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村暖情深厚,山青韻意悠。 齊心謀發展,盛景在前頭。

字數:3629   加入書籤

A+A-


    咱這村子,那可是個充滿情義、和諧美滿的地方,人人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這小村莊經營得比家還溫馨。在這裏,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鄉情和歸屬感,心裏頭暖乎乎的。
    有一回,村裏組織誌願服務活動,我站在村子的大槐樹下,目光堅定地看著圍攏過來的鄉親們,扯著嗓子喊道:“鄉親們呐,咱們得關心老人、關愛兒童、幫助困難戶!咱得把心窩子掏出來,暖一暖咱村的老少爺們兒!你們瞧那些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走過的路可比咱村頭的老槐樹還長,經曆的風雨比咱熬過的寒冬還多。就說村西頭的趙爺爺,子女都在外麵打拚,平常就自個兒守著那座老房子。咱得多去陪陪他,幫他挑挑水,這水桶在咱肩上,雖有些分量,可咱心裏清楚,這擔的是對老人的關懷呐!再幫著曬曬被褥,讓陽光的暖也滲進老人的心裏。”
    這時,村裏有名的 “刺兒頭” 二柱子扯著嗓子喊:“我說,天天喊這些口號有啥用啊?咱自己日子還過得緊巴巴的,哪有閑工夫管別人!” 這話一出口,鄉親們都開始交頭接耳,場麵有些亂。
    我趕忙提高音量說:“二柱子,你這話可不對!咱村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家裏的一份子。你想想,要是哪天你家有困難了,別人都不管,你心裏啥滋味?再說了,咱幫老人、幫困難戶,也不是白幫,這是在積德,以後咱村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就像那《盲人提燈籠》的故事,盲人提著燈籠,不光照亮了別人,也讓自己避免被撞。咱們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啊!”
    二柱子撓撓頭,不說話了。我接著說:“還有那些小娃娃們,眼睛亮得像山澗的清泉,透著股子機靈勁兒,那可是咱村未來的希望!咱們得護著他們,教他們識字。每天傍晚,我都能看見村東頭的幾個年輕人,拿著識字卡片,在大樹下陪著孩子們,一個字一個字耐心地教,孩子們跟著念,聲音脆生生的。咱還要陪他們玩耍,帶他們去草地上捉螞蚱、放風箏,讓他們的笑聲在咱村裏回蕩,比那山雀子還歡騰。”
    “對呀,對呀!” 一旁的劉嬸連忙附和,“我家那小孫子,以前就知道調皮搗蛋,自從村裏組織了這些活動,跟著誌願者學了不少東西,可懂事了!”
    “還有那些日子緊巴的困難戶,咱們不能讓他們孤單地走在風雨裏。搭把手,幫個忙,不論是修修房,還是送點米麵糧油,都是咱鄰裏間的情分。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幫我一把,我扶你一下,這村子就能暖得跟春天裏的大炕頭似的。咱們村要想成那人人羨慕的世外桃源,不光得山青水綠,更得人心向善,情暖如春!這樣,不管走到哪兒,提起咱村,那都是一句:‘嘿,那地兒,暖人心窩子!’”
    打這以後,咱村的誌願者隊伍就跟春天的苗兒似的,蹭蹭地往上漲。他們隔三差五就往孤寡老人家裏跑,手裏提著米啊油啊,還有那一句句比蜜還甜的問候。
    就說老吳頭,平日裏寡言少語的,一個人守著那間有些昏暗的屋子,整天坐在門口,眼神透著些落寞。可一見到誌願者們,臉上就笑開了花,皺紋裏都藏著樂嗬勁兒,忙不迭地起身,嘴裏直說:“這娃兒們,比自家孩子還貼心!快,進屋坐,今兒個可得多嘮嘮。” 誌願者們陪著他嘮家常,幫他打掃屋子,走的時候,老吳頭還站在門口,揮著手,眼裏滿是不舍。
    還有那些娃娃們,放了學不再滿村跑野了,誌願者們領著他們唱歌跳舞,畫畫做手工。村中的空地上,誌願者小李帶著一群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又唱又跳,孩子們的臉蛋紅撲撲的,洋溢著比花兒還燦爛的笑容,活脫脫一群快樂的小精靈。村裏的大人見了,都誇:“這活動好,娃娃們的日子有滋有味了!”
    最讓人動容的是,他們還張羅起個互助基金來,哪家要是遭了難,不用愁,大夥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錢雖不多,但那份情義重如泰山。張三家的房子漏了,消息一傳開,第二天一大早,幾個懂手藝的村民就帶著工具材料來了,爬上屋頂,忙活起來,嘴裏還喊著:“三哥,別急,咱今兒個就給你修好。” 李四家的娃上學難,基金裏一掏,學費就有著落了。村民們都說:“這基金,暖的是人心,聚的是力量,咱們村啊,越來越像一家人了!”
    這樣一來,咱村不光是地肥人勤,更是情深意長,每個人的心裏都暖洋洋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想起這些年,我和大夥兒那是真金不怕火煉,汗水沒少流,力氣沒少使,總算是把夢裏的好日子給拽到眼前來了。咱們這村子,現在啊,簡直就是畫裏走出來的仙境!
    山,綠得跟翡翠似的,清晨的薄霧籠罩在山間,像是給山巒披上了一層輕紗,如夢如幻;水,清得能照見人心窩子,站在溪邊,能看到魚兒歡快地遊來遊去,偶爾還會蹦出水麵,濺起一串串晶瑩的水花。一早一晚,那鳥叫聲兒,比啥曲子都好聽,婉轉悠揚,仿佛在訴說著村子的美好;花兒也爭著豔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香氣能飄到十裏八鄉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村裏的人啊,心比那山泉水還純,見麵就是笑臉相迎,誰家有個啥難事兒,左鄰右舍立馬就搭把手,那情誼,比啥都金貴。就說前天,村南頭的王嬸家的牛丟了,這可把王嬸急壞了,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嘴裏嘟囔著:“這可咋辦喲,這牛可是俺家的命根子呐!” 村裏的人一聽,二話不說,放下手頭的活兒,紛紛幫忙去找,漫山遍野地呼喊,那聲音響徹山穀。最後,在村後山找到了牛,王嬸拉著大夥的手,眼淚止不住地流,一個勁兒地道謝:“謝謝大夥啊,要不是你們,俺都不知道該咋辦了!”
    再說文化,咱村現在可是文化人的窩兒,晚上村頭的廣場上,戲曲、舞蹈、講故事,樣樣不落,熱鬧得跟過年似的。華燈初上,廣場上就聚滿了人,這邊,幾位大爺大媽穿著戲服,咿咿呀呀地唱著經典的戲曲選段,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那邊,一群年輕姑娘們隨著動感的音樂翩翩起舞,活力四射。娃娃們放學了也不急著回家,都往那文化大院裏鑽,學寫字,練畫畫,一個個機靈得跟小猴子似的。在文化大院裏,書法老師握著孩子的手,一筆一劃地教著,嘴裏念叨著:“孩子,這毛筆字可得寫好,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
    教育更是頂呱呱,新蓋的學堂寬敞明亮,雪白的牆壁,嶄新的桌椅,老師都是城裏來的好手,講起課來繪聲繪色。娃娃們讀書聲朗朗的,聽著就讓人心裏頭那個美啊,知道不,咱村將來要飛出多少金鳳凰嘞!
    社會和諧,那更是沒得說,大家夥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啥矛盾到了咱這地界兒,都能化幹戈為玉帛。有一回,兩家因為一點小事吵了起來,一個臉紅脖子粗地喊:“你家的雞都跑到我家菜園子裏霍霍了,還不管管!” 另一個也不甘示弱:“不就吃了你幾棵菜嘛,嚷嚷啥!” 眼看就要鬧僵,村裏的幾位長輩出麵,拉著雙方坐下,耐心地勸解:“都別吵了,咱們都是一個村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為這點小事傷了和氣多不值當。就像那《六尺巷》的故事,‘千裏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大家都退一步,海闊天空嘛!” 沒一會兒,兩家就握手言和,還互相笑著道歉。村裏頭啊,每天都是好日子,人人臉上都寫著滿足和幸福。
    這村子,真是咱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世外桃源,每一磚一瓦,都透著咱農民的韌勁和智慧,讓人打心眼兒裏感到驕傲和滿足!
    不過,咱也不能滿足於現狀,接下來,還得尋思著怎麽把村裏的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品嚐到咱村的味道;還要組織村民們學習新的技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現在直播帶貨這麽火,咱也得跟上潮流,說不定咱村的農產品能通過網絡走向全國呢!我相信,隻要咱們團結一心,村子的未來定會如那璀璨的星河,熠熠生輝。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