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不死心的圖門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翌日,薑遠與上官沅芷、黎秋梧、小茹等人天還未亮便起了床。
今日是趙祈佑的登基大典之日,朝中百官以及有封號的誥命夫人都需盛裝出席朝賀,上官沅芷等人又豈能缺席。
有所不同的是,在大周的禮製之下,核心的登基慶典儀式,命婦是沒有資格參加的,即便是公主也不行。
有封號的誥命夫人前往皇宮後,便會與自家夫君分開,前往後宮陪伴皇後,以襯托其母儀天下,宴席也是分開設立。
趙祈佑登基之後便會冊封張興之女張錦儀為後,所以誥命夫人們也需進宮的原因便在於此,所謂百鳥朝鳳麽。
這等重大的日子,誥命夫人齊聚,算得上百花爭鳴,妝容就是重中之重了。
上官沅芷與黎秋梧、小茹雖不屑與那些貴婦們爭豔,但卻是萬萬不能失了薑遠的麵子,自要精心捯飭一番。
三女聚在一間房內,讓丫鬟們幫著梳洗打扮,足足弄了一個早晨才收拾停當。
薑遠就沒有這麽多講究,隨便抹了把臉,將緋紅的侯爺袍服一穿,官帽一戴就行。
三女相互攜著手嘰嘰喳喳的從房內出來時,在外等候的薑遠隻覺眼前一亮。
“夫君,好看麽?”
三女同時轉了個圈,長裙旋擺起來,香風四動,尤如孔雀開屏。
薑遠很沒出息的咽了咽口水:“漂亮…大氣,端莊又嫵媚…”
上官沅芷與小茹、黎秋梧見得薑遠這副表情,滿意至極,咯咯笑著上了馬車。
薑遠拖家帶口的往燕安而去,利哥兒與雨兒,徐文棟與小娟兒,甚至王氏,以及三喜與文益收的那兩個胡女媳婦都隨行而往。
豐邑侯府中單是馬車就駛出了四五輛,連同隨行的護衛丫鬟,人數能有幾十人。
利哥兒與徐文棟等人,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等在皇城下看煙花。
薑遠弄了三百六十根大煙花,這等勝景對於利哥兒等人來說,可比看皇帝坐龍椅有意思得多。
燕安城中早在前一日就已張燈結彩,燈樓也已搭了起來。
隻要距離燕安不算太遠,且又有點閑錢的百姓,皆朝燕安湧來。
新君登基之事不是年年都有,無數的百姓朝皇城匯集,雖然百姓們進不得皇城內,但架不住看熱鬧的心,來皇城根下聽個鼓響也是好的。
至於文人才子們為見此等盛事,更是提前一月就從各地趕來,以致燕安城中的客棧爆滿。
當然,這些文人才子也不隻是為了見證新君登基而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明年春天要開科取士。
如今正是朝廷需要用人之際,但凡讀書人誰不想趁此機會搏一把。
薑遠帶著一眾家眷到得皇城下時,利哥兒等人便進不去了,胖四便領著眾人在城中閑逛,晚上看完煙花再回梁國公府。
有胖四與一眾護衛跟著利哥兒這群人,薑遠倒也不是很擔心。
薑遠安排好眾人後,這才帶著三個盛裝打扮的妻妾入崇德門而去。
崇德門裏早有禮部官員與司禮監的太監、宮女在候著了,命婦們到得此處會被分流而行,被宮女引往皇城後宮。
朝官們則先入太和殿等候,隨後需與趙祈佑一道前往郊外圜丘祈告上天,而後再至太廟,最後入太和殿登龍椅,接受百官朝賀。
這一整套流程既隆重又複雜,規矩繁多。
圜丘祭天、太廟祭祖,登龍椅這些流程也無需多敘。
隻言趙祈佑登上龍椅,受了一眾百官朝賀後,宣布定年號為仁德。
由於距離過年不足七日,所以次年正月初一才會改元年。
隨後不出意外的冊封嬪妃張錦儀為帝後,賜封張興為戶部尚書兼太子少傅。
薑遠站在角落裏摸下巴,暗道趙祈佑這個封賞就有意思了,沿用的還是鴻帝的老套路,實權一點沒多給,就給個榮譽銜。
這是防著老丈人哪。
新君繼位,按慣例是要大肆封賞的,但因為鴻帝禪位前,已經封賞過了,趙祈佑此時也無需再有大的變動,隻作略微調整即可,一大堆虛銜便撒了下來。
讓西門楚與荀封芮心心念念的尚書左仆射一職,仍然沒有任何動靜。
加封完百官職銜,自然也要大赦天下,趙祈佑頒了聖旨,天下所有囚犯皆減罪一級,原本要被砍腦殼的,現在隻需發配充軍就行了。
犯了小罪的,直接就能被放出來。
新君登基,估計最高興的就是那些死囚了。
同時,大周百姓賦稅減一成,丁口稅減免三年,力度不大也不小,剛剛合適。
弄完這些,時已至午時了,此時就該讓他國使節上殿朝賀了,等過了這一波,就是宮庭酒宴,與晚上的歌舞慶祝了。
“宣…各國使節覲見…”
傳禮太監高聲吟唱,一群穿著五花八門的他國使節魚貫而入,走在最前麵的是北突使節圖門,與黨西使節格桑仁次,其後是倭國與高麗、白濟、新邏、韃靺等小國使節。
圖門還是像以往那般高昂著頭,格桑仁次也是如此,這兩國使節自視甚高,即便來朝賀也帶著些倨傲之色。
“北突使節圖門,奉吾國可汗之命,前來賀喜大周新君…”
圖門雖麵帶倨傲,但也老老實實的以北突大禮拜了,而後高舉國書呈上:
“為賀此大喜,阿史那凜風可汗令本使節帶來賀禮,綿羊二千、黃牛三百、戰馬一百,請大周皇帝陛下笑納。”
趙祈佑微微抬手,麵帶笑容:
“阿史那可汗有心了。”
圖門說完,格桑仁次也獻上國書,帶的禮物也以牛羊為主,與北突差不多。
待得禮儀過完,圖門與格桑仁次卻並不退下,兩人對視了一眼後,圖門當先開口:
“大周皇帝陛下,本使節此來,一為賀喜,二為求親,三為重議商路章程…”
趙祈佑聞言心中不悅,今日是他登基之日,本就不議國事,再者那求親與重議商路之事,已然回絕了,圖門此時還要提出來,這就讓他很不爽。
趙祈佑心中不喜,臉上卻是帶著笑:“圖門使節,朕已然回複過於你,求親與重議商路章程之事,沒有什麽好談的。”
圖門仰著頭朗聲道:“大周皇帝陛下,和親之事您不應,我北突也不強求。
重議商路章程之事,我北突也可退一步,隻望大周陛下不要限製我北突牛羊入關,大周隻收羊毛與牛皮,這不太合適。”
格桑仁次也道:“大周皇帝陛下,我黨西也亦如此。
本使節來大周之前,我黨西讚譜與利冬讚大相特意囑咐本使節,必要促成此事。”
趙祈佑聞言心中冷笑一聲,當初薑遠與鴻帝製下隻收羊毛不要活羊,隻要牛皮不要牛肉的策略時,他是在場的。
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拖垮北突與黨西,現在看來已經有些成效了,否則黨西與北突不會一致提出要大周放寬活畜交易。
顯然,他們已經察覺到了不對勁。
趙祈佑麵無表情:“此事乃我大周太上皇定下之策,朕也不會輕改,兩位使節勿需再言。”
圖門眼中閃過一絲怒意與懊悔,當初兩國共議商路時,大周提出隻收皮毛而不交易活畜,圖門與北突國內貴族都沒怎麽當一回事。
反而竊喜大周隻收牛羊皮毛,而不要價值更高的牛羊肉,這些牛羊肉留著給自己的百姓吃不好麽?何必便宜大周人。
但不知從何時起,事情就慢慢變得不對勁了,由於大周商賈在北突與黨西大量收購羊毛,牧民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逐漸擴大綿羊的數量,其山羊數量銳減。
大家都養綿羊,產出的羊毛就多了,大周商賈陰險卑鄙,看著收不完的羊毛便大肆壓低價格,如此一來,本就還沒從雪災中恢複元氣的牧民頓時遭了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