裏掏出幾塊銀圓遞給小女孩,對郭雷道:“我們先走,你送她回家,隨後趕過來。”
    喜歡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請大家收藏:()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