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五邪
字數:2535 加入書籤
笑談《五邪》
角色
1. 小嶽:逗哏,對《黃帝內經·靈樞》裏的《五邪》有研究,想分享給老孫。
2. 老孫:捧哏,配合小嶽,對小嶽講述的內容做出反應。
正文
小嶽站在台上拍了拍老孫的肩):“喲嗬!老孫,可算逮著您了,我跟您說,我最近研究了個‘神書’!”
老孫白他一眼,雙手抱胸):“又研究啥了?不會又整出什麽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事兒吧?”
小嶽一本正經,搖頭晃腦):“我研究《黃帝內經·靈樞》裏的《五邪》呢,這裏麵講的中醫知識,那叫一個絕!”
老孫驚訝挑眉):“謔!就你還研究《黃帝內經》呢?你能看懂嗎?別到時候給我瞎解釋。”
小嶽拍著胸脯,自信滿滿):“您還別小瞧我!我給您念念這一段: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節五髒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老孫皺著眉,連連擺手):“打住打住!這說的啥呀,跟念咒語似的,你趕緊白話白話,讓我明白明白。”
小嶽耐心解釋,手舞足蹈):“這意思就是說啊,要是病邪跑到肺裏去了,人就會皮膚疼,一會兒冷一會兒熱,喘氣費勁,還出汗,咳嗽的時候肩膀後背都跟著疼。治療呢,就得取胸部中間和外側的穴位,還有後背第三脊椎旁邊的穴位,用手快速按一按,病人感覺舒服點了,再紮針。還得取缺盆穴,把肺裏的邪氣給散出去。”
老孫摸著下巴,點頭思考):“這麽個意思啊,聽起來還真挺有道理。那要是病邪在肝裏呢,又啥症狀?”
小嶽眼睛放光,繼續說道):“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裏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老孫一臉茫然,撇撇嘴):“你就別拽原文了,直接說大白話。”
小嶽笑著說):“就是病邪跑到肝髒裏,人就會兩邊肋骨疼,肚子裏有寒氣,還有淤血在身體裏,走路的時候關節會抽抽,有時候腳還會腫。治療就得紮行間穴,把脅肋這裏的氣往下引,再補足三裏穴,讓胃裏暖和起來,把有淤血的血管紮一紮,把淤血放出來,還要紮耳朵後麵的青筋,去掉那種抽抽的疼。”
老孫驚訝地瞪大眼):“嘿!古人治病還挺講究,這穴位紮得頭頭是道。那脾胃要是進了病邪呢?”
小嶽清了清嗓子):“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裏。”
老孫著急地催促):“別老念原文,趕緊翻譯翻譯。”
小嶽加快語速):“病邪到脾胃,人就肌肉疼。要是陽氣太多,陰氣太少,胃裏就熱乎,老覺得餓;要是陽氣少,陰氣多,肚子裏就寒,咕嚕咕嚕叫還肚子疼;要是陰陽都多或者都少,就又怕冷又怕熱。不管哪種情況,都紮足三裏穴來調理。”
老孫感慨道):“這中醫還真是神奇,一個穴位能治這麽多毛病。那腎髒要是被病邪盯上了呢?”
小嶽搖頭晃腦,娓娓道來):“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
老孫無奈地笑):“你可別折磨我了,趕緊說清楚。”
小嶽認真地解釋):“病邪跑到腎髒,人就骨頭疼,還有種叫陰痹的病,就是按也不知道哪兒疼,肚子脹,腰疼,大便費勁,肩膀、後背、脖子、腦袋都疼,還老頭暈。治療就紮湧泉穴和昆侖穴,要是有淤血,就把淤血放出來。”
老孫好奇地問):“那最後,病邪到心髒呢,這肯定很嚴重吧?”
小嶽嚴肅地點點頭):“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就是說病邪到心髒,人就會心痛,一會兒高興一會兒難過,還老頭暈摔倒。治療的時候要看是虛還是實,然後在心髒對應的穴位上紮針調理。”
老孫豎起大拇指):“行啊小嶽,沒想到你還真研究出點東西。不過這些穴位,一般人可找不準。”
小嶽得意地笑):“所以說中醫博大精深嘛!咱沒事多了解了解,說不定以後能派上用場。”
老孫笑著搖頭):“你呀,好好說相聲,別淨整這些有的沒的。” 兩人笑著鞠躬下台 )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