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提問變辯論
字數:3555 加入書籤
第596章 提問變辯論
李澤滄還站在台上,下麵的領導還在沉思。
老錢走到了李澤滄的邊上,用讚許的眼神看了李澤滄一眼,這才緩緩說道:
“下麵是提問環節。”
“不考慮是否能成功,你如果是校委會的一員,你準備怎麽做?”
“具體的東西我也沒考慮好,我隻能先泛泛而談,說說我的一些淺見:
我認為大學教育要朝著兩方麵貼近:
一是科研,尖端科研,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的研究方向要朝著尖端研究所靠攏。
研究方向也要分成兩部分,一個是隻考慮尖端,二個是考慮產業轉化,利用新的研發成果,轉換成新技術、新產業最終轉變成學校持股的創新型企業。
二是產學研集大成,這一點要就將學校、技術、企業三位一體相結合,開設更符合市場的學科,培養更符合企業的人才,後端我們是學校,前端就是企業,要用兩種思路同時對待。
提前布局重視理工科,以後的學科組建、重心都放在理工科相關學院,招生人數也朝著這兩大學科傾斜。”
“純理工科的發展方向,清華本就是如此,你覺得我們本大還有必要這樣嗎?你是覺得這些文科、管理、金融相關的專業沒有必要嗎?”
“有必要,但和理工科相比又沒有那麽重要,即使因為分工不同,我們不能像清華那樣純理工科方向,但依舊要更加傾向於理工科,還是那句話科技才是改變世界的唯一力量。”
“李澤滄,我想請問從你的角度,當下北大最應該做出什麽改變、最缺什麽?”
“缺錢,最應該賺錢。”
語不驚人死不休,李澤滄隻用幾個字就回答了這個看起來很複雜的問題。
“能展開說一下嗎?缺錢我能理解,怎麽賺錢、怎麽花錢,是通過朝國家要經費還是通過學生來賺錢?”
“我認為以現在國家對於北大的投入,已經非常誇張了,和國內任何一所高校相比,在經費上做出的投入和做出的成績相比,實在不怎麽樣,再開口要錢實在是很丟人的行為。”
“我認為北大所有問題的根源,其實就可以用這兩個問題來解決,隻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不說那麽高大上的口號和目標,至少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擁有多個諾獎成就,這兩個可以量化的指標是絕對可以達到的。”
“先說如何賺錢,產學研、產學研,這個名詞貌似從九十年代就開始講。
現在我要反問大家一句,為什麽我們北大,作為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擁有國內最頂級的實驗室、最專業的科研人員,為什麽我們能轉化成生產力的專利幾乎沒有,完全比不上企業?
到底是製度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如果是學校製度的問題,那就代表著這些博導、教授、院士在學校的製度下研發不出來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技術,遠遠落後於企業,那我們就改變製度。
如果是人的問題,是我們可以甚至是已經研發出可以轉化成生產力、轉化成財富的技術、專利,但這些技術專利被某些人竊取了,那這是人的問題,同樣是製度的問題。
我們要通過我們在高端人才的建設方麵,在這些博士、博導、教授、院士的支持方麵,做出更符合當下的製度,讓知識能轉化成財富。”
“再說如何花錢,現有的經費朝著理工科傾斜,朝著有可能轉化成果的項目傾斜,並設計出一套合適的製度,賺錢的同時繼續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形成良性發展。”
“可以說的更具體一點嗎?”
“舉個例子吧,北大有醫學院、有附屬醫院,好像還成立了一個北大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那麽我想問一下,這個醫藥公司這些年研發了多少新藥?
有多少是公司研發出來的?
有多少是北大醫學院研發出來的?
創造了多少利潤?
北大占有多少股份?
回饋了北大多少資金?”
“沒人能回答我嗎?
從醫學院、到醫院,再到教授、博導、專家甚至是院士級別的存在,這樣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比醫藥公司更有優勢的存在,為什麽研發不出來新藥?
為什麽孵化不出來最牛逼的醫藥公司?
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就這麽大,就是賺不到大錢?”
“北大醫院,這麽牛,賺錢嗎,能回饋學校嗎?”
“公立醫院怎麽能以賺錢為目標。”
“那為什麽不再成立一個私立醫院,是北大醫學院的畢業生不夠用嗎?
還是這些學生不願意留在京都?
賺有錢人的錢,來回饋學校,學校再用這些錢進行科研投入,創造專利、研發新藥,回饋大眾,最終形成閉關的良性循環。”
“華國有這麽多人,也就代表著病人數量同樣很多,為什麽我們研發不出來最牛的新藥?
為什麽我們都是仿製藥,我們就這麽差嗎?
那我們有沒有朝著國外已經成功的大學抄作業呢?”
李澤滄說了一些他也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但是他的這個答案、這個結論甚至說並不僅僅是目前華國所遇到的問題,甚至是後世依舊沒有解決的問題。
國內龐大的醫療市場,但卻沒有誕生一家世界排名前十甚至是前二十的企業。
更是沒有一家在新藥研製方麵獲得領先優勢的企業,甚至都沒有幾家醫藥公司可以去賺外國人的錢。
為數不多的出口,也都是西藥原料和一些基礎的醫療設備。
最新的原研藥、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幾乎全都依靠進口。
這還是在華國已經成為那個世界工廠、全球唯一一個工業全產業鏈之後的情況,現在的情況隻能是更殘酷。
喜歡重生日記江山美人我來我見我征服請大家收藏:()重生日記江山美人我來我見我征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