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眾人立誓護政體
字數:5400 加入書籤
數日後,林之煥與馬東真等人於一間幽靜的密室會麵。林之煥麵色凝重,將當前局勢的緊迫以及內宦幹政所帶來的種種危害,逐一詳細闡述。馬東真等人聽後,亦是神色大變,麵色凝重如鉛。
馬東真沉思良久,方才緩緩說道:“林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其嚴重性吾等自然心知肚明,深知其中利害關係。但如今司禮監權勢滔天,如日中天,吾等若貿然行事,倉促行動,恐怕不僅難以達成目的,自身亦難保周全。而且,經過我的暗中探查,發現這司禮監背後似乎有皇上的默許與暗中支持。”
眾人聽聞此言,皆如遭雷擊,驚得瞠目結舌。
林之煥說道:“馬大人,吾等身為朝廷重臣,肩負著國家的興衰榮辱,若此時還畏首畏尾,瞻前顧後,那國家危在旦夕矣。”
李鴻漢在一旁急切地附和道:“馬大人,吾等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共商應對之策。”
蘇龍也一臉嚴肅地說道:“是啊,馬大人,吾等不能坐視不管,任由奸佞橫行,朝綱混亂。”
馬東真微微皺眉,麵露難色地說道:“吾並非不願出力,隻是此事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需從長計議,謹慎行事。畢竟此事牽扯到皇上,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粉身碎骨之禍。”
馬東真的這番話讓眾人陷入了沉默,氣氛凝重得仿若凝固,仿佛連空氣都變得沉重壓抑,令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許久之後,李鴻漢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寂,他麵色陰沉,猶如烏雲密布,語氣憤懣地說道:“原來如此,難怪司禮監如此肆無忌憚,有恃無恐,原來是仗著皇上的默許撐腰。可歸根結底,是永正皇帝如今一心癡迷修道,怠政倦政,對朝政之事不聞不問,才給了司禮監可乘之機,得以興風作浪。”
林之煥長歎一口氣,滿臉憂色,無奈地說道:“皇上沉迷修道,對朝政不管不顧,置之不理,致使奸佞當道,朝綱混亂,烏煙瘴氣。吾等身為臣子,當以死勸諫,以赤膽忠心喚醒皇上的清明之心,使其回歸正途,重振朝綱。”
蘇龍憂心忡忡,眉頭緊鎖地說:“但皇上如今對修道之事深信不疑,癡迷至極,勸諫恐會觸怒龍顏,引來殺身之禍,禍及滿門。”
馬東真皺著眉頭,神色憂慮地說道:“即便如此,吾等也不能坐視不管,聽之任之。若任由事態這般發展下去,國家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陷入無盡的黑暗與混亂。”
李鴻漢握緊拳頭,骨節泛白,咬牙切齒地說道:“不錯,吾等當冒死進諫,哪怕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也要為國家挽回一線生機,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林之煥沉思片刻,目光深邃,緩緩說道:“進諫之事關乎重大,需從長計議,不可莽撞行事,意氣用事。我們需準備充分,深思熟慮,以理服人,或許能讓皇上回心轉意,幡然醒悟。”
這時,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賈瑀,神色中帶著關切與憂慮。馬東真率先開口說道:“賈瑀啊,你最為年輕,前途不可限量,未來充滿希望,此次就不要參與進來了。萬一這事兒不成,也好給大家留下希望的種子,為日後保留一線生機。”
林之煥也緊接著附和道:“是啊,賈瑀,你家中尚有妻兒老小需要照顧,責任重大。此次進諫風險極大,稍有差池,便是滅頂之災,滿門遭殃。你且退到一旁,莫要卷入這是非之中,以免遭受牽連。”
李鴻漢走上前,拍了拍賈瑀的肩膀,語重心長,滿懷關切地說道:“賢侄,我們這些老家夥已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曆經風雨,見慣了風浪。即便遭遇不測,也算是不枉此生,問心無愧。可你不同,你的人生之路還漫長,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切不可意氣用事,一時衝動。”
賈瑀聽著眾人的話語,心中滿是感動,猶如暖流湧動,但眼神卻愈發堅定,猶如磐石不可動搖。他拱手說道:“諸位大人的好意,賈瑀心領了。但在這國家存亡之秋,生死攸關之際,賈瑀怎能退縮逃避?吾等皆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黎民百姓,若不能與諸位同進同退,共赴患難,賈瑀日後有何顏麵立於天地之間,有何麵目麵對天下蒼生?”
蘇龍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賈瑀,你的忠肝義膽令人欽佩,令人讚歎。可這並非逞一時之勇的事情。你要為大局著想啊,切不可意氣用事。”
賈瑀挺直了腰杆,昂首挺胸,大聲說道:“大人,賈瑀心意已決,堅定不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荊棘叢生,賈瑀也絕不退縮,勇往直前。願與諸位大人共生死,同患難,不離不棄!”
眾人見賈瑀如此堅決,不禁為之動容,心中感慨萬千。林之煥長歎一聲:“罷了罷了,既然賈瑀如此堅決,那便一同前行,並肩作戰。但大家務必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做好萬全的準備,以防萬一。”
當大家開始大規模的調查,卻發現無從下手,猶如陷入了一團迷霧之中,因為所有的矛頭都指向的是永正皇帝本人,司禮監的太監並沒有主動攬權,一切都是皇帝造成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眾人陷入了深深的絕望與困惑之中。林之煥眉頭緊鎖,滿臉的愁容,猶如霜打的茄子:“這可如何是好?竟是陛下在背後推動這一切,吾等該如何是好?如何應對?”
馬東真麵色蒼白,毫無血色,喃喃自語道:“吾等身為臣子,怎能直接指責陛下的過錯?這可真是進退兩難,左右為難啊。”
李鴻漢氣得跺腳,暴跳如雷:“陛下如此糊塗,不明事理,置江山社稷於不顧,真讓人心寒呐,令人痛心疾首!”
蘇龍長歎一聲,滿心無奈:“可即便如此,吾等又能怎樣?總不能公然與陛下對抗,以下犯上。”
賈瑀沉思片刻,目光閃爍,說道:“諸位大人,事已至此,吾等更需冷靜,沉著應對。或許我們可以從旁敲擊,旁敲側引,尋找迂回之策。”
眾人聽聞賈瑀所言,急切地詢問道:“賈瑀,這迂回之策究竟該如何施行?如何操作?”
賈瑀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既然皇上是因為一心修道煉丹而怠政,對朝政之事漠不關心,那我們內閣六部便將所有事務都提前處理妥當,未雨綢繆,在皇上做出決定之前便把事情辦好,處理周全。如此一來,皇上既能輕鬆自在,逍遙快活,又能避免司禮監從中幹預,橫加阻攔。”
眾人麵麵相覷,臉上露出疑惑之色,滿心不解。
賈瑀接著說道:“其二,我們諸位閣臣萬不可讓司禮監隔絕了我們與皇上的聯係,斷了溝通的橋梁。我們要投其所好,迎合皇上的喜好,設法靠近皇上,接近聖駕。”
眾人聽了,不禁麵露尷尬之色,麵紅耳赤。馬東真眉頭緊皺,一臉為難地說道:“賈瑀啊,這投其所好,討好皇上之舉,怕是會有損吾等的清譽啊,遭受世人的詬病。”
林之煥也憂心忡忡地說道:“是啊,此舉若是傳揚出去,吾等必遭天下人唾棄,遺臭萬年。”
李鴻漢搖搖頭,歎道:“可如今形勢緊迫,刻不容緩,若不如此,又能如何?又有何良策?”
蘇龍沉吟片刻,權衡利弊後說道:“雖說此舉有些不妥,有失體麵,但為了國家社稷,黎民百姓,或許也隻能暫且一試,放手一搏。”
賈瑀看著眾人,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大人,吾等此舉並非為了個人私利,一己之私,而是為了能接近皇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皇上重新關注朝政,重視國家大事,挽救這危局。哪怕背負些許罵名,遭受世人的誤解,又有何妨?又有何懼?”
眾人沉默不語,心中皆是糾結萬分,左右為難。
賈瑀自嘲地笑了笑,無奈地說道:“我本是勳貴出身,也曾被人誣為幸臣。但為了國家朝廷,為了天下蒼生,我不在乎這所謂的名聲,身外之名。哪怕千夫所指,萬人唾罵,隻要能拯救這危局,力挽狂瀾,我賈瑀在所不惜,死而無憾!”
眾人聽了賈瑀這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心中感動不已,猶如波濤洶湧。林之煥眼眶微紅,淚光閃爍,走上前握住賈瑀的手,聲音微微顫抖,飽含深情地說道:“賈瑀,你的忠義之心,天地可鑒,日月可表。吾等慚愧啊,自愧不如!”
馬東真也動容地說道:“賈瑀,有你這番壯誌豪情,赤膽忠心,吾等又怎能退縮,臨陣脫逃。罷了,名聲不過浮雲,過眼雲煙,國家為重,社稷為重!”
李鴻漢重重地點了點頭,語氣堅定地說道:“沒錯,吾等當與賈瑀一同,為了朝廷,為了國家,拚上這一回,舍生忘死!”
蘇龍感慨道:“賈瑀,你讓吾等汗顏,自慚形穢,吾等願隨你共赴患難,生死與共!”
馬東真鄭重說道:“我等雖有政見之分,但在維護文官政體上別無差異。如今我等立誓,今天雖有爭鬥,但在維護文官政治這一立場上,我們是一個陣營,誌同道合。哪怕前路艱險,布滿荊棘,哪怕危機重重,困難重重,吾等也當攜手共進,絕不退縮,永不放棄!”
眾人紛紛點頭,神色莊重而肅穆,堅定不移。
林之煥朗聲道:“好!今日在此立誓,吾等齊心,眾誌成城,定要還朝堂清明,朗朗乾坤,保文官政體穩固,長治久安!”
李鴻漢緊接著道:“願為文官政體,肝腦塗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蘇龍也激昂地說道:“同仇敵愾,團結一心,共衛文官政治!”
賈瑀大聲道:“矢誌不渝,堅定不移,永不背叛!”
林之煥說道:“我們約法三章。一、堅決抵製婦寺幹政,絕不容許內宦插手朝政,擾亂朝綱,胡作非為;二、推行文官統領一切政治事務,確保國家治理皆依循正道、常理,有條不紊;三、朝廷行政要以內閣為主,所有重大決策必經內閣商議,集思廣益,方能施行。若有違背此約者,當受眾人唾棄,遺臭萬年。”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約法!”
馬東真麵色嚴肅,鄭重其事地說道:“吾等定當全力以赴,不遺餘力,踐行此約,不負國家,不負百姓,不負天下!”
李鴻漢拱手道:“願為約法,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蘇龍目光堅定,斬釘截鐵地說道:“定當謹遵,不敢有違,矢誌不渝!”
賈瑀慷慨激昂道:“必當以生命扞衛此約,至死方休!”
此刻,眾人心中信念如磐,堅如鋼鐵,決意與奸佞抗爭到底,不死不休,重振朝綱,複興社稷。
喜歡紅樓之萬人之上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