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仁義大旗
字數:3928 加入書籤
公元前638年九月,宋襄公留下公子子魚守衛睢陽城,並且協助太子王臣監國,自己則親自帶領軍隊伐鄭。
宋襄公此次躊躇滿誌,不但宋國出兵討伐,還出重金拉上了衛國,和滕國,許國。
宋襄公親自為宋國中軍主帥,公孫固為副將,大夫樂仆伊為左軍主將,大夫華秀老為右軍主將,公子蕩和大夫向訾守為前鋒,戰車六百輛,步卒三萬人禦駕親征。
宋襄公並且在自己戰車上樹立一個大纛旗,這次上麵寫著“仁義”二字,然後高舉“仁義大旗”公開發布討伐檄文。
“天下諸侯,共尊周禮,以安社稷。然鄭國姬踕,背信棄義,不尊禮法,竟投靠蠻夷之荊楚,實乃大逆不道之舉。
我滋普,身負大義,代周天子而討之。鄭文公之行,有違君臣之道,亂了綱常倫理。
其不知禮義廉恥,為求一時之利,棄華夏正統於不顧,此乃不忠不孝之徒。
蠻夷楚國,虎狼之邦,殘暴無德。姬踕與之勾結,無異於引狼入室,禍亂中原。其罪當誅,其行當懲。
今我滋普,率正義之師,舉仁義之旗,討伐姬踕。望天下諸侯,同仇敵愾,共衛周禮,驅逐蠻夷,還中原以安寧,複華夏之正統。
若有敢助鄭文公者,必共伐之;若有迷途知返者,既往不咎。
正義之師,所到之處,必懲惡揚善,保民安邦。待凱旋之日,共慶太平,同享盛世。
宋襄公大義凜然的宣讀討伐鄭文公檄文,然後做戰前的動員,激發宋國將士的士氣。
就聽宋襄公高聲喊道“吾宋國之英勇將士們:
今日,吾等集結於此,即將奔赴戰場,為正義而戰,為國家之尊嚴而戰!
想我宋國,乃成湯後裔,禮儀之邦,守周禮,尊道義。
然那鄭文公,竟不尊周禮,投靠蠻夷楚國,實乃對我華夏文明之褻瀆,對我宋國之挑釁!
吾等身為宋國之士,肩負著保家衛國、扞衛正義之重任。今番出征,當以無畏之勇氣、堅定之信念,迎擊敵寇。
吾等之敵人,雖貌似強大,但他們背信棄義,不得人心。而吾等,乃是正義之師,是為了維護天理倫常而戰。正義在吾等這邊,勝利必將屬於吾等!
將士們,我們的身後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親人。為了他們的安寧,為了國家的榮耀,我們定當奮勇殺敵,毫不退縮。
讓我們的戰旗在風中飄揚,讓我們的呐喊聲響徹雲霄。用我們的熱血,書寫宋國的輝煌;用我們的勝利,讓敵人聞風喪膽!
今日之戰,將永載史冊。吾等要讓世人皆知,宋國之將士,英勇無畏,戰無不勝!
待凱旋之時,吾將與諸君共飲慶功之酒,共享榮耀之光!
奮勇向前,宋國必勝!
宋襄公雖然這個人荒誕不經,但是他從小讀書讀傻了那種,對於禮法仁義道德,特別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夏商周的賢人道德很是推崇。
反正就是屬於保守派,隻要是老的東西就是好了,就一定推崇,所以他站在戰車上洋洋灑灑的一通白話,聽得宋國三軍將士也是熱血沸騰,士氣高昂。
於是宋襄公下令跨過宋國和鄭國邊境,過了穎水進入鄭國境內,宋襄公還告訴宋國三軍,不要搜擾百姓,踐踏鄭國農田,咱們主要攻打新鄭,討伐鄭文公。
公孫固滿臉不高興,心說有病吧!這都要真槍真刀的幹起來了,你竟然還管他農田和百姓,公孫固幹生氣也沒有用,你遇到這麽一個不靠譜的君主,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鄭國得知宋國前來侵犯,叔詹立即命人前去楚國找鄭文公,讓鄭文公趕緊聯係楚成王出兵救援。
叔詹則帶領師叔等人立即將鄭國軍隊回撤,全部集結在鄢陵,準備在這裏阻擊宋襄公大軍。
鄭文公已經拜見完楚成王,正要回國,誰知道叔詹已經派人來了,告訴他宋襄公集結全國之兵力,前來討伐鄭國,趕緊求救楚國。
鄭文公立即前去麵見楚成王,他告訴楚成王,宋襄公對於自己擁護大王為王,推舉您為盟主心生不滿。
如今宋國舉全國之兵力攻打鄭國,這不單是為了報複鄭國沒有推舉他為盟主,其真實意圖是借著攻打鄭國,挑釁您的霸主地位。
楚成王道:“鄭侯待我就如同兒子侍奉君父一樣,楚國和鄭國乃是父子之國,我豈能坐視不管,令尹子玉,命你立即召集楚國大軍,前去救援鄭國。”
令尹子玉則進言道:“大王不可,救援鄭國不如我們前去討伐宋國。”
楚成王道:“啥玩意兒,討伐宋國,那鄭國豈不是完了,我不能這麽做,如此無義之事,隻怕今後中原諸侯誰還敢投靠楚國”。
子玉道:“大王請聽我言,那宋襄公就是個逗逼,先前盂地會盟被我們俘虜,宋國人聽說楚國軍隊早已經嚇破膽了。
現在宋襄公又不自量力,集中全國兵力,親率大軍征伐鄭國,那麽宋國的睢陽城定然空虛,我們何不派楚國大軍乘虛而入,直奔睢陽城。
到時候宋襄公和宋國軍隊一定害怕都城被攻破,勢必撤出鄭國境內,此乃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果宋軍回救,那他們出去一趟上都沒幹,又得急匆匆返回都城睢陽城,士氣沒了,軍隊疲於奔命也就疲勞了,我們則可以以逸待勞,爭取一戰而勝,徹底擊垮宋國?”
楚成王大喜,他讓鄭文公先行回去組織軍隊防守,不要和宋國交戰,隻需要耗著宋襄公就行,等我偷襲他的都城,到時候楚國和鄭國夾擊宋襄公。
鄭文公點頭應允,立即帶人返回鄭國,抵抗宋國軍隊暫且不提。
那楚成王聞得令尹子玉所言,略作思索之後,便頷首表示應允。旋即頒下旨意,正式委任令尹子玉擔任此次出征的三軍統帥,又命鬥勃出任副將一職。
就這樣,一支由一萬五千名英勇善戰之士組成的楚國大軍,在子玉和鬥勃的率領之下,浩浩蕩蕩地向著宋國進發,此番他們的目標乃是前去襲擊宋國都城睢陽。
而此時此刻,遠在另一邊的宋襄公正屯兵於鄢陵之地,與鄭國軍隊相互對峙,由於鄭國人死守不戰耗著宋襄公,雙方一時間僵持不下,戰事陷入膠著狀態。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則突如其來的緊急軍報自都城傳至前線。原來,公子子魚遣人送來急訊,告知宋襄公有大批楚軍來襲,其矛頭直指睢陽城!
宋襄公聽聞此訊後,心中不禁大驚失色。要知道,他此刻所率領的宋軍主力盡皆集中於此,全力攻打鄢陵,以至於國內的睢陽城兵力空虛。
如此一來,僅憑城中留守的少量兵馬以及公子子魚一人之力,想要守住都城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想到此處,宋襄公深知局勢危急萬分,容不得有絲毫耽擱。
於是乎,宋襄公當機立斷,下達軍令,要求全體將士即刻放棄營帳、拔除寨柵,馬不停蹄地日夜兼程趕回宋國境內,徑直奔向都城睢陽。
一時間,但見旌旗蔽日,塵土飛揚,這支原本士氣高昂的宋軍隊伍瞬間亂作一團,急速向著睢陽奔湧而去。
歡迎閱讀下一章,仁義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