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光纖纏古槐,篝火裂冰屏。 竹影篩新月,鄉愁刻未停。

字數:4343   加入書籤

A+A-


    老槐樹的影子在智能路燈的光暈裏搖曳,像支離破碎的墨汁滴在宣紙上。一塵站在村委會的露台上,望著這個被光纖與稻香同時包裹的村莊,喉結上下滾動著。他左手握著的智能平板還在閃爍,那是縣裏剛下發的《智慧鄉村示範點驗收標準》,右手無名指上的老繭卻摩挲著母親臨終前塞給他的竹編蟈蟈籠——那籠眼密得連月光都漏不過,卻漏得下三十年的光陰。
    "啪!"青花瓷茶盞在八仙桌上炸開,飛濺的茶水在智能溫控係統製造的恒溫裏迅速凝結成冰晶。"你們要把祖祠改成ar體驗館?"老族長李茂山拄著紫檀拐杖的手青筋暴起,拐杖頭磕在青石板上的脆響驚飛了簷角的銅鈴鐺,"當年日本人燒祠堂,是你們太爺爺用命護住的牌位!"
    一塵的喉結又動了動,他看見茶水在桌麵上蜿蜒成詭異的符號,像極了父親臨終前用最後力氣在病曆單上畫的符咒。"叔公,遊客在app上預約的沉浸式體驗,能比清明燒紙錢更讓祖宗們舒坦?"他故意把"祖宗"兩個字咬得極重,瞥見年輕村官小林在會議記錄本上飛快劃動的手指突然頓住。
    "放你娘的狗屁!"李茂山突然抄起拐杖,智能感應門卻在這時自動開啟。穿漢服的網紅主播們魚貫而入,她們發間別著的ed簪花將祠堂照得如同霓虹燈牌。"各位老鐵,這就是我們要複原的茅山渦村古禮堂……"
    拐杖終究沒有落下。老族長看著那些在祖宗牌位前搔首弄姿的年輕人,突然劇烈咳嗽起來。他腰間的智能健康手環開始閃爍紅光,祠堂穹頂的智能噴淋係統卻在這時啟動,細密的水霧將檀香與脂粉香攪作一團。
    張嬸的臘肉在智能炒菜機裏翻滾時,她總想起三十年前那個暴雨夜。那時丈夫還在煤礦,她抱著高燒的女兒在漏雨的灶台邊熬薑湯,鐵鍋裏的熱氣模糊了窗外的雨幕。現在這口德國進口的琺琅鍋,連火候都能精確到0.1度,可女兒在矽穀發來的視頻通話裏,總說聞不到"媽媽的味道"。
    "張姨,係統檢測到您這次鹽分超標2.3。"廚房ai的機械音突然響起,正在切蔥花的小孫女嚇得切破了手指。血珠滴在智能菜板的抗菌塗層上,像朱砂落進宣紙。
    "滾!"張嬸抓起鍋鏟砸向攝像頭,鋁製鍋鏟在防爆玻璃上撞出清脆的聲響。她突然想起上周在老年大學,王老師教他們用vr眼鏡看故宮,那些金鑾殿的龍椅在她眼前飄來飄去,就是坐不穩當。
    門廊的風鈴響了。穿唐裝的遊客們舉著自拍杆湧進來,他們脖子上掛的智能導覽器正在播放張嬸家的"非遺臘肉製作工藝"。有個戴眼鏡的男人突然湊近灶台:"大娘,能讓我們采集些炊煙數據嗎?這對我們的空氣監測模型很重要。"
    張嬸攥著鍋鏟的手突然鬆開。她看著炊煙在智能排風係統裏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突然想起女兒說矽穀的實驗室裏,連眼淚都能合成。
    王大爺的竹編鋪子亮起3d投影燈時,老鼠正在啃食他珍藏的《考工記》線裝本。這本乾隆年間的手抄本,是他用三畝上等水田從盜墓賊手裏換來的,如今卻成了智能古籍修複係統的掃描樣本。
    "王師傅,係統建議用碳纖維材料替代竹篾。"研究生實習生小周推了推眼鏡,他胸前的工牌閃爍著"智慧鄉村001號誌願者"的霓虹字樣,"這樣能降低80的破損率。"
    王大爺的煙鬥在青石板上磕出火星。他想起十二歲那年,師傅把竹刀塞進他手心的溫度。那時師傅說:"竹子有魂,得用手去聽。"現在他的手指在智能編織機上跳著華爾茲,那些納米傳感器能感知到最細微的張力變化,卻聽不見竹絲斷裂時的哀鳴。
    夜市突然騷動起來。穿漢服的孩子們舉著糖葫蘆奔跑,他們手腕上的智能手環亮起緊急警報——前方五十米有"非遺皮影戲體驗區"。王大爺跟著人流擠到廣場時,正看見自己的關門弟子小六在操控機械臂表演《哪吒鬧海》。那些用稀土永磁材料製成的皮影,在激光投影下美得像外星生物。
    "師父,這叫數字非遺!"小六回頭時,王大爺看見他後頸處貼著的智能鎮痛貼——那是常年握刻刀留下的職業病。老匠人的煙鬥突然滅了,他想起師傅臨終前吐在《考工記》扉頁上的那口血,像極了此刻天邊將落的殘陽。
    插秧機器人排著整齊隊列駛過水田時,老李頭正蹲在田埂上喝散裝白酒。他腳邊的智能驅蟲器嗡嗡作響,卻趕不走那些盤旋在記憶裏的綠頭蒼蠅。
    "老李叔,監測到您情緒波動異常。"農業ai的提示音在耳麥裏響起,"需要為您預約心理疏導嗎?"
    老李頭突然抓起把爛泥摔向最近的那台機器。泥巴在鈦合金外殼上炸開,露出下麵密密麻麻的傳感器,像極了去年他給老伴擦身時,在她後背看到的褥瘡。
    "你們這些鐵疙瘩懂個屁!"他踉蹌著站起來,智能助行器發出刺耳的警報,"我十二歲就跟著爹下田,知道驚蟄的雷要打三聲才能醒蟲,知道立秋的露水能治稻瘟病!"他指著天邊翻滾的積雨雲,"你們能算出這場雨幾點幾分下?能算出它落在第幾行秧苗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無人機群突然從雲層中俯衝而下,它們腹部的多光譜相機閃著幽藍的光。老李頭看著那些金屬昆蟲在自己頭頂編織光網,突然想起老伴臨終前攥著他的手說:"我夢見咱們年輕時,你背著我在田埂上跑……"
    清明節的細雨把智能墓碑上的電子蠟燭澆滅了。李茂山跪在父親墳前,看著小輩們用ar眼鏡掃描墓碑上的二維碼。全息投影裏,太爺爺正在給曾祖父斟酒,三維立體的酒液在雨幕裏泛著詭異的光。
    "太公,這是元宇宙祭祖體驗。"重孫子舉著自拍杆轉圈,"粉絲們說比迪士尼的虛擬現實館還帶感!"
    李茂山突然抓起把黃土撒向鏡頭。泥土穿過全息影像,沾在他花了八千塊定製的唐裝上。他想起七歲那年,父親帶他來上墳,教他辨認墳頭草的種類——薺菜開白花,蕨菜卷著嫩芽,而艾草的味道能驅散墳地的陰氣。
    "你們這些數字遊魂!"他掏出老年機砸向智能香爐,陶瓷碎片在防爆玻璃罩上濺出星火。警報聲中,他看見自己的倒影在無數監控鏡頭裏扭曲變形,像極了族譜裏那些被蟲蛀的先人畫像。
    中秋夜的篝火將智能路燈都逼退了三丈。村民們圍著火堆跳起古老的圈舞,他們手腕上的健康監測器卻忠實記錄著每個人的心率波動。
    "這節奏不對!"小林突然掙脫隊伍,他西裝口袋裏的平板還在播放ai生成的舞曲,"係統顯示你們的步伐與節拍器有0.3秒的延遲!"
    老李頭把竹煙鬥塞進小林嘴裏,煙絲的辛辣味嗆得年輕人直咳嗽。"小子,你數數火堆裏有多少火星?"他指著在夜風中明滅的火炭,"每顆火星都有自己的節奏,就像每片稻葉抖動的頻率都不同。"
    一塵突然笑出聲。他摸出口袋裏的竹蟈蟈籠,籠中振翅聲與遠處的稻浪聲漸漸重合。他想起上周在縣裏開會,專家說要用區塊鏈技術給每片稻田建立數字身份。
    "或許我們該給祖宗們也發個nft?"他舉起酒碗,碗中月影被智能調溫係統凍成碎銀,"讓秦始皇的兵馬俑在元宇宙裏跳廣場舞,讓李白在抖音直播間吟詩作對?"
    篝火突然爆出個火星,正落在小林鋥亮的皮鞋上。年輕人跳著腳撲火時,老族長悄悄把竹蟈蟈籠係在了村口的智能路燈杆上。夜風中,竹籠與光纖同時搖晃,像是古老咒語與未來代碼在跳交誼舞。
    冬至的雪落在新修的智能溫室頂棚時,一塵正在調試給留守兒童準備的ar課本。全息投影裏,李白正站在黃鶴樓上吟詩,突然被係統彈出的廣告打斷——"雙十一特惠:買智能鋼筆送《唐詩三百首》電子版!"
    他抓起竹蟈蟈籠砸向控製台,納米玻璃幕牆上裂開蛛網紋。透過裂縫,他看見老李頭正帶著孩子們在打穀場堆雪人,那些歪歪扭扭的雪人脖子上,不知被誰係上了褪色的紅領巾。
    "或許我們都在刻舟求劍。"他對著碎裂的屏幕喃喃自語,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攥著他的手寫的那個"根"字——那最後一豎,像極了老槐樹被雷劈後長出的新枝。
    雪地上傳來細碎的腳步聲。他回頭時,正看見小林抱著個陶罐走來,罐口封著的紅紙上墨跡未幹:"九二年的女兒紅,埋在老槐樹下二十三年整。"
    "係統說這酒的酯類物質含量超標。"年輕人凍得通紅的臉上忽然綻開笑容,"但我想嚐嚐能讓李白寫出"玉碗盛來琥珀光"的滋味。"
    一塵接過陶罐,罐身還沾著去年貼春聯的米漿。他忽然明白,那些試圖用算法丈量鄉愁的人,終究不懂得真正的鄉愁是測不準的——它像老槐樹的年輪,在智能時代的颶風裏,依然固執地按照自己的年輪生長。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