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字數:5699 加入書籤
第322章 三百二十二章
天氣 秋高氣爽 心情 一股殺意湧上心頭
學宮考察遇孝祥,
深聊未能召入朝。
心中似起了殺意,
人才難得再看看。
從南宋回到了大理王都,今日一上朝就瞧見了那個讓我渾身不自在的梅衛道,讓我原本就不美麗的心情更差了。
早朝一散,我便在楚啟明的陪同下直奔學宮。我倒要看看,這學宮是如何選拔人才的,梅衛道這樣的人又是怎麽在劉文海眼皮子底下混進大理朝廷的。
楚啟明是學宮選拔出來的,對這兒的一切門兒清。一路上,他跟我介紹學宮的布局、課程設置,還有選拔流程,我聽得很認真,可心裏頭總覺著沒找到關鍵。
左丞相劉文海聽說我來了學宮,火急火燎地從丞相府趕過來,還帶來一個官員。經他介紹,我才知道這人是學宮的祭酒黃源。
瞧他那模樣,圓滾滾的身材,臉上堆滿了肉,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活脫脫像個彌勒佛,看著倒有幾分喜感。
劉文海把我邀到學宮後院的一處涼亭,石桌上已經擺滿了瓜果。我招呼大家都坐下,四人圍坐在一起,開始聊了起來。
黃源一開口,就跟倒豆子似的,滔滔不絕地介紹學宮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給國家輸送了哪些人才,那表情眉飛色舞的,手還不停地比劃著,就差沒站起來表演了。
我一邊聽,一邊點頭,心裏卻想著梅衛道的事。
瞅準他說話的間隙,我冷不丁地提到:“黃祭酒,你說說梅衛道是怎麽被選進學宮,又進入朝廷的?”
這話一出口,劉文海臉上一陣尷尬,連忙看向黃源,那眼神仿佛在說“你快圓場”。
黃源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了,幹笑兩聲,磕磕巴巴地說:“這……這梅衛道嘛,他呀,那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經過層層選拔……陛下,您也是知道的,學宮選拔嚴格,能進來的都是精英……”說了半天,全是些毫無營養的廢話,聽得我直皺眉。
我心裏有些惱火,但還是耐著性子,又問:“那學宮中寒門子弟多嗎?”這一問,黃源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立馬來了精神,腰板挺直,回答得那叫一個流暢:“回陛下,學宮中寒門學子與農戶家的學子數量相對較少。現在學宮裏大部分還是大理國各個世家的子弟。高家現在人丁不旺,楊家隻給學宮輸送了一個楊景武,要說人數最多的,還得是梅家、洪家、黃家的人呐!”
聽到這兒,我心裏“咯噔”一下,終於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看來門閥家族控製朝堂的事兒,已經在我的大理國開始萌芽了。這可不行,學宮本應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的地方,怎麽能被世家大族把控呢?
我看著黃源,故意逗他:“黃祭酒,你說這梅家、洪家、黃家子弟這麽多,是不是因為你這黃家人近水樓台先得月呀?”
黃源一聽,臉“唰”地一下紅了,連忙擺手,結結巴巴地說:“陛下,您可別誤會,絕對沒有的事兒!選拔都是公正公平的,我黃某對天發誓……”那著急的模樣,就像被踩到尾巴的貓,逗得楚啟明和劉文海忍不住偷笑。
我笑了笑,緩和了下氣氛:“黃祭酒,我就是開個玩笑。不過學宮選拔人才,可不能有失偏頗,寒門子弟也要給他們機會。”
黃源連忙點頭,像搗蒜似的:“陛下說得是,是臣疏忽了,以後一定多留意寒門子弟,保證公正選拔!”
劉文海這是也站了出來說道“陛下的心意,臣明白。臣一定不會讓南宋朝廷的陋習在我大理國朝廷蔓延。”
聽到劉文海這話,我心裏也算是踏實多了。畢竟這個老家夥對門閥世族的不滿和我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又和他們聊了些學宮改進的方向,比如增加寒門子弟的入學名額,改革選拔標準,讓真正有才華的人都能有機會進入朝廷。黃源一邊聽,一邊點頭,時不時還插上兩句,保證一定會好好落實。
最終我還是決定要對學宮進行整頓,不能讓門閥家族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把控著朝政。
劉文海心領神會立馬答應了下來。
我剛準備起身回宮,還沒從涼亭離開,抬頭一看,就瞧見了剛給學子上完課的張孝祥。他依舊穿著一身素淨的長袍,手持書卷,儒雅的氣質撲麵而來。張孝祥見到我,立刻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動作嫻熟又透著幾分謙遜。
我心想,既然碰上了,不如就找他好好聊聊。於是,我笑著把張孝祥叫進了涼亭,然後隨便找了個理由,把劉文海等人支開了。劉文海他們離開時,臉上雖帶著疑惑,卻也沒多問,乖乖地退下了。
張孝祥看著劉文海他們離去的背影,似乎猜到了我要和他聊些什麽,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有些不自然,微微低下頭,嘴角扯出一絲略顯尷尬的微笑,雙手不自覺地捏緊了手中的書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瞧在眼裏,為了緩和這略顯緊繃的氣氛,便先和他拉起了家常,笑著說道:“孝祥啊,我剛從南宋回來,你也跟著忙活了好一陣,要不要再多休息休息?可別累壞了自己。”
張孝祥抬起頭,眼中帶著感激,很是禮貌地回應著我。
接下來就是我問一句,他就答一句,聲音平穩卻稍顯拘謹。我們聊了些旅途中的瑣事,還有學宮裏最近的情況,隨著話題的不斷變化,氣氛漸漸輕鬆了些許。
我感覺預熱得差不多了,便不再繞彎子了,“孝祥啊,我們認識多少年了啊?”
張孝祥微微一愣神似乎是在思考“陛下與草民認識快三十年了。”
“哈哈哈哈,快三十年了啊。我還記得苗劉叛亂之時,你闖進我的王府請我調兵勤王時的樣子啊。”我笑著看向這個已經不再年輕的家夥。
張孝祥也沒有回應隻是陪著我一起笑了笑。
“我還記得你小子被家族脅迫還彈劾過我吧。”我佯裝慍怒繼續看向張孝祥。
張孝祥又是一愣,然後說道“草民當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張家被秦家脅迫,草民隻是一個棋子罷了。”
“無妨,無妨。孝祥你看我和你的緣分深不深?”我冷不丁的來了這麽一句,讓張孝祥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作答了。
“你看,你仕途真正的起步,是我舉薦的你。你在南宋改革失敗,遭奸人陷害,流放成都,差點被暗害,又是我救了你。你說緣分深不深?”我笑容和煦的說著。
張孝祥也隻是依舊陪著笑了笑。
我見張孝祥一直不接招,便直截了當地問道:“孝祥,你有沒有想法來大理入朝為官?”這個問題一出口,張孝祥原本緊繃的神情瞬間放鬆了不少,像是心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可他並沒有立刻回答我,而是微微低下頭,沉默不語,眼睛盯著地麵,像是在思考著什麽。
我見他不說話,便輕聲問道:“怎麽了?是有什麽顧慮嗎?”
過了許久,張孝祥才緩緩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絲無奈和堅定,說道:“陛下,承蒙您厚愛。隻是在臣心中,始終有著一份忠義。就像王爺您當年一樣。”
他這話一出,我心裏便明白了七八分。
而且他稱我做王爺了,還拿我當年的作為來做他自己的榜樣,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他心裏隻有那個南宋朝廷。
但我還是有些不甘心,追問道:“你是說,你還想回南宋?”
張孝祥毫不猶豫,眼神堅定地看著我,語氣果斷:“陛下,如果有機會,草民還要回南宋為國效力。”他的眼神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那是對南宋朝廷深深的眷戀和忠誠。
聽到這個答案,我心裏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對他這份忠義的敬佩。我看著他,心中感慨萬千,擺了擺手,笑著說:“罷了罷了,我明白你的心意,你先去忙吧。”張孝祥再次向我行了個大禮,眼中帶著一絲歉意,緩緩退下了。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張孝祥的忠義,讓我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抱負和理想,那份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感,和他如出一轍。他在南宋曆經磨難,卻依然對南宋忠心耿耿,這份堅守,實在難能可貴。
而我,同樣在南宋過的如履薄冰,但是最後放棄了堅守,選擇了另一條路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我雖希望他能留在大理,為大理的發展出謀劃策,但我也不願意強迫他違背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選擇,他對南宋的忠誠,就如同我現在對大理的熱愛一樣。
張孝祥走後,我一人呆坐在涼亭。我下意識的摸了摸我的鼻子,這時劉文海的聲音傳來“陛下這是動了殺心了?”
我轉頭一看,劉文海正一個人站在涼亭外。
“我沒有,隻是有些複雜的情緒。”我有些失落的說道。
“兄弟,你我在一起三十多年了。不管是什麽原因,你一旦摸鼻子就是對那人起了殺心了。你已經在盤算怎麽殺張孝祥了。”劉文海一邊說一邊走了過來。
我歎了一口氣說道“還有挽回的餘地的,還有挽回的餘地。”
劉文海也歎了一口氣說道“天意弄人啊。”
我默默的起身朝著學宮外走去了。
回到皇宮,我來到了高氏的寢宮。高氏見我眉頭不展便讓宮女抱來戴壽震。
戴壽震這小子現在也是虎頭虎腦了,甚是可愛。高氏見我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便問道“陛下可是為朝中之事憂心啊?可否和臣妾說一說?”
我看了看高氏,這是我後宮中最有政治智慧的女人,或許她能替我想到辦法收服張孝祥呢?
“我看中了一個人,想招其入朝為官。可是他不願意,愛妃可有良策啊?”我拉著高氏的手和她一起坐到了床榻上。
“看來這人是一個心誌堅毅之人啊,不然陛下也不會為此心憂。對這種人,臣妾的辦法隻有一個。”高氏說著說著就停了。
“哦?”我好奇的看向高氏。
“殺之,免得其被敵國所用。”高氏溫柔的聲音卻說出了殺伐果斷。
我微微一愣,但是還沒來得及思考,高氏就朝我撲了上來。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