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大旱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等到了四月中旬,河南一帶下了一場透雨,大家欣喜若狂,以為旱情就這麽緩解過來了。
農人們早就按捺不住了,借著這場春雨趕緊就把種子播下去了。
誰知道這是老天爺的惡趣味,從種子種下去以後,就一滴雨都沒有再下過!
那些農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好不容易破土而出的小苗兒,一點兒一點兒的失去生機,從支楞到蔫吧,再變得枯黃。
他們拚盡一切去搶救那些莊稼,那不僅是一季的收成,上麵係著全家的生計,是全家人的命。
開始河裏還有水,人們都一窩蜂的去河裏人挑肩扛。
等到河水都成了泥坑,又去附近的山上找泉水、挑井水,想一切辦法。
白天太陽太大,澆下去那一小瓢水還不夠蒸發的,人們就夜裏澆水,一宿一宿的不睡覺。
隻求那點兒可憐巴巴的莊稼能長大一點兒,再長大一點兒。
不奢望能豐收,隻求能收上一捧糧食,護佑著家裏人不至於餓死。
晨豐一號和寧新三號的抗旱特性發揮了效用,隻要還能有一口水喝,它們就堅強的活著。
堅強的在滿目枯槁的大地上吐出花穗,結出一個個不大的果實。
但就是這樣瘦弱的果實,給了人們活著的希望,他們幾乎都睡在地頭上,比照顧自家孩子還用心的照顧著莊稼。
可說到底,它們都是凡間的植物,不是天宮的仙禾,吹口仙氣兒就長大了。
它們是耐旱,可活著必須得有水。
那些多半年都沒有降水的地方,人畜飲水都困難,哪裏還能顧得上它們,自然也就隻能顆粒無收了。
等到了七月間,正是玉米灌漿的時候,老天爺還是一點兒下雨的意思都沒有。
趙青山蹲在房簷底下,皺著眉頭盯著萬裏無雲的天空,手裏舉著旱煙袋,卻半天也不往嘴裏送。
“三爺,今年這個天兒是真邪性!這得三四個月了吧,愣是一點兒雨都沒下!”
“嗯,大災年呐!”趙三爺坐在台階上,吧嗒吧嗒的抽著煙袋。
“還是付小子看得清楚,前兩年就提醒過咱們,地裏也都換了他的種子,守著這條河,多少能收點兒,餓不死!”
兩個人正說著話,大力一陣風兒似的就跑進來了,“叔!叔!來了!來了!”
趙青山抬頭看著他跑過來,伸手把口鼻都擋住了,“什麽來了?啥來了?慢著跑!帶起來這些土都嗆得慌!”
大力還沒來得及說話,趙青山自己就看見了。
在大力身後是黑壓壓的一片人群,一個個臉上都帶著憤怒,手裏舉著鋤頭、鐵鍁、鎬把子,氣勢洶洶的衝著他就來了。
趙青山噌的一下就站起來了,他已經看見了領頭兒的是趙家莊下麵的兩個村子的村長。
還沒等他說什麽,一個村長就先開口了,“趙老哥,你們村這麽幹是不是不太地道!天旱,咱們都難,可你不能把路走絕了啊?!”
當頭一句話砸得趙青山一頭霧水。
我們幹什麽了?
我們什麽都沒幹呢?!
另一個村長也沒閑著,“趙老弟,咱們都是莊稼人,正是棒子長肉的時候,多一口水多一成糧,都明白!也求你們抬抬手,讓我們有口飯吃!”
這兩個人明顯是說好了的,現在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打定了主意,要讓趙家莊的答應他們的要求。
問題是趙家莊什麽都不知道啊?!
這兩個村子一個叫東灣,一個叫西灣,就順著這條河往下走,離趙家莊一個十裏地,一個還要更遠些。
平日裏交道打的也不多,頂多是趕集碰上了能結個伴兒。
今天這麽大動幹戈,一副興師問罪的架勢是為什麽啊?
東灣的村長歲數小些,聽見趙青山問為什麽,差點兒一口唾沫啐在他臉上。
“老哥,咱們都守著這條河,你們村把水截了,我們怎麽活啊?”
“我們沒截水啊!”趙青山覺得自己可冤枉了,“我們村都是到河裏挑水,一瓢一瓢的澆,根本就沒動河道啊!”
西灣的村子把眼睛一瞪,“不可能,咱們都是在這河邊兒長大的,什麽時候見過河裏水都沒了啊?!我們村子邊上都隻剩下泥坑了!”
趙青山兩手一攤,那你們看去吧,隨便看,我們村可沒幹那生孩子沒屁眼的事兒!
他們兩個村兒的人闖進來的時候,趙家莊的人也都看見了,都在趙青山家的矮牆外頭圍著。
聽見東灣、西灣的人這麽說,也都交頭接耳議論起來了,今年這個河水確實少了太多,以前不是沒遇見過大旱,可這條河真的沒有斷過流。
兩個來找事兒的村長互相看了一眼,眼神裏都是疑惑,難道趙家莊真的沒截水?今年真就旱成這樣了?
這個時候,外麵看熱鬧的人群裏突兀的傳出來一個聲音,“不會是山神廟把水截了吧?他那半麵山可不少使水啊!”
這可就是往人家手裏遞刀子了,大家都紛紛側目,付寧再怎麽說也是半個村裏人,大家都還種著他的種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要不然這樣的年景,誰家都落不下幾鬥糧食。
這話說得太吃裏扒外了吧!
都是一個村的,三兩下就知道是誰了,紛紛瞪著他。
那人縮了縮脖子,往角落裏藏了藏,嘴裏還嘀咕,“我是說的沒準兒嘛,又沒說死!”
趙三爺看了一眼,心裏就有譜兒了,這人當初在村裏傳閑話,讓付寧他表哥一頓大嘴巴抽掉了幾顆牙,今兒個是報仇呢。
他把煙袋從嘴邊拿下來,在鞋底子上磕打了兩下,把煙荷包往煙杆兒上一繞,用手撐著台階就站起來了。
“付小子不是那種人!不放心,咱們就一塊兒看看去!”
他帶著頭兒往山神廟走,兩個村長帶著人跟著走,後麵的都是趙家莊的人。
一群人浩浩蕩蕩就奔著付寧這邊兒來了。
路上,東灣的村長跟趙青山打聽這個姓付的是什麽人,為什麽趙家莊這麽維護他?
趙村長指了指山上梯田裏半青不黃的玉米,“他啊,就是研究這個棒子的人,咱們這十裏八鄉的種的都是他的玉米,要不這樣的大旱災年還能有收成?”
聽他這麽一說,兩個村長心裏都有了計較,交換了一下眼神,定下了下一步的棋路。
這是個有大本事的先生,隻怕也是有背景的,咱們可不能來硬的。
到時候咱們就往那兒一跪,跟求山神爺爺一樣,求他高抬貴手,把水往下放一放,救救地裏的莊稼。
不是他們胡攪蠻纏,實在是老天爺不開眼,他們兩個村的棒子要是再澆不上水,就真的要旱死了!
喜歡清末小旗兵請大家收藏:()清末小旗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