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三十二)
字數:6544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仙師啊,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疑惑,就像喉嚨裏卡了個大桃子,不吐不快!我就想問問,為啥咽喉幹燥的人會是個‘不可發汗’的重點保護對象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胡子,說道:“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問得妙,問得呱呱叫!來來來,咱們坐下,泡壺好茶,邊喝邊聊,保證讓你聽完之後,不僅喉嚨舒服,連心肝脾胃腎都跟著樂嗬!”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起來,心想:這仙師講課還帶送茶水的?這波操作666啊!於是,兩人便在一棵老槐樹下,開始了這場關於咽喉幹燥與發汗的中醫大冒險。
仙師先是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然後緩緩說道:“小徒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這咽喉幹燥啊,就好比是秋天的樹葉,缺水缺得厲害,風一吹,沙沙作響,眼看就要凋零了。”
小弟子一聽,立馬點頭如搗蒜:“對對對,我最近就覺得喉嚨跟旱了三個月的大地似的,喝水都不解渴。”
仙師繼續笑道:“所以啊,這時候你要是給它來個發汗療法,那就好比是幹旱的土地上突然來了一場暴雨,表麵上看是滋潤了,但實際上呢?土地吸收不了,水都流走了,反而讓土地更加板結,對吧?”
小弟子撓撓頭,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哦~原來是這樣!那發汗不是能排毒嗎?為啥到了咽喉幹燥這兒就行不通了呢?”
仙師拍了拍小張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小徒啊,排毒也得看時機,看體質。咽喉幹燥的人,體內津液已經不足,這時候再發汗,津液就更少了。津液是啥?那可是咱們身體的潤滑油,少了它,五髒六腑運轉就不靈光了。就好比一輛車,油箱都快空了,你還猛踩油門,這車能不趴窩嗎?”
小弟子一聽,頓時笑出了聲:“哈哈,仙師您這比喻太生動形象了!那我這種情況,該怎麽辦呢?”
仙師抿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別急,小徒,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咽喉幹燥,首先要做的就是滋陰潤燥,比如喝點冰糖雪梨水,吃點百合銀耳羹,都是極好的。另外,還要注意休息,別熬夜,熬夜可是傷津的大忌。還有啊,保持心情愉悅也很重要,心情不好,肝氣鬱結,也會影響津液的輸布。”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突然眼睛一亮:“仙師,那我是不是可以多吃點水果,比如西瓜、橙子啥的,補充水分和維生素?”
仙師哈哈大笑:“小張啊,你這腦袋瓜子轉得挺快嘛!沒錯,水果是好東西,但也得適量,特別是寒涼性質的水果,吃多了反而傷脾胃,脾胃傷了,津液生化無源,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小弟子一聽,趕緊做了個鬼臉:“得嘞,仙師,我記下了,以後吃水果也得悠著點,不能貪食!”
小弟子,眨巴著那雙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一臉認真地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有個事兒一直搞不明白,您能給我講講不?就是那個淋家不可發汗的事兒,為啥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兒個是踩上求知欲的火箭了啊!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小徒啊,這事兒啊,說來話長,但咱得長話短說。淋家不可發汗,這可是中醫裏的一個大講究,發汗必便血,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啊?這麽嚴重?那為啥呢?師父您可得給我細細道來!”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別著急,咱們中醫啊,講究的就是個陰陽平衡,氣血調和。淋家呢,簡單來說,就是那些有淋病的人啊,他們的身體啊,就像是一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沙堡,經不起太大的風浪了。”
“你看啊,淋病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濕熱邪氣在體內搗亂,搞得尿道啊、膀胱啊這些地方都不得安寧。這時候呢,你要是非得給淋家發汗,那就相當於給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沙堡再來一波大浪,你說結果會怎樣?”
小弟子撓了撓頭:“那……那肯定會塌唄?”
“對頭!”張仲景仙師豎了個大拇指,“發汗啊,本來是為了把體內的邪氣排出去,但淋家的身體呢,已經虛弱到一定程度了,這時候再發汗,那就是雪上加霜了。氣血啊,它本來就應該乖乖待在它們該待的地方,你這一發汗,氣血亂了套,亂跑一氣,最後呢,就可能跑到尿道裏,跟那些濕熱邪氣勾結在一起,搞出一場大動亂!”
“這一動亂啊,尿道可就遭殃了,粘膜啊、血管啊都可能受到損傷,結果呢,就是便血了。你說這事兒鬧得,本來是想治病,結果病沒治好,反而添了新毛病,這不是得不償失嘛!”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回過神來:“原來如此啊!師父,您這解釋得太到位了,我這下算是徹底明白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仲景仙師嘿嘿一笑:“明白就好,明白就好!不過啊,小徒,這事兒還沒完呢。中醫啊,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雖然淋家不可發汗是個大原則,但也不是絕對的。”
“啊?還有例外?”小張一臉驚訝。
“那當然啦!”張仲景仙師神秘一笑,“你想啊,要是有個淋家呢,他身體雖然虛弱,但邪氣卻特別囂張,這時候你要是一點汗都不讓他發,那邪氣豈不是要在體內橫著走了?所以啊,有時候呢,咱們也得靈活變通,該發汗的時候還是得發汗,隻不過呢,得悠著點,得用那種比較溫和、比較巧妙的方法來發汗。”
“就像咱們做飯一樣,火候得掌握好,大火猛炒固然快,但有時候小火慢燉才能燉出真滋味。中醫治病啊,也是一樣的道理。”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師父,您這比喻太貼切了!我以後啊,一定得多跟您學學!”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學吧學吧!中醫這東西啊,博大精深著呢,夠你學一輩子的了!不過啊,小徒啊,你可得記住了,不管學啥,最重要的還是實踐。書本上的知識啊,那都是死的,隻有把它們用到實際中去,才能真正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所以啊,以後啊,你多跟病人打交道,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這樣你的醫術啊,才能越來越精湛。到時候啊,別說淋家了,就是再複雜再棘手的病啊,你也能手到擒來!”
小弟子一聽,眼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師父,您放心吧!我一定牢記您的教誨,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為像您一樣的大醫!”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點了點頭:“好小子!有誌氣!我看好你!不過啊,可別光顧著學習啊,也得注意休息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要是把自己累垮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小弟子嘿嘿一笑:“師父,您放心吧!我一定注意!”
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好奇寶寶的樣子,眨巴著大眼睛問:“仙師仙師,我有個問題憋在心裏好久了,就像肚子裏藏了個大西瓜,不吐不快!我聽說啊,那些長了瘡的人,就算他們渾身疼得跟被幾百隻蜜蜂蟄了一樣,也不能隨便發汗,這是為啥呢?難道他們就得默默承受這份‘痛並快樂不著’的滋味嗎?”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胡子,眼神裏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仿佛在說:“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不過我喜歡!”於是,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爆笑中醫小課堂。
“哎呀,我的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可是相當有水平!咱們先來說說這‘瘡家’的事兒。想象一下,你的身體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正常情況下,這片土地上各種植物也就是你身體裏的各種細胞、組織)和諧共生,一片生機盎然。但是呢,萬一哪天,來了一群不速之客——細菌病毒啥的,它們就像是調皮搗蛋的小惡魔,在你的皮膚上種下了‘瘡’這顆毒果子。”
“這時候,如果你的身體想要通過發汗來排毒,就像是給這片土地來個超級大灌溉,想把小惡魔們衝走。嘿,想法挺好,但實際操作起來,可就亂套了!為啥呢?因為發汗啊,它不僅僅是出點汗那麽簡單,它還會調動你全身的氣血,讓它們加速運行,好把毒素通過汗液排出去。可問題是,瘡家們的身體已經因為那些小惡魔的搗亂而變得虛弱不堪,氣血本來就不足,再這麽一折騰,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啊!”
“想象一下,你的身體就像是一輛超載的老爺車,本來就跑得搖搖晃晃的,結果你還非要讓它來個緊急加速,你說,這車能不散架嗎?同理,瘡家們如果強行發汗,他們的氣血就會像那輛老爺車一樣,承受不住壓力,開始出現各種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咱們中醫說的‘痓’病。”
“這‘痓’啊,可不是一般的抽筋那麽簡單,它更像是你的身體在抗議:‘主人,你再這麽折騰我,我可真的要罷工啦!’具體來說,‘痓’病會讓人全身僵硬,肌肉痙攣,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呼吸,那可是相當危險的。所以啊,咱們對待瘡家,可得溫柔點,不能像對待那些頑固的汙漬,一通猛搓猛洗,而是要慢慢調理,細心嗬護。”
“說到這裏,我還得給你講個小故事,讓你更直觀地理解。從前啊,有個小鎮,鎮上的人們都勤勞善良,但有一天,鎮上來了一群害蟲,它們在莊稼地裏搗亂,讓莊稼長得歪歪扭扭,還害得村民們渾身癢癢,痛苦不堪。村民們就想,幹脆來個‘大掃除’,用大水把害蟲都衝走算了。結果呢,害蟲沒衝走多少,莊稼倒是被淹得七零八落,村民們後悔莫及。”
“所以啊,咱們對待瘡家,就像是對待那個被害蟲侵擾的小鎮,不能盲目發汗,大水漫灌,而應該像智慧的農夫一樣,細心觀察,精準施策,用溫和的方法,比如中藥調理,慢慢恢複身體的正氣,讓氣血充足起來,這樣,那些小惡魔自然就沒有立足之地,乖乖投降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總結一下,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咱們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調和氣血,可不能像西醫那樣,一上來就是猛藥猛治,那可不符合咱們老祖宗的智慧。記住了嗎,小弟子?”
小弟子聽得目瞪口呆,一會兒笑彎了腰,一會兒又緊張得直搓手,最後,他終於恍然大悟,連連點頭:“仙師,我明白了!這就像玩遊戲,不能一味追求快速通關,而忽略了角色的成長和裝備升級,不然,最後隻會gae over!”
張仲景仙師滿意地點點頭,心裏暗想:“這小子,悟性不錯嘛,將來必成大器!”
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過來,一臉好奇地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有個問題想請教您。您老是中醫界的泰鬥,肯定知道‘衄家不可發汗’的道理吧?我這心裏頭跟揣了個小兔子似的,七上八下的,就想弄個明白。”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還挺會找話題嘛!於是他故作深沉地捋了捋長胡子,清了清嗓子,說道:“嗯,既然你誠心發問,那本仙師就勉為其難地給你講解一番吧!”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什麽是‘衄家’。這‘衄家’啊,可不是說誰家養了一院子鼻血,而是指那些經常流鼻血的人。這類人啊,體質通常比較特殊,要麽是血熱妄行,要麽是陰虛火旺,反正都不是省油的燈。”
“然後呢,‘不可發汗’這事兒,就好比給一個正在火山口烤火的人再添一把柴火,你說他能受得了嗎?當然不能!發汗啊,那可是要調動全身的陽氣,通過毛孔把體內的邪氣給逼出來。可咱們這位‘衄家’朋友呢,他體內的陽氣本來就旺得跟個小太陽似的,你再一發汗,那不就火上澆油了嗎?”
“所以啊,要是給‘衄家’發汗,那後果可就嚴重了。首先啊,你可能會發現他的額頭上莫名其妙地凹進去一塊,就像被誰用擀麵杖擀過一樣。這可不是什麽好事兒,說明他體內的氣血已經嚴重失衡了。”
“再來說說脈象吧。正常情況下,咱們的脈象應該是平穩有力的,就像小溪裏的水一樣潺潺流動。可‘衄家’一發汗,他的脈象就會變得又急又緊,就像是被誰猛地拉緊了一根橡皮筋似的。這說明他體內的氣血已經在瘋狂地奔騰了,隨時都有可能衝破堤壩啊!”
“還有啊,你可能會發現他的眼睛變得直勾勾的,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樣,眼珠子都不會轉了。這可不是因為他突然學會了什麽瞪眼大法,而是因為他體內的陽氣太旺,已經燒得他神誌不清了。你說這事兒逗不逗?本來是想發個汗治治病,結果卻把人治成了‘僵屍眼’!”
“更慘的是啊,他到了晚上還睡不著覺了。你想想啊,體內陽氣這麽旺,就像有一團火在燒,他能睡得著嗎?所以啊,他隻能瞪大眼睛數星星,看著天花板發呆。這日子啊,過得比失眠的貓還難受!”
說到這裏啊,張仲景仙師不禁搖了搖頭,感歎道:“所以啊,咱們中醫看病啊,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不能看到個感冒就想著發汗,看到個拉肚子就想著止瀉。得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來綜合考慮,這樣才能藥到病除嘛!”
“就像咱們平時炒菜一樣,你得根據不同的食材來調整火候和調料。你要是給西紅柿炒雞蛋放一堆辣椒,那味道能好吃嗎?同理啊,你要是給‘衄家’發汗,那效果能好嗎?非但不能治病,反而還可能加重病情呢!”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