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靜夜論道

字數:4285   加入書籤

A+A-


    數不清的鳥雀遮天蔽日,“嘰嘰喳喳”地喧鬧聲,仿佛使整片山川大地都開始沸騰起來。一個少年在前頭飛身疾掠,一道白色的影子跟在他的身後,興奮地“呱呱”直叫。高高的天空上,兩隻盤旋的黑影顯得異常不安,卻始終是沒敢降低下身形。
    一個番邦模樣的僧人,站在這群鳥雀的中間,身形挺立,嘴角卻掛著苦笑。想他大雪山的一代上師,也不知有多少人,爭先恐後地想要拜在他的門下,都無法入得他的法眼。偏偏自己相中的這個少年,卻是死活都不願做自己的弟子,這讓倫珠上師,豈有不心酸之理。
    不過想起與雲帆相遇後的種種,倫珠上師卻又不禁嘴角莞爾。越想越是覺得,這個少年是哪裏都好,無論如何也要將其收歸門下,若是由此子繼承了他的衣缽,將來必定可使佛光普照大地。
    “佛陀寂滅,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如今已是真正的進入了萬年末法之期,這世間還有幾人願意侍奉佛前?”
    那倫珠欲挾雲帆北去,雲帆這一逃脫樊籬,便一路向南而遁,一口氣跑了數個時辰,才找了一處山洞躲了起來。雲帆補充了一些食水,想起這一日一夜的經曆,嘴角也不自覺地翹了起來。
    他現在開始相信,那倫珠的確不是為了他的靈石而來,不然也不會在製住他後,還依然溫言悅色,更是沒有去搜查他身上的東西。
    昨日倫珠擒下雲帆之後,便攜他離開了梅嶺,入夜時分,二人便已經深入到了九嶺山脈的腹地。當時清風徐來,月涼如水,二人在溪水邊架起了一堆篝火,白羽獨立在遠處的高枝之上,靜靜地聆聽著二人的交談。
    雲帆道:“大喇嘛,我自有自己的師承,是不會再改投他派的,你又何必要苦苦相逼?”
    雲帆聽王守仁叫倫珠大喇嘛,於是便也跟著改了稱呼。
    倫珠正色道:“世間一切果,皆由一切因,十界迷悟,不外如是。而一切因果皆有其緣法,法由緣生,因從緣起,你與我佛有緣,與本座有緣,這麽說你懂了嗎?”
    雲帆沒好氣地道:“哼,照你這說法,與強盜何異?如此說來,隻要說上一句此山與我佛有緣,難道這座大山就是你佛門的不成?”
    沒想到,倫珠卻是很認真的點了點頭:“然也,你不見,隻要是名山大川,皆有我佛門道場嗎?不信你在附近找找看,必定有我佛家的寺院。”
    聞言,雲帆竟是一時語塞,不用去找他也知道,這附近的寺院估計還不止一座,一路上所路過的大小廟宇,就已經見過了好幾處。
    雲帆憋了半天,還是直言拒絕:“不管你怎麽說我都不會拜你為師的,我現在雖然打不過你,那是因為我修練的時間尚短,可不是我師門的傳承不如你,不信你就再等我十年,到那時我如果還打不過你,再拜你為師那也不遲。”
    倫珠點頭道:“不錯,你這個年紀就已經擁有了末那識,即便是我,也是聞所未聞,想來你的傳承必定很不一般。我觀你現在,應該是身陷修行障中,想要再進一步,可說是難如登天。隻要你肯拜在我的座下,我便傳你突破瓶頸的法門,可直達阿賴耶識的至高境界。”
    “什麽是末那識?什麽又是阿賴耶識?”
    對於雲帆能夠虛心向他請教,倫珠上師顯得很是高興,他笑對雲帆道:“你昨日與我交手,是不是很是疑惑,為何無法鎖定我的位置,如果閉上眼睛,便發覺不到我的存在?”
    雲帆點頭承認:“是呀,你是怎麽做到的,按理來說,不應該有什麽東西,能夠躲避我的神識才對。”
    倫珠道:“眼、耳、口、鼻、身、意,是為六識,或稱之為六感、六覺。說起末那識,就必須先要明白什麽是阿賴耶識,而阿賴耶識則被稱為第八識,也叫做無沒識、藏識、本識、種子識。這阿賴耶識存而不失,含藏萬有,乃是大千世界眾生的自我本源。”
    雲帆暗道:“這倒是與修真者所說的真我有些相像,至於這其中的區別,且聽他下麵怎麽說。”
    又聽倫珠喇嘛繼續言道:“阿賴耶識性如虛空,無形無色,不壞不滅,能世世隨業受果,雖離見聞覺知,無分別性。通過修行阿賴耶識,便能寂照無名,任運輪回。”
    雲帆皺眉道:“大喇嘛,這世上真的有輪回嗎?”
    倫珠笑道:“本座已曆百世輪回,又曆經七次轉世重生。”
    雲帆聞言大為驚歎:“難怪你這麽厲害,原來已經修行了七輩子了,小子佩服...佩服......”
    “我們還是繼續來說說末那識吧,末那識又叫做意根,乃是介於意識與阿賴耶識之間的第七識。很多經書中又將其稱之為我執識,認為其恒審思量,是為執故。然,何為識,簡單來說識既認知意,既辨別意,無論是於外或是於內,這都是識的本意。末那識之所以稱之為意根,皆因其是比意識更深一層的識覺。前麵六識皆是依緣而存,比如眼識就必須依明緣而存,若無明緣,於黑暗之中,雙眼再亮也會變成瞎子,而意識也須依托於因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倫珠指著遠處一隻伏地而的走野兔道:“若無因緣,那小獸靈覺再是敏銳,也感知不到本就不存在的危險,而天上的那兩隻金雕,便是它驚駭奔突的因緣。”
    見雲帆聽得很是認真,倫珠暗中嘉許,繼續講解道:“而末那識所依之緣,卻是作為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之前說過,阿賴耶識乃是眾生的‘自我’本源,這裏不得不說,所謂‘識’的更深一層的含義,那便是性知。所謂性知,即對自我的一種認知,阿賴耶識無疑便是具備先天性知,而末那識便是其認知外界和自我之間的工具與橋梁,所以說當你運用末那識去觀察世界時,輕鬆的便可以突破明緣、空緣、因緣等所有障礙,不受光線、空間等種種限製,直接反饋到你的大腦之中,與雙眼所見,親手觸摸,無二無別。”
    聽到這裏,雲帆便已經對末那識和阿賴耶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結合他的以往所學,還有了更進一步的猜測。
    在雲帆想來:“阿賴耶識與真我既有共通之處,卻又不盡相同。或者從本質上來說,這兩者在最初的時候,或許就是同一種東西,隻是佛門與修真者印證的法門不同,才使二者有了本質上的區別。正如倫珠所述,阿賴耶識性如虛空,且無形無色,又不壞不滅,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發現阿賴耶識的存在,而佛門印證阿賴耶識的法門就是緣起性空,這也正是佛法中真空生妙有的真諦,與《老子》五千言中的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倫珠上師見雲帆陷入了沉思,麵上則愈加的祥和,便於一旁手結智拳印,口誦真言。而雲帆此時卻是思緒飛馳,無數的念頭紛至遝來。
    “佛門的方法是緣起性空,那麽修真的法門就在於一個修字,在本我之中再修出來一個真我。難怪師祖當年曾說,修真就是一次不經轉世的輪回,而且還是打破了輪回天道的自我輪回。而輪回的本體,便是修士所修煉出來的元嬰,當然這種修煉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要有大量的靈氣。而然修神呢?修神者修練的是元神,難道,阿賴耶識就是存在於元神之中?”
    雲帆越想越覺得有理,這不禁又讓他想到:“不管是修真還是修神,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長生久視,為了能夠脫離軀殼的桎梏枷鎖,也都需要大量的天地靈氣,或是成就陽神或是元嬰大成。他現在算是明白了,倫珠為什麽會去轉世輪回,這隻是靈氣匱乏之下的無奈之舉,不過,這也是變相地達到了長生的目的。”
    雲帆又想起之前交手時,倫珠所使用的手段,以真言配合結印,便能調動一定範圍內的天地偉力,可見阿賴耶識才是他溝通天地之力的載體。以倫珠的修為,即便不如金丹修士,想來也相差無幾,畢竟二者的攻擊方式也都同出一轍,可見倫珠之前的確是手下留情了。
    盡管如此,雲帆也決不會拜倫珠為師,他的路隻能是他一個人獨自走下去,何況他已經有了玉華門這個牽絆。雲帆理清了思路,便苦思起了脫身之計,王守仁對於倫珠的禁製無能為力,但並不代表雲帆也拿它沒有辦法。
    雲帆此時隻是苦於丹田受製,調動不了自身靈力,不然早就破除了封印。但是之前王守仁輸入到他體內的真氣,被他強行截取了一些殘存在經脈之中,這一絲真氣沒有多少,卻足以使他脫困。
    王守仁所遺留的這縷真氣雖然微弱,但是在負載了南明離火之後,便足以破除倫珠的這股封禁。當雲帆將這一縷真氣在體內運行了一個周天之後,他的丹田便從禁製中解脫了出來,但是想要逃出生天,卻隻能再想別的辦法,趁此時機還是要多恢複一些實力才是。
    喜歡天穹碧外請大家收藏:()天穹碧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