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剛察城前的善後,該如何處理,是個問題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A+A-


    墳包再次被打開。
    大半年的時間,裏麵的屍首卻腐爛程度並不算太多。
    畢竟戰事開始的時候,白瑪沙城是將將進入冬季的,而現在,屬於西海都護的夏天還沒有到來,這樣的低寒溫度,很適合存放屍首。
    不過,從白瑪沙城若是想要拉著棺材回到長安,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張楚給出了他的建議,那就是把將士們的屍首,就地火化,而後可把骨灰帶回長安。
    當然,至於百姓們願不願意接受,就不是張楚能左右的。
    不過事實證明,北山縣的百姓,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是很快的,當這二十多位將士的親族簡單商議過後,便一把大火,吞噬了這些屍首。
    說實話,他們的骨灰能夠回到長安,就已是非常難得的事了。
    不說剛察城外那些屍骸,就白瑪沙城外其餘府兵所埋葬的將士屍骸,都已是無法辨認。
    這些屍骸,都是葬身於白瑪沙城攻城一戰中的將士,但,除了北山府兵外,其餘府兵所埋葬的都過於潦草。
    再加上這大半多年過去了,連具體的位置都已無法辨認。
    就算是護農衛中有當時其餘府的士兵,可也已是不能指認。
    對於這些無主骸骨,張楚並沒有把他們晾在外麵不管,而是一聲令下,全部火化,然後把骨灰裝在一起,放到了隊伍裏。
    對於張楚的做法,沒有人質疑,但是,倒也有不少人疑惑,特別是那些跟著隊伍而來的其餘縣城的百姓。
    說不準這些骨灰中,就有屬於他們親族的一份。
    但,張楚並沒有想著解釋,他隻是說了,等到了剛察城,就知道自己會怎麽處理這些骨灰。
    在白瑪沙城,張楚並沒有過多停留,短暫休整後,第二日,張楚便重新帶著隊伍啟航。
    不過人,少了一些。
    除了留在白瑪沙城中處理貨物的商隊外,就是昨日能夠確定迎回自家親族的二十多戶北山百姓,他們多是隴右道當初流落於長安的流民,所以,他們都想趁著這個機會,再回一趟位於隴右道的故鄉。
    湊著這一次遠行,把祖先的墳墓,一並遷移到長安北山縣去。
    對於他們的安排,張楚自然沒有什麽異議,隻是確定他們不再追隨隊伍之後,便寫了一封信交給了他們。
    信很簡單,就是在他們回長安的時候,路途中若是有什麽難處,可去求助當地的衙門,以好護送英靈回家。
    剛察城。
    這注定是一個充滿悲傷的地方。
    好巧不巧的,當張楚帶著隊伍,重新走過當初進攻剛察城時的道路,原本已快要進入熱季的草原上,竟飄起了短暫的晶瑩雪粒。
    不過說是雪,也不全是,雪,沒有那麽大,但也不像是冰雹,冰雹又沒有那麽小。
    張楚伸出手,看著手心仿若芝麻粒的冰粒,放在嘴唇處,輕輕抿了下。
    有些涼。
    還有些甜。
    或許,是他們在迎接自己。張楚這樣想著。
    當越發接近剛察城的時候,即便是護農衛裏的氣氛就開始變得凝重了,更何況於大批大批前來迎接悼念親族的百姓?
    而得到了消息的剛察城刺史,早早的已是在埋葬了京兆六府之地的廣袤戰場前等待著了。
    剛察城刺史是個漢人,名為崔由,本是隴右道一郡之長,當征服吐穀渾後,此地急需管理人才,朝廷便從隴右緊急調撥了一批官吏,崔由便是以此為契機,從郡守升為新晉剛察城刺史。
    當然,這後麵有沒有隴右道刺史崔道生的手筆,張楚不關心。
    他下馬,站在熟悉的,現在也已是有些陌生的地方。
    這裏大變樣了。
    當時的叢林,已是徹底的成為了平地,顯然崔由是想在這裏好好整治下的。
    城陽站在張楚身側,她的目光中,也多是感慨。
    想想去年時的情景,剛察城前的這片土地,其實她已開掘過一遍。
    那時候,戰爭還沒有結束,自己和公孫幽離她們,親手挖開了這裏的土地,盡可能的收斂了大唐將士的屍首,不過最後,還是再次掩埋於地下。
    不過,此刻和當初時的心情,卻已是天差地別。
    當時的自己,已是瘋了。
    但,也正是剛察城這裏的發現,讓自己重新提起了信心和希望。
    北山府兵,或許仍在!侯爺,同樣仍在!
    事實證明,自己從剛察城前所燃起的熊熊希望是沒有錯的,北山府兵真的仍在,侯爺,同樣也毫發無傷的回來了。
    “秦川侯,朝廷既然設立了西海都護,下官就不想著屍位素餐。”
    “剛察城的位置,下官不說,秦川侯也是能知道的,西,可連接著青海城,往東,則是連接著隴右道,所以,下官想著改善下這裏的交通。”
    “但,剛察城外的這一片地方,下官隻是簡單清理了下,還沒有大規模的動工挖掘,便是等著秦川侯你的到來啊。”
    “剛察城之戰,下官每每想起,也是心神動蕩,為我大唐兒郎感到驕傲。”
    “所以,如此血戰之地,下官也實在是不敢擅自打擾了將士們的好夢。”
    “不知,侯爺該如何處置?”
    崔由沉聲道。
    在這件事上,崔由一貫保持了他最擅長的穩重。
    對於剛察城前的這一片戰場故地,當他聽說了秦川侯等到開春會再次西行之後,便直接決定,在張楚沒有抵達之前,對這片地方暫時不動。
    崔由很清楚這裏對大唐最年輕的新晉侯爺意味著什麽!
    雖說自己背後有崔氏這個巨無霸,可崔由並沒有理由得罪秦川侯,就算這位年輕侯爺對於世族門閥似乎沒有什麽好感,但,整體和個體,崔由還是能分得清楚的。
    更何況於,能坐到一州刺史這個位置上,更別說還是剛察城這個僅次於青海城的關鍵之地,更是很清楚和光同塵,和睦相處的道理。
    在沒有正式交惡前,崔由怎麽可能會唐突的得罪眼前這位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