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落定
字數:3931 加入書籤
朱刺史的發言就簡單多了,隨意說了幾句,便示意賞析此次文會的佳作。
孫博士主持後麵的事宜,月台上的每幅作品都會逐一請台上就座的名士鴻儒點評一番。
佳作作者也會被請上台亮相,得到台下眾文人學子的羨慕,想必經過此次他們在江南府文人中名聲也會大漲。
獨孤公也點評了三幅最優秀的書法作品,引申開來給台下眾人上了一堂書法課。
講解了一番書法上他對基礎方麵的個人感悟,比如書寫法則和運筆方式等,闡述了各種字體的結構特征。
雖然是很基礎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但出自獨孤公的感悟理解總會讓人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在場的人,包括徐文俊都覺得受益匪淺。
台上的每位大儒也都會借機講學,各有所長,各種理念碰撞,產生出新的思想,令眾人聽的大呼過癮。
也有文人發出提問,大儒們的講解讓某些人困擾已久的難題迎刃而解,直呼不虛此行。
文會舉辦的很成功,眼見時間已晚,接近尾聲。
這時朱刺史似乎裝作不經意的說出一番話,這才是舉辦此次文會僅幾人知道的真正原因。
“聽聞城內四大布商推出了一種服裝,名為漢服,諸位可見現在文會仆從穿著就是。”
“我還看到有兩位學子也穿著此服,大家覺得此服裝如何?”
台下眾人皆向徐文俊、李毅然兩人望來。
徐文俊跟朱刺史等人已經說過,這服裝就不要說是他所創,說成四大布商所創,平民化點,更利於江南府百姓接受。
他不願意出這風頭。
一時間下麵議論紛紛,但是沒有人站出來表態,畢竟不知道朱刺史心意,不好發表意見。
最後還是有官員想到,既然會讓布商的仆從來安排此次文會,想必府衙和獨孤公也是支持的。
況且已經有學子在府學堂而皇之的穿著,自然學府也並無意見,於是站起來說道。
“觀此服裝應融合了胡服和某些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造型簡潔,利落實用,作為常服應當不錯。”
朱刺史點頭示意。
這時候很多人就懂了,府衙應該是支持此服裝,又是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卻總有些糊塗看不清形式之人,不合時宜的說這服裝另類,拋棄了華夏自古以來的袍衫飄逸之風,不應鼓勵。
連坐在台上的一位名士也持此觀點,想必台下還有很多人也是這樣想法,隻是沒有說出來。
畢竟讚成的聲音居多,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其中,沒濺起水花。
一會之後,討論的聲音小了些,獨孤月說話了。
“我倒是覺得這是我們華朝獨創的服飾,大家所穿的絝是不是就和這種相似,隻是布料不同,做的能夠外穿了而已。”
“上衣樣式想必也是襴衫改變而來,更加簡單方便,做出這等改變之人應該是熟悉百姓勞作所需,以實用為主。”
獨孤月說到最後還看向徐文俊,雖然他內心不怎麽喜歡這服裝,但還是違心找了些理由替這衣服辯解。
這時更多人支持這服裝了,連獨孤公都開了口,以後定會有更多人穿。
最後朱刺史做了總結。
“此事應當鼓勵,四大布商站在百姓的角度,為百姓創造出新式衣服,使百姓勞作更方便,至於以後如何,就交給百姓自己選擇,有優點百姓自然會選擇這漢服。”
“若是有一天漢服能普及開來,甚至讓華朝百姓都接受,我江南府也做了件利國利民的事,華朝百姓都會說漢服的發源地就在江南府。”
一錘定音,話說的如此透了,大家心裏清楚府衙會推廣漢服。
有些人已經在想著讓家裏人去買幾件試試,這兩學子穿著顯得華貴也不錯,是不是自己也可以試試,眼睛向徐文俊兩人看去。
文會結束,部分文人來到不歸樓飲宴,三樓更是對朱刺史、獨孤公還有幾位大儒開放。
徐文俊沒有過去,在府學隨意吃了點飯就回到了齋舍。
剛進門嚇了一跳,房間裏麵坐滿了學員,多是府學裏二十歲以內的學員,見到徐文俊回來立馬七嘴八舌。
“你的衣服是哪裏做的?”
“帶我們也去買幾件!”
徐文俊想到過學員會接受的比較快,如此急切卻是他沒想到的。
早上就已經答應會介紹烏氏給鍾承誌,此時便給大家說了烏氏可以定製,不過何時能拿到還不好說,烏氏現在定製成衣需要排隊很久。
大家一聽約著趕緊去烏氏,鬧哄哄的走了。
進了裏間,鍾承誌斜躺在床上,見到徐文俊進來立馬說道。
“你和烏氏是什麽關係?要不不會在今天穿這衣服去文會。”
徐文俊張口就來。
“我家族和烏氏有些生意往來,關係不錯,這漢服也是給我先試試。”
沒想到兩天後鍾承誌就穿上了漢服,在徐文俊麵前一通顯擺。
他是府學除了徐文俊、李毅然,第三個穿上漢服的,能這麽快讓烏氏提前製作出來,這鍾承誌家裏不簡單。
徐文俊雖然好奇,去烏氏一問便知,但對方不說,他也不想去探究對方。
漢服在庭州城火了,文會第二天府衙的很多衙役、小吏等就穿上了漢服出現在街上。
又仿佛一夜之間,庭州各個府邸的下人們都統一換上了漢服。
再接著文人們也陸續有人穿上了,除了烏氏,另外三家布商陸續推出了不同布料的漢服。
穿的人多,想法也就多了,不同的顏色搭配,漢服上不同的繡花,搭配不同的飾品。
三家布商也針對這些想法,推出了一係列常規的成品高檔漢服,使得有需要的人可以馬上穿上,不需要定製。
漢服又沒技術含量,其他中小布商也陸續跟風,多少也能搶點市場,一時間裁縫、繡工急缺,紡織業搶人大戰正式開始。
烏氏聽徐文俊的,安心做好自己的精品定製業務,打造品牌,屬於最上麵的獨一檔,生意穩定的很,下麵爭奪的再厲害對烏氏也沒什麽影響。
除了招不到裁縫、繡工,店裏的訂單實在忙不過來,訂單一直排在兩三個月後,痛並快樂著。
而這一切都和徐文俊無關了,他正在府學足不出戶的苦讀。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