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殘陽浸斷牆,硯血鑄魂章。 鐮開數字路,稻種映星芒。

字數:3472   加入書籤

A+A-


    殘陽如血,浸透了茅山渦村西頭那堵斷牆。張大爺拄著棗木拐杖,望著田埂上新翻的泥土裏夾雜的碎瓦礫,喉頭突然湧上一股腥甜——這哪是土地?分明是大地崩裂的傷口,是祖祖輩輩的脊梁骨被生生折斷後露出的慘白髓腔。
    "張伯!東頭老槐樹底下又塌了三尺!"李明遠的聲音裹著風沙劈麵而來。這個當年全村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後生,此刻鬢角已染白霜,袖口磨得發亮,活像棵被雷火劈過又倔強抽枝的老柏樹。
    張大爺猛地咳嗽起來,拐杖在碎石路上敲出急促的梆子聲:"讓開!都讓開!"他撥開圍在村史館工地的年輕人,從懷裏掏出個藍布包袱。當著所有人的麵,老人顫巍巍解開七道麻繩,露出塊黢黑的硯台——那是乾隆年間縣令親賜的"耕讀傳家"匾額殘片。
    "都瞪大眼睛瞧好了!"老人嘶吼著,將硯台重重砸向水泥地麵。火星四濺中,年輕人們驚覺這看似朽木的硯台竟完好無損,暗紅的墨漬在夕陽下泛著血光,"這是祖宗的血!是茅山渦的魂!"
    相傳清康熙年間,茅山渦遭遇百年不遇的地龍翻身,先祖們正是用這方硯台蘸著雞血,在斷壁殘垣上寫下"天塌地陷,人心不陷"八個大字,硬是在廢墟上重建了家園。
    工地忽然寂靜。二十歲的攝像師小陳突然舉起攝像機,鏡頭直懟張大爺溝壑縱橫的臉:"張伯,您說這魂……能當飯吃嗎?"
    人群炸開了鍋。李明遠的女兒小滿擠到前頭,馬尾辮上還沾著草屑:"爸,上周縣裏來的開發商說要在村史館原址蓋民宿!"
    "放你娘的狗屁!"炸雷般的怒吼震得房梁簌簌落灰。眾人回頭,但見村東頭獨居的王婆拄著割麥刀踉蹌而來,刀刃在暮色中泛著寒光,"誰敢動老身當年埋下三壇女兒紅的地方,先問問這把刀!"
    李明遠揉著太陽穴,突然瞥見遊客堆裏舉著自拍杆的網紅。那姑娘正對著倒塌的祠堂搔首弄姿,配文是"廢墟風打卡聖地"。他太陽穴突突直跳,三步並作兩步衝過去:"姑娘,麻煩您把視頻刪了!"
    "憑什麽?這是公共區域!"網紅翻著白眼後退,高跟鞋踩在碎瓦上發出刺耳的咯吱聲。李明遠突然出手如電,劈手奪過手機。屏幕裏,他看見自己猙獰的麵孔倒映在祠堂的斷梁上,像隻被激怒的困獸。
    "爹!"小滿尖叫著撲上來。李明遠卻盯著手機裏不斷滾動的彈幕——"這老頭瘋了吧建議查查有沒有精神病史快看後麵那個舉鐮刀的老太太,劇本吧?"
    夜幕降臨,村史館工地亮起應急燈。張大爺用硯台在水泥牆上刻下"天塌地陷"四個大字,突然被小陳的鏡頭定格。年輕人看著取景框裏老人佝僂的背影,突然想起爺爺臨終前攥著他手說的那句話:"我們茅山渦的人,脊梁骨裏都嵌著塊硯台。"
    "張伯,我……"小陳放下攝像機,從背包裏掏出個u盤,"這是災後七天我拍的全部素材,密碼是您教我的《茅山渦誌》第一章編號。"
    張大爺刻字的手頓住了。月光下,u盤泛著冷光,像塊來自未來的隕石。老人突然劇烈顫抖起來,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看見u盤側麵刻著朵小小的石蒜花——那是他失蹤二十年的孫女小蓮最喜歡的圖案。
    深夜的祠堂廢墟,李明遠和王婆對坐飲茶。老人從貼身褂子裏掏出本泛黃的線裝書,封麵赫然寫著《茅山渦風土誌》,翻開卻是密密麻麻的賬目。
    "這是你爹臨終前塞給我的。"王婆啜了口茶,茶湯在月光下泛著血色,"七三年大旱,他帶著全村男人去縣城賣血換糧種;八五年洪災,他跪在堤壩上三天三夜求來救災款。如今輪到你,倒要被幾個穿西裝的崽種拿幾張ppt唬住?"
    李明遠指尖撫過賬本上斑駁的淚痕,突然聽見瓦礫堆裏傳來窸窣聲。手電筒光柱掃過,照見小滿抱著筆記本電腦蜷縮在斷牆下,屏幕上跳動著"茅山渦數字孿生計劃"的字樣。
    次日晌午,村口老槐樹下炸了鍋。開發商代表西裝革履地站在挖掘機旁,腳下卻踩著王婆前天剛插下的秧苗。
    "李村長,簽了這份合同,你們村每年能分到這個數。"男人伸出五根手指,金戒指在陽光下刺眼得很,"夠買多少硯台了?"
    人群突然分開。小滿推著輪椅上的張大爺緩緩而來,老人懷裏抱著個陶罐。在所有人注視下,陶罐被打開——不是骨灰,不是金銀,而是滿滿一罐陳年稻種,每粒都泛著琥珀色的光。
    "這是康熙年的稻種,先祖們在地縫裏藏了三百年。"張大爺抓起把稻種,任其從指縫簌簌落下,"你們要蓋民宿,行。但得先把這些種子播進地裏,等秋收時看著它們抽穗,再告訴我這地值多少錢。"
    開發商代表臉色鐵青,突然瞥見人群外圍舉著直播支架的網紅。他整了整領帶,換上副笑臉:"老人家,現在流行沉浸式體驗。我們可以搞個"稻田藝術節",讓遊客來插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放屁!"王婆的割麥刀突然架在男人脖子上,刀刃映出她布滿血絲的眼睛,"老身十二歲就能插完三畝秧田,你讓這些細皮嫩肉的城裏人來糟蹋莊稼?"
    僵持之際,小陳突然舉起攝像機。鏡頭裏,網紅正對著稻種拍照,配文"發現寶藏打卡地"。小滿卻悄悄點開電腦,屏幕上跳出個虛擬稻田,每粒稻種都標注著基因序列。
    "張伯,這是我用您給的u盤數據做的。"女孩聲音發顫,"隻要把種子信息錄入區塊鏈,就能……"
    "就能讓茅山渦的魂永遠活著。"張大爺突然笑了,皺紋裏盛滿月光,"就像那方硯台,碎成八瓣還是能磨出墨來。"
    深夜,村史館工地。李明遠撫摸著刻滿名字的"地陷記憶"牆,突然聽見身後傳來腳步聲。開發商代表提著兩瓶茅台,酒瓶上纏著紅綢帶。
    "李村長,其實我們可以合作。"男人掏出份新合同,"您看,這裏預留了"非遺體驗區",那邊規劃了"農耕文化館"……"
    李明遠盯著合同上"文化包裝"的字樣,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大學宿舍裏,他和同學們徹夜爭論的話題——當商業文明裹挾一切,鄉土中國該何處安放?
    他抓起茅台往牆上刻著的"天塌地陷"潑去,酒液順著墨跡蜿蜒而下,像條赤紅的毒蛇。"你們不懂。"李明遠撕碎合同,紙片如雪片紛飛,"茅山渦的魂,不在這些字裏,在張伯的稻種裏,在王婆的鐮刀上,在……"
    話音戛然而止。他看見小滿正帶著網紅在虛擬稻田裏插秧,小陳的鏡頭對準了王婆布滿老繭的手,而張大爺抱著陶罐,在應急燈下給孩子們講硯台的故事。
    月光如水,淹沒了茅山渦的斷壁殘垣。新翻的泥土裏,幾株嫩綠的稻苗正倔強地昂起頭,葉尖上凝著顆露珠,映出整個宇宙的星光。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