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古祠風雨驟,新械入稻疇。 銀絲連血脈,日月共春秋。
字數:2091 加入書籤
青石板沁著梅雨季特有的陰濕,老張頭的竹煙管在石階上磕出火星,驚飛簷角棲息的麻雀。"日頭都敢賣錢?"他喉嚨裏滾出砂紙摩擦般的冷笑,煙灰混著唾沫星子濺在泛黃的《營造法式》殘頁上,"你爹當年跪著求祖宗保佑收成,現在你倒要拆祖宗的脊梁骨!"
一塵的智能胸牌突然閃爍,全息投影裏躍出父親臨終前的影像:枯枝般的手指死死攥著被褥,心電圖波紋化作數據流在祠堂橫梁間遊走。"爹,您看這光伏板……"話未說完,老張頭揮舞著煙管砸碎投影,煙鍋裏的火星在祖宗牌位前明滅,像極了那年山洪夜父親舉著的應急燈。
"張伯,這石板底下埋著您太爺爺的棺材釘。"一塵突然蹲下身,指尖撫過石縫間滋生的青苔,納米探測器悄然激活。全息沙盤在眾人頭頂展開,曆代村民的勞作影像如走馬燈流轉——老張頭十八歲那年用脊梁扛起石碾的剪影,與智能收割機轟鳴的殘像詭異地重疊。
藥婆的棗木拐杖突然杵地,銅鈴震落梁間積了三十年的香灰。"當年我接生你時,產房漏的雨能養一池錦鯉。"她布滿老人斑的手抓起把稻穀,ar技術讓穀粒在掌心綻放成金黃的稻穗,"現在你們倒好,把活生生的莊稼變成二進製!"
深夜暴雨如注,一塵跪在祖宅天井,破碎的腕表在積水中重組出父親最後的影像。"曬穀場的月光……"畫麵突然扭曲,混著記憶裏山洪衝垮堤壩的轟鳴。他猛然驚醒,發現智能糧倉的警報竟來自二十年前的那場洪災——曆史數據與現實暴雨產生了量子糾纏。
"後生仔,知道為啥祖宗選這兒建村?"老工匠周伯渾身濕透闖進雨幕,懷裏的墨鬥在閃電中泛著幽光,"這地脈是魯班尺量出來的活陣,你那些鐵皮盒子會壞了風水!"他拋出墨鬥,納米機器人編織的3d模型竟與祠堂梁架結構完美契合。
馬三嬸的尖叫聲刺破雨幕,她癱坐在被水淹的稻田邊,智能閘門顯示著陌生的操作記錄。"是村東頭那個考上清華的娃娃!"她突然揪住一塵衣領,"他改程序說要給稻子聽莫紮特!我的命根子啊……"
次日正午,祠堂前擺開了百年未見的擂台。老張頭扛來祖傳的龍骨水車,齒輪咬合處還嵌著民國二十年的泥垢;一塵的智能農機人立而起,機械臂前端閃爍著納米修複光束。
"比排水!"藥婆一錘定音。暴雨再臨,龍骨水車在老張頭青筋暴起的手臂下吱呀轉動,智能農機卻突然卡殼——一塵悄悄關閉了能源供給。當泥水漫過老張頭腳踝時,他突然愣住:這節奏,分明是父親當年踩水車的調子。
"張伯,您聽。"一塵按下腕表,水車聲與機械轟鳴竟合奏出《敕勒歌》的旋律。老工匠顫巍巍遞來墨鬥,納米絲線將兩者纏繞成巨大的魯班鎖,光影流轉間,水車化作智能農機的能源核心。
祭壇上,ar技術讓曆代村民的虛影與機械農夫共舞。馬三嬸突然踉蹌,她的智能耳麥裏湧出陌生數據流——是二十年前她丈夫因農藥中毒臨終前的監控錄像。
"這瘟疫要人命!"她摔碎耳麥,納米塗層卻將碎片重組,投射出更清晰的畫麵:當年她偷偷倒掉防護麵罩,隻因"老祖宗種地哪用過這些勞什子"。
藥婆的棗木拐杖突然插入數據流,銅鈴震碎惡意代碼。"冤孽啊!"她布滿針眼的手指劃過虛空,艾草燃燒的軌跡竟形成防火牆,"當年我用銀針逼出你男人肺裏的毒,現在該你們自己清心火了!"
冬至,光伏溫室裏桃花與數據流共舞。老張頭在全息棋盤前與智能ai對弈,每步棋都化作微型農機在虛擬稻田穿梭。當他故意輸掉棋局時,ai竟用父親的聲音說:"臭小子,讓棋也學不會!"
一塵在能源中心發現驚人秘密:父親臨終時的心跳數據,竟被轉化為光伏儲能的密鑰。當月光灑在混合結構的曬穀棚上,納米塗層顯現出父親留下的《齊民要術》殘篇——每粒穀物都刻著微縮的《天工開物》。
深夜,村史館的"時光走廊"發生量子坍縮。藥婆的拐杖化作能量導管,老張頭的煙管噴出數據銀河,當一塵觸碰父親鬥笠的刹那,整個白禾村的曆史在量子雲中重生:大禹治水的洪流化作智能水渠,神農嚐百草的虛影與ai藥農探討基因編輯,而那頂舊鬥笠,正在元宇宙裏長出新的稻穗。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