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接收軍艦
字數:8399 加入書籤
王招輝轉身麵向749名禁衛海軍軍人,大聲說道:“百年海軍,從今天開始!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能明白,都能覺悟,都能記住,我們肩膀上的責任,比天高,比海深。振興禁衛海軍,保衛祖國海疆,保衛北方特區的建設成果,這是使命,也是責任,更是榮耀,因為我們都在國防服役協議上簽下了名字,穿上了這身藏藍色軍裝。”
“不辱使命,不負忠誠。”749名禁衛海軍軍人,一遍又一遍的重複。
德國公海艦隊第一分艦隊,一艘巡洋艦的副艦長,他是協同禁衛海軍接收軍艦的。此時他站在艦橋上,透過舷窗注視著前甲板上,站成整齊方隊的禁衛海軍軍人,感歎道:“大洋上又多了一個重要的遊戲參與者。”
他又看向碼頭上的另一個方隊,感歎道:“有時候真的很難理解你們英國人,為什麽要給對手機會?總有一天,你們會為今天的行為後悔的。”
同一時間,愛丁堡公爵號的全體艦員,在碼頭上站成整齊的方隊,最後的看一眼他們工作生活了三年的愛丁堡公爵號。
“敬禮”隨著艦長的一聲口令,他們向愛丁堡公爵號最後一次敬禮。
禮畢後,艦長帶著七百多人走向了不遠處的一艘補給艦,他知道,等他回到英國,他就是戰列艦的艦長了。
王招輝頭上戴著一頂上白下黑的海軍大簷帽,身穿藏藍色海軍上將軍服,雙手扶著船舷看著從碼頭上離開的英國海軍官兵。此時的王招輝誌得意滿,大聲說道:“走好啊!朋友!他日海洋再見!”
王超輝相信老大說的話,這隻是開始,雖然未來的幾年內可能隻有這四艘艦,但是最多十年,禁衛海軍一定能成為東亞海洋上最強的海上力量之一。
下個月,王招輝就要去大連,籌備大連海軍船政學堂,培養禁衛海軍的中高級海軍指揮及技術軍官,自己也將成為這所海軍學校的校長。
王招輝扭頭看向大海:“為了海洋強國的夢想,我願俯首為牛為北方特區為國耕耘。”
張飛張紫雲的小兒子,給他一個出鏡的機會)和另一名水兵,站在桅杆最高處的了望台上,興奮地四下張望,四年了,終於有機會登艦了,想著想著,眼睛不禁有些濕潤了。
“你看,我們未來的海軍司令,一個人在那裏。”另一名水兵指著前甲板的船舷上:“我還聽過他的課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王招輝1907年4月份回來後,一直在錦州水兵學院教學)
“司令和我們一樣在感慨,你想去打擾一下?”張飛白了那名水兵一眼。
“我上來了,就不想再下去了,賴這兒不走了。”那名水兵說道
“想的美,所有人輪訓,都需要上艦訓練,我們都還是旱鴨子。”張飛說道。
“不是說,還有三艘風帆戰艦要到了嗎?”另一名水兵說道。
“這是蒸汽動力,那個是風帆動力,你選哪個?”張飛一副說教的模樣:“告訴你,那三艘風帆戰艦才是我們經常訓練的,這個大家夥太貴了,練不起。”
在兩人了望台上聊天的時候,突然響起艦上廣播:“全體艦上人員注意不是艦員,還沒有艦員),全體艦上人員注意,全體艦上人員注意,立即執行一級禮儀,懸掛滿旗、滿燈、鳴放禮炮,全體艦上人員分區列隊。在每層甲板上,軍官、士官均站在艦艏方向。”
隨著一聲令下,七百五十人全員動作,第一次執行一級禮儀,手忙腳亂是肯定的,但是每個人都在拚命做好。
一級禮儀,不用猜,總司令來了,參謀總長了,特區長官來了。
半小時後,十輛車頭插著軍旗的劍齒虎裝甲越野車緩緩滑停在碼頭上。
戈輝和寧遠從車上下來。
孫再芝沒來,也不想來。他病了,真的病了,高燒不退,已經住進禁衛軍總醫院特護病房了。現在的孫再芝,不能跟他提船的事兒,一提就頭疼不止,要死要活那種。
此時的軍艦上,滿旗、滿燈、禮炮轟鳴。
全體艦上人員分區列隊,每層甲板上都站滿了人,軍官和士官站在艦艏方向,全體向戈輝和寧遠敬禮。
王招輝、劉長賀、許雲天、趙遠軍來到碼頭上,站在船梯前迎接。
王招輝立正敬禮,大聲說道:“報告總司令,報告參謀總長,新艦還沒命名,還在為艦名爭論)全體艦上人員,歡迎總司令、總長登艦。”
戈輝還禮,又向站坡的海軍艦上人員還禮,然後大聲道:“很好,上艦。”抬頭,看到兩根高高的桅杆,直插天際,還有四根粗壯大的煙囪。傳說從威廉大帝號開始,四煙囪被認為是規模和力量的象征,歐美的公眾視煙囪數量為動力與安全的象征,泰坦尼克號就加了一個假煙囪,湊成四個。軍艦也要隨大流嗎?兩台三脹式往複蒸汽機,需要四個煙囪嗎?
威廉大帝號是世界上首艘四煙囪超級班輪,四煙囪分別對應四個獨立鍋爐艙)
戈輝和寧遠在王招輝等四人的陪同下,視察了新艦。他重點要看艦橋和輪機艙。
艦橋是軍艦的指揮與控製中樞,通常位於上層建築頂部,承擔航行操控及作戰指揮功能。艦長基本就在這裏發號施令,透過小角度向下傾斜的舷窗,看到那門234毫米\47倍徑前主炮,淡淡一笑,說道:“再強大的武器,終究敵不過時代的浪潮,總有一天會過時。再精密的機械也挽救不了失衡的設計哲學。”
轉回身,戈輝嚴肅地提醒在場的諸位:“武器非常重要,但永遠不要唯武器論,使用武器的人才是第一位的。”至於人是第一位,或者人才是第一位,隻能他們自己理解了。
看完艦橋,又去看輪機艙,這裏永遠是戰艦最熱的地方。
兩台三脹式往複蒸汽機,一串燃煤鍋爐,讓整個艙室熱得像個大蒸籠。
“這地方待上四個鍾頭,靴子裏的汗水能養兩條魚。”王招輝說道:“我在公海艦隊實習的時候,在輪機艙待過一個月,感受深刻,輪機兵是真的苦。”
“那就提高輪機兵的待遇”戈輝說道。
“有個叫施耐德的輪機兵,每次下崗都要灌下兩升啤酒解渴。”王招輝回憶道:“有一次演習期間燃油管道泄漏,就是我在輪機艙的那一個月,我跟著幾個機修工硬是在60度的高溫裏搶修了八個小時。”
戈輝露出一臉驚訝的表情,眼睛裏全是讚賞。
“事後,每人頒發了一枚獎章。”王招輝指著胸口的一枚獎章說道:“艦長還特許他們每人多領一份配給,結果這群家夥全換成煙草了。”
“一定要提高輪機兵的待遇”戈輝再次強調,然後看向了那兩台三脹式往複蒸汽機。
戈輝指著那兩台蒸汽機,說道:“這是最頂級的蒸汽機,雖然相較蒸汽輪機它明顯落伍了,但它直指能量本質,隻需要煤炭和水就能讓它動起來,是最廉價的動力來源。”
戈輝大聲的告訴輪機艙裏的所有人:“最遲明年這個時候,我們也能生產跟這一模一樣的蒸汽機,而且質量要比這個還要好。”
輪機艙裏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才這麽一會兒,所有人的掌心裏都有了汗水,拍手時滑滑的。
這裏確實不適合久留,戈輝在裏麵走了一圈之後,就回到了甲板上,外麵的熱,和裏麵的熱,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軍艦會議室裏,戈輝直接乾綱獨斷,將艦名確定——左宗棠號,舷號201。理由也很簡單,文襄公左宗棠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民族英雄,用他的名字命名軍艦,就是希望你們能繼承他的意誌,為了國家和民族繼續砥礪前行。
戈輝直接確定命名規則:以後標準排水量超過噸,滿載排水量不超過2萬5千噸的確定為巡洋艦,是禁衛海軍的2級艦,都以青史留名的重量級曆史名臣命名。下一艘裝甲巡洋艦,直接命名——林則徐號,舷號202。文忠公林則徐也是我朝的民族英雄,用他的名字命名我們的巡洋艦,最恰當不過。
低於噸,1萬噸左右的驅逐艦,是禁衛海軍的3級艦,以曆史名將命名,不分民族,比如嶽飛、比如關羽、比如李靖、比如鄧世昌、比如完顏婁室等等。
那兩艘裝甲補給艦,作為是非戰鬥軍艦,以古代的科學家命名。
至於航母,肯定是1級艦,現在還沒有,戈輝沒提,但是肯定以開創偉業和不世武功的皇帝命名,不包含清廷的皇帝。
戈輝的話就是規矩,誰還能有意見呢?前兩天一幫仿效七鎮八遠艦名的“北鎮”“北遠”之類的,直接被拋棄了。
戈輝決定,八月一日,左宗棠號正式命名,正式入役,還要舉行入役儀式。北方特區的核心人員都要參加,重要企業,學校,工人代表,隨機選擇普通民眾參加。
戈輝讓王招輝細致準備,一定要盛大,做好宣傳,鼓舞人心,提振士氣。
此時的特區廣播電台,已經把禁衛軍買軍艦的事大肆宣傳,還請德國海軍到電台專訪,評價剛買的軍艦。說的都是好聽的,沒有缺點,全是閃閃發光的優點,仿佛北方特區一瞬間成了海洋強權一般。
聽到普通民眾耳朵裏,那就是牛逼得不行不行的存在。特區漁民從此有軍艦撐腰了,再也不怕倭國軍艦遊蕩的黃海了。
北京朝廷也在第一時間知悉了此次交易,同樣不知道交易的具體內容。但是兩艘重巡洋艦、兩艘2萬噸級裝甲補給艦,已經讓整個朝堂震驚不已。
“薩真兵,你是大清海軍大臣,關於‘北邊’的重巡洋艦,說說你的看法。”光緒直接點名。
薩真兵,原廣東水師提督,去年三月初奇襲毫境傲,為朝廷血賺了一大筆,有功於朝廷。
去年下半年,光緒考慮成立海軍部,總理大臣袁世凱等人反對。理由是朝廷沒錢,海軍太燒錢,光緒雖然沒堅持,但是念想一直沒有放下。
去年十一月,光緒突然收到了薩真兵的“整頓海防折”,借機調他回朝廷問話,隨即任命他為海軍大臣,負責籌備海軍部。不增購軍艦,以現有的海軍力量,重新整編海軍,成立大清皇家海軍,拱衛京畿。
薩真兵的海軍部還在籌備中,朝中的阻力很大,他也是一個頭兩個大。現有的海上力量也需要重新分配,反複拉鋸,不能全調往北方,南方沿海的“富庶”之地也需要海軍守護。
薩真兵時常感歎,想為國家海防做點事兒怎麽就這麽難呢!
最近一次的感歎,剛過去沒幾天,“北邊”朝廷喜歡用這個詞兒代替戈輝的特區)就傳來購買到超級軍艦的消息,他心中正五味雜陳呢,皇帝點他的名字了。
薩真兵走出班列,沉聲道:“臣的看法是正麵的,北邊買了大船刻意淡化),有了些許的海防實力,對保護北邊的近海工業有益處,但數量太少,實則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這是實話)。”
“謝寶章,你是籌備海軍部的協辦大臣,你也說說你的看法。”光緒繼續點名。
薩真兵籌備海軍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好友謝寶章,並把謝寶章,連同煙台海軍學堂的學員謝寶章是校長,學校是他自己建的),全部叫北京,協助他籌備海軍部。謝寶章也被光緒任命為海軍部協辦大臣。
謝寶章立即走出班列,說道:“任何提高我朝海防實力的都是好事情,北邊,雖然不歸朝廷直管,但也一直心向朝廷,所以臣覺得是好事。”
兩個人說的都挺對,挑不出毛病,但是不是光緒想聽的。
“袁世凱,你是總理大臣,海軍建設,你也有權發言,說說吧!”光緒繼續點名。
“臣不認為這是件好事情,臣的意思是對‘北邊’來說,不是件好事情。”袁世凱說道:“臣一直反對成立海軍部,不是因為成立海軍部不對,是因為朝廷的銀圓不夠花。海軍建設非常耗費銀圓,花銀圓如流水。這一點,薩真兵和謝寶章比我們清楚。‘北邊’現在各種建設,到處都需要銀圓,他們還要搞北部大開發,那個花銀圓更多,他的銀圓哪裏來?我認為‘北邊’的財政,本來就危如累卵,再加上燒錢大戶海軍,他們扛不住,肯定抗不住。”
“扛不住?”光緒皺眉,問道:“扛不住會怎樣?最壞的結果是什麽?”
“會大麵積停工,會有無數人沒了生計,還有人可能會走極端。”袁世凱說道:“當無數人因為沒了生計,走了極端,非常非常可怕。”
“你覺得,戈輝能掌控形勢嗎?”光緒又問。
“很難講,臣不了解戈輝對‘北邊’的控製力。”袁世凱搖頭道:“在臣看來,這是無解的事情,‘北邊’把自己逼到了絕境。”長歎了一口氣,又道:“很有可能,直接破產,甚至比破產還要糟糕數倍。”
“危言聳聽了吧!”光緒不以為然道:“你看戈輝像傻子嗎?‘北邊’能有今天,你覺得他是靠運氣好是嗎?”光緒現在也不是兩眼一摸黑的皇帝了,掌控權力越久,腦子似乎也越發靈光了。再加上粘杆處的情報收集,他都有種一切盡在掌握的錯覺了。最讓他自豪的,是在他的辛勤耕耘下,皇子就增加了十幾個,大有追趕康乾之勢。他有時候覺得自己行得不能再行了。說實話,他飄啦!
“很多最糟糕的事情,都是聰明人幹出來的。”袁世凱解釋道:“北邊走到今天,確實是戈輝的英明領導,遠見,魄力,都無可挑剔。朝廷也得利很多,似乎他每一步都走對了。”
班列中的大臣,很多都在點頭,特別是那桐。從去年開始,他和‘北邊’的關係就緩和了,主要表現是,定期收到了‘北邊’的好處。比如賺錢的機會,會有人知會他,目前他投資的都賺錢了,而且還在繼續賺錢。
“但是”袁世凱提高了聲音:“沒有人永遠正確,夜路走多了就會撞到鬼,比如這次的軍購,他很可能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了。”袁世凱在朝堂上說話,也不再向以前那麽謹慎了,因為皇權在他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了。
“袁中堂,注意你的言辭。”總管太監元福立即用尖利的聲音提醒道。
“臣失禮了,請陛下恕罪。”袁世凱立即禮節性請罪。
“免了,繼續講,把你的話說完。”光緒也不太在乎這些細節了,他相信,隻要軍權在手,其它的,都能輕鬆拿捏。
“謝陛下”袁世凱謝過之後,繼續說道:“英國人這次,明顯用心不良,而戈輝又太想有海軍了,為此,四年前就成立了錦州水兵學院。英國人吃定他了,為了海軍他肯定會挺而走險。果不其然,戈輝中計了,他跌進的,絕不僅僅是深淵那麽簡單。”
“屋漏偏逢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袁世凱輕輕搖頭,又道:“不敢說‘北邊’死定了,微死,死八九成是肯定的。”
微死?這尼瑪算是什麽詞兒?啥叫微死?微死還死八九成。
班列中的大臣們腹誹不已,想不明白,袁胖這詞兒是從哪兒學的。很可能是北邊,北邊總是會有新詞流出,有北邊的報紙為證。
袁世凱不知道,他隻猜中了一小部分。戈輝何止是挺而走險啊,他用北方特區兩年的財政收入完成了這次軍購,具體數額是12億3200萬銀圓。如果他知道是這個數字,不知道袁胖子又會做何感想。
朝廷關於‘北邊’軍購的討論,沒有結果,也不會有結果,討論對了又能怎樣?
戈輝不管別人怎麽背後議論他,飯照吃,酒照喝。29日晚錦港大酒店的送行宴,依然是戈輝的高光時刻。
喬治一行確定30號走,29號直接來到錦州港區,住進了錦港大酒店。
宴會上,戈輝大談北方特區的建設,為與會的人描繪一個美麗的未來。別人信不信他不知道,由於太投入,他自己先信了。
喬治不信,也不可能信,那是12億3200萬銀圓,天大的窟窿,怎麽填啊?換到英國頭上,也絕對是超大號的窟窿,首相不但要下課,還要進監獄,甚至直接判絞刑。但是,不得不佩服戈輝的心態,是真的好,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撒謊,臉不紅,心不跳,不服不行。
同時,他也很感興趣,戈輝怎麽搞定這個事情,或者說,戈輝能堅持多久。
今天的晚宴,賓主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