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靖王

字數:8374   加入書籤

A+A-


    楚皇除掉靖王葉修,絕非如宋高宗趙構殺害嶽飛那般“莫須有”,而是有著他認定的“確鑿理由”。
    葉修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又直言不諱,這樣的人往往不太討喜。
    雖說大家心裏都承認這類人是好人,可內心深處卻都不太樂意與他們打交道。
    所以,這類人在社會上很難找到立足之地。
    不巧的是,葉修恰恰就是這種人!
    很快,他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長、胡惟庸等人,逐漸失去了楚皇的信任。
    好在他極為聰慧,察覺到眾人對自己的態度,於是在政治生涯的黃金時期,主動請求告老還鄉,退出政治舞台,徹底隱退江湖。
    退休之後,錢財無憂,本可飲酒作樂、親近美色、打打麻將、釣釣魚、吟詩作對,生活何等愜意!
    然而,他並非凡夫俗子,而是心懷天下的聖人。
    聖人的目光不會僅僅停留在世俗的享樂上,不會沉淪於吃喝玩樂,更不會在酒色財氣中迷失自我。
    聖人關心的是宏大的命題。
    我們從何處而來?
    我們將走向何方?
    如此高深的哲學問題,並非普通大眾能夠觸及。
    因為我們即便有心,卻缺乏相應的能力。而葉修這位聖人,既有心關注,又具備深入探究的能力。
    他隱退後閑來無事,竟撰寫了一本預測未來之事的奇書——《星辰讖》。
    《星辰讖》全文共計兩千餘字,由五十餘首隱晦的歌謠組成。
    這是一部用隱語寫成的“預言”之作。
    在民間廣泛流傳,影響深遠,其內容晦澀難懂,被世人視為神來之筆。
    《星辰讖》不僅解答了我們從何處來的疑惑,還對我們將走向何方給出了預測。
    生於本朝的他,竟預言了:
    土木堡之變的危機四伏、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與影響、
    滿清崛起的風雲變幻、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屈辱開端、
    第一次中日戰爭的激烈衝突、
    辛亥革命的改天換地、
    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曆程、
    台灣回歸的必然趨勢、
    美國如羅馬帝國般衰落的命運、
    中國在世界舞台擔當重任、
    世界大同的美好願景、
    人類移居火星的未來探索、
    宇宙被無限開發的廣闊前景等諸多未來事件。
    《星辰讖》的每句答話都宛如謎語,如同諾查丹瑪斯的“預言”一般,表述極為隱晦,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解讀其中含義。許多研究者稱《星辰讖》靈驗非凡,但其缺點在於無法確切推斷未來究竟會發生何事,往往要等事情發生後才能反證其準確性。有人認為它最大的不足,便是未能預測出作者自身的結局。
    看來,聖人眼中從來隻有這個我們共同生存的世界,而無我。
    聖人不為個人安危考量,一心隻係天下未來。所以,他們從不躲避災禍,始終堅持按自己的信念行事。
    耶穌基督如此,因而被釘在十字架上;
    佛祖如此,當年甘願承受一刀刀割肉剔骨之痛;
    孔子亦如此,才有了淪落為喪家之犬的坎坷經曆。
    唯有老子不同,他無心做聖人,也不願與愚昧世人在真理上過多糾纏。
    於是,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經》,任由世人自己去參悟,他則騎著青牛逍遙於天際,做那快活神仙。
    引得無數世人羨慕,幾千年來紛紛效仿他做隱士、煉丹修仙,此風至今未絕。
    葉修寫下兩千餘字的《星辰讖》,卻沒有像祖師爺老子那般灑脫離去,而是準備如聖人般勇擔責任。
    這,便是聖人和神仙的區別。
    期望江山永固的楚皇,大概是看到了《星辰讖》,內心仿佛被葉修狠狠刺了一刀。
    所謂“萬歲”,根本活不了一萬歲,連一百歲都難以企及。
    “萬歲”自己也清楚這一點,可就是不能有人當麵直言。
    葉修卻偏偏不識時務地“說了”。
    聖人明白,該來的終究會來,無法逃避。
    因為,皇帝已然動了殺心。
    殺人總歸需要借口,尤其是像葉修這樣的人,皇帝也不敢隨意下手。
    命運對葉修其實頗為寬容眷顧。
    大臣們厭惡他,皇帝不信任他,可他依舊活著,這已然是個奇跡。
    他本應珍惜這個奇跡!
    然而,他卻對奇跡搖了搖頭,對命運說了聲:“不!”
    他活著並非為了苟且偷生,而是為了完成上天賦予的保國安民的神聖使命。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聖人也難以違背這一規律。
    一個憂國憂民的聖人,總會為國家和民眾“造孽”。這是聖人堅守的道義準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非愚蠢,而是聖德的體現。
    無論葉修是聖人還是凡人,在政治麵前人人平等:隱退卻又無法徹底抽身,必將招來災禍。
    當時,在甌、閩之間有一片狹長之地名為靈淵,此地是鹽販、盜賊的聚集之所。
    讓楚皇徹底下定決心除掉葉修的,是曾經在此地起兵反叛的梟雄——慕容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慕容軒此人絕非等閑之輩,與曆史上的陳勝吳廣相比也毫不遜色,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與楚皇處於同一時期,同樣是起義領袖。
    但他胸無大誌。
    在王朝末年,先是投降朝廷,後又歸順楚皇。
    楚皇厭惡他的為人,卻憐惜他的才能。
    因為楚皇起兵時,正是以慕容軒為榜樣!
    慕容軒是第一個帶頭起兵反抗舊王朝的人!他造反時,楚皇還未嶄露頭角。
    彼時,舊王朝的皇帝被稱為睿靈帝,其統治無道,對百姓壓迫和管製極為嚴苛。
    睿靈帝名為宇文邕,他統治下的天下,存在著一種令人發指的現象:無論哪戶人家結婚,新婚之夜新娘子必須先由權貴占有,這被稱作“初夜權”,是對其他民族的公然壓迫。這種踐踏新郎權利的行為,最終演變成權貴肆意占有他人財產、玩弄女子的惡劣手段,西方稱之為“張開大腿權”。
    就連製定這荒唐規則的荒淫無道的睿靈帝,也深陷其中。
    他製定如此不平等的規則,本就是為了滿足私欲。
    有了這樣的規則,他便能更加肆無忌憚地玩弄良家女子。
    有一次,睿靈帝禦駕親征,剛到通州,途中偶遇一位貌美的新娘子,竟當場將其擁於馬上,全然不顧戰事,率軍返回京城,直奔逍遙床尋歡作樂。
    他不僅霸占了新娘子的初夜,還奪走了新郎的蜜月,直至玩膩了才將新娘子放走。
    皇帝如此,下麵的權貴紛紛效仿。
    這般行徑,嚇得百姓不敢光明正大地結婚。可結婚畢竟是兩口子長久相伴的大事,總不能一直偷偷摸摸。於是,民怨沸騰。
    睿靈帝害怕漢人反抗,規定每十戶人家才能共用一把菜刀,且要用鐵鏈鎖在屋柱或井岸上。
    加之當時災禍頻發,民不聊生。
    時勢造就英雄,慕容軒順勢而起,揭竿造反。
    待他積累起英雄之勢後,朝廷不斷對其拉攏。胸無大誌的慕容軒,如同宋江一般接受了招安,又像宋江一樣為朝廷剿滅匪患。
    其中最著名的一戰,便是攻打梟雄張士誠。
    慕容軒率軍挺進長江,在昆山與張士誠交戰。慕容軒身先士卒,以五萬兵力戰勝了張士誠的七萬大軍。次日再戰,七戰七捷。
    在中華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篇章。
    當楚皇成就帝王之勢時,慕容軒這位英雄也到了抉擇之時。
    他真心不願投降,主要是懼怕受製於楚皇。
    可不投降吧,天下大勢已趨明朗,許多同期起義的領袖都已歸順楚皇。
    若不早做打算,等楚皇建立王朝後,恐怕再無他的容身之所。
    他猶豫不決,權衡利弊,試圖窺探成敗之機。
    先是派兒子做人質,侍奉楚皇。
    楚皇看穿他並無誠意,當即放他兒子回去。
    後來,慕容軒害怕楚皇派兵攻打,假裝惶恐謝罪,並獻上裝飾著金寶的鞍馬。
    楚皇心裏明白,慕容軒擁兵自重,屢次假意進貢,反複無常,知道他還在猶豫是反叛還是歸順。
    楚皇毫不客氣,先寫信曆數他的十二大罪狀,給他一個下馬威。接著,又對他敢於率先起義的英雄事跡稍加讚揚,最後許以高官厚祿。
    這便是標準的“胡蘿卜加大棒”策略,楚皇運用此計的時候,所有美國人都還未誕生。
    慕容軒身為一代梟雄,深知楚皇的殘忍本性,擔心楚皇表裏不一。
    因此,他不聽勸告,日夜運送珍寶,打造船隻,為逃往海上做準備。
    這些準備沒有白費。他果然被楚皇打得逃到了海上。
    即便如此,慕容軒仍不服輸,繼續逃亡。
    楚皇窮追猛打。
    一直將慕容軒逼得走投無路。
    英雄末路,最終乞降!!
    畢竟都是揭竿而起的英雄豪傑。
    英雄惜英雄,此言不虛,因為英雄本就寥寥無幾!
    楚皇原諒了慕容軒。慕容軒死後,楚皇還親自設祭,足見對他的敬重。
    皇帝對人的敬重分為兩種:一種是敬畏、重視;一種是尊敬、看重。
    楚皇對慕容軒,顯然是第二種。
    能讓楚皇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有如此態度,實乃莫大的榮幸。
    然而,不幸的是,楚皇對葉修也有類似的感覺,而且是更為強烈的第一種感覺!
    楚皇將葉修視為比慕容軒更可怕的人。
    因為,葉修的本事本就比慕容軒更大!
    這看似榮幸,實則絕非好事。
    葉修卻並未多想,他一心隻為國盡忠,為民謀福。
    於是委托兒子葉璉上奏:應在慕容軒起兵反叛之地設立巡檢司,以加強對該地的管控。
    胡惟庸心思敏銳,洞察到皇帝內心的恐懼,知曉這是討好皇帝的絕佳時機,便指使刑部尚書吳雲彈劾葉修。
    反誣慕容軒起兵反叛之地,依山傍海,有帝王之氣。誣陷葉修深諳風水玄機,妄圖將此地據為自己的墓地,暗指葉修有謀反稱帝之心,準備借助此地的帝王之氣,將來像慕容軒一樣起兵造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洞悉一切的楚皇。
    不置可否!
    隻是下令將彈劾文書傳給葉修知曉。
    這究竟是何意?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楚皇這是想借機除掉葉修,傳遞的信號再明確不過。
    若葉修沒有恰當的回應,謀反的罪名便會降臨。
    皇帝的心機何其深沉!
    葉修自然也能看懂,知道皇帝要對自己動手了。為了不牽連兒孫,他趕忙進京麵見楚皇。
    楚皇好不容易等來這麽好的除掉葉修的機會,自然不會錯失。
    他施展太極手段,對彈劾之事全然不過問。
    葉修陷入兩難之境,既無法辯解,又不敢離京。他本就體弱,長期動腦且身體欠佳,如今寄居京城,生活條件惡劣,飽受煎熬,很快便病倒了。
    這正是楚皇想看到的結果,也是他的目的。
    葉修剛病倒,心懷叵測的胡惟庸便帶著補藥前來“探望”。
    黃鼠狼給雞拜年,實則黃鼠狼並非胡惟庸,而是在幕後操縱的楚皇。
    胡惟庸不過是個“快遞員”!
    葉修心裏明白,含淚欣然吃下了藥。
    吃完藥,他想叩頭謝恩,因為兒孫的性命得以保全,他覺得這一趟進京沒有白來!
    這藥果然厲害,殺人於無形。葉修吃下後,頓時感覺胸口仿佛有拳頭大小的硬物堵塞。
    病情迅速惡化。
    沒過多久,楚皇的第二把“殺人不見血的刀”遞來了。
    這把“刀”是一隻禦賜的烤羊。
    葉修吃著楚皇送來的烤羊,感受到了楚皇的“鐵漢柔情”。
    皇帝想殺人,本隻需一句話,卻如此大費周章,作為臣子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不久後,一代絕世奇才葉修與世長辭。
    但這還不夠,他最終被砍頭。
    這仍未結束,他的屍體被禦賜一顆黃金頭顱,並按照王爺之禮厚葬在龍脈之上,為帝陵衝煞!
    喜歡摸金乙元請大家收藏:()摸金乙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