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字數:5248 加入書籤
第308章 三百零八章
天氣 夏收的好天氣 心情 去走走也看看
改土歸流越深入,
矛盾越發壓不住。
下令派兵打蒲甘,
轉移矛盾穩局勢。
大理國的夏收時節,金黃的麥浪在微風中翻湧,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氣息。這本該是個充滿喜悅與希望的季節,然而,我卻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隨著改土歸流這一國策的不斷深入各方的消息也都如潮水般的湧來,為了搞清楚真實的情況,我決定微服出巡看看各地改土歸流的實施情況也順便視察各地夏收。這一次,我隻帶了新上任的侍中楊景宇。
我們一路前行,看著田野裏農民們忙碌的身影,心中本應欣慰。可剛踏入大理國本土的秀山郡,我便察覺到了異樣。
隨著改土歸流政策的深入推行,各個部族首領和長老等特權階層的不滿情緒愈發濃烈。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抗拒與怨憤,而這種抗拒和怨恨伴隨著各地之間水源的爭奪和各族之間的械鬥爆發了出來,把原本和諧的鄉村氛圍被一種無形的緊張所取代。
大理國本土都是如此,那高棉的情況隻會更加的糟糕。
我深知,若不及時處理這些矛盾,一場大的爆發在所難免,這對於正求穩發展的大理國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無奈之下,我隻能折返,匆匆回到大理王都。一回到王宮,我便立即召見了左丞相劉文海、右丞相俞法晨、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禮部尚書李達文,兩位侍中楚啟明和楊景宇也一同參與討論。
寬敞的議政廳內,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眾人圍坐,麵色沉鬱,我將在秀山郡的所見所聞詳細道出,眾人皆陷入沉思。
許久,左丞相劉文海率先開口:“陛下,改土歸流乃是利國利民之舉,可這些部族特權階層隻看重自身利益,不願放棄舊有特權,實在棘手。”
老劉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在我看來他也就是為了緩和一些一直沒有人開口的尷尬。
右丞相俞法晨微微點頭,接著說道:“確實,強行推進恐生變故,但若放緩步伐,又恐錯失改革良機,影響大理國的長遠發展。”
好吧,兩位丞相都開始打官腔了,我不由的有了一些火氣。
禮部尚書李達文也憂心忡忡地補充:“如今邊境局勢尚不明朗,內部再出亂子,大理國怕是腹背受敵。”
李達文算是說到了點子上,他的話立馬讓眾人討論了起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卻始終未能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一時間,廳內再次陷入沉默,隻有沉重的呼吸聲。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一直沉默的高敬之突然站起身來,神色冷峻,語出驚人:“陛下,臣有一策,可轉移矛盾。我們不妨發動一場戰爭。”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原本寂靜的廳內瞬間泛起一陣輕微的騷動。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高敬之,眼中滿是震驚與疑惑。
高敬之卻神色自若,繼續說道:“當下,蒲甘屢屢騷擾我國邊境,百姓苦不堪言。我們正好以此為借口出兵。那些部族首領和特權階層,平日裏養尊處優,在部族中也能做到一呼百應。通過這場戰爭,讓他們參與其中,既能消耗他們叛亂的能力,又能將國內因改土歸流產生的矛盾轉移出去。待他們在戰爭中死傷大半,即便再有不滿,也無力影響大理國的穩定。”
廳內再度陷入死一般的寂靜,眾人沉默不語。我能感受到,每個人都在內心深處權衡著這一計策的利弊。
這一招,的確毒辣,以戰爭為手段,解決內部矛盾,看似簡單有效,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戰爭一旦爆發,生靈塗炭,無數家庭將支離破碎。但是我作為一國之君,最不願看到的還是戰爭變得不可控,一旦戰事變的不可控那麽我大理國要付出的可能更多。
高敬之的方略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豪賭。
我的內心在痛苦地掙紮著。一方麵,我深知高敬之的計策或許是當下解決危機的最快途徑,若不及時化解內部矛盾,大理國必將陷入內亂,百姓同樣會遭受苦難;另一方麵,戰爭的不可控讓我不敢輕易的做出決定。
猶豫再三,我緩緩開口:“此計雖能解燃眉之急,卻太過殘忍。戰爭一起,多少百姓將流離失所,朕於心不忍。”
高敬之微微躬身,說道:“陛下宅心仁厚,臣深知陛下愛民如子。但如今局勢危急,若不采取果斷措施,待內部矛盾爆發,其後果將更加不堪設想。這場戰爭隻要把握好尺度,或許能以一時之痛,換取大理國長久的和平與穩定。”
高敬之顯然是知道我的於心不忍隻是一個托詞。
眾人依舊沉默,我知道,他們都在等待我的決定。此時的我,仿佛置身於懸崖邊緣,每一個選擇都關乎著大理國的生死存亡。
最終,我長歎一聲,沉重地點了點頭:“罷了,事已至此,也隻能如此。高敬之,此事便全權交予你去辦。務必做好周全部署,把握好尺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高敬之領命退下,其他人也紛紛告退。待眾人離去,後叫住了兩位丞相。
劉文海走到我身邊,輕聲說道:“陛下,做出這個決定,您定是艱難萬分。但臣相信,這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我的這位老夥計,看樣子這條毒計他也是想到了,隻是不願意自己說出來而已,高敬之替他說了,他也就輕鬆了。
我苦笑著搖了搖頭:“劉丞相,朕雖為一國之君,卻也有諸多無奈。這戰爭一起,不知要背負多少人命。”
俞法晨也上前一步,說道:“陛下,高敬之的計策雖狠辣,但從大局來看,確有其道理。蒲甘騷擾邊境已久,此次出兵,也是為了保衛百姓,師出有名。隻要高指揮使能像陛下說的那樣把握好尺度就行了。”
好嘛,感情你們兩個老狐狸都想到了,就是不自己說。看來高敬之還是太年輕了啊。
我微微頷首:“朕明白,隻是這心中的負擔,實在沉重。兩位丞相,你們要協助高敬之,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切不可讓士兵們寒心,更不能讓百姓受苦。”
那既然你們裝迷糊,我就做聖人吧。
劉文海和俞法晨齊聲應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接下來的日子裏,大理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戰爭。高敬之迅速調兵遣將,製定作戰計劃。他一麵派人深入邊境,搜集蒲甘的軍事情報,一麵組織將領們商討戰略戰術。那些部族首領和特權階層,在朝廷的號召下,雖心懷不滿,但也不得不派出自己的兵力參與戰爭。
高敬之也是一個聰明人,為了不讓那些部族首領記恨自己,把兵部尚書林墨推了上去,林默怎麽可能來接這麽個燙手的山芋呢?
最後,這些從大理國本土與高棉郡調往蒲甘邊境兵城的五萬人,由多羅刀擔任主帥、黑豹、崔浩虎、旦當駐軍指揮使烏瑞鑫三人為副帥。
這個人員配置,我也表示讚同,同時也發現高敬之越來越毒辣了。
林墨也在官場浸染了這麽久,發現自己推脫不掉,最後就負責給大軍押運糧草了。
幾日後,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王都的寧靜,信使快馬加鞭,呈上一份沾染著征塵的軍報。展開軍報,隻見上麵詳述著我大理國五萬大軍進駐邊境的後續情況。
我軍進駐邊境的消息,如疾風般迅速傳入蒲甘境內。蒲甘也不敢懈怠,立刻調兵遣將,修築防禦工事,準備與我軍一決高下。
初次交鋒,戰場之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徹雲霄。烈日高懸,映照著士兵們堅毅的麵龐與寒光閃爍的兵器。
我軍士兵士氣高昂。蒲甘軍隊也不甘示弱,依托著提前構築的防線,頑強抵抗。一時間,刀光劍影交錯,雙方陷入了激烈的鏖戰。箭矢在空中呼嘯而過,不斷有人倒下,但士兵們毫不退縮,奮勇向前。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夜幕降臨,雙方暫時收兵。
接下來的幾天雙方也陸陸續續的交戰了幾次,雙方互有勝負。戰場上橫七豎八地躺著雙方士兵的屍體,鮮血染紅了土地。然而,我軍憑借著頑強的鬥誌,成功向前推進了八十裏。
主帥多羅刀迅速整理戰果與損失,上報朝廷。他詳細記錄了殲敵數量、繳獲物資,以及我軍將士的傷亡情況,行文嚴謹,條理清晰。
與此同時,烏瑞鑫也密報了這一戰的實際戰果與戰損。待我仔細比對兩份報告,發現內容竟毫無差別,心中不禁對多羅刀的坦誠與盡職感到欣慰。
這不僅體現了多羅刀的正直,也意味著我軍內部信息傳遞的準確與通暢,為後續作戰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更讓我放心的是,多羅刀已經知道這場戰爭的目的是什麽了,但是他依舊不打折扣的執行,這讓我對他的信任不斷的加深。
隨著軍報的不斷傳來,戰爭也在不斷的推進,國內的矛盾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那些原本心懷不滿的部族首領和特權階層,因兵力的損耗,說話的底氣也是越來越弱了,各地實施改土歸流的官員上報的情況也都是順利實施。
尤其是吳其平,這位高棉郡的總督。他上書說:朝廷此舉實在英明。崔浩虎的族兵在戰場上折損了一小部分的消息剛傳到吳哥城,占族的首領因陀羅就找到了他,表示願意服從朝廷的決定。
看到這些好消息,我也是鬆了一口氣。但我深知,這隻是暫時的平靜,戰爭結束後,如何安撫這些部族,如何重建邊境,如何恢複百姓的生活,將是擺在我麵前的又一係列難題。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