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三十三)

字數:5889   加入書籤

A+A-


    小弟子眨巴著好奇的大眼睛,一臉認真地問道:“師父啊,我有個問題想不通,就是那個‘亡血家,不可發汗’的道理,您能給我講講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求知欲還挺旺盛嘛!於是他清了清嗓子,緩緩道來:“哦,你問的這個啊,那可是中醫裏的大學問呢!亡血家啊,簡單說就是身體裏的血庫快空了的人,這種人呢,你要是給他發汗,那可就是雪上加霜,自找麻煩啦!”
    “為啥這麽說呢?咱們先想象一下,人體啊,就像是個精密的小宇宙,血呢,就是那宇宙裏的生命之河,滋潤著身體的每一個角落。要是這河幹了,你說會咋樣?沒錯,萬物凋零,生機不再!同樣的道理,亡血家的人,身體裏的血已經不多了,你再給他發汗,那可是要把他僅剩的一點兒‘水分’都給逼出來啊!”
    “發汗,聽起來挺舒服對吧?像是做了一次深層清潔spa。但對於亡血家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想象一下,一個大旱之年的莊稼地,土壤都裂成蜘蛛網了,這時候你要是用個大水管子狂噴一陣,地裏的土是濕了,但莊稼呢?早就給淹死了!咱們的身體也是這樣,發汗太過,氣血就會更加虧虛,身體就會像那莊稼一樣,搖搖欲墜,寒顫連連,整個人都‘振’起來了!”
    “這裏的‘振’,可不是說你要變身超人哦!而是指身體會不由自主地發抖,那是身體在抗議呢:‘喂喂喂,主人,你再這麽折騰我,我可就要罷工啦!’所以啊,亡血家的人,發汗這事兒,咱們得堅決say no!”
    說到這裏,小弟子似乎還是有點兒懵,於是張仲景仙師決定再給他舉個例子,讓他徹底明白:“來,咱們再換個角度,把人體想象成一部智能手機。血呢,就是那手機的電量。你天天刷劇、打遊戲,電量很快就耗盡了,這時候你要是還開著閃光燈拍照,手機是不是得立馬關機抗議?亡血家發汗,就跟這手機低電量還硬要用閃光燈一樣,後果嘛,你懂的……”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恍然大悟道:“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師父,亡血家的人要是感冒了怎麽辦?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難受吧?”
    嘿,這小子還挺有同情心的嘛!於是張仲景仙師笑眯眯地說:“問得好!亡血家感冒,咱們當然得另想辦法啦!這時候,溫和的調理方式才是王道,比如喝點紅棗桂圓茶補補氣血,或者來個溫柔的艾灸,溫暖一下身體,讓正氣慢慢恢複起來。記住,治病就像談戀愛,得慢慢來,細水長流,急於求成可是要不得的哦!”
    “還有啊,亡血家的人平時也得注意,別老熬夜加班,把自己當成永動機。要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血是身體的能量源泉,得省著點兒用。多吃點補血的食物,比如豬肝、菠菜啥的,把身體的小宇宙養得滿滿當當的,這樣才能抵禦外邪,健康長壽嘛!”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眼裏閃爍著求知的光芒。看來,今天的課算是上到位了!張仲景仙師滿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怎麽樣,現在對‘亡血家,不可發汗’的道理是不是清晰多了?記住,中醫講究的是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咱們得順著身體的性子來,別硬來,否則,嘿嘿,後果自負哦!”
    有一天,咱們這位勤奮好學的小弟子,眉頭緊鎖,一臉求知若渴的模樣,跑來找張仲景仙師請教:“師父啊,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問號,一直撓得我心癢癢的。您知道嗎?就是那個汗家要是重發汗,結果必然是恍恍惚惚,心亂如麻,更慘的是,小便之後還會陰疼。這可有解?有沒有什麽神奇的方子能救他於水火之中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在說:“哦?這個問題嘛,為師自然是有妙招的。”於是,他緩緩開口,聲音溫和而有力:“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此乃身體虛耗至極,陰陽失衡所致。若想解此難題,非禹餘糧丸莫屬也。”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起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禹餘糧丸?聽起來就像是個藏有無數寶藏的神秘盒子,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怎麽配製吧!”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禹餘糧丸,這方子可不簡單,它可是根據千年中醫智慧,精心調配出來的寶貝。咱們先來看看這方子裏的藥材:禹餘糧、人參、附子、五味子、茯苓、幹薑。每一味藥都是精挑細選,各有千秋。
    禹餘糧四兩,換算成現代計量就是20克):這可是個好東西,它就像是大自然的守護者,能夠固澀止瀉,收斂止血。想象一下,你的身體就像是一個漏水的小船,禹餘糧就是那堵堅固的船板,幫你把漏洞堵上,讓你的身體重新恢複元氣。
    人參三兩,換算成現代計量就是15克):人參嘛,那可是人參娃娃的化身,專門來給你補充元氣的。它大補元氣,生津止渴,還能安神益智。吃了它,你就像是被打了雞血一樣,精神煥發,幹啥都有勁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附子二枚,這裏咱們為了方便計算,就按照每枚附子大約5克來算,總共10克):附子,那可是中藥裏的猛將,大辛大熱,能夠回陽救逆,散寒止痛。它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幫你驅散體內的寒氣,讓你的身體重新暖和起來。
    五味子三合,咱們知道古代一合約等於現在的30克,所以五味子就是90克,但考慮到實際藥材使用不會如此大量,這裏我們按照現代常用量10克來算):五味子,聽名字就知道,它五味俱全,能夠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它就像是一個全能選手,無論哪裏需要,它都能上去補個位。
    茯苓三兩,換算成現代計量就是15克):茯苓,那可是個低調的養生高手,它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吃了它,你的身體就像是被春雨滋潤過的田野,濕氣都被趕跑了,隻剩下滿滿的生機和活力。
    幹薑三兩,換算成現代計量也是15克):幹薑,那可是中藥裏的暖寶寶,它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吃了它,你的肚子就像是被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再也不怕冷風吹了。
    好了,藥材都準備好了,接下來咱們就要開始炮製這禹餘糧丸了。別緊張,這可不是什麽高難度的活兒,隻要跟著我做,保證你能輕鬆搞定。
    首先,咱們得把這些藥材都搗碎成細末,這一步就像是把各種調料混合在一起,準備做一頓美味的中藥大餐。想象一下,你正在廚房裏忙碌著,禹餘糧、人參、附子、五味子、茯苓、幹薑,這些藥材就像是你精心挑選的食材,每一味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和功效。
    然後,咱們得用蜂蜜來調和這些藥材,把它們揉成一個個小丸子,就像是在做手工一樣。這一步可是個技術活,你得把藥材和蜂蜜混合得恰到好處,不能太幹也不能太濕,不然丸子就成型不了啦。不過別擔心,隻要你有耐心和細心,就一定能做出漂亮的小丸子來。
    最後,咱們把這些小丸子放在陰涼幹燥的地方晾幹,就可以收起來備用了。想象一下,這些禹餘糧丸就像是你的秘密武器,隨時都能拿出來應對各種身體的小狀況。
    說完了配製方法,咱們再來聊聊這些藥材的功效吧。畢竟,咱們不能隻知道怎麽做,還得知道為什麽要這麽做,對吧?
    禹餘糧,那可是個固澀高手,它能幫助你收斂體內的精華,不讓它們白白流失。想象一下,你的身體就像是一個大大的倉庫,禹餘糧就是那個負責看守倉庫的門衛,它確保倉庫裏的物資不會被偷走或者浪費掉。
    人參嘛,那可是個補氣聖品,它能幫助你補充元氣,讓你的身體更加強壯。吃了人參,你就像是被充了電一樣,精神飽滿,幹啥都有勁兒。不過要注意哦,人參雖然好,但也不能多吃,不然可能會上火的。
    附子,那可是個回陽救逆的猛將,它能幫助你驅散體內的寒氣,讓你的身體重新暖和起來。不過要注意哦,附子可是個大熱藥,用的時候要小心火候,別把自己給燒著了。
    五味子嘛,那可是個全能選手,它能幫助你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吃了五味子,你就像是被一層保護膜包裹著,無論外界怎麽幹擾你,你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定。
    茯苓和幹薑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藥材。茯苓能幫助你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幹薑則能幫助你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它們就像是你的左膀右臂,一起協作,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
    好了,說了這麽多,相信你已經對禹餘糧丸有了深入的了解了吧?這方子雖然看起來複雜,但其實隻要掌握了方法,就能輕鬆搞定。而且啊,這些藥材可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哦,它們不僅能幫助你調理身體,還能讓你在養生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呢!
    小弟子眨巴著那雙充滿好奇的大眼睛,蹦躂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認真地問:“仙師仙師,我有個事兒一直想不明白,為啥病人本來就體寒,咱們還要給他發汗呢?這不是雪上加霜嘛!”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說道:“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好,不過咱們得先來個腦筋急轉彎,想象一下,冬天你穿著短袖短褲在雪地裏打滾,感覺咋樣?”
    小弟子一聽,縮了縮脖子,打了個寒顫,笑道:“那可不得凍成狗啊!仙師,您這是在打趣我呢!”
    “非也非也,”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一臉嚴肅又不失風趣地說,“但這事兒跟咱們說的發汗,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你看,人體啊,就像個小宇宙,裏麵的陽氣和陰氣得平衡,才能和諧共處。要是寒氣太重了,那就像是冰箱裏放了個熱狗,熱狗能不涼嗎?”
    小弟子一聽,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心想這仙師比喻得真形象。
    張仲景仙師繼續道:“所以啊,有時候病人看起來體寒,但其實是因為他體內的陽氣被寒氣給壓製住了,這時候,咱們發汗,就像是給這小宇宙開個窗,讓陽氣有機會透透氣,把寒氣給逼出去。但這裏麵的講究可大了去了,得恰到好處,不然就像你剛才說的,雪上加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哦~原來是這樣!”小弟子恍然大悟,但又皺起了眉頭,“可仙師,您說‘病人有寒,複發汗,胃中冷,必吐逆’,這又是咋回事呢?”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小弟子的疑問,他緩緩說道:“這就涉及到咱們中醫的五行學說和髒腑理論了。五行裏,脾胃屬土,喜溫惡寒。你想啊,本來胃裏就冷冰冰的,你再發汗過度,那不就像是在冰窟窿裏再澆盆冷水嗎?胃裏的陽氣更受傷了,它一生氣,就開始鬧別扭,嘔吐、反胃就來了。”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話:“那豈不是說,發汗也得看時機,看體質,不能一股腦兒地上?”
    “對頭!”張仲景仙師讚許地點點頭,“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就像炒菜,同樣的食材,不同的人炒出來味道就是不一樣。給病人治病,也是這個理兒。有的人需要猛火快炒,發汗得徹底;有的人呢,就得小火慢燉,溫溫和和地來。”
    說到這裏,張仲景仙師突然話鋒一轉,笑道:“對了,小徒,你知道為啥我常說學醫要先學會觀察生活嗎?”
    小弟子撓撓頭,一臉茫然。
    “你看,”張仲景仙師指了指窗外的花園,“花兒為什麽在春天開?魚兒為什麽在水裏遊?這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咱們人體也是個小自然,每個髒腑,每條經絡,都有它的脾氣和喜好。學會了觀察,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它們,也就能更好地治病救人了。”
    小弟子聽得心潮澎湃,感覺自己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興奮地說:“仙師,我明白了!就像我奶奶做的紅燒肉,火候不到,肉就硬邦邦的;火候過了,又爛得沒形。治病也是,得剛剛好!”
    “哈哈,孺子可教也!”張仲景仙師大笑起來,拍著小弟子的肩膀,“記住,醫學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但隻要你用心去感受,用愛去實踐,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代名醫的!”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