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量子刻槐痕,青銅鎮地魂。 智融三代土,脈動一村根。

字數:3028   加入書籤

A+A-


    老槐樹的枝椏在暮春的風裏簌簌作響,樹皮上溝壑縱橫的紋路像極了老張額頭的川字紋。他蹲在智能灌溉控製箱前,指甲縫裏還嵌著前日修拖拉機沾的機油,此刻正對著全息投影的操作界麵齜牙咧嘴。
    "這勞什子玩意兒!"他猛拍一下金屬箱體,震得旁邊野菊上的露珠簌簌跌落,"當年老子用扁擔挑水澆地,水渠怎麽走心裏明鏡兒似的。現在倒好,整這些會發光的鬼畫符!"
    年輕的技術員小陳推了推防藍光眼鏡,鏡片上倒映著操作界麵跳動的數據流:"張伯,這可不是鬼畫符,是量子農業雲係統的三維建模……"
    "量子?"老張突然咧嘴笑了,缺了門牙的牙床讓笑容顯得有些滑稽,"俺知道量子,就是村頭王寡婦釀的包穀酒,後勁大著哩!"
    圍觀的人群爆發出哄笑,老李頭拄著鋤頭從人堆裏擠出來,鋤頭柄上的紅布條在風中飄搖:"小陳同誌,咱莊稼漢就認準個理兒——土地是活的,會喘氣兒。你整這些鐵疙瘩,別把地脈給鎮住了!"
    小陳的耳尖微微發紅,他忽然注意到老李頭鋤頭柄上刻著細密的符咒——那是茅山渦村傳承百年的鎮水訣。這個發現讓他後背滲出冷汗,仿佛看見古老巫祝與矽基文明在黃土深處角力。
    子時的祠堂亮如白晝,智能溫控係統將檀香燃燒的溫度精確控製在26c。祖宗牌位前的長案上,智能灌溉係統的線路圖與《茅山渦村誌》並排而臥,ed燈帶在青磚牆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這線路走得比村西頭王麻子的臉還扭曲!"老張的煙鬥在圖紙上敲出火星,驚得供桌上的電子香爐發出警報。
    小陳的手指在全息屏上飛快滑動:"張伯,這是根據土壤濕度傳感器……"
    "傳感器能測出地龍翻身嗎?"老李頭突然插話,枯瘦的手指戳著圖紙某處,"這兒,三叔公墳頭往東三尺,地下三丈有暗河。當年大旱,就是三叔公托夢才找到水脈。"
    年輕人們麵麵相覷,有人偷偷點開手機搜索"暗河探測技術"。祠堂梁上的燕子巢突然撲棱棱飛出幾隻雛鳥,驚叫聲中,小陳的眼鏡滑落到鼻尖,他看見祖宗牌位後的壁畫動了起來——先民們正用青銅犁鏵破開黃土,而畫外音分明是智能拖拉機的引擎轟鳴。
    晨霧中的智能垃圾分類站像座琉璃塔,感應門開合時發出類似山魈的啼叫。小趙提著垃圾袋躊躇不前,袋中的雞蛋殼與農藥瓶叮當作響。
    "趙家小子,看好了!"村東頭的瘸腿老王突然從竹椅上彈起,殘肢在晨光中劃出弧線。他手中的竹竿挑著個破搪瓷缸,缸身貼滿褪色的獎狀——那是他當年治水英雄的勳章。
    老王將搪瓷缸伸進"可回收物"投放口,感應器立即亮起綠燈:"看見沒?這鐵疙瘩認得勳章!"人群中爆發出喝彩,幾個孩童拍著手唱起新編的童謠:"智能眼,明又亮,認得英雄認不得糖紙糖……"
    小陳擠過人群,發現老王正悄悄將煙頭塞進"有害垃圾"桶。他正要開口,卻見老王眨眨眼:"後生,這鐵腦殼要學的東西還多著哩。"
    月圓之夜,智能健身器材在月光下泛著冷光。李大哥帶著孫子在智能步道上比劃太極拳,全息投影在他們腳下綻開朵朵蓮花。
    "爺爺,為啥不把皮影戲也做成全息的?"小孫子突然問。
    李大哥的手勢頓住了,他望著廣場對麵老戲台斑駁的幕布,那裏還留著去年智能皮影機試演時燒焦的痕跡。那天,當數字火焰在幕布上騰起時,看了一輩子皮影的老藝人當場昏厥,醒後隻說:"火太真,燒得慌。"
    "有些魂兒,得藏在影子裏。"李大哥撫摸著孫子的頭頂,智能手環在他腕間閃爍,像條藍色的血脈。遠處傳來智能旅遊宣傳車的電子音:"茅山渦村,千年古村與未來科技的完美融合……"
    冬至,智能溫室恒溫28c,番茄植株在營養液中舒展枝葉。老張的棺木停放在溫室中央,棺蓋上覆著智能灌溉係統的電路圖——這是他最後的遺願。
    "老東西,臨了還擺弄這些鐵疙瘩。"老李頭抹著眼角,手中的智能溫控器被他捏得發燙。他忽然想起三天前,彌留之際的老張曾拽著他的手說:"等俺走了,就把骨灰撒在傳感器旁邊……地脈鎮得住,數據流就通……"
    小陳在靈堂外調試著全息投影儀,當老張的影像在花圈叢中浮現時,他聽見此起彼伏的抽氣聲。全息老張咧著缺牙的嘴笑:"後生們,別忘了給地脈留條活路……"話音未落,溫室突然警報大作,土壤濕度傳感器集體失靈。
    春分,祠堂新添的牌位前擺著智能灌溉係統的核心芯片。老李頭用沾著朱砂的毛筆在芯片上畫符,每畫一筆,全屋的智能設備就閃爍一次。
    "三叔公,老張頭,你們瞧好了。"老李頭對著祖宗牌位叩首,"這鐵疙瘩裏,現在住著咱茅山渦的魂兒。"
    小陳在門外看著這一幕,忽然明白那些讓他夜不能寐的衝突:不是青銅器與芯片的對抗,而是兩種文明在黃土深處達成的微妙和解。他摸出口袋裏的《茅山渦村誌》,泛黃紙頁間夾著片智能垃圾分類站的感應貼紙,在春風中簌簌作響。
    十年後的清明,智能旅遊列車載著遊客駛入茅山渦村。全息導遊正在講述那個"智能灌溉係統與地脈傳說"的故事,車廂裏的孩子們聽得入神。
    村口老槐樹下,當年的小孫子已長成青年,他正教城裏來的女友操作智能灌溉係統。女友的睫毛膏在操作屏上留下兩道黑痕,像極了老輩人畫符時濺落的朱砂。
    "知道為什麽傳感器要埋在三叔公墳頭東邊嗎?"青年突然問。
    見女友搖頭,他指著心口:"因為有些數據,得用心跳來校準。"
    遠處,老李頭的重孫女正帶著智能機器人跳皮影戲,機器人的金屬關節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像極了老輩人故事裏成精的銅鑼。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