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字數:5628   加入書籤

A+A-


    天氣 雨一直下
    心情 敗而不傷 大將也
    火器難行誤軍機,
    秦統領兵先行之。
    天竺起兵犯邊境,
    首戰失利心淡定。
    今兒這日子,過得實在煎熬,我的心呐,就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攥著,怎麽也舒展不開,好久都沒體會過這般緊張到窒息的感覺了。
    蒲甘前線的消息每日都如期傳來,可每次帶來的都是天竺軍隊毫無動靜的“平靜”。這平靜詭異得很,恰似暴風雨來臨前的死寂,讓人心裏直發毛,仿佛頭頂懸著一把隨時會落下的利刃。這種未知的恐懼,可比真刀真槍地廝殺還要折磨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考驗著我的耐心和定力 ,我甚至都能聽到自己劇烈的心跳聲。
    好在我軍這邊,多羅刀已經領命出征,這消息總算讓我稍稍鬆了口氣。更讓我欣慰的是,他主動派副將帶領百夷族的族兵先行奔赴蒲甘。多羅刀這人,能力出眾,就是性子有些執拗,不太好駕馭。不過,關鍵時刻他還是能扛起重任的,這點我心裏有數。此刻,他正在趕來王都的路上,希望他能快點,再快點。
    可秦統率領的火器營卻狀況百出。這春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就像故意跟我們作對似的,火器營的行軍進度慢得讓人抓狂。最新軍報傳來,他們才剛抵達蒲甘郡,離蒲甘城還有三百裏地。這也就罷了,強行軍還導致部分火藥受潮。看到軍報的那一刻,我的臉瞬間陰沉得能滴出水來,拳頭不自覺地握緊,心中怒火熊熊燃燒:秦統到底在搞什麽名堂?他到底能不能勝任這領軍之責?
    禦書房內,壓抑的氛圍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我臉色黑得像鍋底,坐在那兒,手指下意識地在桌上急促敲擊,每一下都仿佛在宣泄著內心的煩躁與不安。兵部尚書林墨低垂著頭,大氣都不敢出,像個犯錯的孩子,站在一旁瑟瑟發抖,估計心裏正七上八下,生怕我把這股怒火撒到他身上。太子戴壽寧和侍中楊景宇站在沙盤前,眉頭擰成了麻花,眼睛死死地盯著沙盤,仿佛要從那上麵找出破局的關鍵,兩人的臉上寫滿了憂慮 。
    “依兒臣看,秦統這次怕是要貽誤軍機了。”太子戴壽寧滿臉愁容,聲音裏透著難以掩飾的焦急,“多羅刀明日才到王都,就算即刻出發,最快也要十天才能趕到蒲甘城。這可如何是好啊,父王?”他一邊說著,一邊不停地搖頭,眼神中滿是對局勢的深深擔憂,仿佛已經看到了蒲甘城岌岌可危的慘狀。
    楊景宇微微皺著眉,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眼下看來,也隻能寄希望於烏總督能守住蒲甘城,堅持到援軍趕到了。”他說得輕描淡寫,可我心裏清楚,這談何容易?蒲甘城此刻就像狂風中的孤舟,隨時都有被巨浪吞沒的危險 。
    聽著他們的話,我心中的煩躁愈發濃烈,擺了擺手,不耐煩地說道:“你們先退下吧,有消息即刻來報。”眾人見狀,趕忙行禮告退。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我疲憊地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滿心無奈。我並非擔心烏瑞鑫守不住蒲甘城,他的能力我信得過。我氣的是這是我軍與天竺軍隊的首次交鋒,首戰若不能勝,隻知依賴城牆等防禦工事阻擋敵軍,日後麵對天竺,我們必將陷入被動。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滋味,我受夠了,也絕不容許這種情況發生!
    次日上午,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屋內,可我的心情並未因此好轉半分。這時,楊景宇匆匆來報:“陛下,多羅刀已在進宮途中。”我一聽,立刻坐直身子,急切下令:“莫要耽擱時間,讓他直接前往校場。”
    我趕到校場時,一千象騎兵早已整齊列隊,猶如鋼鐵長城般佇立。他們看到多羅刀的那一刻,眼中瞬間燃起興奮的火焰,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這些人,我心裏明白,他們隻忠於多羅刀。但為了大局,我一直容忍並供養著他們。今日,便是他們報效國家、一展身手之時。
    多羅刀大步流星走到我麵前,單膝跪地,雙手接過我遞出的虎符,神情莊重,聲音堅定有力:“陛下此次委以重任,臣定當肝腦塗地,不負陛下所托!”他說這話時,目光如炬,透著一股令人安心的堅毅,仿佛在向我承諾,此去必將凱旋。
    我凝視著他,語重心長地叮囑:“多羅刀,此次任務艱巨,蒲甘城的存亡全係你一身。記住,務必速戰速決,莫給天竺軍隊喘息之機,朕等你勝利歸來!”多羅刀重重地點頭,洪亮應道:“臣遵旨!”
    隨著多羅刀一聲令下,象騎兵們迅速跨上大象。大象們似乎也感受到了大戰將至的緊張氛圍,不安地甩動著長鼻,發出沉悶的吼聲,那聲音仿佛要衝破雲霄。校場上塵土飛揚,象騎兵們列成整齊隊列,氣勢磅礴地出城,朝著蒲甘疾馳而去。一時間,馬蹄聲、象吼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場麵極為壯觀。
    我佇立在校場邊,久久凝視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這場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就寄托在他們身上了。待象騎兵揚起的塵土漸漸落下,我才緩緩轉身,邁著沉重步伐返回皇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多羅刀從大理王都開拔後的第三天,前線開戰的軍報仿若一道驚雷,瞬間打破了看似平靜的局麵。彼時我正端坐禦書房,全神貫注地處理政務,心中還僥幸想著這幾日局勢平穩,應不會再生波瀾,哪料到這般念頭剛一落下,太子戴壽寧便神色匆匆地闖了進來。他眉頭緊鎖,滿臉悲戚,活像被霜打得蔫頭巴腦的青菜,毫無生氣。身後,兵部尚書林墨與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亦是腳步急促,神色凝重。
    瞧見他們這副模樣,我心裏“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一種強烈的不安瞬間湧上心頭。戴壽寧雙手顫抖著,將軍報呈到我麵前,聲音帶著哭腔,哆哆嗦嗦地說:“父皇,前線軍報。”我接過軍報,目光剛一觸及上麵的內容,腦袋“嗡”的一聲,仿佛被重錘狠狠擊中,隻覺天旋地轉,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崩塌。
    天竺此次起兵的兵力,竟不是之前探知的六萬,而是整整十五萬!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象騎兵,數量也並非三千,而是達到了五千之眾。這十五萬大軍,好似奔騰的洪水,鋪天蓋地、浩浩蕩蕩地直逼蒲甘城,一路勢不可擋,所到之處,幾乎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
    我死死盯著軍報上的文字,隻覺得眼前發黑,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臉色瞬間陰沉得好似暴風雨來臨前的暗夜,能擰出水來。此刻,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蒲甘城被敵軍圍困的慘狀,甚至不敢去想,等我看到這份軍報時,蒲甘城是否還牢牢掌控在我們手中。
    “林墨,點兵!朕要禦駕親征!”我猛地一拍禦案,聲如洪鍾,這一拍,震得桌上的筆墨“哐當”亂跳,我的手掌也傳來一陣劇痛,可心中洶湧的憤怒與焦急,讓我根本顧不上這些。
    此言一出,眾人瞬間僵在原地,臉上滿是驚愕,仿佛看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戴壽寧反應最快,像被彈簧彈起一般,急忙上前一步,聲音急切得近乎哀求:“聖駕不可輕出啊,父皇!兒臣願替父皇前往,定要將天竺賊寇打得屁滾尿流,片甲不留!”他滿臉懇切,眼神中滿是擔憂與堅定,既為我的安危揪心,又渴望能在這關鍵時刻為我扛起重擔,分憂解難。
    林墨和高敬之則低垂著頭,大氣都不敢出,宛如犯錯的孩童。他們心裏太清楚我的脾氣了,也明白若蒲甘當真失守,要想重新奪回,恐怕也隻有我親赴戰場才有勝算。可他們又怎敢輕易讓我涉險,於是隻能選擇沉默,一時間,禦書房內的氣氛緊張得仿佛能點燃空氣,讓人喘不過氣來。
    “怎麽?你們也都覺得朕老了,拿不動刀了嗎?”我眼神冷冽如霜,仿佛兩道寒光,直直地射向他們三人,聲音中裹挾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隱隱的不滿。
    這一問,好似一陣刺骨的寒風,讓他們三人下意識地都微微後退了一小步,身體不自覺地顫抖了一下。
    高敬之見狀,趕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龍精虎猛,正值英武鼎盛之時。區區天竺竟讓陛下憂心至此,實在是臣等失職之過。隻是當前前線局勢混沌不明,依臣之見,不如暫且等候多羅刀的消息,再做定奪,如此也不遲啊。”他說得小心翼翼,每一個字都斟酌再三,眼睛還不時地偷偷觀察我的臉色,生怕稍有不慎觸怒了我,惹來雷霆之怒。
    林墨也趕忙附和,微微欠身,態度極為恭敬:“臣也深以為高指揮使所言極是。陛下萬金之軀,實乃國家之根本,萬萬不可輕易涉險啊。”
    我強壓著心中熊熊燃燒的怒火,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過了許久,才緩緩開口說道:“就依你所言。不過這次軍情嚴重誤報,你保皇司難辭其咎。高敬之,你務必好好整頓保皇司,那些誤國害民、不堪重用之人,一個都不許再留用!”我緊緊盯著高敬之,眼神中滿是嚴厲與期許,他連忙低頭領命,額頭上密密麻麻地冒出了一層汗珠。
    幾人剛行禮準備告退,一個禦林軍校尉便氣喘籲籲、慌慌張張地跑到禦書房外,扯著嗓子大聲稟告:“陛下,蒲甘城最新軍報!”
    聽到這話,我心中猛地一緊,既滿懷期待又隱隱害怕,不知道這份軍報又會帶來怎樣的消息,是福是禍,實在難以預料。
    林墨眼疾手快,一把接過軍報,趕忙遞給我。我迫不及待地打開軍報,逐字逐句、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看著看著,我的臉上先是露出一絲難以置信的神情,緊接著,嘴角微微上揚,綻放出一抹驚喜的笑容,隨後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秦統這家夥,可真是給了我們一個天大的驚喜啊!”我一邊笑,一邊把軍報遞給戴壽寧,示意他們傳閱。
    原來,秦統早料到火器營定會貽誤軍機,於是當機立斷,將火器營一分為二:一部按照原定路線和計劃,帶著大型裝備穩步前行;另一部則精選一千精銳,隨身攜帶大量威力巨大的竹雷,由他親自率領,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往蒲甘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統這一千奇兵抵達蒲甘城時,恰逢天竺大軍全力攻城。他沒有絲毫猶豫,宛如一把利刃,直插敵軍心髒,親率這一千勇士,如猛虎下山般衝進敵軍大陣,緊接著,一顆顆竹雷如雨點般被投擲進敵陣。
    刹那間,隻聽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接連不斷地響起,竹雷在敵陣中開了花,天竺軍隊瞬間被嚇得魂飛魄散,亂成了一鍋粥。
    尤其是那些象騎兵,他們的大象受到劇烈驚嚇後,完全失去控製,像發了狂的巨獸,在敵陣裏橫衝直撞,瘋狂地踐踏一切,場麵混亂到了極點。
    被秦統這麽一番出其不意的攪和,天竺大軍頓時陣腳大亂,毫無招架之力,隻能倉皇後退五十裏。
    看到這裏,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穩穩落地,忍不住拍案叫絕:“秦統還真是有大將之才啊!看來這次朕不用親赴戰場了。”說著,臉上洋溢出欣慰與自豪的笑容,心中的陰霾也一掃而空。
    隨後沒過多久,烏瑞鑫的奏折也送到了。看完奏折,我對前線的局勢終於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
    原來,秦統但凡晚到片刻,蒲甘城便岌岌可危,極有可能落入敵軍之手。好在天佑我軍,實力尚存,如今就隻等多羅刀盡快趕到蒲甘,與秦統他們裏應外合,給天竺軍隊致命一擊,徹底扭轉戰局了。
    隻是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給林墨下令,在調一支四萬左右的兵馬開往蒲甘郡與大理國本土交界之處,準備隨時支援。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