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寒熱病

字數:4884   加入書籤

A+A-


    趣解《寒熱病》上)
    角色
    1. 小嶽:逗哏,對《靈樞·寒熱病》有研究,想分享給老孫。
    2. 老孫:捧哏,配合小嶽,對小嶽講述的內容做出反應。
    正文
    小嶽自我介紹):“嘿,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呐!大家好啊!我是小嶽,旁邊這位是我的老搭檔,老孫老師!”
    老孫笑著拱手):“哎,是我,又跟大夥見麵啦!”
    小嶽神秘兮兮地湊近老孫):“老孫呐,我跟你說,我最近可研究了個‘大寶貝’!”
    老孫白他一眼,雙手抱胸):“又研究啥呢?你可別整那些稀奇古怪的,我這小心髒可受不了。”
    小嶽一本正經,搖頭晃腦):“我研究《黃帝內經·靈樞》裏的《寒熱病》呢!這裏頭的中醫知識,那簡直了,老祖宗的智慧,深不見底啊!”
    老孫驚訝挑眉):“謔!就你,還研究《黃帝內經》?你能看得懂嗎?別到時候給我瞎翻譯,讓人笑話。”
    小嶽拍著胸脯,自信滿滿):“您可別小瞧我!我給您念念這一段: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發焦,鼻槁臘,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陰。”
    老孫皺著眉,連連擺手):“打住打住!這說的啥呀,跟念咒語似的,你趕緊用大白話講講,我這腦子可跟不上你這古文節奏。”
    小嶽耐心解釋,手舞足蹈):“老孫呐,這意思就是說,要是皮膚得了寒熱病,人就不能挨著坐席,感覺燙得慌,毛發幹枯,鼻子幹巴巴的,還不出汗。這時候呢,治療就得取足三陽經的絡穴,再補手太陰肺經的穴位。您瞧瞧,老祖宗多有辦法,從穴位入手治病。”
    老孫摸著下巴,點頭思考):“這麽個意思啊,聽起來還真挺神奇。那要是肌肉得了寒熱病呢,又啥症狀?”
    小嶽眼睛放光,繼續說道):“肌寒熱者,肌痛,毛發焦而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
    老孫一臉茫然,撇撇嘴):“你就別拽原文了,直接說大白話,我這腦袋都快被繞暈了。”
    小嶽笑著說):“就是肌肉得了寒熱病,人會肌肉疼,毛發枯焦,嘴唇也幹巴巴的,不出汗。治療就得取足三陽經在下肢的穴位,刺出瘀血,然後補足太陰脾經的穴位,讓病人出汗。您看,這古人治病,根據不同部位的病症,用不同的穴位和方法,太厲害了。”
    老孫驚訝地瞪大眼):“嘿!還真是。那要是骨頭得了寒熱病呢,這肯定更嚴重吧?”
    小嶽嚴肅地點點頭,清了清嗓子):“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老孫著急地催促):“快說快說,別賣關子了。”
    小嶽認真解釋):“骨頭得了寒熱病,人全身都不得勁,汗出個不停。要是牙齒還沒枯槁,治療就取足少陰腎經在大腿內側的絡穴;要是牙齒已經枯槁了,那就是沒救了,這病叫骨厥,也是一樣的道理。您聽聽,古人通過觀察牙齒判斷病情,多有智慧。”
    老孫感慨道):“這中醫還真是神秘莫測,一個症狀,一個穴位,都有大學問。那還有別的病症嗎?”
    小嶽興致勃勃):“當然有啦!您再聽聽這個,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
    老孫無奈地笑):“你呀,就不能一口氣說清楚。趕緊的,這又啥意思?”
    小嶽加快語速):“就是說人身體受了外傷,出血多,又受了風寒,或者從高處摔下來,四肢沒力氣,動不了,這病叫體惰。治療就取小腹臍下的三結交穴,也就是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交會的地方,在臍下三寸的關元穴。您看,中醫對這些病症的認識和治療方法,多詳細。”
    老孫好奇地問):“那還有別的嗎?我都聽入迷了。”
    小嶽賣個關子):“那當然,不過今兒個時間有限,咱先說到這兒,下次再接著給您講剩下的。”
    老孫點頭):“行,那咱下次接著聊,我還真挺好奇後麵還有啥神奇的內容。”兩人笑著鞠躬下台 )
    趣解《寒熱病》下)
    角色
    1. 小嶽:逗哏,繼續和老孫探討《靈樞·寒熱病》後麵的內容。
    2. 老孫:捧哏,對小嶽的解讀時而讚同,時而吐槽。
    正文
    小嶽 :“老孫呐,咱接著上次的《靈樞·寒熱病》聊!”
    老孫無奈地笑,搖頭歎道):“你呀,還真是對這玩意兒著迷了。行,接著聊,我倒要看看還有啥新鮮的。”
    小嶽清了清嗓子,搖頭晃腦):“陽迎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暴瘖氣鞕,取扶突與舌本出血。”
    老孫眉頭緊皺,一臉茫然):“這又說的啥呀?陽迎頭痛是啥?暴瘖氣鞕又咋理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嶽耐心解釋,比劃著):“老孫,陽迎頭痛就是陽氣上逆引起的頭痛,還胸口悶,喘不上氣,治療就取人迎穴。暴瘖氣鞕呢,就是突然失音,嗓子堵得慌,這就得取扶突穴,再在舌根部放血。您瞧,這古人治病,穴位找得那叫一個準。”
    老孫瞪大眼睛,驚訝道):“謔!還能在舌頭上放血,這聽起來都疼。那下麵還有啥?”
    小嶽接著搖頭晃腦地念):“暴襲氣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老孫疑惑地撓頭):“這又啥意思?一會兒這症狀,一會兒那穴位的,我這腦袋都快記不住了。”
    小嶽眉飛色舞,講解道):“暴襲氣蒙,耳目不明,就是突然耳聾,腦袋昏昏沉沉,耳朵和眼睛都不好使,這就取天牖穴。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就是突然抽筋、癲癇、頭暈,腳都站不穩,那就取天柱穴。您看,中醫通過穴位來治療各種奇怪的病症,太神了。”
    老孫點頭認可,感慨道):“是挺神的。不過這些穴位,一般人可找不準。那關於牙齒疼,這裏麵有說怎麽治嗎?”
    小嶽眼睛一亮):“當然有!臂陽明,有入頄遍齒者,名曰大迎。下齒齲,取之臂,惡寒補之,不惡寒瀉之。足太陽有入頄遍齒者,名曰角孫。上齒齲,取之在鼻與頄前。方病之時,其脈盛,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老孫不耐煩地打斷):“停停停,你又開始念天書了。趕緊解釋解釋。”
    小嶽笑著說):“手陽明大腸經有分支到麵頰環繞牙齒的,穴位叫大迎。下牙疼呢,就取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要是病人怕冷就用補法,不怕冷就用瀉法。足太陽膀胱經也有分支到麵頰環繞牙齒的,穴位叫角孫。上牙疼,就取鼻和麵頰前部的穴位。剛發病的時候,脈象要是強就用瀉法,脈象弱就用補法。您瞧,中醫治牙疼都這麽講究。”
    老孫感歎道):“這中醫還真是細致入微,一個牙疼都分這麽多種情況。那還有關於眼睛的病症嗎?”
    小嶽搖頭晃腦):“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係。頭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蹻、陽蹻,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
    老孫著急地說):“你可別折磨我了,趕緊說大白話。”
    小嶽認真解釋):“足太陽膀胱經有分支通過項部進入腦子,連著眼睛根部,叫眼係。要是頭目疼痛,就取項部兩筋之間的穴位。經脈進腦子後分出陰蹻脈和陽蹻脈,陰陽兩脈在目外眥相交。陽氣太盛,眼睛就睜得老大合不上;陰氣太盛,眼睛就老想閉著。您看,中醫對眼睛和經脈的關係,研究得多透徹。”
    老孫豎起大拇指):“行啊小嶽,你這研究還真沒白做,讓我對中醫又多了些了解。”
    小嶽得意地笑):“那可不,這《靈樞·寒熱病》裏學問大著呢,咱以後還得多研究研究。”
    老孫笑著點頭):“是得研究研究,說不定以後能派上用場。”
    小嶽:興奮地總結)您瞧,這《靈樞·寒熱病》裏的知識,就像一座寶庫,對咱們認識身體、防治疾病,那幫助太大了。
    老孫:點頭讚同)確實!小嶽研究得深入,講得明白,讓咱長了不少見識。
    小嶽:笑著回應老孫)多虧老孫老師配合。希望大家通過咱們這段相聲,對中醫經典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愛。
    老孫:麵向觀眾)沒錯!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咱們每個人去探索。
    小嶽、老孫:深深鞠躬)感謝各位的陪伴與支持!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順遂!
    喜歡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請大家收藏:()嶽孫曰岐黃養生相聲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