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朝堂風雲
字數:24044 加入書籤
山梁上那道目光還未收回去,雲來峰山坳裏的燈籠突然晃了三晃。
林風握著韁繩的手微微一緊,青騾的蹄鐵在碎石路上擦出火星。
他側頭看向車簾縫隙,見那盞繡著狼首紋的燈籠正被暗衛攥在手裏,燈穗隨著手臂擺動掃過小腿——這是蘇婉兒暗衛的第二重暗號,三晃代表"前路無伏"。
"籲——"他勒住騾車,後車廂裏傳來楚瑤宮女壓低的咳嗽聲,像極了病中咳血的輕喘。
暗衛們早已散作三撥,兩個扮作挑夫的漢子上前接過韁繩,另一個矮壯男人掀起車簾,衝車廂裏點頭:"林大人,莊子到了。"
林風跳下車,粗布短打沾了一路塵土。
他抬眼望向山坳裏那座灰瓦白牆的莊子,院門前兩棵老槐的枝椏正好遮住半邊圍牆,確實是三麵環山的地形。
身後傳來車輪碾過碎石的聲響,蘇婉兒的商隊馬車緊隨其後,鹽袋下的刀柄在月光裏閃了閃,又被篷布壓了回去。
"林大人!"
院門口突然傳來低喚。
蘇婉兒穿著玄色勁裝從門裏奔出,發間銀簪在夜色裏劃出冷光。
她腰間的雁翎刀未入鞘,刀身映著她泛紅的眼眶——顯然是收到暗衛急報後一路快馬趕來的。
"可算等到你了。"她抬手要拍林風肩膀,中途又收住,指尖在他衣襟上虛虛一按,"趙虎的死士今早摸進慈恩寺,把大雄寶殿的梁柱都劈了半根。
要不是你改了行程......"
"我這兒有更要緊的。"柳如煙的聲音從門內傳來。
她卸了紅綢披風,露出月白中衣,掌心的金瘡藥還未完全滲開,泛著淡粉色的新肉。
此刻她正捏著半張燒焦的紙,"暗樁在張元正書房外的炭盆裏撿的,燒剩半行字:''夜襲莊子,取林首''。"
林風接過殘紙,指腹蹭過焦痕。
他能聞到紙上殘留的鬆煙墨味,混著焦木的苦。
昨夜在林府商量改道時,他特意讓楚瑤的宮女念《女戒》當暗號,就是要放風聲給盯梢的細作——看來張元正果然信了他們要去慈恩寺祈福。
"楚瑤呢?"他突然問。
"在東廂歇著。"蘇婉兒朝院裏努嘴,"她聽說要裝病,特意讓宮女備了參湯,說等會兒咳得越厲害,越能讓太後信她是真染了時疫。"
林風沒接話,轉身往院裏走。
東廂窗紙透出昏黃燭火,隔著窗欞能看見楚瑤的影子——她正倚在床頭,宮女舉著藥碗,她卻偏過頭,指尖揪著被角,分明是在憋笑。
"公主這病,裝得倒像。"柳如煙在身後低笑,"前兒在禦花園,她還怕螞蟻爬到裙角,如今倒敢含著陳皮假裝咳血了。"
林風推開東廂門,楚瑤的笑僵在臉上。
她慌忙用帕子捂住嘴,眼尾卻還翹著:"林大人,我、我這咳得......"
"裝得很好。"林風打斷她,從袖中摸出個錦盒,"這是太醫院新製的蜜餞枇杷,含著潤喉,別真把嗓子咳啞了。"
楚瑤接過錦盒,指尖在盒蓋上輕輕敲了兩下。
這是他們約定的暗號——兩下代表"明白"。
她抬眼時已換上病弱模樣,帕子按在唇上,眼尾泛紅:"多謝林大人掛心,隻是這病......"
"公主且安心。"林風轉身看向門外,蘇婉兒和柳如煙已跟進來,"今夜我們要商量的,是如何讓張元正的刀,砍在空氣裏。"
他走到八仙桌前,掀開桌布——下麵壓著幅雲來峰地形圖。
燭火被穿堂風掀起,地圖邊角簌簌作響:"張元正敢動慈恩寺,說明他等不及了。
三日後早朝,他必定會聯合六部老臣,以''新政擾民''為由參我一本。"
"那便讓他參!"蘇婉兒拍桌,雁翎刀在桌上震出輕響,"我帶暗衛守在午門外,他若敢動刀......"
"動刀的是蠢貨。"柳如煙指尖點在地圖上的"通政司"位置,"張元正要的是輿論。
他昨夜派了二十個書生去城門貼揭帖,說新政斷了學子生路——今早我讓人撕了,但明日必定還有。"
林風盯著地圖上用朱砂標紅的"朝堂"二字,指節抵著下頜。
他想起三日前在禦書房,乾元帝摸著茶盞說"愛卿且再想想"時,茶盞邊緣那道細裂紋——帝王的猶豫,往往是權臣的機會。
"明日早朝,我要當眾撕了他的揭帖。"他突然開口,"蘇婉兒,你讓暗衛把那些書生請來,每人發五兩銀子,讓他們在朝門外說真話——新政免了他們的學田稅,他們才讀得起書。"
"柳姑娘。"他轉向柳如煙,"你讓情報網把張元正次子在揚州私販鹽引的賬冊整理出來,我要在朝堂上念給他聽。"
"至於公主......"他看向楚瑤,"明日你裝病的消息,要讓太後在早朝前就知道。
太後最疼你,她若說''林卿家是為了我瑤兒的江山''......"
楚瑤眼睛一亮,帕子從指間滑落:"我懂了!
太後若開口,父皇就算猶豫,也得給幾分麵子。"
"都記好了?"林風掃視三人,燭火在他眼底跳動,"張元正以為他布了局,可他不知道——"他手指重重按在"朝堂"二字上,"真正的局,在金鑾殿的地磚下。"
一夜無話。
第二日卯時三刻,林風換了件玄色官服,腰間玉牌撞在朝笏上,發出清響。
蘇婉兒扮作隨從跟在身後,雁翎刀裹在青布包袱裏;柳如煙坐著軟轎落在最後,轎簾縫隙裏露出半卷賬冊;楚瑤的宮女則捧著藥罐,走在最前頭,藥香混著晨霧飄進東華門。
金鑾殿的朱漆大門剛打開條縫,林風便聽見裏麵傳來喧嘩。
張元正的聲音像破鑼:"陛下!
林風推行新政三月,已有七縣鬧糧荒,這分明是......"
"張大人。"林風掀簾而入,玄色官服在穿堂風裏揚起,"七縣糧荒的賬冊,臣昨日已呈給陛下。
那七縣本就是十年九旱的窮地方,往年沒新政時,餓死的人比今年多三成——這賬,該算在誰頭上?"
殿內霎時安靜。
張元正的胡子抖了抖,他身後的戶部侍郎張得貴湊過來低語:"大人,那賬冊......"
"住口!"張元正拍案,茶盞裏的茶潑在禦案前的青磚上,"你說新政好,那為何通州河工停了?
為何商戶不願納新稅?"
"河工停了,是因為有人往河工的粥裏投了巴豆。"林風從袖中抽出份血書,"這是河工頭李三的證詞,他說前日半夜,有個穿玄色錦袍的人塞給他二十兩銀子,讓他鬧停工。
玄色錦袍,張大人府上的家丁,可都是這打扮?"
張元正的臉瞬間漲得通紅。
他張了張嘴,卻見柳如煙的軟轎停在殿外,轎夫掀開轎簾,露出半卷泛黃的賬冊——那是揚州鹽引的底單。
"至於商戶不願納新稅......"林風向前一步,朝乾元帝躬身,"臣昨日走訪了西市十八家商戶,他們說新稅比舊稅少兩成,隻是......"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張元正,"隻是有人告訴他們,若敢交稅,就封了他們的鋪子。"
乾元帝的手指在禦案上敲了敲。
他看向張元正時,目光裏多了絲冷意:"張卿,你可有話說?"
張元正踉蹌著後退半步,撞在身後的蟠龍柱上。
他指著林風,聲音發顫:"你、你這是血口噴人!
你的改革隻會帶來混亂,我們不能讓你繼續下去!"
林風望著張元正發白的唇,突然笑了。
他想起昨夜在雲來峰的莊子裏,楚瑤捧著蜜餞枇杷說"林大人的棋,總是比別人多走三步"。
此刻金鑾殿的日光透過琉璃瓦灑在他身上,他能聽見自己心跳如鼓——這一局,他等了太久。
"張大人說改革會帶來混亂。"他轉身麵向滿朝文武,聲音像敲在青銅上的鍾,"可大人可知,這混亂本就存在?
是有人捂著蓋子,不讓陛下看見;是有人收著銀子,不讓百姓說話!"
他的目光掃過階下噤聲的官員,最後落在乾元帝身上:"臣懇請陛下,準臣再奏三事:一查鹽引私販,二審河工投毒,三問商戶封鋪——"他深吸一口氣,"待這三事查完,臣願跪於午門,任天下人評說這新政,是亂國,還是救國!"
乾元帝凝視著他,目光裏的猶疑漸漸褪去。
殿外的晨鍾突然響起,鍾聲裏,林風看見楚瑤的宮女捧著藥罐從廊下經過,藥香混著鍾聲飄進來——那是太後的鳳駕到了。
張元正的額角滲出冷汗。
他望著林風挺直的脊梁,突然想起昨夜在書房裏,那半張被燒剩的"夜襲莊子"的紙條。
他原以為勝券在握,此刻卻突然明白:從林風改道雲來峰的那個夜晚起,這局,就再也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陛下。"林風的聲音裏帶著幾分滾燙的篤定,"臣今日敢立此誓,不僅因為《鹽鐵論》裏的治國之道,更因為——"他摸向腰間,那裏藏著《乾坤訣》的殘卷,"這天下,該有人為百姓,把蓋子掀開了。"
殿外的陽光越發明亮,照得金鑾殿的金磚泛起金光。
張元正張了張嘴,最終什麽也沒說出來。
他望著林風,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個在書肆裏抄書的窮小子——那時他怎麽也沒想到,這個被他踩在腳下的寒門子弟,有朝一日會站在這裏,把他的算盤,砸得粉碎。
乾元帝的手指終於停住了敲擊。
他看向林風,目光裏有了幾分他當年登基時的銳利:"準奏。
三日後,朕要親聽這三事的結果。"
林風跪下叩首,額角觸到金磚的涼意。
他聽見身後傳來蘇婉兒壓抑的抽氣聲,聽見柳如煙的軟轎在廊下停住,聽見楚瑤的宮女輕聲稟報"太後駕到"——而在這些聲音之上,他聽見自己的心跳,像戰鼓,像春雷,正擂響這場改革的第一聲號角。
張元正後退時撞翻了案幾,茶盞摔在地上,碎成一片狼藉。
林風站起身,目光掃過滿地瓷片——正如他昨夜在雲來峰捏碎的那盞茶,有些東西,碎了,才能看見裏麵藏著的,真正的乾坤。
金鑾殿的蟠龍柱投下綿長的陰影,乾元帝起身離座時,玉佩流蘇掃過禦案邊緣的茶漬。
張元正癱坐在被撞翻的案幾旁,指節摳進青磚縫隙裏,指背青筋暴起如扭曲的蚯蚓——他聽見身後有細碎的腳步聲,是戶部幾個平時最會阿諛的員外郎正低頭繞過他,連句"大人"都不敢喚。
"林大人留步!"
禮部侍郎陳青衫攥著朝笏追出來,官靴在漢白玉階上磕出急促的響。
他鬢角的白發被風掀起,眼底卻閃著異樣的光:"方才那番''掀蓋子''的話,陳某在廊下聽了三遍。
二十年前在江南做知縣時,陳某也想掀了那些鄉紳私吞賑災糧的蓋子,結果被參了個''攪局生事''......"他突然抓住林風的袖子,指尖因激動發顫,"如今林大人敢掀,陳某願做那第一個遞狀子的!"
林風垂眸看那隻攥著自己官服的手,指節處還留著當年握筆批案的繭。
他想起昨夜在雲來峰,柳如煙說陳青衫的獨子在揚州被鹽商逼得投了運河——原來有些蓋子,壓著的不隻是貪墨,更是活人。
"陳大人。"他輕輕覆上那隻手,"三日後查鹽引,還望您帶江南來的商戶做個見證。"
陳青衫猛地抬頭,眼眶泛紅:"林大人放心,陳某這把老骨頭,今晚就去西市找那些被張元正威脅的商戶!"他轉身時官服下擺掃過階前的積水,濺起的水珠落在張元正腳邊,驚得那老臣縮了縮腿。
蘇婉兒的雁翎刀在腰間晃了晃,她側身擋住林風的視線。
方才在殿內她一直攥著袖口的銀哨,此刻指腹還泛著青白——那是怕自己一時衝動拔刀,生生掐出來的。
見張元正像條被踩碎殼的烏龜似的蜷在柱下,她冷笑一聲,靴尖碾過地上的茶盞碎片:"張大人,您這茶盞碎得倒比臣的刀快。"
張元正突然抬起頭,喉間滾出渾濁的笑聲。
他鬢角的白發沾著茶漬,眼裏卻燒著陰毒的火:"林大人贏了今日,贏不了明日。
你可知......"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滲出血絲——方才撞柱時咬碎了舌尖。
"蘇將軍。"柳如煙的軟轎不知何時停在階下,轎簾掀起半寸,露出她握著算盤的手,"張府的馬車停在東華門外第三棵槐樹下,車簾上繡著金麒麟——是他嫡子張懷安來接了。"她指尖在算盤上撥了兩下,"方才陳大人說話時,張懷安往這邊看了七次。"
林風順著她的目光望過去,果然見朱漆門外那輛青呢馬車的簾子動了動。
他摸了摸腰間《乾坤訣》的殘卷,殘卷上的紋路隔著布料硌得他心口發疼——這是母親臨終前塞給他的,說"留著,總有一日能掀翻壓在咱們頭上的山"。
"回府。"他聲音輕得像歎息,卻讓身後眾人同時繃緊了神經。
蘇婉兒手按刀柄走在左首,柳如煙的轎夫提起軟轎跟在右後方,楚瑤的宮女捧著空藥罐落後半步——藥罐裏的參湯早倒在了太後轎前的磚縫裏,此刻正有螞蟻順著藥香爬進去。
林府的朱漆大門剛打開,門房老周就捧著個錦匣迎出來:"大人,太醫院的劉院使剛送來的。
說是太後聽說公主裝病辛苦,賞了西域的**。"他壓低聲音,"還有,西跨院的石榴樹底下埋著個壇子,是柳姑娘的暗樁今早送來的——說是張元正上個月往北邊送了二十車皮貨,可賬本上記的是三十車。"
柳如煙掀簾的手頓了頓,眼尾微挑:"老周記性見長。"她轉身對林風道,"那車皮貨裏混著兵器,我讓人在滄州截了半車。
三日後審河工,這能當張元正通敵的引子。"
林風接過錦匣時,指尖觸到匣底的凸起——是楚瑤用蜜餞盒蓋刻的暗號,三橫一豎,代表"太後要見"。
他抬眼正撞進楚瑤的視線,那小公主本還端著病弱模樣,見他看來,立刻抿著嘴笑了,眼尾的胭脂被晨露暈開,倒真像病中勉強撐著的嬌弱。
"林大人,我讓宮女把蜜餞枇杷收在東暖閣了。"她聲音輕得像羽毛,"太後說今晚用晚膳時,讓我給您留碗鴿蛋羹——她最愛看您喝羹時,把碗底舔得幹幹淨淨。"
眾人哄笑中,蘇婉兒突然按住腰間的刀。
她望著影壁後晃動的人影,低聲道:"有暗衛。"
果然,穿青布短打的暗衛從影壁後閃出來,單膝跪地:"啟稟大人,張元正的嫡子張懷安去了左都禦史府,停留半柱香;又去了兵部侍郎孫大人的別苑,待了一盞茶。"他從懷裏摸出個油紙包,"這是孫府廚子扔的泔水,裏麵有半塊火腿——張懷安送的,切口是揚州刀法。"
林風捏開油紙,火腿的鹹香混著酒氣鑽出來。
他記得揚州鹽商最會用二十年陳釀醃火腿,張元正次子管著揚州鹽引,這火腿......
"柳姑娘。"他將油紙遞給柳如煙,"讓暗樁查查孫侍郎的夫人,是不是上個月剛收了揚州的珍珠串?"
柳如煙接過油紙時,指甲在油紙上掐出個月牙印:"已經在查了。
孫侍郎的二兒子在揚州娶了鹽商家的女兒,聘禮是五車海鹽——按新稅法,那五車鹽該交三千兩稅,可他隻交了三百。"
"好。"林風轉身往正廳走,玄色官服的下擺掃過青磚,"讓陳青衫今夜去西市,帶商戶們寫狀子;蘇將軍,你派暗衛守著張元正的府門,他若派死士......"
"直接剁了。"蘇婉兒接口,雁翎刀"噌"地出鞘三寸,刀光映得她眉峰更利,"我帶二十個暗衛守在林府後巷,張懷安要是敢學趙虎派死士,我就用這刀給他刻墓碑。"
正廳的案幾上早擺好了各地送來的急報。
林風翻開最上麵那封,是通州河工李三的血書,血字裏還凝著暗褐色的血塊——李三被投巴豆後拉了三天,現在還躺著,但咬牙按了手印。
第二封是揚州商戶的聯名信,墨跡未幹,帶著海腥味——柳如煙的情報網昨晚就把信差從揚州催來了。
"大人。"老周又掀簾進來,手裏捧著個粗陶碗,"廚房熬了小米粥,您從卯時到現在還沒吃東西......"
林風接過碗,卻沒動勺子。
他望著窗外漸斜的日頭,影子在青磚上拉得老長。
張元正的笑聲突然在耳邊響起:"你贏不了明日"——明日?
不,張元正說的"明日",是三日後的查案,是查完案後的清算,是新政推行中每一個可能被撕開口子的夜晚。
他想起昨夜在雲來峰,楚瑤舉著蜜餞枇杷說:"林大人的棋,總是多走三步。"可此刻他突然覺得,這棋不是多走三步,而是每一步都踩著刀尖——張元正背後有二十年的盤根錯節,王雄的餘黨還在邊疆虎視眈眈,甚至乾元帝眼裏的銳利,也可能在某個清晨變成猜忌。
"大人?"蘇婉兒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她不知何時卸了勁裝,換了件青布短打,手裏提著酒壇:"我讓人去順興樓買了醬牛肉,你再不吃,我可要搶了。"
林風轉頭,見她發間的銀簪還別著,在陽光下閃著冷光。
柳如煙不知何時也進來了,正低頭撥算盤,珠子碰撞聲像落雨:"三日後查鹽引,能牽連出十二個官員;審河工,能咬出張元正的三個心腹;問商戶......"她突然抬頭,"問商戶時,讓楚瑤公主去。
太後疼她,商戶們見了金枝玉葉,敢說的真話能多三成。"
楚瑤不知何時也溜了進來,正踮腳夠案幾上的蜜餞盒。
她聽見柳如煙的話,立刻轉身,帕子按在唇上咳嗽:"我、我這病歪歪的,去了商戶該心疼我,倒願意說實話......"話沒說完就笑出聲,蜜餞盒"啪"地掉在地上,枇杷滾了一地。
林風彎腰撿枇杷,指尖觸到青磚的涼意。
他望著楚瑤蹲下來幫他撿,發間的珠釵垂下來,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影子;蘇婉兒蹲在另一邊,雁翎刀擱在膝頭,刀尖卻小心避開楚瑤的裙角;柳如煙依然撥著算盤,可珠子聲輕了,像是怕吵到他們。
這一刻,他突然想起幼年在書肆抄書時,總盼著有盞燈能照在自己的紙頁上。
如今這盞燈,是蘇婉兒的刀,是柳如煙的算盤,是楚瑤的笑——他們不是棋子,是同他一起掀蓋子的人。
日頭漸漸沉到西牆後,林府的燈籠被老周一盞盞點亮。
林風站在庭院中央,望著滿天星辰從漸暗的天色裏鑽出來。
最亮的那顆在東南方,他記得那是文曲星——小時候先生說,文曲星亮時,寒門子弟能出頭。
可此刻他望著星子,心裏想的不是出頭,是如何護著身後這些人,在接下來的風雨裏,不被掀翻。
晚風掀起他的衣擺,帶來遠處更夫的梆子聲。
一更天了,張元正的府裏該掌燈了,孫侍郎的別苑該上晚膳了,通州的河工該裹緊破被子了——而他的棋,才剛擺到中盤。
"大人。"蘇婉兒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夜露的涼,"該用晚膳了。"
林風轉身,見她手裏提著的酒壇上還沾著星子的光。
他突然笑了,接過酒壇仰頭灌了一口。
辛辣的酒液順著喉嚨燒進胃裏,像一團火,燒得他眼底發燙——這火,他要讓它燒遍乾元的每一寸土地,燒穿所有捂蓋子的手,燒出個朗朗乾坤。
山梁上那道目光還未收回去,雲來峰山坳裏的燈籠突然晃了三晃。
林風握著韁繩的手微微一緊,青騾的蹄鐵在碎石路上擦出火星。
他側頭看向車簾縫隙,見那盞繡著狼首紋的燈籠正被暗衛攥在手裏,燈穗隨著手臂擺動掃過小腿——這是蘇婉兒暗衛的第二重暗號,三晃代表"前路無伏"。
"籲——"他勒住騾車,後車廂裏傳來楚瑤宮女壓低的咳嗽聲,像極了病中咳血的輕喘。
暗衛們早已散作三撥,兩個扮作挑夫的漢子上前接過韁繩,另一個矮壯男人掀起車簾,衝車廂裏點頭:"林大人,莊子到了。"
林風跳下車,粗布短打沾了一路塵土。
他抬眼望向山坳裏那座灰瓦白牆的莊子,院門前兩棵老槐的枝椏正好遮住半邊圍牆,確實是三麵環山的地形。
身後傳來車輪碾過碎石的聲響,蘇婉兒的商隊馬車緊隨其後,鹽袋下的刀柄在月光裏閃了閃,又被篷布壓了回去。
"林大人!"
院門口突然傳來低喚。
蘇婉兒穿著玄色勁裝從門裏奔出,發間銀簪在夜色裏劃出冷光。
她腰間的雁翎刀未入鞘,刀身映著她泛紅的眼眶——顯然是收到暗衛急報後一路快馬趕來的。
"可算等到你了。"她抬手要拍林風肩膀,中途又收住,指尖在他衣襟上虛虛一按,"趙虎的死士今早摸進慈恩寺,把大雄寶殿的梁柱都劈了半根。
要不是你改了行程......"
"我這兒有更要緊的。"柳如煙的聲音從門內傳來。
她卸了紅綢披風,露出月白中衣,掌心的金瘡藥還未完全滲開,泛著淡粉色的新肉。
此刻她正捏著半張燒焦的紙,"暗樁在張元正書房外的炭盆裏撿的,燒剩半行字:''夜襲莊子,取林首''。"
林風接過殘紙,指腹蹭過焦痕。
他能聞到紙上殘留的鬆煙墨味,混著焦木的苦。
昨夜在林府商量改道時,他特意讓楚瑤的宮女念《女戒》當暗號,就是要放風聲給盯梢的細作——看來張元正果然信了他們要去慈恩寺祈福。
"楚瑤呢?"他突然問。
"在東廂歇著。"蘇婉兒朝院裏努嘴,"她聽說要裝病,特意讓宮女備了參湯,說等會兒咳得越厲害,越能讓太後信她是真染了時疫。"
林風沒接話,轉身往院裏走。
東廂窗紙透出昏黃燭火,隔著窗欞能看見楚瑤的影子——她正倚在床頭,宮女舉著藥碗,她卻偏過頭,指尖揪著被角,分明是在憋笑。
"公主這病,裝得倒像。"柳如煙在身後低笑,"前兒在禦花園,她還怕螞蟻爬到裙角,如今倒敢含著陳皮假裝咳血了。"
林風推開東廂門,楚瑤的笑僵在臉上。
她慌忙用帕子捂住嘴,眼尾卻還翹著:"林大人,我、我這咳得......"
"裝得很好。"林風打斷她,從袖中摸出個錦盒,"這是太醫院新製的蜜餞枇杷,含著潤喉,別真把嗓子咳啞了。"
楚瑤接過錦盒,指尖在盒蓋上輕輕敲了兩下。
這是他們約定的暗號——兩下代表"明白"。
她抬眼時已換上病弱模樣,帕子按在唇上,眼尾泛紅:"多謝林大人掛心,隻是這病......"
"公主且安心。"林風轉身看向門外,蘇婉兒和柳如煙已跟進來,"今夜我們要商量的,是如何讓張元正的刀,砍在空氣裏。"
他走到八仙桌前,掀開桌布——下麵壓著幅雲來峰地形圖。
燭火被穿堂風掀起,地圖邊角簌簌作響:"張元正敢動慈恩寺,說明他等不及了。
三日後早朝,他必定會聯合六部老臣,以''新政擾民''為由參我一本。"
"那便讓他參!"蘇婉兒拍桌,雁翎刀在桌上震出輕響,"我帶暗衛守在午門外,他若敢動刀......"
"動刀的是蠢貨。"柳如煙指尖點在地圖上的"通政司"位置,"張元正要的是輿論。
他昨夜派了二十個書生去城門貼揭帖,說新政斷了學子生路——今早我讓人撕了,但明日必定還有。"
林風盯著地圖上用朱砂標紅的"朝堂"二字,指節抵著下頜。
他想起三日前在禦書房,乾元帝摸著茶盞說"愛卿且再想想"時,茶盞邊緣那道細裂紋——帝王的猶豫,往往是權臣的機會。
"明日早朝,我要當眾撕了他的揭帖。"他突然開口,"蘇婉兒,你讓暗衛把那些書生請來,每人發五兩銀子,讓他們在朝門外說真話——新政免了他們的學田稅,他們才讀得起書。"
"柳姑娘。"他轉向柳如煙,"你讓情報網把張元正次子在揚州私販鹽引的賬冊整理出來,我要在朝堂上念給他聽。"
"至於公主......"他看向楚瑤,"明日你裝病的消息,要讓太後在早朝前就知道。
太後最疼你,她若說''林卿家是為了我瑤兒的江山''......"
楚瑤眼睛一亮,帕子從指間滑落:"我懂了!
太後若開口,父皇就算猶豫,也得給幾分麵子。"
"都記好了?"林風掃視三人,燭火在他眼底跳動,"張元正以為他布了局,可他不知道——"他手指重重按在"朝堂"二字上,"真正的局,在金鑾殿的地磚下。"
一夜無話。
第二日卯時三刻,林風換了件玄色官服,腰間玉牌撞在朝笏上,發出清響。
蘇婉兒扮作隨從跟在身後,雁翎刀裹在青布包袱裏;柳如煙坐著軟轎落在最後,轎簾縫隙裏露出半卷賬冊;楚瑤的宮女則捧著藥罐,走在最前頭,藥香混著晨霧飄進東華門。
金鑾殿的朱漆大門剛打開條縫,林風便聽見裏麵傳來喧嘩。
張元正的聲音像破鑼:"陛下!
林風推行新政三月,已有七縣鬧糧荒,這分明是......"
"張大人。"林風掀簾而入,玄色官服在穿堂風裏揚起,"七縣糧荒的賬冊,臣昨日已呈給陛下。
那七縣本就是十年九旱的窮地方,往年沒新政時,餓死的人比今年多三成——這賬,該算在誰頭上?"
殿內霎時安靜。
張元正的胡子抖了抖,他身後的戶部侍郎張得貴湊過來低語:"大人,那賬冊......"
"住口!"張元正拍案,茶盞裏的茶潑在禦案前的青磚上,"你說新政好,那為何通州河工停了?
為何商戶不願納新稅?"
"河工停了,是因為有人往河工的粥裏投了巴豆。"林風從袖中抽出份血書,"這是河工頭李三的證詞,他說前日半夜,有個穿玄色錦袍的人塞給他二十兩銀子,讓他鬧停工。
玄色錦袍,張大人府上的家丁,可都是這打扮?"
張元正的臉瞬間漲得通紅。
他張了張嘴,卻見柳如煙的軟轎停在殿外,轎夫掀開轎簾,露出半卷泛黃的賬冊——那是揚州鹽引的底單。
"至於商戶不願納新稅......"林風向前一步,朝乾元帝躬身,"臣昨日走訪了西市十八家商戶,他們說新稅比舊稅少兩成,隻是......"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張元正,"隻是有人告訴他們,若敢交稅,就封了他們的鋪子。"
乾元帝的手指在禦案上敲了敲。
他看向張元正時,目光裏多了絲冷意:"張卿,你可有話說?"
張元正踉蹌著後退半步,撞在身後的蟠龍柱上。
他指著林風,聲音發顫:"你、你這是血口噴人!
你的改革隻會帶來混亂,我們不能讓你繼續下去!"
林風望著張元正發白的唇,突然笑了。
他想起昨夜在雲來峰的莊子裏,楚瑤捧著蜜餞枇杷說"林大人的棋,總是比別人多走三步"。
此刻金鑾殿的日光透過琉璃瓦灑在他身上,他能聽見自己心跳如鼓——這一局,他等了太久。
"張大人說改革會帶來混亂。"他轉身麵向滿朝文武,聲音像敲在青銅上的鍾,"可大人可知,這混亂本就存在?
是有人捂著蓋子,不讓陛下看見;是有人收著銀子,不讓百姓說話!"
他的目光掃過階下噤聲的官員,最後落在乾元帝身上:"臣懇請陛下,準臣再奏三事:一查鹽引私販,二審河工投毒,三問商戶封鋪——"他深吸一口氣,"待這三事查完,臣願跪於午門,任天下人評說這新政,是亂國,還是救國!"
乾元帝凝視著他,目光裏的猶疑漸漸褪去。
殿外的晨鍾突然響起,鍾聲裏,林風看見楚瑤的宮女捧著藥罐從廊下經過,藥香混著鍾聲飄進來——那是太後的鳳駕到了。
張元正的額角滲出冷汗。
他望著林風挺直的脊梁,突然想起昨夜在書房裏,那半張被燒剩的"夜襲莊子"的紙條。
他原以為勝券在握,此刻卻突然明白:從林風改道雲來峰的那個夜晚起,這局,就再也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陛下。"林風的聲音裏帶著幾分滾燙的篤定,"臣今日敢立此誓,不僅因為《鹽鐵論》裏的治國之道,更因為——"他摸向腰間,那裏藏著《乾坤訣》的殘卷,"這天下,該有人為百姓,把蓋子掀開了。"
殿外的陽光越發明亮,照得金鑾殿的金磚泛起金光。
張元正張了張嘴,最終什麽也沒說出來。
他望著林風,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個在書肆裏抄書的窮小子——那時他怎麽也沒想到,這個被他踩在腳下的寒門子弟,有朝一日會站在這裏,把他的算盤,砸得粉碎。
乾元帝的手指終於停住了敲擊。
他看向林風,目光裏有了幾分他當年登基時的銳利:"準奏。
三日後,朕要親聽這三事的結果。"
林風跪下叩首,額角觸到金磚的涼意。
他聽見身後傳來蘇婉兒壓抑的抽氣聲,聽見柳如煙的軟轎在廊下停住,聽見楚瑤的宮女輕聲稟報"太後駕到"——而在這些聲音之上,他聽見自己的心跳,像戰鼓,像春雷,正擂響這場改革的第一聲號角。
張元正後退時撞翻了案幾,茶盞摔在地上,碎成一片狼藉。
林風站起身,目光掃過滿地瓷片——正如他昨夜在雲來峰捏碎的那盞茶,有些東西,碎了,才能看見裏麵藏著的,真正的乾坤。
金鑾殿的蟠龍柱投下綿長的陰影,乾元帝起身離座時,玉佩流蘇掃過禦案邊緣的茶漬。
張元正癱坐在被撞翻的案幾旁,指節摳進青磚縫隙裏,指背青筋暴起如扭曲的蚯蚓——他聽見身後有細碎的腳步聲,是戶部幾個平時最會阿諛的員外郎正低頭繞過他,連句"大人"都不敢喚。
"林大人留步!"
禮部侍郎陳青衫攥著朝笏追出來,官靴在漢白玉階上磕出急促的響。
他鬢角的白發被風掀起,眼底卻閃著異樣的光:"方才那番''掀蓋子''的話,陳某在廊下聽了三遍。
二十年前在江南做知縣時,陳某也想掀了那些鄉紳私吞賑災糧的蓋子,結果被參了個''攪局生事''......"他突然抓住林風的袖子,指尖因激動發顫,"如今林大人敢掀,陳某願做那第一個遞狀子的!"
林風垂眸看那隻攥著自己官服的手,指節處還留著當年握筆批案的繭。
他想起昨夜在雲來峰,柳如煙說陳青衫的獨子在揚州被鹽商逼得投了運河——原來有些蓋子,壓著的不隻是貪墨,更是活人。
"陳大人。"他輕輕覆上那隻手,"三日後查鹽引,還望您帶江南來的商戶做個見證。"
陳青衫猛地抬頭,眼眶泛紅:"林大人放心,陳某這把老骨頭,今晚就去西市找那些被張元正威脅的商戶!"他轉身時官服下擺掃過階前的積水,濺起的水珠落在張元正腳邊,驚得那老臣縮了縮腿。
蘇婉兒的雁翎刀在腰間晃了晃,她側身擋住林風的視線。
方才在殿內她一直攥著袖口的銀哨,此刻指腹還泛著青白——那是怕自己一時衝動拔刀,生生掐出來的。
見張元正像條被踩碎殼的烏龜似的蜷在柱下,她冷笑一聲,靴尖碾過地上的茶盞碎片:"張大人,您這茶盞碎得倒比臣的刀快。"
張元正突然抬起頭,喉間滾出渾濁的笑聲。
他鬢角的白發沾著茶漬,眼裏卻燒著陰毒的火:"林大人贏了今日,贏不了明日。
你可知......"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滲出血絲——方才撞柱時咬碎了舌尖。
"蘇將軍。"柳如煙的軟轎不知何時停在階下,轎簾掀起半寸,露出她握著算盤的手,"張府的馬車停在東華門外第三棵槐樹下,車簾上繡著金麒麟——是他嫡子張懷安來接了。"她指尖在算盤上撥了兩下,"方才陳大人說話時,張懷安往這邊看了七次。"
林風順著她的目光望過去,果然見朱漆門外那輛青呢馬車的簾子動了動。
他摸了摸腰間《乾坤訣》的殘卷,殘卷上的紋路隔著布料硌得他心口發疼——這是母親臨終前塞給他的,說"留著,總有一日能掀翻壓在咱們頭上的山"。
"回府。"他聲音輕得像歎息,卻讓身後眾人同時繃緊了神經。
蘇婉兒手按刀柄走在左首,柳如煙的轎夫提起軟轎跟在右後方,楚瑤的宮女捧著空藥罐落後半步——藥罐裏的參湯早倒在了太後轎前的磚縫裏,此刻正有螞蟻順著藥香爬進去。
林府的朱漆大門剛打開,門房老周就捧著個錦匣迎出來:"大人,太醫院的劉院使剛送來的。
說是太後聽說公主裝病辛苦,賞了西域的**。"他壓低聲音,"還有,西跨院的石榴樹底下埋著個壇子,是柳姑娘的暗樁今早送來的——說是張元正上個月往北邊送了二十車皮貨,可賬本上記的是三十車。"
柳如煙掀簾的手頓了頓,眼尾微挑:"老周記性見長。"她轉身對林風道,"那車皮貨裏混著兵器,我讓人在滄州截了半車。
三日後審河工,這能當張元正通敵的引子。"
林風接過錦匣時,指尖觸到匣底的凸起——是楚瑤用蜜餞盒蓋刻的暗號,三橫一豎,代表"太後要見"。
他抬眼正撞進楚瑤的視線,那小公主本還端著病弱模樣,見他看來,立刻抿著嘴笑了,眼尾的胭脂被晨露暈開,倒真像病中勉強撐著的嬌弱。
"林大人,我讓宮女把蜜餞枇杷收在東暖閣了。"她聲音輕得像羽毛,"太後說今晚用晚膳時,讓我給您留碗鴿蛋羹——她最愛看您喝羹時,把碗底舔得幹幹淨淨。"
眾人哄笑中,蘇婉兒突然按住腰間的刀。
她望著影壁後晃動的人影,低聲道:"有暗衛。"
果然,穿青布短打的暗衛從影壁後閃出來,單膝跪地:"啟稟大人,張元正的嫡子張懷安去了左都禦史府,停留半柱香;又去了兵部侍郎孫大人的別苑,待了一盞茶。"他從懷裏摸出個油紙包,"這是孫府廚子扔的泔水,裏麵有半塊火腿——張懷安送的,切口是揚州刀法。"
林風捏開油紙,火腿的鹹香混著酒氣鑽出來。
他記得揚州鹽商最會用二十年陳釀醃火腿,張元正次子管著揚州鹽引,這火腿......
"柳姑娘。"他將油紙遞給柳如煙,"讓暗樁查查孫侍郎的夫人,是不是上個月剛收了揚州的珍珠串?"
柳如煙接過油紙時,指甲在油紙上掐出個月牙印:"已經在查了。
孫侍郎的二兒子在揚州娶了鹽商家的女兒,聘禮是五車海鹽——按新稅法,那五車鹽該交三千兩稅,可他隻交了三百。"
"好。"林風轉身往正廳走,玄色官服的下擺掃過青磚,"讓陳青衫今夜去西市,帶商戶們寫狀子;蘇將軍,你派暗衛守著張元正的府門,他若派死士......"
"直接剁了。"蘇婉兒接口,雁翎刀"噌"地出鞘三寸,刀光映得她眉峰更利,"我帶二十個暗衛守在林府後巷,張懷安要是敢學趙虎派死士,我就用這刀給他刻墓碑。"
正廳的案幾上早擺好了各地送來的急報。
林風翻開最上麵那封,是通州河工李三的血書,血字裏還凝著暗褐色的血塊——李三被投巴豆後拉了三天,現在還躺著,但咬牙按了手印。
第二封是揚州商戶的聯名信,墨跡未幹,帶著海腥味——柳如煙的情報網昨晚就把信差從揚州催來了。
"大人。"老周又掀簾進來,手裏捧著個粗陶碗,"廚房熬了小米粥,您從卯時到現在還沒吃東西......"
林風接過碗,卻沒動勺子。
他望著窗外漸斜的日頭,影子在青磚上拉得老長。
張元正的笑聲突然在耳邊響起:"你贏不了明日"——明日?
不,張元正說的"明日",是三日後的查案,是查完案後的清算,是新政推行中每一個可能被撕開口子的夜晚。
他想起昨夜在雲來峰,楚瑤舉著蜜餞枇杷說:"林大人的棋,總是多走三步。"可此刻他突然覺得,這棋不是多走三步,而是每一步都踩著刀尖——張元正背後有二十年的盤根錯節,王雄的餘黨還在邊疆虎視眈眈,甚至乾元帝眼裏的銳利,也可能在某個清晨變成猜忌。
"大人?"蘇婉兒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她不知何時卸了勁裝,換了件青布短打,手裏提著酒壇:"我讓人去順興樓買了醬牛肉,你再不吃,我可要搶了。"
林風轉頭,見她發間的銀簪還別著,在陽光下閃著冷光。
柳如煙不知何時也進來了,正低頭撥算盤,珠子碰撞聲像落雨:"三日後查鹽引,能牽連出十二個官員;審河工,能咬出張元正的三個心腹;問商戶......"她突然抬頭,"問商戶時,讓楚瑤公主去。
太後疼她,商戶們見了金枝玉葉,敢說的真話能多三成。"
楚瑤不知何時也溜了進來,正踮腳夠案幾上的蜜餞盒。
她聽見柳如煙的話,立刻轉身,帕子按在唇上咳嗽:"我、我這病歪歪的,去了商戶該心疼我,倒願意說實話......"話沒說完就笑出聲,蜜餞盒"啪"地掉在地上,枇杷滾了一地。
林風彎腰撿枇杷,指尖觸到青磚的涼意。
他望著楚瑤蹲下來幫他撿,發間的珠釵垂下來,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影子;蘇婉兒蹲在另一邊,雁翎刀擱在膝頭,刀尖卻小心避開楚瑤的裙角;柳如煙依然撥著算盤,可珠子聲輕了,像是怕吵到他們。
這一刻,他突然想起幼年在書肆抄書時,總盼著有盞燈能照在自己的紙頁上。
如今這盞燈,是蘇婉兒的刀,是柳如煙的算盤,是楚瑤的笑——他們不是棋子,是同他一起掀蓋子的人。
日頭漸漸沉到西牆後,林府的燈籠被老周一盞盞點亮。
林風站在庭院中央,望著滿天星辰從漸暗的天色裏鑽出來。
最亮的那顆在東南方,他記得那是文曲星——小時候先生說,文曲星亮時,寒門子弟能出頭。
可此刻他望著星子,心裏想的不是出頭,是如何護著身後這些人,在接下來的風雨裏,不被掀翻。
晚風掀起他的衣擺,帶來遠處更夫的梆子聲。
一更天了,張元正的府裏該掌燈了,孫侍郎的別苑該上晚膳了,通州的河工該裹緊破被子了——而他的棋,才剛擺到中盤。
"大人。"蘇婉兒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夜露的涼,"該用晚膳了。"
林風轉身,見她手裏提著的酒壇上還沾著星子的光。
他突然笑了,接過酒壇仰頭灌了一口。
辛辣的酒液順著喉嚨燒進胃裏,像一團火,燒得他眼底發燙——這火,他要讓它燒遍乾元的每一寸土地,燒穿所有捂蓋子的手,燒出個朗朗乾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