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暮春揉舊村,榫卯藏經卷。 銀發弄潮聲,星河燃麥浪。

字數:3150   加入書籤

A+A-


    暮春的茅山渦村像被揉皺的宣紙,智能溫室的光汙染與山嵐糾纏成詭異的青灰色。誠信書屋的木匾在ed路燈下泛著冷光,那行雲流水的題字原是村支書用三斤紅薯酒換來的,此刻倒像懸在村口的一柄問心劍。
    "都他娘的給老子讓開!"醉醺醺的王二狗踹翻書屋前的智能花箱,玫瑰與傳感器碎片在暮色裏翻飛。這個曾在東莞電子廠擰了十年螺絲的返鄉青年,此刻正把《智能手機維修指南》摔在地上,"讀這些勞什子能當飯吃?老子要拆了這破廟!"
    人群嗡地炸開。老李攥著新打的榫頭擠到前排,手背青筋暴起如老樹盤根:"二狗子你發什麽瘋?這書屋是大家……"
    "大家?"王二狗噴著酒氣打斷,"李大爺您倒是清閑,天天在書屋擺弄您那老古董手藝。可您知道村裏多少後生像您孫子似的,寧可抱著手機刷短視頻也不下地?"他突然揪住小琳的書包帶,"就像這丫頭,天天泡在書堆裏,能替她癱在床上的爹掙醫藥費?"
    小琳攥著《平凡的世界》的手指節發白,書頁邊緣被淚痕泡出波浪。張大爺顫巍巍舉起智能拐杖:"時代不同了,二狗。你看我這老骨頭都學會視頻通話了……"
    "去他娘的時代!"王二狗一腳踹飛智能垃圾分類箱,易拉罐叮叮當當滾到田埂,"要不是這勞什子智慧農業,我爹能被無人機噴藥熏出肺炎?"
    人群突然安靜。暮色中,趙阿姨抱著本《鄉土中國》緩緩走來,銀發在智能路燈下泛著冷光:"二狗,你記得這書屋的地基是誰扛的嗎?"她指著牆角殘留的泥手印,"那年暴雨衝垮了村小,是你帶著後生們連夜搶運磚頭。"
    王二狗喉結滾動,突然蹲下身抱頭痛哭。他腳邊躺著本《進城打工指南》,書頁間還夾著泛黃的火車票。
    老李的工坊飄著鋸末與墨香。智能切割機在角落嗡鳴,他卻執拗地用墨鬥彈著老榆木。
    "師父,這榫頭用數控機床五分鍾就能做好。"徒弟小陳擺弄著平板電腦,"您何必……"
    "你懂個屁!"老李突然暴喝,驚飛了梁間築巢的燕子。他撫摸著《天工開物》的燙金書脊,指尖掃過"審曲麵勢"四個字,"魯班爺造鋸子時,可沒想過什麽cad繪圖!"
    小陳撇嘴,手機屏幕亮起直播界麵:"您看,非遺傳承人都在抖音教手藝了……"
    "滾!"老李把鑿子重重拍在案上,驚得智能溫控係統自動調低溫度。他顫抖著翻開《考工記》,泛黃紙頁間飄落半張照片——年輕時的他在人民大會堂工地,身後是"向雷鋒同誌學習"的橫幅。
    深夜,老李摸黑來到書屋。月光透過智能天窗,在《美的曆程》上投下斑駁光影。他忽然想起白日裏小琳問的話:"李爺爺,您說傳統手藝會不會被ai取代?"
    "不會。"他對著空氣喃喃自語,突然抄起鑿子在木料上刻起來。晨光初現時,一座微型應縣木塔矗立在窗台,每層飛簷都藏著榫卯密碼,最頂層的鬥拱間,竟雕著本翻開的《論語》。
    小琳蹲在智能溫室角落,指尖劃過全息投影的麥穗。"穗長18.3,蛋白質含量14.2……"機械女聲播報著,她卻盯著玻璃幕牆上自己的倒影。
    "丫頭,該換藥了。"村醫老周的聲音驚得她險些摔碎平板。紗布揭開時,腐肉與智能繃帶的金屬冷光刺痛雙眼——這是上個月在智能收割機上幫忙留下的紀念。
    書屋裏,小琳把《居裏夫人傳》塞給正在研究《農業4.0》的趙阿姨:"您說,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趙阿姨撫摸著書頁上居裏夫人在棚屋工作的插畫,突然指向窗外:"看見那片麥田了嗎?三十年前,你爹就是在那片鹽堿地上跪著求雨的。"她從《齊民要術》裏抽出發黃的信紙,"這是你爺爺的遺書,他說寧可餓死也要供你讀書。"
    智能灌溉係統突然發出警報,小琳衝出去時,看見王二狗正往水泵裏灌農藥。"讓你們讀書!讓你們搞智慧農業!"他嘶吼著,被小琳飛撲撞倒在地。
    農藥瓶滾落時,小琳的血滴在瓶身"百草枯"標簽上,像朵妖冶的花。
    張大爺的微信家族群突然炸了鍋。視頻通話裏,孫子舉著清華錄取通知書,背景卻是北京cbd的霓虹。
    "爺爺,我們教授說鄉村振興要……"
    "等等!"張大爺突然把老花鏡貼到屏幕上,"你背後那棟樓,是不是像《紅樓夢》裏的大觀園?"
    孫子愣住時,張大爺已翻開《鄉土中國》:"你們總說我們老古董,可費孝通先生早說了,中國社會的根基在鄉土!"他顫抖著展示手機裏的智能農業數據,"看,今年小麥畝產突破1200斤,這是不是你們說的"大數據+"?"
    深夜,張大爺摸到書屋,就著應急燈抄寫《論語》。智能筆突然沒電,他愣了半晌,突然抓起毛筆在宣紙上狂草:"朝聞道,夕死可矣!"墨汁濺到孔子像上,倒像是給聖人點了顆痣。
    秋收那日,誠信書屋成了臨時指揮部。全息投影的麥田數據在牆上流淌,老李的榫卯結構模型與智能收割機藍圖並置,小琳的傷口拆線後,正用ar眼鏡演示她設計的"智慧鄉村app"。
    王二狗突然闖入,把皺巴巴的《創業指南》拍在桌上:"我要搞直播帶貨,就賣……就賣老李頭的榫卯家具!"
    人群靜默片刻,突然爆發出哄笑。老李卻抓起鑿子走到他麵前:"二狗,你看這燕尾榫,要像對待婆娘似的……"
    "去你的!"王二狗笑罵,眼眶卻紅了。他掏出在廣東打工時買的《木工大全》,書頁間還夾著老李當年送他的榫頭。
    趙阿姨突然起身,從《詩經》裏抽出發黃的土地承包合同:"三十年了,該重新分地了。"她指著智能大屏上的土壤檢測數據,"這次,我們要讓知識寫在土地上。"
    當第一台智能收割機駛入麥田時,老李把新刻的"耕讀傳家"匾額掛上書屋。小琳在日記裏寫道:"今天,我看見文明的火種終於燒透了野草,在麥田上空燃成不滅的星河。"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