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咦不對,我是不是被人利用了?

字數:4381   加入書籤

A+A-


    “此言……真乃是大論也,”逢紀麵容瘦削尖銳,自帶威儀,撚須思量之後微微點頭,三角眼中露出了敬重之色,“足下之論,堪稱深刻。”
    田豐、沮授也未曾說話,隻是麵色難看的在思考。
    許澤的大論裏提出了一個和當今儒學同源但卻更加超前的說法,便是格私欲,致良知。
    再結合他所說的四句箴言,甚至定好了求學的宏大目標,便是知善知惡、為善去惡,便能為世間獻力。
    “許君侯高論!”
    “隻是,不知提及此論,與之前興衰有何關聯?”
    “君侯難道欲主張此論,網羅英才證其學, 以推動舉任之變革也?”
    有才思敏捷的人已經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的味道,若真是如此,則日後任免官吏、舉任人才的方式也會逐漸變化。
    那時,恐怕就不再是由各家推舉,走察舉之道了,因為那是人力可控之事,許子泓所推崇主張的知行合一,會讓平叛的標準從以前的重德行名望、孝廉察舉,逐步變成能力。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這句知善知惡、為善去惡,若大推許澤的格物觀念,則意味著大家都走上了“致良知”的道路。
    聞言,許澤也在高台上掃視了這些各方儒生,沉靜的點頭道:“諸君,此等主張便是令寒門英才因其行而證其知,得以居朝堂入鄉野施展抱負;讓肉食者因其知而約束其行,不敢堵塞賢路。”
    “當真如此,豈非是推翻此前賢舉之法?又能成否?”
    “本州牧居於此,不算成?”
    許澤坐直了身軀,一句話堵死了所有人的嘴。
    什麽人能有主張,何人出言便可有權威?便是許澤矣。
    至少此刻這華台之上無人能提出反駁之語。
    安靜之後,許澤又掃視諸人,接著道:“天地萬物,王朝興替,皆有其力運轉,浩然生息、盈虛有數。”
    “夫國之初立,如人在少年,其氣勃然也。”
    “此氣,可稱為朝野同心之銳氣,亦是破舊立新之英氣,乃是隱居之才、亂世之才盡入轂中的生氣,高祖提三尺劍取天下,光武雲台聚二十八將,皆是聚天下之氣運於一身,故能氣盈而昌!”
    “然,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承平日久,此生氣亦會滯澀腐化也。”
    “何故呢?”
    許澤故意停頓了一下,引導這些大儒賢才逐漸思量,將最初所提的分合周期之論再潤物無聲的引入話題之中。
    眾人投來洗耳恭聽的目光,許澤方才說道:“隻因,權貴壅塞、賢路不通也。豪強如巨木盤根錯節,盡奪陽光雨露,新苗如何能發?朝廷之氣自上而下,逐步為一潭死水耳。為官者不思進取,隻知守成保位;士人名流不再清正,隻顧攀附門第,於是氣則滯。”
    “氣滯則血瘀,血瘀則體虛。及至末年,則腐氣橫生!朝堂之上,盡是黨同伐異之聲;州郡之間,皆為割據自保之謀。黃巾一呼,並非賊寇有多強,而是朝廷自身已氣血兩虧,油盡燈枯!此乃氣竭而亡之象!”
    這已經不是危言聳聽了,這是他們十年前剛剛走過的路,所以大家都陷入了沉默,真知灼見,見理深刻。
    許子泓用的是醫理來說大漢氣運衰亡變化。
    “故此,我主張從心出發,以致良知,此為心火,心火相傳則生氣不絕也,吾道之目的,並非追求萬世係於王朝,而獨求天下可以鑄就刮骨療毒、心存革新的浩然生息,依此延盈虛之數也。”
    對不住了,陽明聖人!
    許澤在心裏默默的說道,但道可先顯,對世間未嚐不是好事!
    【你傳揚至聖之道,氣運+10,國運+10】
    【氣運:101(福運加身)】
    【國運:20】
    國運?
    耳邊傳來係統義父的聲音,許澤仔細看了國運的注釋,便是如今大漢的國運,指數越高,風調雨順的幾率和程度就越高。
    還有許多功能尚未顯現,但是征外、安內,都可以提高國運,國運還可以……增幅自己的壽命?
    許澤瞪大了眼睛,在國運之後又出來一個提示框。
    【壽命:一萬六千七百日。】
    嗯?!
    許澤心裏默默一算,居然隻有四十六年。
    難道說,本州牧在這方麵居然是普通人水平?
    這還是國運增幅過的。
    遠遠不夠!
    他這危機感嗷一下就上來了。
    “說得好啊,”有一個年輕儒生猛然站起,激動得渾身發抖,盯著許澤時仿佛看到了照亮黑暗的燈塔,“許揚州,在下扶風馬瀘,懇請許揚州收下學生為徒,日後定跟隨左右,以證所學!”
    “許揚州!學生塞外遊曆十餘載,知曉海外之學,能否伴隨左右,求指點一二!”
    “許君侯!”
    “許師!”
    無數儒生站立起來,都在拱手請求,目光無比崇敬,他們其實都已不是學子,雖不算名流,卻也有自證的才學,有遊方的經曆,在一些小地方都可以為師也。
    此刻卻都被許澤的大論所折服,畢竟指明了求知的方向。
    在他們看來,這儒學的心學大論,以後必定會成為這大漢的官學基石。
    諸葛亮坐在遠處,目光灼灼看著師父的側影,莫名有一種自豪感。
    而曹操則是若有所思,端坐於許澤之左,手指無意識的敲打著腰側的劍柄,不過他並非是被學論震撼,而是看到了這背後巨大的軍政發展的潛力。
    日後朝堂,恐怕會因此更加穩固,而此論亦可讓求學不再“高貴”,軍中亦可推崇兵書,得更多將領,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隻有袁紹麵色陰沉。
    他還眯著眼在等待許澤的下文,他總覺得,這混蛋下一句話就會罵自己。
    許澤微笑麵對眾人,抬手示意:“諸位,我已不再收弟子,許某一生隻有兩位徒弟,視為兒徒,其一陸議,字伯言;其二諸葛亮,字孔明。”
    “二人之才學皆是上佳,已足矣。”
    許澤指引眾人目光看向諸葛亮所在,後者微微點頭示意,儒雅親和,英姿勃發,令人無比羨慕,待錄事將此論幾下,且彼此商論起來。
    討論的聲音竟宛如歌舞綿長不絕,熱情不息,讓這和談有了一層獨特的味道。
    逐漸日落,袁紹才在田豐、沮授的提醒下,和曹操提及了開向南商貿的事,且承諾會朝貢許都,暫且停戰,彼此戍邊。
    曹操說:“好。”
    然後就結束了。
    緊接著,便是開宴、暢飲,曹操和許澤早已離去,留下幽州文武還在回味今日許澤的話,加以言辭激烈的幾派討論。
    審配、逢紀甚至複盤辯言時相互譏諷,彼此大罵。
    到了晚上,袁紹在睡夢中猛地驚醒起身,抬手給了自己幾巴掌。
    “不對啊?許子泓好像在利用我……登台講學!”
    “壞了,他的名聲要大傳於天下了!”
    袁紹心裏陡然揪緊,感覺被人徹底的利用,可惡啊!!審配逢紀兩個吃貨還在爭得麵紅耳赤呢,我北方名流大儒,都給那小子當了墊腳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