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殿

字數:3796   加入書籤

A+A-


    為了文會,學院特意提前放了一天假,學子們若是願意可以準備一幅自己的得意之作。
    對於這次文會學院很重視,一是因為獨孤公的身份,弘文館學士,永安縣公。二是因為他在書法上的造詣,當世幾位鴻儒之一。
    府學學員們摩拳擦掌準備好好表現一番,對自己書法有信心的都準備的書法作品,書法覺得自己比不過別人的才考慮畫作或者詩詞。
    “我打算準備一首詩,文俊你打算準備什麽?”
    齋舍中,鍾承誌問道。
    “我沒打算準備作品,去學習下別人的作品吧。”
    徐文俊最近比較忙,這幾天又教月兒,覺得自己學習上有些懈怠,時間都花在讀書答題上了,就沒打算準備作品。
    而且他也不打算抄詩,書法的話,如今的他雖然字體是自創,筆力還是不夠,真正比較起來還沒有學院裏大部分學員的書法能拿得出手。
    畢竟這些學子,特別是上科班的,都在二十來歲,練字年份比徐文俊要久許多,書法老練不少,徐文俊滿打滿算練字不到三年。
    庭州城裏,最近街麵上經常會見到穿著奇怪衣服的人,引得路人指指點點。
    麻布圓領,長袖及腕,胸前紐扣扣著,下擺隻到腰部,褲子用腰帶係著,褲腿纖細,垂直到腳麵。
    還有些人穿著雖然款式一樣,布料卻是絲綢的。
    百姓們都很奇怪,這怎麽突然有這麽多人穿的奇奇怪怪,見過胡服的百姓發現其有些像胡服,隻是這奇怪的衣服更簡潔一點。
    若是有人對四大布行熟悉,或者這幾天來到布行買衣服的話,就會知道這些穿著奇怪的人都是四大布商的人,穿上絲綢的就是管事類的。
    徐文俊跟烏啟明說了推廣漢服之事,他也欣然同意下麵所有人都換上漢服,雖然平民化的漢服他不做,等到漢服普及,層次高的人也接受的話,高檔的漢服烏氏是可以做的啊!
    文會當天,徐文俊鍛煉完換上準備好的漢服。
    隻見好一位富貴美少年,寶藍色錦布圓領上衣,布紋上細看牡丹、花草交織紋路,顯得人精神奕奕,顏色也適合他,華麗而有活力。
    下身藕紫錦布長褲,錦布上排列有序的球路紋,每個大圓中裝飾對稱的鳥獸圖案,雍容華貴。
    腳上再配一雙柔軟的鹿皮靴子,整個人看上去沉穩大氣,還帶著點神秘,一看就是位貴公子。
    鍾承誌看的呆住了,忙問道。
    “你這是什麽衣服?為何我從未見過?”
    徐文俊笑著說出早準備好的說辭。
    “最近庭州有些布行推出的漢服,你這幾天沒怎麽出學院,外麵也有不少人在穿。”
    鍾承誌眼裏帶著點羨慕,少年總是喜歡標新立異,這穿出去多拉風。
    “我也想去做一件,你這衣服穿著若是騎馬想必很方便。”
    “我給你介紹是哪家店,到時候你叫人去定製。”
    徐文俊說著往大成殿走去。
    府學今天很熱鬧,從門口就一直有仆從引導進入,一直到大成殿。
    大成殿供奉著孔子雕像,位於大殿正中,雕像頭戴十二旒冠冕,身著十二章王服,手持鎮圭。
    孔子雕像兩側供奉著“四配”,顏回、曾參、子思、孟子的牌位,再兩側為“十二哲”的牌位。
    大成殿是學院祭祀、講學的主要場所,地方寬闊,即使容下全部學員也沒問題,並且大殿前麵還有個大月台,平時學員不多時,僅在月台上講學都已經足夠。
    近水樓台先得月,一大早府學學員們就來到了大成殿,找了最顯眼的位置將自己作品掛上。
    過了早飯時間,陸陸續續就有文人相攜來到府學,在門口就會驚訝一番仆從們統一著裝的漢服。
    再由仆從領入大成殿,將自己作品拿出,各自欣賞點評殿內佳作,遇到熟悉的友人閑聊一番。
    身份地位較高的會由助教、主講或者兩位博士親自陪同,在大殿兩側的東西廡奉茶。
    以朱刺史為首的一批府衙官員來的比較早,此時正由孫博士陪同,在欣賞學員們的作品,朱刺史不吝誇讚,稱這屆學員們文采斐然,不乏佳作。
    徐文俊和李毅然兩人聚在一起,都是穿著漢服,引得大家駐足觀望,關係親近的學員更是過來問詢。
    李毅然通過他父親知道了漢服一事,在學院之時問了徐文俊,便要他帶著去烏氏也定製了兩套錦布漢服,也算支持一下。
    其他文人倒也罷了,學員們還是有些會羨慕,兩人精心定製的漢服確實漂亮,現在在大殿裏鶴立雞群,本性格自傲的學員當然希望自己也能成為焦點。
    也有不少城內私塾的學子,有見過其他人穿著漢服,都是麻布或者絲綢,如同場內的仆從一般,隻覺得奇特,並未放在心上。
    此時見徐文俊兩人穿著,才知道這服裝也可以製作的如此精美時尚,有些動心。
    這心態就像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追捧的時尚,從喇叭褲、蝙蝠衫,到爆炸頭、殺馬特。
    少年總是希望自己有個性,是獨特的存在。
    文人來的越來越多,三五成群,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大成殿內嘈雜聲一片。
    終於,鄭博士領著獨孤縣公說笑著走了進來。
    眾人看到依次上前行禮,獨孤月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一一回禮。
    朱刺史也帶著官員們過來行禮,客套一番後匯成一道人流,邊欣賞殿內作品,邊慢慢挪動。
    遇到很是不錯的佳作便叫人挪到月台之上,等全部作品品鑒一番後,月台上已經有了十數幅佳作。
    接著獨孤公、朱刺史、兩位博士,還有四位城內大儒名士,共八人一起登上月台,按尊卑就座。
    台下安靜下來,也各自找好地方就座。
    鄭博士先發了段言,勉勵江南府學子,感謝獨孤公為江南府文教做出貢獻,帶頭舉辦此次文會。
    然後獨孤公給大家發言,稱讚江南府文教昌盛,才子輩出,今日更是有不少佳作,讓他欣喜。
    台下眾人紛紛臉帶笑容,眼睛發光,特別是作品被選上月台之人,若是作品能入獨孤公之眼,在他老人家麵前能報上名號,以後也是一份資曆。
    萬一成為幸運兒,能得到一份獨孤公的舉薦信,科舉已經成功了一半。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