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渦村文韻揚,薪火洞中藏。 商議同發展,遺風歲月長。

字數:5156   加入書籤

A+A-


    在咱茅山渦村的心尖子上,一座文化中心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拔地而起。這可是全村人齊心協力的成果,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承載著大夥對老祖宗傳承的深厚敬意,說是咱村的寶貝疙瘩,那可一點兒都不為過。打從它建成那天起,村子就跟過年似的,熱鬧得不行。男女老少,就像被無形的磁石吸引著,沒事兒就往那兒跑,仿佛那就是全村的快樂源泉。
    一走進文化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奶奶洞展區。這裏麵的老物件擺放得錯落有致,在暖黃燈光的映照下,散發著古樸的光澤,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有帶著神秘紋理的石器,仿佛還殘留著女媧煉石補天的熾熱溫度;還有刻著奇異符號的骨片,仿佛在靜靜訴說著遠古時代的神秘故事。村民們每次來到這兒,都忍不住伸手輕輕撫摸,那粗糙而微涼的觸感,就像摸著自家孩子的臉蛋,滿是寵溺與眷戀。
    再看看那講堂,寬敞明亮得如同秋收時村裏用來晾曬糧食的大曬場,輕輕鬆鬆就能容納好幾百人。每次開講,村子裏就像炸開了鍋。男女老少,扛著、拎著自家的小板凳,從村子的各個角落匆匆趕來。大家臉上掛著笑容,眼睛裏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眼巴巴地盯著台上,生怕錯過一個字。講師都是村裏精心挑選出來的,要麽是見多識廣的老李頭,要麽是跟著城裏專家學了一肚子學問的年輕後生。他們講課的時候,操著一口地道的莊稼話,講的都是實實在在、接地氣的內容。從老祖宗在山林裏狩獵的艱辛,到災年裏求生存的智慧,再到如今靠著勤勞和科技讓日子越過越好的經驗,深入淺出,讓人一聽就懂,心裏透亮得如同夏日裏清澈見底、能看見魚兒嬉戲的河水。
    “大夥瞧瞧,咱老祖宗以前為了填飽肚子,能在深山老林裏蹲守好幾天,就為了逮一隻野兔,那股子堅韌不拔的勁兒,咱可不能丟!” 老李頭站在台上,手裏拿著一根磨得發亮的木棍,一邊比劃一邊大聲說道,聲音洪亮得像洪鍾。
    台下的王嬸子聽得直點頭,小聲跟旁邊的人說:“可不是嘛,聽了這些,咱心裏更有底了,往後教育孩子也知道該咋說了。”
    還有那圖書館,一推開門,滿滿當當的書籍就像山上鬱鬱蔥蔥的樹林,擺滿了一排排高大的書架。村裏的孩子們,一放學就像脫韁的小馬駒,撒歡兒地往這兒跑。他們小臉蛋紅撲撲的,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一頭紮進書的海洋,那模樣就像饞嘴的小貓聞到了魚腥味。大人們也不甘落後,晚上沒事的時候,也喜歡約上幾個鄰居,慢悠悠地晃到圖書館,戴上老花鏡,翻上幾頁書,時不時還跟旁邊的人討論幾句,都說這能給咱莊稼人增長見識,比啥都強。
    “你看這書上介紹的種莊稼新技術,要是咱學會了,明年的收成肯定能翻一番。” 張大叔一邊翻著一本農業科普書,一邊興奮地跟旁邊的人分享。
    到了周末,文化中心更是熱鬧非凡,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親子活動豐富多彩,這邊一群孩子和家長圍坐在一起,小手沾滿泥巴,正興致勃勃地捏著泥巴,嘴裏還念叨著要捏出個像女媧娘娘一樣的神像;那邊幾個心靈手巧的婦女帶著孩子在編草鞋,細長的草在她們手中上下飛舞,不一會兒就編成了一雙雙精致的草鞋,孩子們新奇地穿上,蹦蹦跳跳,笑聲不斷;還有的角落裏,大夥扯著嗓子唱山歌,悠揚的歌聲在文化中心回蕩,唱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孩子們笑得臉蛋紅撲撲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大人們也跟著開懷大笑,那笑聲仿佛能傳出十裏遠。外鄉人來了,都被這熱鬧的氛圍感染,站在一旁,眼睛裏滿是羨慕,嘴裏不停地誇讚:“你們這村子,既有文化味兒,又有人情味兒,來了就不想走。”
    咱這文化中心,就像一根堅韌的紐帶,把全村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大家夥兒聚在這裏,嘮嘮家常,學學知識,感情越來越深厚。大家都說,有了它,咱村的日子更有奔頭了,心裏頭比喝了蜜還甜。
    小石頭和二狗子,這倆小子以前可是村裏出了名的 “小刺頭”。他們就像兩隻好鬥的小公雞,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動不動就掐架。不是爭樹上最後一個果子,就是搶著去河裏撈最大的魚,鬧得村子裏雞飛狗跳。可如今,在文化中心的熏陶下,他們就像脫胎換骨了一樣,成了這兒的紅人,當起小導遊來有模有樣。
    每次帶著遊客參觀奶奶洞,小石頭走在前麵,機靈得像隻小狐狸,嘴巴甜得像抹了蜜。他講起奶奶洞的故事,繪聲繪色,眼珠子滴溜溜地轉,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劃著,一會兒模仿女媧補天的動作,一會兒形容洞中的神秘圖騰,仿佛那些故事他親身經曆過一樣。
    “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你們看,這洞壁上的紋路,像不像一條騰飛的巨龍?傳說這是女媧娘娘留下的,保佑咱們村風調雨順呢!” 小石頭眉飛色舞地講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遊客們聽得入神,不時發出驚歎聲。有人好奇地問:“你們以前在村裏調皮搗蛋,現在怎麽變得這麽乖啦?”
    小石頭笑著撓撓頭,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以前不懂事,就知道自己瞎玩。現在明白了,咱村有這麽多寶貝,得讓大家都知道。心裏頭就想著把咱村的文化傳承下去,這股子勁兒比啥都強。”
    二狗子跟在後麵,平時看著笨笨的,像個悶葫蘆,可一講起奶奶洞,眼神就變得溫柔起來,就像在講自己家最珍貴的寶貝。他說:“以前不懂事,老跟小石頭鬧別扭,現在想想,真傻。現在我倆一起努力,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咱村的好,知道奶奶洞裏的故事,這份情誼比啥都重要。”
    他倆這麽一搭檔,文化中心就更熱鬧了。大家聽著他們的故事,心裏暖烘烘的,都覺得這倆小子能放下過去的矛盾,一起為村裏出力,真是難得。小石頭和二狗子的轉變,就像一陣清風吹過村子,吹散了往日的陰霾,帶來了滿滿的希望和溫暖。
    如今,奶奶洞的文化傳承越來越出名,就像一陣旋風,吸引了四麵八方的關注。媒體記者們,扛著長槍短炮,像過年走親戚一樣,一批接著一批地趕來。他們不停地拍照,閃光燈閃得人眼睛都花了。嘴裏還念叨著:“這可是個大寶藏,一定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那些大學問家們,穿著筆挺的西裝,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也紛紛慕名而來。他們走進文化中心,看到那些老物件,眼睛瞪得像銅鈴,驚歎不已。拿著放大鏡,這兒瞅瞅,那兒看看,那認真的勁兒,比咱種地還上心。
    “這骨片上的符號太神奇了,說不定隱藏著上古文明的密碼,得好好研究研究。” 一位學者激動地說。
    更厲害的是,連一些國際組織都注意到了咱們,說咱這 “奶奶洞文化傳承計劃” 是個了不起的項目,想把它作為範例,推廣到其他地方去。這下可好,咱村的名聲,怕是要傳遍全世界了。
    可茅山渦村的鄉親們,心裏頭一點兒都沒飄。他們就像地裏沉甸甸的稻穗,越是飽滿,頭越低。大家都明白,奶奶洞裏的寶貝,可不是咱自家的私藏,那是老祖宗留給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村裏的爺們兒,一個個都實在得很,心裏裝著大局,想著怎麽把這份榮耀和智慧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他們就像田埂上默默耕耘的老黃牛,不求回報,隻想著為後人多留下點什麽。
    他們開始積極地尋找合作夥伴,不管是城裏的學者,還是遠方的朋友,隻要願意來,他們都熱烈歡迎,那熱情勁兒就像迎接新媳婦一樣。村頭的李大叔,為了接待一位從遠方趕來的專家,天不亮就起床,殺雞宰羊,忙得不亦樂乎,嘴裏還念叨著:“咱可得把客人招待好,讓人家好好了解咱村。” 他們相信,好東西就得大家一起分享,這樣才能讓奶奶洞的故事傳得更遠,讓那份勇氣和智慧照亮更多人的心靈。
    隨著村子越來越出名,來的人也越來越複雜。有一天,來了幾個商人,眼神裏透著精明。他們找到村裏的幹部,開門見山地說:“你們這地方風水好,文化底蘊深厚,咱們想投資建個大型度假村,到時候肯定能賺大錢,大家一起發財,怎麽樣?” 這話一出口,就像一顆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湖麵,在村裏激起了千層浪。大夥圍坐在一起,議論紛紛。有人心動了,覺得這是個發展村子的好機會;有人卻擔憂,怕過度開發會破壞了老祖宗留下的根基。村幹部們愁眉不展,一時也沒了主意,隻能看著大家,緩緩地說:“大家都說說,這事兒該咋辦呢?”
    這時候,一向沉默寡言的趙大爺站了起來,咳嗽了兩聲,說道:“大夥都知道,咱村子就像一棵大樹,奶奶洞的文化就是樹根。要是為了一時的利益,把樹根挖了,這樹還能活嗎?建度假村,聽起來是好事,可要是把咱的根挖沒了,以後拿什麽留給子孫後代?”
    趙大爺的話,像一記重錘,敲在了大家的心坎上。原本熱鬧的場麵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年輕的村長想了想,開口說道:“趙大爺說得對,咱不能隻顧著眼前的利益。可人家商人也是一片好意,咱們也不能把人家拒之門外。我看啊,咱們能不能和他們商量商量,在不破壞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搞一些合理的開發,既能讓村子發展,又能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這話一說完,大家又開始議論起來。有人覺得可行,有人還是持懷疑態度。這時候,小石頭突然站了起來,大聲說:“我覺得村長說得對!咱不能因噎廢食,就像種地一樣,不能因為怕蟲子咬,就不播種了。咱們可以想辦法,讓度假村和文化中心和諧共處,一起發展。”
    二狗子也跟著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對…… 對,我也覺得行。咱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也不能丟了老祖宗的東西。”
    看著兩個曾經的 “小刺頭” 都這麽說,大家的態度也慢慢發生了轉變。最後,村幹部決定和商人們好好談一談,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經過幾天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商人同意在建設度假村的過程中,嚴格遵守保護文化遺產的規定,不破壞村子的原有風貌。同時,還會投資一部分資金,用於文化中心的維護和升級。村子裏也會成立一個監督小組,確保開發過程不會對文化遺產造成損害。
    這個消息一傳開,全村都沸騰了。大家都為這個結果感到高興,覺得既保護了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又為村子的發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從那以後,茅山渦村變得更加熱鬧了。文化中心裏,遊客們絡繹不絕,聽著小石頭和二狗子繪聲繪色地講述奶奶洞的故事;度假村那邊,來自各地的遊客們享受著鄉村的寧靜與美好。村子裏的人們,一邊忙著農活,一邊參與到文化傳承和旅遊服務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而奶奶洞的故事,也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傳遍了大江南北。它就像一顆閃耀的星星,照亮了茅山渦村,也照亮了每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人的心。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