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Vae其他早期文章(四)
字數:3679 加入書籤
7
六年一歎
1992年9月1日,我被無情的送進了一所據說是重點的小學。那會兒重點學校搞擴招,像我這樣不是對口升學的學生可以捐資入校。學校一年就招200來個人,就有70個捐資。
餘傑說:當學習聖地與政治結合時,就是整個民族墮落的開始。
當學習聖地與經濟掛鉤時,就是整個民族的墮落在加速。
幸運的是,在這個墮落的聖地裏我生存的還算舒坦。父親愛書如命,家裏藏了幾千冊書,我常常帶領同學來我家觀摩此景。所以對於我來說,是愛書,不是愛讀書,僅作炫耀而已。一個人在飯店裏呆久了會沾上酒氣,把這個道理延伸一下,一個人在書堆裏呆久了也會染上書香。因此我不學有術,二年級時製造議論文一篇,頓覺名聲大噪,次日當選語文課代表。遇此殊榮我受寵若驚,連呼不可,可老師授寵若驚,連呼,就是你了。
可惜讓我當官的確是個嚴重的錯誤。那會兒正時髦《小叮當》,可謂“萬般皆下品,唯有叮當高”。大家都對機器貓的那個能掏出任何好東西的大口袋很是覬覦。我在自己好好的衣服上麵縫了一個大口袋,而且在裏麵放上兩根筷子,塑料小飛鏢之類。到了學校同學嘖嘖稱奇,而後紛紛笑我的肚子比做官的還大。我怎能饒恕,便把兩根筷子中間連上一根繩,做成雙截棍,輔以飛鏢,進行攻擊。不料平時連筷子夾菜都不準,此刻準的無可言喻,正中目標,會讓某些當官的在辦正事時屢屢不得要領找不到關鍵打不中問題要害感到汗顏。而後我被老師批評,並被叫家長。那會兒家長會和叫家長是一樣恐怖的,在這樣的機會下老師會把打孩子的任務下放給家長,後事毋庸多議。後來放《射雕英雄傳》,更了不得,一時間男生全自稱郭靖,女的全是黃蓉。女孩對它上麵的故事情節很感興趣,而男生則對其中的各種武功很傾心。於是我們開始修煉各種武功。無奈當時年輕,底子薄,對於查老先生文言式的武功招式的描寫不甚了了,因此我語文科代表頓時變成翻譯課代表,很有跨領域人才的架勢。於是每天抱著本古漢語辭典,把那些描寫武功招式的語句逐條翻譯,用白話文寫出來供同學修習,很有點普渡眾生的意思。細想我最崇拜的朱生豪和梁實秋也不過爾爾。有時又給同學當評判,比如蛤蟆功和“降龍十巴掌”哪個厲害。大家認為
蛤蟆功厲害,因為蛤蟆功是內功,“十巴掌”是外功。而我則認為邪不壓正,歐陽峰練蛤蟆功不就走火入魔了。此後一放學仿佛十幾年前看《渴望》,萬人空教室,全部靜坐在操場上修煉內功,很有當年的派頭;內功練好,立刻進入實踐階段,互相殘殺,也很有功癡迷者殺害親友引火自焚的架勢。直到老師來了,才全部作鳥獸散。
然而細想老子我究竟還是聰明,思量怎麽可以將豆蔻年華消耗在武功或是小叮當上。進取心是沒有的,虛榮心是有的。因此明白需要在學業上搞個什麽噱頭,以在大人表揚的同時爭取更多玩的時間。現在看來那時我就懂得了以退為進的道理反複考慮,覺得還是寫詩比較快,性價比高。立刻發表言論:
無所謂墜入
無所謂衝動
一任其緩緩流淌的
就是一條生命的河
題目是《水》。此詩一出,老師一看大喜過望,誇我思維活躍,立刻寄去報社,不日發表。此後老師對我管束果然更為寬裕,說是思維活躍人才不可限製思維雲雲。其實現在看來那簡直就是破爛文章,讓我恨不得長出一副比貪官的魔掌還長的手來,抓起這種文章撕個粉碎。
然而我的等等這些回憶總歸要走到盡頭。畢業典禮之際,當其他郭靖或者是黃蓉都在一一握手惜別嗟歎再也不能在一起切磋武功之時,我卻開始憧憬我的初中生活,當時的我想來有足夠的信心在初中也落個出人頭地雲雲,暗自竊喜,毫無分別之悲傷之感,分明是不給老師麵子。照畢業照的時候,當照片上所有除我以外的人都懷著感傷的心情露出他們自信或是不自信的笑容時,懷著興奮不安心情的我,竟顯得格外沉重,仿佛是在歎氣。
為什麽而歎?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不知道這六年一歎會不會在從那以後的第二個六年後再次流露。距離那時,四年已經飛逝。
8
磨刀
《書·費誓》雲:“礪乃鋒刃”,孔傳雲“磨礪鋒刃”。由此可見刀是要經常磨的。兒時對刀頗感興趣,一旦母親要磨刀,便奪下去磨。無奈當時不知道這世上還有專門替人磨刀這個行當,一如希臘不知道中國有碗這種盛具伊拉克不知道中國有茶,白白耗費了力氣。
現在的磨刀人往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扯著嗓門在生活小去裏高吼:“磨刀磨剪子咯!”這是他生意的開始。這人倘若喊的底氣不足,歇斯底裏,會讓人心煩意亂扔下個酒瓶砸他個頭破血流也不是沒有可能;喊的氣若遊絲仿佛大限將至也不行,因為人家會想讓他磨個刀倒是小事,萬一他累死了,還要負刑事責任。喊的時間亦有講究,早晨六點,吵醒人家美夢,那麽等著頭破血流;中午一兩點鍾,等著頭破血流;晚上十點以後,那恐怕要血肉橫飛了。流血之後隻能悻悻得出結論,城市人真t的不好伺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就曾經奉母親的命令前去磨刀。那次聽見一個人混沌的呼喊,母親說是磨刀的來了,我聽卻像是收破爛的。可是母命難違。偏偏我家的刀很不爭氣,竟有4把要磨!我隻能手提兩刀並兩肋插刀飛奔下樓。見到磨刀人,心裏頓時涼了半截:此人骨瘦如柴!我急忙轉身上樓欲取葬禮。可轉念一想“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史記·滑稽列傳》)這人,不可貌相。好比當今歌壇,人長的醜卻能經久不衰,定是歌藝奇佳;不過還有一種不幸的可能就是太醜了,成了醜星。於是上前磨刀。不料此人很不禮貌,奪刀就磨。我很忿然,心想你怎麽自信我就是來找你磨刀的我去殺人不行嗎。然而刀在他手裏,就有絕對優勢;我身單力薄,是以不敢多言,萬一他一氣之下手起刀落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之後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細細看他,磨的還算有板有眼,坐在木凳上動作嫻熟,想來也是“坐案高手”;不僅感歎自己能夠不以貌取人,給了它表現機會。蘇軾《賈誼論》雲“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老子雲“有才不難,能善用其才則難”。我把古人的難事都解決了,果然不易......正得意著,他磨好了第一把。我急忙奪過觀看,發覺刀磨的有點不對勁。我的刀本來是長方形的,給他這麽一磨,刀刃竟然成了一個半圓形,似一把鐮刀!無奈好刀已成壞刀,隻有生氣,別無他法。這種“化方成圓”,從人類文化的意義上來理解確實很有特點。亨利《化圓為方》雲“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圓的,人為的事物則有楞有角”,這是西方觀點:化圓為方;日本禪宗大師鈴木大拙雲“圓是圓,方是方同時圓是方,方是圓”,這是東方人的觀點:方即是圓。此磨刀人之思想不東不西,還把我的刀磨圓了,果然不是東西。
兩個小時過去,四把鐮刀出爐。我一摸,不但圓了,還鈍了!可惜此時早無耐心,作罷。不料此君要價不菲,我竟沒帶夠錢,便上樓去取。取到後下樓,這個磨刀人竟然不見刀也不知所蹤。江淹《謝臨川遊山》雲“身名竟誰辨,圖史終磨滅”。“圖史”能磨滅,沒想到我的刀也被磨沒了,不禁感歎刀如人生,鋒利的可以愚鈍,剛正的可以圓滑;然而愚鈍或是圓滑終歸還是人,千萬看守好自己的靈魂,若像我的刀,找不到了,隻能任其磨滅。
回家。母親問我,四把刀呢?
我假裝沒有聽見,把臉轉向窗外的雲天。
喜歡他的月之章請大家收藏:()他的月之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