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龍飛鳳舞

字數:4868   加入書籤

A+A-


    不一會兒,北門開啟,吊橋放落,數百殘兵打馬飛奔。
    隻是,郭恪早有預料:“怎能讓你逃了?”
    “拋石!”
    “是!”
    秦軍之中,諸多士卒操縱投石機,悍然發射。
    他們瞄準的並非城牆,也不是一眾殘兵,反而是護城河、壕溝。
    眨眼間,石落如雨,濺起一道道水花。
    河水大漲,倏然淹沒兩岸,由南向北湧去。
    “刺史小心!”郎將隻來得及一聲驚呼,便連人帶馬卷入水中。
    鄭孝瑜大驚失色,猛甩長鞭,想要逃出生天。
    可惜,短短一座吊橋,竟似天塹,橫亙在生與死之間。
    胯下戰馬縱然左衝右突,也不過徒勞,使不出躍馬過檀溪的絕招。
    一個浪頭翻卷,鄭孝瑜與殘兵們,皆被水流吞噬。
    半刻鍾後,數個斥候飛奔來報:“將軍,下遊三裏處,發現鄭孝瑜屍首。”
    “多行不義必自斃!”郭恪淡聲道,“將他就地掩埋。”
    “是!”
    這時,河水退去,城中守卒紛紛迎出大門。
    “郭將軍,我等願降!”
    郭恪連忙翻身下馬,扶起領頭幾位老丈,鄭重道:“我奉秦王之命,攻取滑州,覆滅鄭孝瑜。”
    “如今他已死,諸位可以心安了!”
    “這惡人,死得好!”眾人拍手稱快。
    不多時,白馬城頭,一麵麵赤旗迎風飄揚,上書鬥大“秦”字,龍飛鳳舞。
    ……
    數日後,汴州、開封城外。
    “大王,郭恪、蘇行烈二位將軍傳來捷報,已然攻取滑、許二州,斬殺鄭孝瑜、鄭孝慶。”
    “好!”高楷大喜,“郭恪、行烈,果然不負眾望。”
    “把這個好消息傳入城中,務必讓鄭博知曉。”
    “遵令!”
    陳留王府。
    管事聽聞消息,駭得麵色煞白,本想立即稟報郎君,卻在院門外徘徊不定。
    這幾日以來,不知多少人因一點小事觸怒郎君,便一命嗚呼。
    他可不想步入後塵。
    隻是,二位公子戰死,實乃大事,他也不敢怠慢。
    正躊躇時,鄭孝昭大步走來,喝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
    管事猶如抓到救命稻草,連忙下跪:“五公子,城外傳來消息,三公子與四公子,皆戰死沙場。”
    “奴正要稟報,請您示下!”
    鄭孝昭眸光一閃:“此事當真?”
    “千真萬確!”管事哀泣,“二位公子守城之時,不慎中計,死在敵將郭恪、蘇行烈手下,屍骨未寒。”
    鄭孝昭落了兩滴眼淚:“我去稟報父王,讓他節哀。”
    “是!”管事巴不得如此,費了好大勁方才壓住嘴角。
    不多時,房中靡靡之音暫停,傳出鄭博疲憊之聲:“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城中軍、政諸事,皆由你定奪,不必來問我。”
    “謹遵父王之命!”鄭孝昭連忙應下。
    不一會兒,王府前堂,群臣齊來議事。
    鄭孝昭環顧一圈,詫異道:“為何不見慧雲大師?”
    葛守義拱手:“大師宣布閉寺,盡全力修補鎮寺之寶,來日再為大王效力。”
    鄭孝昭微微冷笑:“大師有心了!”
    略過此事,他沉聲道:“如今,我四位兄長盡皆戰死,陳留國危如累卵,諸位可有良策退敵?”
    眾人相顧無言,良久,葛守義歎道:“公子,敵強我弱,事不可為,若要保全性命,隻能讓秦王投降了。”
    “投降?”鄭孝昭斷然否決,“父王嘔心瀝血,方才創下這番基業,怎能在我手上葬送?”
    “縱然身死,我也絕不投降。”
    最關鍵的是,他好不容易掌權,世子之位非他莫屬,還未登臨王位,怎能拱手讓人,淪為高楷附庸?
    聽聞此言,眾人垂頭不語。
    鄭孝昭咬牙:“爾等皆有反意麽?”
    “臣等不敢!”眾人齊聲下拜。
    一股無力感湧上心頭,鄭孝昭揮了揮手:“退下!”
    “是!”
    人心散了,便如覆水難收,若不能擊敗高楷,必然落得眾叛親離、身死族滅的下場。
    念及此,鄭孝昭召集城中僅存的三千兵馬,準備突圍,前往宋州投奔孟元朗。
    然而,還未出發,卻有奴仆來報,夫人賈氏被召入王府,侍奉大王。
    “老匹夫!”
    鄭孝昭咬碎一口銀牙:“玷汙四位嫂嫂還不夠,竟敢覬覦我夫人,可恨!”
    “來人,隨我殺入王府,砍死這淫賊!”
    “是……”
    城外,高楷眺望天色,笑道:“鄭氏將亡!”
    “大王何出此言?”眾人皆是疑惑。
    他們尚未攻城,隻是圍困,鄭氏怎會滅亡?
    孫伯端神色一動,歎道:“鄭氏五龍,惟有這第五子鄭孝昭,有幾分血性,不堪受辱。”
    “可惜,他生不逢時,若按長幼有序,輪不到他為世子掌權。”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鄭博四子皆亡,好不容易由鄭孝昭執掌軍政,卻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張建兆迫不及待:“大王,鄭氏內亂,正是攻城良機。”
    高楷頷首:“發動大軍,立即攻城!”
    “遵令!”
    一刻鍾後,城門大開,些許守卒紛紛投降。
    高楷率領諸將,踏入縣衙,安撫民眾。不多時,唐檢匆匆來報。
    “大王,鄭博強要五兒媳賈氏侍寢,賈氏斷然不從,竟一頭撞死。”
    “鄭孝昭大怒,領兵殺入王府,將鄭博砍成數段。”
    高楷歎道:“賈氏忠貞,將她好生安葬。”
    “是!”
    “鄭孝昭身在何處?”
    唐檢回言:“此人眼見城破,遣散家奴,讓一眾將士歸家。”
    “隨後,拔劍自刎,和賈氏死在一處。”
    眾人神色複雜,不知如何評論。
    原本,鄭孝昭弑殺父親,乃十惡不赦之舉,必遭口誅筆伐。
    然而,鄭博品行不端,竟強迫兒媳亂倫,落到這個下場,實乃咎由自取。
    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豈非亂了規序?
    崔皓忍不住道:“鄭博雖然做下醜事,但鄭孝昭弑父,實乃大逆不道。”
    張建兆有些異議:“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鄭孝昭雖然弑父,但一切皆因鄭博行事不端,並非他一人之過。”
    針對此事,眾文武意見不一,難以說服對方,隻能把視線投向上首。
    高楷想了想,並未蓋棺定論。
    “將鄭孝昭與賈氏合葬,立一塊墓碑,陳述此事,。”
    “至於鄭博,拉到城外掩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