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古槐棲暮鴉,地脈隱龍蛇。 星圖連北鬥,智水潤新芽。
字數:6828 加入書籤
暮色初臨時分,村東頭那棵據說明朝就種下的老槐樹突然簌簌作響,驚飛了滿樹棲息的麻雀。樹皮皸裂的枝幹上,不知何時懸著半截褪色的紅綢,那是二十年前村裏最後一個秀才懸梁自盡時留下的遺物。此刻這抹殘紅正被晚風撕扯,像極了茅山渦村即將崩塌的傳統與新生之間脆弱的平衡。
村委會的日光燈管嗡嗡作響,老王支書麵前的搪瓷缸裏,濃茶已經續了第三回。他枯瘦的手指無意識摩挲著缸體上"先進工作者"的褪色紅字,目光掃過圍坐在會議桌旁的眾人:"今兒個把醜話說前頭,智能農業不是請客吃飯。鎮上王技術員捎來口信,鄰村趙家坳已經跟省城企業簽了意向書,人家要搞的是5g全覆蓋的無人農場。"
話音未落,劉大爺的旱煙袋在水泥地上磕出清脆的響:"咱這把老骨頭連智能機都玩不轉,還搞什麽物聯網?要我說,把村西頭那片荒灘改成魚塘最實在!"他布滿老繭的手掌重重拍在泛黃的《智能溫室栽培指南》上,書頁間飄落的煙灰在桌麵燙出幾個焦黑的小點。
小張猛地站起身,椅子在磚地上拖出刺耳的摩擦聲。這個剛從農大畢業的年輕人,脖頸上還留著被父母用扁擔抽出的血痕——就因為他執意要拆了自家祖傳的豆腐坊改建菌菇培養室。"劉叔,您知道現在一畝智能大棚的產值抵得上十畝魚塘嗎?"他抓起手機調出衛星地圖,指尖在屏幕上劃出焦躁的弧線,"看見沒?趙家坳已經把咱村下遊的水源截斷了,再不搞節水灌溉,明年開春……"
"後生崽!"老李頭突然爆喝,驚得窗外偷聽的野貓竄上房梁。這個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獨眼在昏暗的燈光下泛著血光,"當年打仗時候,連長說守住高地就有水喝,結果呢?我們連喝自己的尿撐了七天!現在你跟我說什麽數據模型?"他猛地扯開衣襟,露出胸口猙獰的彈痕,"看見沒?這是用命換來的地,你說改就改?"
王嬸突然捂著嘴衝出門去,竹籃裏剛采的馬齒莧散落一地。眾人追到院裏,隻見她扶著老槐樹幹嘔,淚眼朦朧中仿佛看見二十年前那個暴雨夜——丈夫就是在這棵樹下被倒塌的土牆活埋,臨終前還攥著要交公糧的欠條。
"都給我閉嘴!"老王支書將搪瓷缸砸在石碾上,飛濺的茶水在暮色中劃出晶亮的軌跡。他顫抖著從公文包底層抽出張泛黃的信紙,那是去年在省城醫院病逝的老會計留下的遺書,字跡被淚水洇染得模糊不清:"吾兒當知,村東頭第三塊田下埋著抗戰時期的老地窖,內有……"
話音戛然而止。眾人屏息間,忽聽得村口傳來汽車急刹聲。穿西裝的中年男人捧著公文包闖進來,金絲眼鏡後閃著精光:"我是縣農商行的,聽說你們要搞智慧農業?這是我們的貸款方案,年息12,不過需要以集體林地作抵押……"
"放你娘的狗屁!"劉大爺的鋤頭突然橫掃而過,在距離來客鼻尖半寸處停住。老人渾濁的眼球布滿血絲,"當年化肥廠要占林地,你們也是這麽說的!結果呢?樹砍了,廠子黃了,留下滿山溝的廢料坑!"
小張突然冷笑出聲,他從背包裏抽出一遝照片摔在桌上。泛黃的相紙裏,趙家坳十年前還是茅草屋連片,此刻卻已矗立著玻璃溫室組成的銀色海洋。"劉叔,您認得這是誰嗎?"他指著照片裏正在操作無人機的少女,"這是您侄女小芳,人家現在是農科院的博士生!"
老李頭突然踉蹌著後退,撞翻了供在神龕上的土地公公像。碎瓷迸濺中,他渾濁的獨眼突然迸發出異樣的神采:"你們這些娃娃,知道當年打仗時我們怎麽守陣地嗎?沒有槍炮,就挖陷阱;沒有糧食,就吃草根!現在這點困難算個屁!"他猛地扯下牆上掛著的《村民公約》,用僅存的右眼瞪著小張,"你說要改祖製?行!先問問這棵老槐樹答不答應!"
月光突然穿透雲層,將老槐樹的影子投射在斑駁的粉牆上。那扭曲的枝椏竟似活過來般,在夜風中勾勒出無數猙獰的麵孔。王嬸突然尖叫著指向樹根處——那裏不知何時裂開一道縫隙,幽幽冒著白氣,仿佛大地張開的巨口。
"是地氣!"李嬸突然跪地叩拜,手中納鞋底的頂針當啷墜地,"老輩人說,這樹下壓著條蛟龍,當年劉伯溫斬龍脈時……"
"放你娘的臭狗屁!"老王支書突然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震得房梁簌簌落灰。他抄起牆角的開山斧,月光在斧刃上折射出凜冽的寒光,"今天老子就劈開這封建迷信的鬼門關!"
斧頭揚起的刹那,小張突然撲上去抱住老支書的胳膊。這個平日裏文弱的年輕人此刻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他衝著呆立的眾人嘶吼:"你們看!裂縫裏有東西!"
手電筒的光柱刺破夜色,在樹根裂縫深處,竟隱約可見青磚壘砌的痕跡。老李頭突然渾身戰栗,他顫抖著摸出懷表——這是當年連長犧牲時塞給他的遺物,表蓋內側還刻著"寧為玉碎"四個小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防空洞!"他突然跪地扒開腐殖土,露出半截生鏽的鐵門環,"文革時修的,直通後山溶洞!"眾人這才想起,去年暴雨引發山洪時,確實有村民看見老槐樹周圍泛起詭異的熒光。
縣農商行的代表早已悄悄溜走,此刻眾人圍在幽深的洞穴前,手電光交錯如幻影。小張打開手機電筒,光束掃過洞壁時突然定格——那上麵密密麻麻刻著不同年代的標記,最近的一道赫然是上個月的新痕。
"這是……"王嬸突然捂住嘴,她認出其中幾道刻痕與丈夫墳前的日期吻合。老李頭卻踉蹌著後退,獨眼中泛起恐懼的淚光:"這是暗渠,當年我們連就是靠這個給前線送彈藥的!"
洞穴深處突然傳來滴水聲,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小李突然掏出隨身攜帶的《齊民要術》,泛黃的書頁無風自動,停在"井渠之利"一章。他喃喃念道:"穿地鑿塘,以灌沃野,其利百倍……"
老王支書突然放聲大笑,笑聲在洞穴中激起層層回響。他揮斧劈開鐵門上的銅鎖,鏽蝕的金屬墜地時發出悠長的嗡鳴。"好!好!好!"他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斧頭重重剁在供桌上,"從今往後,這地窖就是咱村的智能中樞!劉大爺帶人清理暗渠,小張負責測繪,老李頭……"他轉頭看向獨眼老兵,"您得把當年打仗的勁頭拿出來!"
月光突然大盛,將老槐樹的影子投射成頂天立地的巨人。洞穴深處隱約傳來機械運轉的嗡鳴,仿佛沉睡的地龍正在蘇醒。小李突然指著洞壁驚呼:"你們看這些刻痕!這是水脈圖!"
眾人這才發現,那些看似雜亂的刻痕竟組成精密的等高線圖,在某個節點交匯成漩渦狀。老李頭突然掏出懷表,表盤上的熒光指針正指向漩渦中心。"這是子午線!"他聲音發顫,"當年連長說,這裏藏著整個戰區的地下河網……"
王嬸突然癱坐在地,她摸到裂縫邊緣有黏膩的液體,放在鼻尖一聞,竟是濃烈的酒香。"是酒窖!"她突然放聲大哭,"當年我家那口子,就是在這挖防空洞時被塌方埋住的……"
小張卻兩眼放光,他打開手機熱點,信號格竟奇跡般滿格。"老支書!這地下有信號屏蔽層!"他激動得語無倫次,"隻要接通光纖,這裏就是天然的數據中心!"
老王支書突然抄起鐵鍬,在月光下跳起古怪的舞步。這是茅山渦村世代相傳的"開窖祭",每逢大旱時,村長都要赤腳在田間踏罡步鬥祈雨。此刻他布滿老繭的腳掌踩在青磚上,發出沉悶的回響,仿佛喚醒沉睡的地脈。
"哢嗒"一聲,洞穴深處突然亮起幽藍的光。眾人屏息望去,隻見石壁上緩緩浮現出全息投影般的星圖,北鬥七星的位置赫然對應著七口古井。小李突然翻開《齊民要術》,書中插圖竟與星圖完美重合。
"這是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曆》!"他激動得聲音劈叉,"古人用星象指導農耕,我們……我們可以用衛星數據!"
老李頭突然發出夜梟般的笑聲,他扯開衣襟,露出胸口猙獰的彈痕:"當年連長說,打仗要靠腦瓜子!現在輪到你們這些娃娃顯本事了!"他猛地抓起小張的手按在自己胸口,"這傷疤裏還嵌著塊彈片,你要是需要,現在就挖出來當傳感器!"
劉大爺突然抄起鋤頭砸向洞壁,火星四濺中竟露出半截銅管。"這是引水渠!"他聲音發顫,"當年我們連就是靠這個給前線送水的,現在……現在能澆地了!"
王嬸突然撲向裂縫,她摸到一塊溫熱的石碑,拂去塵土後露出"永鎮龍脈"四個篆字。老支書卻突然跪地叩首,額頭重重撞在青磚上發出悶響:"先人恕罪!今日茅山渦村第一百零八代孫王德發,要借這龍脈之氣……"
話音未落,洞穴深處突然傳來隆隆巨響,仿佛地龍翻身。眾人驚惶後退時,卻見石壁緩緩裂開,露出密如蛛網的青銅管道。小張用手機電筒照去,管壁上竟刻著"洪武八年造"的銘文。
"這是明代的水利工程!"他手指發抖地翻看測繪圖,"比都江堰還早百年!隻要修複這些暗渠,就能實現智能灌溉!"
老李頭突然爆發出癲狂的笑聲,他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尖深嗅:"這是黑壚土!當年連長說,這樣的地種出的高粱能釀出瓊漿玉液!"他突然轉身抓住小張的衣領,"娃娃,你說這地種智能作物,一畝能產多少?"
"至少三千斤!"小張喉嚨發緊,"配上垂直農場技術,產量還能翻倍!"
劉大爺突然癱坐在地,他摸到暗渠邊緣有細密的齒輪刻痕。"這是水車!"他聲音像生鏽的齒輪,"我爹說過,老輩人用畜力帶動水車,現在……現在能接電動機了!"
王嬸突然衝出洞穴,再回來時抱著個陶罐。揭開泥封的刹那,濃烈的酒香讓眾人微醺。"這是我家那口子埋的狀元紅,"她顫抖著將酒液灑在青銅管道上,"他說等村裏有喜事再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支書突然抓起酒罐痛飲,酒液順著花白的胡須滴落,在月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好酒!"他猛地將陶罐摔碎在石壁上,"從今往後,這地窖就叫"龍睛洞"!咱村要建的是地下數據中心,地上搞垂直農場,空中架5g基站,水裏養智能魚群!"
小李突然指著洞頂驚呼,眾人抬頭望去,隻見無數根須從老槐樹垂落,在月光下泛著銀光。"這是數據光纖!"他喃喃道,"樹根在吸收地脈的電磁波……"
老李頭突然抓起鋤頭刨開樹根處的泥土,露出半截晶瑩的晶體。"這是石英!"他聲音發顫,"天然的光導纖維!當年打仗時,我們就是用這種石頭傳遞密電的!"
小張突然癱坐在地,他摸到暗渠底部有規律的凹槽,尺寸竟與服務器機櫃完全吻合。"這是……這是古人建的冷通道!"他突然狂笑,"我們不用買空調了!地脈的恒溫係統能給數據中心散熱!"
老王支書突然抽出腰間的旱煙袋,在青銅管道上敲出清脆的響。"聽著!"他聲音像生鏽的銅鑼,"明日一早,各家把看家本領都亮出來!會木匠活的修水車,懂機電的接線路,種田能手調試傳感器!"他突然將煙袋鍋戳向小張,"你小子負責把那棵老槐樹改成5g基站!"
眾人哄笑中,小李突然指著洞穴深處:"你們看!那是什麽?"
手電光束盡頭,隱約可見石壁上刻著幅星圖,北鬥七星的勺柄處,赫然標著茅山渦村的位置。小李突然翻開《齊民要術》,書中某頁竟與星圖完美重疊,露出用銀絲鑲嵌的微雕:"這是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曆》母版!"
老李頭突然跪地痛哭,他摸到暗渠邊緣有細密的彈痕,正是當年連長犧牲的地方。"連長啊!"他捶地嘶吼,"您說的對!這地下真有金脈!"
王嬸突然撲向石壁,她摸到某塊青磚可以活動,抽出後竟是本泛黃的賬簿。借著月光細看,竟是民國時期村辦合作社的流水賬,末頁還粘著半截當票——正是她公婆當年抵押田產的憑證。
小張突然抱住老支書,這個剛強的漢子此刻淚流滿麵。"我們成功了!"他嘶吼著將測繪儀甩向空中,"這地下有完整的生態循環係統!暗渠引水,地窖儲能,樹根傳信號,連空氣濕度都能自調節!"
老王支書卻突然沉默,他摸出懷表,表蓋內側的"寧為玉碎"在月光下泛著寒光。"還不夠。"他聲音像從地底傳來,"要搞,就搞個驚天動地!"他突然抓起小張的手按在自己胸口,"這裏,還嵌著塊彈片,你要是需要……"
"不用!"小張猛地抽回手,他摸出手機,屏幕上跳動著衛星信號滿格的提示,"我們有北鬥!有5g!有千年智慧!"他突然轉身麵向老槐樹跪下,"樹神在上!今日茅山渦村第一百零八代孫張大勇,在此立誓……"
洞穴深處突然傳來機械運轉的嗡鳴,眾人驚覺時,隻見石壁上的星圖開始緩緩旋轉,北鬥七星正指向老槐樹的方向。小李突然翻開《齊民要術》,書中某頁無風自動,露出用糯米汁粘合的夾層——裏麵竟藏著半張發黃的軍用地圖,標著"茅山渦村地下工事平麵圖"。
老李頭突然爆發出夜梟般的笑聲,他扯開衣襟,露出胸口猙獰的彈痕。"連長啊!"他捶打著石壁嘶吼,"您說的對!這地下真有金脈!"他突然轉身抓住小張,"娃娃,你說這地種智能作物,一畝能產多少?"
"至少三千斤!"小張聲音發顫,"配上垂直農場技術,產量還能翻倍!"
話音未落,洞穴深處突然亮起幽藍的光,石壁上的星圖開始流轉,北鬥七星投射出的光柱直指天穹。老槐樹的枝椏在夜風中舒展,竟與光柱組成巨大的八卦圖案。小李突然翻開《齊民要術》,書中某頁泛起熒光,顯露出用隱形墨水書寫的《茅山渦村智能農業白皮書》——那是老會計臨終前用鮮血寫就的預言。
此刻,茅山渦村的命運正如地脈中奔湧的暗流,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劈開嶄新的河道。老槐樹下,新時代的農人正用科技解碼千年農耕智慧,讓沉睡的地脈在數字洪流中重獲新生。而那些在曆史塵埃中埋藏的傷痕與榮耀,終將在智能農業的曙光中,凝結成鄉村振興最堅實的基石。
喜歡山外吹來的風請大家收藏:()山外吹來的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