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老槐搖暮影,祠冷智光寒。 篾破星河裂,魂凝竹魄安。

字數:3161   加入書籤

A+A-


    老槐樹的枝椏在暮春的熏風裏簌簌作響,斑駁樹影在青石板上跳著詭譎的舞蹈。小李攥著手機的手微微發顫,那屏幕藍光映在他年輕的麵龐上,像一簇幽藍的鬼火。台下七嘴八舌的議論聲突然詭異地靜默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越過他的肩頭,投向祠堂門口那道佝僂的影子。
    "後生仔,你手上這玩意兒,可比老祖宗傳下來的犁頭還金貴?"沙啞的聲音像生鏽的犁鏵劃過石板,老篾匠陳三爺拄著竹杖,杖頭掛著的銅鈴叮當作響。他布滿老繭的手裏捧著個褪色的竹編蟈蟈籠,籠身裂痕裏還沾著去年冬天的泥點。
    小李喉結滾動,突然覺得喉嚨裏堵著塊燒紅的炭。他想起十二歲那年發高燒,陳三爺連夜用竹篾編了個會轉的走馬燈,燈影裏跳出孫悟空大鬧天宮,哄得他咯咯直笑。可此刻老人渾濁的瞳孔裏,倒映著的分明是頭猙獰的鐵甲神獸。
    "三爺爺,這……這是時代變了。"小李聽見自己的聲音像斷線的紙鳶,飄飄忽忽落進祠堂前的荷花池。池水泛起漣漪,驚散了倒映的晚霞,也驚醒了沉睡的往事。
    人群忽然騷動起來。穿碎花布衫的劉寡婦擠到前排,手裏攥著的智能手環閃著紅光:"李家小子,昨夜我家豬圈溫控警報響了一宿,你倒是說說,這勞什子物聯網是吃人的妖精不成?"她袖口還沾著喂豬的糠皮,眼尾的皺紋裏蓄著未幹的淚,"今早去看,三頭母豬全流產了!"
    祠堂梁上的燕子驚飛,在暮色裏劃出淩亂的弧線。小李感覺後襟被冷汗浸透,他忽然意識到自己捧著的不是豐收的希望,而是捧著團能灼傷人心的火。那些跳動的數據曲線背後,是張嬸半夜驚醒的憔悴,是王大哥數錢時顫抖的手,更是陳三爺咳在竹篾上的血。
    "妖精?要我說這鐵殼子才是活菩薩!"養魚專業戶趙大嗓門炸雷般響起,他脖子上掛著的防水智能表帶閃著藍光,"去年魚塘缺氧,全靠這寶貝遠程啟動增氧機,不然老趙我現在還在喝西北風!"他擼起袖子,胳膊上蜈蚣似的疤痕猙獰可怖——那是二十年前人工增氧時被螺旋槳劃的。
    爭論像瘟疫般在人群中蔓延。穿校服的孩童們捂著耳朵逃向村口,老人們攥著煙袋杆直歎氣,幾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躲在槐樹後竊竊私語。小李望著這亂象,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娃啊,別讓新式犁鏵割斷了老根。"
    "都閉嘴!"村長一塵猛拍青石案,驚飛了梁間最後一窩燕子。他布滿老年斑的手指劃過小李的手機屏幕,那些歡快跳躍的數據突然變得猙獰,"昨夜山洪預警,智能係統提前三小時報警,咱們村東頭二十畝秧田才保住!可西坡張寡婦家的老茶樹,就因為傳感器埋淺了三寸……"
    祠堂裏忽然響起竹板敲擊青石的聲音。陳三爺顫巍巍站上條凳,竹杖點地如擂戰鼓:"五十年前修水庫,我爹被滾石砸斷腰,臨終前攥著半截竹尺說"水能載舟";三十年前通電,我娘摸黑走了二十裏山路,就為看一眼電燈泡咋亮的;十年前通網,村東頭大學生舉著手機喊"看見天安門了",結果掉進冬水田……"老人突然劇烈咳嗽,竹篾蟈蟈籠摔在地上,滾出幾粒陳年的蟈蟈卵。
    人群陷入死寂,連蟬鳴都噤了聲。小李突然撲通跪地,額頭重重磕在青石板上,驚起滿地塵埃。他想起昨夜夢見父親在漫天星鬥下編竹筐,那些銀亮的竹篾突然變成數據線,將父親的手纏得鮮血淋漓。
    "三爺爺,我給您看樣東西。"小李突然扯開衣襟,露出胸膛上猙獰的疤痕——那是去年安裝果園傳感器時,被毒蛇咬的。他顫抖著點開手機,全息投影在祠堂上方展開,無數數據流匯成奔騰的江河,"這是咱們村三百年的雨量記錄,這是每寸土地的養分變化,這是……"
    "放屁!"陳三爺的竹杖突然砸碎投影,藍光碎片中浮現出老人布滿裂口的手,"你曉不曉得,編個蟈蟈籠要劈七十二根竹篾?每根篾條要刮九十九刀?這些數字能告訴你,哪根竹子哭過,哪根竹子笑過?"
    小李突然哽咽。他想起智能係統顯示"最佳采摘期"那日,自己親手摘下那顆泛紅的蘋果,咬下去卻酸澀難當。而父親總說,要等蘋果在晨露裏洗過三遍,在月光下睡過三夜,才叫熟透。
    "三爺爺,我教您用智能手環吧。"小李突然抓住老人枯枝般的手腕,"它能測心率,能報警,還能……還能把您的竹編技藝錄成全息影像,傳到……傳到天上去!"
    老人渾身一震,渾濁的瞳孔突然迸出精光。他想起昨夜夢見老祖宗坐在銀河邊編竹筐,竹篾都是流星劃過的軌跡。可晨光一起,竹篾又變回凡間的苦竹,紮得滿手是血。
    "後生仔,你可知竹子成材要幾年?"陳三爺突然問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三……三年?"
    "錯!"老人突然大笑,笑聲驚飛了簷角的銅鈴,"是三十年!頭十年紮根,中間十年長個,最後十年才通人性!你們這些鐵殼子,三年就能讓果樹結果,可結出來的……"老人突然劇烈咳嗽,一口血噴在青石板上,像極了開敗的桃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群炸開了鍋。小李瘋了一樣衝上去抱起老人,智能手環的急救警報響徹祠堂。救護車的藍光刺破暮色時,他忽然看清了那些數據背後的真相——每個數字都是用血淚澆灌的種子,每條曲線都是用皺紋編織的年輪。
    七日後,陳三爺的葬禮上飄著細雨。小李跪在靈前,手裏捧著老人最後編的竹編手機殼,殼上刻著《考工記》的篆文:"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雨滴打在智能墓碑的顯示屏上,滾動著老人一生的數據:編竹筐十二萬個,授徒三百人,罵走八個要買他竹編專利的商人……
    "後生仔,來看看這個。"張嬸突然拽住小李,她手腕上的智能手環投射出全息影像——陳三爺正在編竹蟈蟈籠,竹篾在他指間翻飛如蝶,布滿老繭的手卻溫柔得像撫摸嬰兒。"這是三爺爺臨終前錄的,他說……說要把老手藝變成數字蝴蝶,飛進年輕人的夢裏。"
    小李突然淚如雨下。他點開果園監控,看見父親墳頭的野薔薇在雨中搖晃,智能係統顯示"生長異常"。可他知道,那抹嫣紅是父親在提醒他:真正的豐收,是讓鐵甲神獸與老竹篾共舞,是讓數字洪流與星辰對話。
    雨越下越大,衝刷著祠堂新掛的匾額——"智能祠堂"四個鎏金大字在雨中泛著冷光,而匾額角落裏,陳三爺用竹篾編的小篆"守拙"二字,正在雨水中悄然發芽。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