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懿旨發
字數:6437 加入書籤
朱予煥豈能不明白張太皇太後的心思,隻是果斷地開口道:“奶奶,我絕不會將爹爹的遺詔拿出,否則以遺詔的威嚴,定然會對清明的朝政有所擾亂……”
她說到這裏,並沒有繼續說下去,但言外之意已經很明顯。
朱瞻基的遺詔效力太大,就算朱祁鎮對朱予煥再怎麽信任,這道遺詔一出,兩個人的關係是板上釘釘的破裂,到時候若是大臣們反應過來,隻怕朱祁鎮反而成了借刀殺人的那把刀。
但若是沒有這麽一道合適的遺詔,朱予煥沒有任何理由插手政事,已經自覺自己是一個合格君王的朱祁鎮更不會將朱予煥的任何建議放在眼中。
張太皇太後也明白這一點,道:“我已經讓女官擬好了旨意,之後便會告訴皇帝,再正式下發。”
養育朱祁鎮這些年,張太皇太後也知道朱祁鎮對朱予煥有幾分信任,朱祁鎮即便心中有幾分不情願,也不會和朱予煥鬧僵。
最重要的是,旨意是張太皇太後發的,朱祁鎮本就沒理由仇視朱予煥。至於要不要和張太皇太後算賬,一個將死之人又有什麽可怕的?
祖孫二人對視許久,張太皇太後忽然失笑,伸出手摸了摸朱予煥的臉,道:“怎麽不知不覺間,你竟然已經長得比奶奶還要高了,先前都未曾發現……”她的聲音多了幾分悵然若失,道:“是我年紀大了,早就沒有當年的敏銳洞察……”
朱予煥眨眨眼,微微俯身,讓張太皇太後的手摩挲著自己的臉頰,她微微一笑,道:“我早就長大了,是奶奶忘記看我,過去了太久,自然不會知道。”
張太皇太後聽出她的弦外之音,輕輕地搖了搖頭,道:“奶奶知曉你這些年很不容易,但是……”
自己的私心,張太皇太後一清二楚,卻也明白自己必須這麽做,隻有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君王,才是真的對得起自己的職責、對得起祖宗社稷,皇家便是如此。
朱予煥隻是握緊張太皇太後的手,幫著張太皇太後暖手,“我明白。煥煥心中曾經確實有些在意,如今也都放下了。”
聽出朱予煥話中的坦誠和真實,張太皇太後望著她,心中不免生出幾分留戀,道:“還是青春好……”
大好的年華、漫長的前路,怎能讓人不羨慕?
朱予煥認真地說道:“奶奶放心,我定然不會辜負你的期許。”
張太皇太後聞言眼中已經有了淚水,輕聲道:“好,好……你能這樣,奶奶很是欣慰……”
待到張太皇太後又重新躺回床榻上休息,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朱予煥走出正殿,讓韓桂蘭將裝著遺詔的小巧木匣收好,這才走出仁壽宮。
紫紅的天色將鋪設琉璃瓦片的朱牆拉出斜長的影子,朱予煥望著一眼看不到盡頭的宮道,這才勾起嘴角。
這下她至少掌握了一部分的主動權,接下來隻要安心等待張太皇太後的懿旨便是。
安撫好了朱予煥這邊,剩下的自然是朱祁鎮這邊。
張太皇太後本人一清二楚,朱予煥是最容易被安撫的,反倒是年紀尚小的朱祁鎮不好安排什麽。
正是因為年紀還小,行事多是隨心而動,且朱祁鎮又生來一副驕傲的個性,不願意“受人擺布”,如她自己曾經說過的“自恃聰明的人不喜歡自己的身邊有太多的聰明人”。
若是朱瞻基還在,張太皇太後也不會為他這樣的個性而擔憂,但偏偏朱瞻基已經成了先帝,張太皇太後也明白,朱祁鎮變成今天這樣,自己和朱瞻基都有著責任。
上上下下,能對朱祁鎮有些影響的,大概也就隻有朱予煥了。
況且如今事情已經變成了這樣,張太皇太後也隻能捏著鼻子做。
得知祖母要見自己,朱祁鎮自然是推了其他事情,特意抽出空閑前去仁壽宮探望。
張太皇太後坐在上首,服飾整齊,若非臉色不好,幾乎看不出她病得極重。
“孫兒拜見奶奶。”朱祁鎮行過禮後,這才道:“手頭要處理的政事實在是太多,加上還有經筵,一直未能前來探望奶奶……”
張太皇太後見他總算來了,和顏悅色地開口道:“皇帝勤於政事,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奶奶高興還來不及。”
朱祁鎮早就讓王振調取過太醫院給太皇太後診治的脈案,自然也知道她的身體已經是無力回天,心中便隱隱猜測張太皇太後要見自己,是不是對她的身後事有些安排。
朱祁鎮知道張太皇太後最看重皇家的利益,盡量不以私廢公,在這一點上朱祁鎮當然和她站在一起。不過自己是太皇太後親手撫育長大,若是祖母想要給自己和娘家求些什麽,朱祁鎮也不會拒絕。
“常德的婚事安排的如何?”
朱祁鎮沒想到張太皇太後問起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胞姐的婚事,不由微微一愣,但還是答道:“按照母妃的意思,月末便能正式大婚了。”
盡管事情緊急,但孫太後也不會委屈自己的女兒,要求自然是辦得又快又好,是以朱祁鎮也下旨督促禮部盡快促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太皇太後神情淡淡,道:“這樣也好,不要因為我耽擱了這樣的大事。”
朱祁鎮見她如此,心中揣測張太皇太後是因此而心生不悅,開口道:“還請奶奶不要同母妃計較……”
張太皇太後隻似笑非笑地反問道:“我從未當著你的麵說過你母妃的一句不是,但眼看著這一日一日下去,不知哪日咱們祖孫二人便沒有說話的機會了,所以有些話總要和你說清楚。”
朱祁鎮想到先前朱予煥的叮囑,開口道:“太醫院盡心為奶奶調養身體,奶奶不要說這樣的話。”
張太皇太後卻並不接他的話茬,隻是道:“你母妃不會害你,但她私心太重,又舍不得她的娘家,你自己多上些心。我走之後,你大姐姐待你再好,有的話也不好同你說,尤其是和你母妃有關的事情。”
聽她這麽說,朱祁鎮忍不住問道:“母妃和大姐姐之間究竟有什麽過節?大姐姐對其他妃嬪都一視同仁、和藹可親,唯獨對母妃……母妃對大姐姐也總有許多隔閡……”
張太皇太後倒也不隱瞞,道:“孫家險些要了你姐姐的命,當初你爹為了你母妃的顏麵,隻是將孫家趕出京城,全了一份體麵,但這件事到底是你爹和孫家虧欠你姐姐的,她不追究是她大方仁厚,但孫家的卑鄙狡詐卻是實打實的。當初這事便是錦衣衛的人在查,你若是不信,大可以去問王瑾。”
朱祁鎮聽張太皇太後如此說,原本的疑惑頓時煙消雲散。
原來如此……這下倒是一點都不讓人意外了……
“等到我死後,你母妃必然會同你提起孫家回京的事情,到時候要怎麽做,全憑你這個皇帝說了算,但你也要多想想你姐姐。”張太皇太後見朱祁鎮流露出思考的神情,這才接著說道:“你還未大婚,也不是什麽有定力的性子,對這些朝臣們更不夠了解,總該有個人在旁邊多多幫襯。這件事,你願意交給孫家?”
朱祁鎮下意識地否認道:“當然不能,孫家敢欺負大姐姐,改日就敢騎到朕的頭上撒野,況且連公主都敢下手,這樣蠢鈍如豬,更不可能是大臣們的對手。”
張太皇太後知道朱祁鎮雖然年輕,但並不是真的傻,接著說道:“更何況你姐姐這輩子怕是不會再嫁人,她這輩子都姓朱,孰輕孰重、孰遠孰近,你也應該明白。她有智謀,但仁心重,絕不會有害人的心思。”
朱祁鎮對於大姐姐自然是更多幾分信任,他心中也明白,自己的年齡確實還太小,若是沒有人從旁協助,容易被人看輕、更容易被人糊弄,其次便是他也確實需要有人能站在自己這邊。
朱予煥雖然身為公主,但也曾正經開蒙讀書,如今六部或外放的一些官員都教導過朱予煥,也算是有些來往,正是適合朱祁鎮提拔的對象,在這一點上已經遠勝於被顧命大臣和內閣壟斷教育權的朱祁鎮。
更不用說朱予煥本人的智謀也並不算差,兩人又是姐弟關係,利益注定要永遠綁在一起,朱予煥怎麽也沒有害朱祁鎮的理由。
張太皇太後在宮中多年,一生經曆無數大風大浪,看人極準。更重要的是這一番話說到了朱祁鎮的心裏,順德長公主和襄王,哪個對於朱祁鎮來說更加有利,朱祁鎮閉著眼睛都知道該怎麽選。
況且和孫太後相比,朱予煥對朱祁鎮沒有任何要求,也從不約束朱祁鎮一定要做什麽,慈惠皇太後和胡家都安靜得像是無欲無求,反而讓朱祁鎮更將朱予煥當一母同胞的姐姐。
看出朱祁鎮已經將自己的話聽了進去,張太皇太後這才接著說道:“之後我便會擬詔由順德長公主代我輔政,鎮兒,千萬不要忘記奶奶今日叮囑過的話。”
朱祁鎮點點頭,道:“鎮兒明白。”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管《皇明祖訓》是怎麽寫的,一旦要處理問題,最重要的是符合皇帝的要求和利益。
張太皇太後見他沒有反對的意思,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她的身子一下子軟了下來,眼睛隻是有些無神地望向遠處,喃喃自語道:“好……這樣就好……我總算沒有對不起太宗爺、對不起仁孝皇後、對不起你爹……”
朱祁鎮聞言不由一愣,還是道:“奶奶安心。”
在得到兩個孫輩的承諾之後,張太皇太後的身體更加惡化,幾乎是一日比一日的消瘦,同時發下懿旨,由慈惠皇太後和順德長公主代為輔佐皇帝,督促常德長公主的大婚盡快完成。
人人都知道張太皇太後已是行將就木之人,此時發懿旨無非是在準備後事,畢竟朱祁鎮還未正式成婚,年齡也還太小,仍然需要有人輔佐。
張太皇太後連順德長公主都提到了,偏偏沒有提及當今皇帝的生母孫太後,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要論起名正言順,本應該是兩宮太後一同輔佐皇帝,怎麽也輪不到順德長公主插手其中,可張太皇太後反其道而行之,朝廷內外都少不了私下議論。
民間倒還好說,順德長公主的善良敦厚名聲極佳,也曾有親自上書治理叛亂地區的賢能在外,對於大部分僅僅是將皇家事宜當做茶餘飯後的閑聊談資的百姓來說,這樣的劇情反而更有趣。至於誰來輔政,和他們這樣的平頭老百姓沒有任何關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要他們看來,孫太後忙著嫁女兒,卻也不提一句年齡相仿的永清長公主,說明皇家內部早就多有不和,這樣的樂子指不定還有多少呢,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還有這種熱鬧看。
但禦史們都有些坐不住了,尤其是順德長公主竟然越過皇太後孫氏,實在是有違倫理綱常、令人匪夷所思,順德長公主就是再怎麽賢德,那也不應該越過庶母,更何況哪有長公主輔政的道理?
不少人紛紛上書懇請張太皇太後收回旨意,將人選從慈惠皇太後母女改作兩宮皇太後。
題本到了王振這裏,得到朱祁鎮授意的王振自然是一律留中不發,得不到回應的禦史們,自然將原因都歸結於王振的“奸佞”。
但明眼人都一清二楚,不是皇帝的默許,王振如何敢將這麽多的題本全部留中不發?
況且慈惠皇太後雖然為人溫仁寬厚,但大都是號召命婦們捐錢濟貧,對於政治手段卻幾乎沒有展現過一次,張太皇太後的旨意中同時寫上了母女二人,明顯是將事情全權委托給了順德長公主。
至於如此行事的用意,無非是擔憂臣子會借此機會影響皇帝,觸犯皇權的威嚴,有順德長公主這個年齡稍長,見識過風浪的人在一旁護著,間接避免了大臣們的過於“親近”。
人家祖孫、姐弟感情好得像一塊鐵板,哪裏輪得到他們這些臣子從中插話?
更何況要論著急,最應該急的人是被完全阻攔在外麵的孫太後,要是孫太後都不站出來為自己說話,他們又有什麽好說的?
正如這種猜想預料的一般,孫太後確實十分著急。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