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寧風雲起:王府危機與隱秘情長

字數:7030   加入書籤

A+A-


    寧王朱權盯著手中的稅收賬目和軍情急報,心中滿是憂慮。自洪武二十四年就藩大寧,他憑借著非凡的智慧與勇氣,在這片土地迅速站穩腳跟。他自幼受儒家經世致用思想熏陶,癡迷兵書戰策,對曆史、文學、戲曲也興致濃厚,常與文人雅士談詩論道,鑽研戲曲創作,閑暇時便在王府組織戲曲演出,為大寧的文化氛圍添上了獨特的色彩。
    “王爺,喝口熱茶,歇息片刻。”沈書瑤蓮步輕移,手持熱茶,恭敬地走到朱權身旁,微微欠身呈上,盡顯名門閨秀的禮儀風範。她出身名門,父親沈敬之是應天府通判,兄長沈書禹任職刑部。因政治聯姻,她與朱權攜手,踏入這複雜的局勢。
    朱權接過茶淺嚐一口,苦澀蔓延,憂慮道:“書瑤,稅收調整關乎大寧民生與軍隊補給,可朝廷至今未批複,實在令人擔憂。此次我計劃下調農業稅和部分商稅,刺激農耕與商貿,穩定物價。稅收調整要兼顧大寧百姓承受力和朝廷財政需求,幕僚核算過,長遠看或能增加稅收總額,隻是不知如何向陛下闡明。自從陛下推行禁錢用鈔,大寧商貿往來得緊跟政策,可百姓和商戶習慣用銅錢,推行起來困難重重。加之武官子弟要響應陛下學習騎射的嚴令,大寧武官子弟的騎射訓練絲毫不能懈怠。”此刻的他,滿心都是政務。
    沈書瑤秀眉輕皺,福身行禮後,緩緩說道:“王爺,或許可設立官倉,豐年儲糧,災年或物價上漲時平價出售,穩定糧價。對於其他民生商品,組織商會共同調控價格。向朝廷奏明時,詳細附上大寧經濟發展規劃,闡述稅收調整對邊防穩固和國家利益的長遠意義。我兄長在刑部,能幫我們留意朝廷動向;父親在應天府任職,也能從地方政務角度提供見解。如今《書傳會選》《寰宇通衢》編成,此乃文化盛事,王爺不妨在奏明時提及大寧如何借文化繁榮之勢促進地方發展,或許能讓陛下看到大寧的長遠價值,對稅收調整方案更易接納。”她眼神堅定而充滿智慧,可內心卻在為自己在這男性主導的政治舞台上的處境而暗暗擔憂,每一次發言、每一個建議,都要權衡再三,生怕因自己的女性身份而被輕視。在與朱權交流這些政務時,沈書瑤隻是基於責任和對局勢的判斷,心裏毫無愛情的波瀾,在她看來,這些交流不過是工作層麵的往來,與男女之情毫無關聯。
    朱權微微點頭,認可道:“所言極是,隻是文書措辭要萬分謹慎,不可引起朝廷猜忌。自胡惟庸案、李善長案後,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重新平衡,藩王處境微妙,我們的稅收和軍備問題極易卷入政治漩渦。如今傅友德、王弼已逝,朝中武將格局生變,我們行事更要小心。”在朱權心中,沈書瑤的聰慧見解對解決當下難題至關重要,這種欣賞純粹基於政務能力,還未上升到愛情層麵。
    此時,幕僚林公匆忙趕來,神色焦急,在距離朱權幾步遠的地方停下,恭敬地拱手行禮:“王爺,大事不好!朝廷有人借稅收之事,向陛下進讒言,質疑大寧擴充軍備意圖不軌。”朱權心中猛地一緊,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他在庭院中急速踱步,腳步聲在寂靜的庭院中格外沉重。他深知此次危機四伏,若處理不當,不僅大寧的安穩和自己的政治前途成謎,還可能連累身邊之人。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過往在北疆的種種經曆,那些在戰場上的廝殺、與士兵們同甘共苦的日子,難道就要毀於這些無端的讒言?他不禁想到自己肩負的家族使命,寧王一脈的榮耀,若因這場莫須有的罪名而蒙塵,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若失去了大寧的封地,自己又將何去何從?
    片刻後,他猛地停下,負手而立,沉聲道:“林公,切勿慌亂。你即刻暗中查探,是哪些勢力在背後搗鬼,務必隱秘行事,不能讓朝廷抓到把柄。”說罷,他的目光望向遠方,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應對這場危機。
    待林公離開,朱權獨自踱步,滿臉焦慮。沈書瑤見狀,上前輕聲安慰:“王爺,莫要過於憂心。我信你一心為國,此事定會水落石出。無論如何,我都會在你身邊。”她清楚在這複雜局勢下,此時離開並非明智之舉,她要等待合適的時機。朱權感動地看著她,回想起這段時間沈書瑤在政務上給他的諸多幫助,她的每一個建議都切中要害,讓他在困境中多了幾分底氣。他輕輕握住她的手,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說道:“書瑤,得你相伴是我之幸。隻是朝堂局勢複雜,我擔心會牽連到你。”沈書瑤微微搖頭,麵上平靜,內心卻五味雜陳:“夫妻一體,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王爺心懷天下,我自當全力支持。”實際上,她與朱權一直保持著距離,從沒有真正將這裏當作歸宿。朱權的這番感動,更多源於沈書瑤在艱難時刻的支持,而非男女之愛,沈書瑤心裏也隻是將此當作一種必要的應對之策,而非出於愛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公領命而去,朱權對沈書瑤說:“書瑤,局勢愈發複雜,我們必須低調行事。大寧衛所眾多,軍民雜處,土地和軍餉問題要妥善處理,絲毫馬虎不得。朵顏三衛的合作關係也需用心維護,他們的貿易需求要重視,文化交流也要加強。如今岷王朱楩在岷州忙於建造宮殿,朝廷對藩王動向關注更甚,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放大審視。”沈書瑤默默點頭,將這些事務牢記於心,同時也在思考著自己的處境和未來。在朱權的認知裏,婚姻是政治和家族延續的工具,不過他也清楚,納妾需遵循朝廷嚴格的製度和程序,並非能隨心所欲。他先娶王妃張氏,未來若要納側妃,必須慎重考慮諸多因素,向朝廷請示並獲批準。而沈書瑤,有著醫生的潔癖,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情感觀念上,都對與其他女人共事一夫這件事極度抵觸,一想到未來可能要在這樣的婚姻模式中生活,內心就充滿了抗拒。她暗暗下定決心,不能就這樣被動地接受命運,要尋找機會改變現狀。
    不久後,朱權在與朵顏三衛首領聚會時,被蒙古音樂舞蹈吸引。回到王府,他興奮地對沈書瑤說:“書瑤,我想在大寧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引入朵顏三衛的音樂舞蹈,增進雙方了解和信任,促進融合。如今文化發展備受重視,這活動也能契合朝廷文化導向,說不定還能為大寧贏得幾分讚譽。”沈書瑤欠身行禮後,讚同道:“王爺此計甚好,文化交流定能穩固大寧局勢。借這文化交流,我們還可宣揚《書傳會選》《寰宇通衢》的文化價值,展現大寧對朝廷文化政策的積極響應。”在沈書瑤的協助下,朱權籌備活動,邀請藝人,組織百姓和士兵參與。活動當日,大寧城內熱鬧非凡,蒙古藝人的精彩表演贏得陣陣掌聲,雙方互動熱烈,文化交流進一步加深。而沈書瑤在這期間,始終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冷靜地處理各項事務,她知道自己不屬於這裏,隻是暫時被困住。朱權在整個過程中,與沈書瑤交流的都是活動籌備的細節,沒有任何超越工作關係的情感表達,沈書瑤也隻是按部就班地協助,沒有絲毫情感上的波瀾。
    應天皇宮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漢白玉的台階光潔如鏡,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宮殿內,巨大的金龍柱威嚴聳立,牆壁上繪著精美的龍鳳呈祥圖案,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尊貴。朱元璋身著明黃色龍袍,端坐在龍椅上,神色冷峻,手持朱權的稅收調整方案和彈劾密折。他目光銳利,掃視群臣:“諸位愛卿,大寧寧王呈上稅收調整方案,又有人彈劾他擴充軍備意圖不軌,關乎邊境安穩與朝廷綱紀,如實奏來!”
    詹徽眯著眼,眼中閃過陰鷙。他向來手段狠辣,與掌握朝廷關鍵物資調配的勳貴勾結,背後是一股妄圖掌控北方邊境貿易的強大勢力。他輕咳一聲,心腹諫官立刻出列,走到大殿中央,跪地行禮後恭敬奏道:“陛下,寧王此次稅收調整錢糧變動巨大,大寧軍備擴充,不得不防。臣聽聞寧王麾下兵馬調動頻繁,恐有不軌之心。”諫官言辭懇切,實則受詹徽指使,背後是他們為維護自身利益不擇手段的醜惡行徑。
    黃子澄站在一旁,神色自若。他身為東宮伴讀,深受太子朱標器重,在洪武年間已參與諸多朝廷要事的討論與決策,在政治舞台上頗具影響力。私下裏,他與誌同道合的官員低聲商議:“大寧地處北疆,寧王忠心耿耿,此次稅收調整或許是為了安撫百姓、穩固邊防。但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暗流湧動,我們行事需謹慎權衡。空印案、郭桓案後,陛下對財政監管嚴格,寧王稅收方案恐要經受嚴查。如今推行禁錢用鈔,沿海貿易管控加強,牽一發而動全身。陛下重視騎射與水利,我們務必全力推行。如今《書傳會選》《寰宇通衢》編成,此乃文化盛事,正可借此東風,推動各地文化發展,強化朝廷影響力。不過藩王勢力漸大,確是朝廷隱患,日後需尋機妥善整頓。”
    這時,朱棣上前一步,恭敬地跪地行禮:“父皇,兒臣認為寧王久鎮北疆,熟知邊情,稅收與軍備舉措或許是為應對北元威脅,穩固邊防。既然有大臣質疑,不妨派得力欽差查訪,以免誤了邊疆大事。兒臣多次參與北方戰事,深知大寧的重要性。如今傅友德、王弼已逝,軍中將領青黃不接,大寧邊防更需穩定,切不可因無端猜忌寒了守邊將士的心。”朱棣在北方軍事行動中威望漸長,此番發言既為朱權開脫,也從邊防大局考慮,同時也暗藏著他對北方勢力布局的心思,他渴望整合北方力量,以增強自己在未來局勢中的話語權。
    退朝後,朱棣私下找到朱權,在書房密談。朱權親自為朱棣斟茶,兩人分賓主坐下。朱棣語重心長地說:“十七弟,如今父皇對藩王愈發警惕,我們行事要更加小心。你此次稅收與軍備調整,雖為大寧著想,但難免遭人猜忌。我在北方征戰,深知軍事與民生息息相關。你若將邊防需求與民生發展結合,詳細向父皇闡述,或許能打消疑慮。如今岷王忙於建殿,朝廷對藩王關注度高,我們更要謹言慎行。”朱權感激道:“多謝四哥提醒,朝堂局勢複雜,還望日後多多指點。”兩人就朝廷對藩王政策的變化及應對之策深入交流,朱權此時心中滿是對未來局勢的擔憂,他深知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滿變數,稍有不慎,不僅大寧局勢不穩,自己和王府上下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在如此高壓的政務環境下,朱權根本無暇顧及男女之情,而沈書瑤也從未想過會在這樣的相處中與朱權產生愛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馮勝站在一旁,微微皺眉,暗自思量。他雖被朱元璋猜忌,權力削弱,但軍事戰略見解仍具分量。大寧軍事部署關乎邊防全局,他擔心朝廷對朱權的猜忌會影響邊防。不過鑒於自身岌岌可危的處境,他行事極為謹慎。幾天後,在朝廷軍事決策討論中,他經過深思熟慮,出列,拱手行禮後建言:“陛下,大寧是北疆重鎮,寧王軍備調整應從長遠邊防戰略考量。北元雖實力大減,但仍對邊境虎視眈眈,大寧軍事力量部署需兼顧防禦與威懾。臣建議在周邊增設烽火台,加強情報傳遞,合理調配兵力,確保衛所協同作戰。如今武官子弟學習騎射,可借此提升大寧軍隊戰力,更好地守護邊疆。”朱元璋微微點頭,陷入沉思,眾臣也紛紛議論。
    朝堂上,湯和挺身而出,走到大殿中央,跪地行禮後恭敬奏道:“陛下,老臣認為寧王朱權鎮守大寧多年,盡心盡力,為北疆安穩立下汗馬功勞。此次稅收與軍備調整,應是為應對邊境局勢,並無不臣之心。懇請陛下明察,莫因小人讒言誤了邊疆大事。如今《書傳會選》《寰宇通衢》編成,大寧也積極響應文化發展,足見寧王對朝廷的忠心。”湯和的話得到不少大臣附和,朝堂氣氛變得微妙。
    朱元璋回到禦書房,眉頭緊鎖,反複查看朱權的方案和密折。他心想:“朱權鎮守北疆,勞苦功高,稅收調整或許本意是好。但藩王勢力漸大,不得不防。若處置不當,激起叛亂,邊疆不穩,百姓受苦;若對藩王過於嚴苛,又有誰為朕守邊?如今沿海貿易管控、禁錢用鈔等政策推行,大寧的穩定對北方局勢至關重要。”他陷入深深的糾結與掙紮。
    朝堂上眾人議論紛紛,支持和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支持徹查的大臣中,部分人與詹徽利益相關,企圖打壓朱權擴大勢力;替寧王辯護的大臣,有的認可朱權能力,有的擔憂過度打壓藩王會影響邊境穩定,還有的為維持朝堂勢力平衡。
    朱元璋麵無表情,聽著群臣爭論。許久,他敲了敲龍椅扶手,聲音不高卻讓朝堂安靜下來:“此事不可草率定論。大寧是北疆重鎮,寧王舉措關乎邊防,需細細考量。詹徽,你說寧王有不臣之心,可有證據?若無實據,僅憑臆測彈劾藩王,朝堂風氣就壞了。如今我大明編纂《書傳會選》與《寰宇通衢》,是文化盛事,諸位愛卿要重視學問,不可懈怠。自嶺北之戰後,我朝對蒙古戰略轉為防禦,大寧邊防更顯重要,不可掉以輕心。沿海貿易管控、禁錢用鈔等政策關乎國家經濟命脈,各地必須嚴格執行。”朱元璋目光如刀射向詹徽,詹徽忙低頭認罪。
    朱元璋又看向其他大臣,緩緩說:“稅收調整關乎民生,軍備擴充關乎國防,都極為重要。先派欽差前往大寧,考察稅收調整和軍備擴充的真實情況。欽差人選朕會斟酌。在此期間,諸位愛卿要謹言慎行,不可隨意揣測,擾亂朝堂秩序。”群臣領命,心中佩服朱元璋的老謀深算。
    忙碌的政務處理告一段落,一日午後,沈書瑤在自己的院子裏,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她正在花園中修剪花枝,貼身丫鬟綠綺匆匆走來,神色略帶緊張,手中拿著一封信。
    “小姐,”綠綺輕聲說道,“剛從府外悄悄遞進來的,是您哥哥沈書禹的信。”
    沈書瑤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剪刀,接過信封。熟悉的字跡瞬間映入眼簾,刹那間,一段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其中也夾雜著那個被她深埋心底的身影——蕭燼羽。她下意識抬手撫上左臉頰,指尖觸碰到那道依舊明顯的疤痕。即便曆經時間消磨,這道當初被匕首劃開皮肉留下的疤,依舊像一道沉重的印記,提醒著她那段不堪回首的噩夢。她不禁回想起那個夜晚,月光被烏雲遮蔽,小巷中黑影閃動,那人的匕首寒光一閃,自己躲避不及,臉上劇痛傳來,意識逐漸模糊,再次醒來,就與蕭燼羽漸行漸遠。
    她不禁回想起與蕭燼羽的過往。那時,她與蕭燼羽一同長大,他總是在她身邊,像棵大樹,為她遮風擋雨。記得那年沈書瑤被人欺負,對方推搡間她摔倒在地,手掌擦破了皮,膝蓋也滲出了血。蕭燼羽趕來時,眼眶都紅了,他把沈書瑤護在身後,衝著那些孩子大聲嗬斥,小小的身子卻充滿了力量。後來,他小心翼翼地幫沈書瑤處理傷口,一邊吹著氣,一邊安慰她:“不痛不痛,我在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感情愈發深厚。因為家族淵源,兩人都精通醫術,時常一起探討藥理、切磋醫術,那些在藥房裏研磨藥材、在醫案前分析病症的時光,滿是甜蜜與溫馨。可命運弄人,家族的政治聯姻,讓她不得不嫁給朱權。出嫁那天,她坐在花轎裏,滿心都是對未來的迷茫和對蕭燼羽的不舍。她曾無數次在夜裏暗自落淚,為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悲傷難過。
    她小心地將信藏在袖中,匆匆回到閨房,確認四下無人後,才輕輕關上房門。她坐在床邊,手微微顫抖著拆開信封,展開信紙。沈書禹在信中先是關切地詢問她在王府的生活起居,身體是否安康,言語間滿是兄長的疼愛。沈書瑤看著這些溫暖的字句,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眼眶不禁微微泛紅。
    再往下看,沈書禹提到了家中一切安好,讓她不必掛懷。同時,也隱晦地提及了朝堂上的一些動態,暗示朱權目前麵臨的局勢較為複雜,讓她在王府中行事一定要謹慎小心,切不可行差踏錯。
    信的末尾,沈書禹寫道:“小妹,蕭公子不日便會抵達大寧。如今王府形勢波譎雲詭,各方勢力暗中窺探,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你們二人見麵之事,務必要從長計議,切不可莽撞行事。稍有風聲走漏,便可能被心懷叵測之人利用,屆時不僅你我家族恐遭牽連,蕭公子也會陷入絕境。為兄在朝中雖勢單力薄,但定會盡己所能,關注各方消息。一旦有合適時機,定當為你們牽線搭橋,助你們相見。”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