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第307章 三百零七章
天氣 下了一點小雨還是太陽雨 心情 那就這樣吧
午後保皇司來信,
南宋確是新皇立。
各項國策尚不明,
提議邊境要提防。
大理國,這片蒼山洱海間的寧靜國度,向來有著自己獨特的運行軌跡。然而,保皇司傳來的一則消息,卻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泛起層層漣漪。
隻因那首隻差沒點名罵我的詩,竟堂而皇之地流入大理,而這背後的緣由,竟是南宋發生了皇位更迭——宋孝宗趙伯琮趙昚)駕鶴西去,其三兒子趙惇繼位。
保皇司作為大理國的秘密情報機構,在南宋苦心經營多年,其在南宋的秘密據點星羅棋布,宛如一張無形的大網,將南宋的風吹草動盡收眼底。此次送來的關於趙惇的消息,更是讓我陷入了沉思。
趙惇,這位新登基的南宋皇帝,從他的過往經曆來看,似乎有著想要有所作為的心思。他在繼位之前,也曾展現出對政務的關注和思考,可如今身處皇位這個複雜的旋渦中心,他所麵臨的局勢遠比想象中棘手。消息中提到,趙惇有意改革政事,試圖在南宋的朝堂之上掀起一陣革新之風,以重振南宋的國力,改變當下偏安一隅的局麵。
這本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然而,他卻沒有強大的世家支持。在南宋的朝堂生態中,世家大族盤根錯節,他們的勢力滲透到各個角落,對朝廷決策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沒有世家的支持,趙惇的改革之路無疑是舉步維艱。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趙惇的皇後李氏家族勢力強大。這李氏,性格強勢,野心勃勃,她背後的家族更是在朝堂上有著不小的勢力。她憑借著皇後的身份,在後宮肆意妄為,甚至插手朝政,使得南宋朝堂的局勢更加錯綜複雜。趙惇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想要真正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難度可想而知。
看完這些消息,我不禁唏噓萬分。南宋的朝堂爭鬥,本與我大理國相距甚遠,可如今看來,卻又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我決定暫且放下心中的糾結,隨南宋的局勢自行發展去吧,畢竟我們大理國也有自己的事務需要處理。
然而,此事並未就此平息。在禦書房中,我召見了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和兵部尚書林墨。禦書房內,氣氛凝重,燭火搖曳,映照著我們三人嚴肅的麵容。
“高指揮使,你先說說對這南宋局勢的看法。”我率先打破了沉默,目光看向高敬之。
高敬之微微欠身,臉上帶著一絲不屑的神情,說道:“陛下,依臣看,這南宋如今看似換了新君,實則是換湯不換藥。這趙惇,雖有改革之意,卻無改革之能。沒有世家支持,他的政令怕是出不了朝堂。而那皇後李氏家族,隻知在朝堂上爭權奪利,謀取私利,南宋朝堂怕是要被他們攪得烏煙瘴氣。”高敬之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南宋的不屑,他在保皇司多年,對南宋的種種弊病早已看得透徹。
“那依你之見,這對我們大理國會有何影響?”我追問道。
高敬之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這南宋如今的局勢看似混亂,但臣卻隱隱覺得,他們對我們大理國怕是有了敵意。南宋一直有著北上恢複中原的想法,但是早就北上無力了,他們很可能會將目光轉向我們大理。拿我們立威,以彰顯他們的國威,這種可能性很大。”
我點了點頭,高敬之的擔憂不無道理。南宋在軍事上一直有著自己的野心,而且在我之前的段氏執政期間大理都是南宋的附屬國。如今南宋新君繼位,內部局勢不穩,他們很可能會通過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
這時,兵部尚書林墨也開口了:“陛下,高指揮使所言極是。從軍事角度來看,我們與南宋交界的邊境確實需要早做提防。一旦南宋有了軍事行動,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力量來應對。”林墨身為兵部尚書,對軍事方麵的問題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再加上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大理和南宋交界的邊境幾乎都沒有駐軍,所以這個時候林墨的建議算是正當其時。
“那你認為我們該如何加強邊境防禦呢?”我看向林墨,期待著他的回答。
林墨向前走了一步,神情嚴肅地說道:“陛下,首先,我們需要加強邊境的兵力部署,增派精銳部隊駐守關鍵城池和關隘。同時,要加強邊境的巡邏力度,及時掌握南宋軍隊的動向。其次,我們要加固邊境的防禦工事,修繕城牆、堡壘,挖掘壕溝,做好長期防禦的準備。再者,我們要加強與邊境地區百姓的聯係,讓他們成為我們的耳目,一旦有異常情況,能夠及時向我們報告。”
林墨的建議條理清晰,切實可行。我轉頭看向高敬之:“高指揮使,你對林尚書的建議有何看法?”
高敬之微微點頭:“林尚書所言甚是。此外,臣覺得我們保皇司也可以在邊境地區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在邊境的城鎮中安插更多的眼線,收集南宋軍隊的情報,為朝廷提供更準確的信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沉思片刻,說道:“你們二人的建議都很好。邊境防禦之事,事關重大,必須盡快落實。林尚書,你即刻著手安排兵力部署和防禦工事的修繕工作,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高指揮使,你要加強保皇司在邊境地區的情報收集工作,不能有絲毫懈怠。”
“臣遵旨!”林墨和高敬之同時跪地領命。
“還有,”我繼續說道,“我們不能僅僅被動防禦。外交方麵,也要有所行動。派人去南宋,表麵上是祝賀新君登基,實則是探探他們的口風,看看他們對我們大理國到底有何打算。”
“至於出使南宋的人選嘛?我要好好的想一想了。”我說完後便陷入了沉思
“陛下聖明。”高敬之和林墨齊聲說完後便退下了。
在安排完這些事情後,我心中的憂慮卻並未減輕。南宋的局勢變幻莫測,我們大理國雖然有著自己的優勢,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此次皇位更迭,很可能會成為南宋對外政策轉變的一個契機,而我們大理國,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危機。
我獨自一人在禦書房中踱步。窗外,月光如水,灑在大理城的宮殿之上,一片寧靜祥和。然而,我知道,這表麵的寧靜之下,正隱藏著洶湧的波濤。南宋的新君趙惇,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我們大理國的未來。
回顧大理國與南宋多年來的交往,雖然總體上保持著和平,但也並非一帆風順。南宋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對我們大理國雖有一定的尊重,但也不乏輕視之意。如今,趙惇上台,他的改革意圖以及南宋朝堂的權力鬥爭,都可能打破這種微妙的平衡。
夜已深,禦書房中的燭火依舊明亮。我坐在書桌前,翻開了關於南宋的情報卷宗,仔細研讀起來。每一個細節,每一條信息,都可能成為我們應對危機的關鍵。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候,大理國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這些人的手中。
接下來的日子裏,大理國上下開始忙碌起來。林墨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邊境防禦的部署工作。他親自前往邊境地區,視察軍隊的訓練情況,指導防禦工事的修繕。在他的努力下,邊境的防禦力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高敬之也加大了保皇司在邊境地區的情報收集力度。他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密探,深入南宋境內,收集關於南宋軍隊調動、朝堂動向等方麵的情報。每天,都有大量的情報被送回大理國,為朝廷的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而前往南宋祝賀新君登基的使者也已經出發,最終我選定了楚啟明作為使者出使。他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不僅要完成表麵的祝賀任務,還要通過各種渠道,探聽南宋對大理國的態度和意圖。
在國內,我也加強了對朝政的管理。畢竟現在改土歸流已經進入深水區了,國內的政局也需要穩定,不能因為南宋的變故而影響到我們自己的進程。
日子一天天過去,邊境的局勢依然緊張。雖然南宋暫時沒有明顯的軍事行動,但我們絲毫不敢放鬆警惕。每一個夜晚,我都在思考著一旦南宋向我大理國開戰,我應該如何應對才是萬全之策。
終於,前往南宋的楚啟明回來了。他們帶回了重要的消息,南宋朝堂對大理國的態度果然有所變化。雖然表麵上對使者還算客氣,但從一些細微的跡象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大理國已經有了防備之心。
聽到這個消息後,我更加堅定了加強邊境防禦的決心。同時,我也意識到,僅僅依靠軍事防禦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在外交上尋求更多的支持。
南宋對西夏和吐蕃的態度一直都是花錢買平安,所以我還要擔心南宋夥同吐蕃一起給我來個東西夾擊。
“給譚新宇傳旨,讓他一旦發現山南地區發現有吐蕃軍隊集結讓他想辦法給他們來一個迎頭痛擊。”我朝著身旁的侍從說道。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