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剪影裂蒼穹 浪紋吞月聲 爭鳴化共鳴 千古一脈恒

字數:3524   加入書籤

A+A-


    暮色初臨時分的文化廣場像被點燃的火藥桶。趙阿婆的剪紙攤前,小傑第五次把手機屏幕懟到老人眼前:"阿婆你看,抖音上這個網紅剪紙博主,粉絲都破百萬了!咱們村還在用老掉牙的福字紋樣,能吸引誰啊?"
    老人手中的剪刀倏地頓住,鋒刃在夕陽下折射出寒光。"小兔崽子,你當這是攤煎餅果子呢?"她布滿老繭的拇指摩挲著紅紙邊緣,那上麵還留著去年教遊客剪紙時被刻刀劃破的疤痕,"老祖宗傳下來的紋樣,每一道褶子都藏著二十四節氣的呼吸,你倒好,嫌它不趕時髦?"
    圍觀的人群突然安靜下來。穿漢服的遊客們舉著自拍杆後退半步,仿佛能嗅到這對祖孫間迸濺的火星。小傑漲紅著臉剛要反駁,卻被身後突然爆發的爭執聲打斷——幾個背包客正和賣糖畫的王伯推搡,竹簽紮破了糖稀鍋,琥珀色的糖漿在青石板上蜿蜒成扭曲的蛇。
    "說了多少遍不能在廣場支攤!這石板路是乾隆年間修的!"戴老花鏡的村長舉著喇叭踉蹌擠進人群,喇叭裏突然傳出刺耳的電流聲,像極了這個村莊此刻的神經質。
    趙阿婆的剪刀在紙上遊走得更急,剪碎的紙屑如雪片紛飛。她忽然想起三十年前那個暴雨夜,丈夫就是踩著這樣的石板路去救山洪中的耕牛,再也沒回來。當時她抱著繈褓中的兒子坐在祠堂門檻上,聽著雨點砸碎瓦當的聲音,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崩塌。
    "阿婆,我不是要扔掉傳統……"小傑突然蹲下來,膝蓋骨磕在石板上的悶響讓老人心頭一顫,"可您看李叔家,民宿蓋得比縣裏賓館還氣派,可他們把祖宅的雕花門樓都拆了!還有張嬸,天天在直播間穿漢服賣土雞蛋,可她連漢服形製都分不清……"
    老人手中的剪刀突然剪斷半片祥雲。她盯著孫子映在紅紙上的年輕麵龐,忽然看見三十年前丈夫出殯時,兒子抓著孝棒嚎哭的模樣。那時候全村人都說這孩子命苦,可誰又能料到,如今這苦命孩子的女兒會成為省非遺中心最年輕的研究員?
    "你聞聞這紙。"老人突然抓起一把碎紙屑按在小傑鼻尖,"是後山竹林的味道,是清明雨的味道,是你太爺爺用過的硯台墨香。那些網紅用的機造紙,聞起來像不像鈔票的屍臭?"
    小傑猛地後退,卻撞翻了遊客的奶茶杯。褐色的液體在"五穀豐登"剪紙樣品上洇開,像極了土地龜裂的傷口。人群中爆發出更大的騷動,有人嚷嚷著要投訴,有人忙著拍視頻,幾個孩童卻蹲下來,用樹枝蘸著奶茶在石板路上畫起歪扭的福字。
    這時,廣場東頭突然傳來板胡嘶啞的嗚咽。眾人轉頭望去,隻見瞎眼的說書人劉瘸子正坐在老槐樹下,三弦琴弦在他指間發出病貓般的呻吟:"且說那乾隆爺下江南,路過咱茅山渦……"
    "又來這套!"小傑翻了個白眼,"每次都是乾隆爺,就不能編點新段子?"
    趙阿婆卻突然放下剪刀,渾濁的眼珠泛起異樣的光:"讓他說。"
    劉瘸子的三弦突然一振,如同枯枝折斷的脆響:"……忽見村口飄來紅雲一片,原是趙家媳婦剪的百蝶穿花圖,引得鳳凰落枝頭!乾隆爺龍顏大悅,賜下"剪紙第一村"的金匾……"
    遊客們哄笑起來,舉著手機圍成半圓。小傑正要開口,卻被老人枯枝般的手抓住手腕:"聽著,這故事裏藏著咱們村的命根子。"
    月光爬上槐樹梢時,廣場上的爭執漸漸平息。趙阿婆破例允許小傑用手機直播剪紙過程,但有個條件——必須用她親手調配的植物染料。"看見這靛藍沒?"老人將染缸傾斜,幽藍的液體在月光下泛起漣漪,"是你太奶奶用板藍根根泡的,染出來的顏色,能看見二十四節氣的流轉。"
    直播間的觀眾數在暴漲。當小傑笨拙地剪出第一隻歪嘴鳳凰時,彈幕突然被"匠人精神傳統文化"刷屏。趙阿婆卻盯著孫子通紅的耳尖,想起兒子第一次拿起刻刀時,也是這樣把臉埋在紙灰裏。
    深夜的祠堂裏,村長吧嗒著煙袋,煙霧在祖宗牌位前扭曲成詭異的形狀:"今天遊客投訴,說咱們村"過度商業化"。可你們看看賬本——修繕學堂要錢,維護古建築要錢,連劉瘸子的三弦都裂了縫……"
    "那就讓李家把民宿關停!"王伯的糖畫攤被掀翻後,此刻還攥著半截竹簽,"他們把化糞池建在龍王廟後頭,是要遭天譴的!"
    "關停?"李家媳婦突然掀開布簾闖進來,旗袍開衩處露出青紫的膝蓋,"您老倒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家那口子為了蓋民宿,在工地守了三個月,現在躺醫院裏等著二次手術……"
    爭執聲驚飛了簷角的銅鈴。趙阿婆抱著染缸走進來時,正聽見村長說:"要不……把剪紙作坊改成體驗店?讓遊客付費學習……"
    "你敢!"染缸重重砸在八仙桌上,靛藍液體濺到"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上,"當年鬼子拿刺刀逼著老太爺交出剪紙花樣,他寧可跳崖都沒鬆口!如今倒要自己往錢眼裏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祠堂陷入死寂。月光透過天井照在老人顫抖的肩頭,她忽然想起丈夫葬身的山澗,此刻是否也流淌著這樣清冷的月光?
    "阿婆,我找到了。"小傑突然抱著筆記本電腦衝進來,屏幕藍光映得他雙眼發亮,"我在古籍庫查到,咱們村的剪紙最早是給漕運船隻做標記的!您看這個"水路平安"紋樣,和運河博物館藏品一模一樣!"
    趙阿婆布滿裂口的手指撫過屏幕,忽然劇烈顫抖起來。她想起丈夫生前總念叨的"水紋密碼",說老輩人把航道暗礁都藏在剪紙紋樣裏。原來這薄薄的紅紙,竟承載著整個運河文明的呼吸。
    "村長叔,我們和考古所合作吧!"小傑的眼睛在發光,"用3d建模還原古代航道,把剪紙變成活的文化地圖!遊客不僅能學手藝,還能參與"尋寶遊戲"……"
    祠堂裏響起窸窸窣窣的議論聲。李家媳婦突然開口:"那我家民宿……能不能改成運河主題客棧?用剪紙做房間裝飾……"
    "還有我的糖畫!"王伯的竹簽敲著桌角,"可以做成微型船帆的樣子!"
    趙阿婆望著這群吵吵嚷嚷的村民,忽然笑出聲來。這笑聲驚飛了梁上的燕子,也驚醒了祖宗牌位下蟄伏百年的故事。她摸出懷裏的剪刀,在月光下緩緩展開——那刃口上還沾著乾隆年間的月光,此刻正映出所有人熱切的麵孔。
    "要學剪紙,先背《水經注》。"老人突然說,"背不出的人,休想碰我的剪刀。"
    人群再次嘩然。小傑卻撲通跪在染缸前,將臉深深埋進靛藍的香氣裏。他忽然明白,那些被嘲笑的"老掉牙"紋樣,原是祖先寫在紙上的密碼,等待後人用體溫和淚水去破譯。
    祠堂外的廣場上,劉瘸子的三弦又響起來。這次他唱的是新編的運河號子,沙啞的嗓音驚醒了沉睡的龍王廟。而趙阿婆的剪刀,終於剪出了第一片帶著浪花紋樣的紅紙——那紋路裏藏著漕船的吃水線,藏著纖夫的腳印,也藏著這個村莊在時代浪潮中浮沉的宿命。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