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從山東無棣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激光技術專家劉澤金
字數:7439 加入書籤
院士出生地
劉澤金院士,1963年10月21日出生於山東省無棣縣小泊頭鎮。
無棣現為山東省濱州地所轄的一個縣,它位於山東省北部,東北部瀕臨渤海灣,東南部與沾化縣相鄰,南部與陽信縣相鄰,西部與德州市慶雲縣相鄰,北部與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黃驊市相鄰。
無棣縣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活。
西周時期,在此設立無棣邑。
秦朝時,無棣境域先屬齊郡,後屬於濟北郡厭次縣。
隋朝開皇六年586年),設立無棣縣。
唐朝時,無棣縣先後隸屬渤海郡、滄州、棣州,期間曾短暫並入陽信縣,後又複置。
元朝時期,無棣縣分為東西二縣,如今縣境隸屬東無棣,西無棣即今德州市慶雲縣。
明朝初年,東無棣縣改為海豐縣,清朝時期隸屬山東省濟東泰武臨濟南)道武定府。
中華民國成立後,海豐縣隸屬山東省岱北道,1914年海豐縣改為無棣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無棣縣先後隸屬惠民專區、淄博專區、惠民地區等。
1992年惠民地區改名為濱州地區,2000年設立地級濱州市,無棣縣屬之,直至今日。
無棣人文底蘊深厚,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4處,如無棣古城,形成於商周,發展於隋唐,繁榮於明清,城內商肆旅社齊全,城外有護城河、荷花灣等水係環繞相聯。
無棣非遺項目豐富,代表性非遺項目有99個,像高梁挺杆穿製技藝,在清朝時期已普及到廣大農村,加工而成的產品結實耐用、美觀環保。
無棣民俗文化多彩,這裏是齊文化、燕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區,當地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傳統的剪紙、絨繡等手工藝品,都體現了無棣人民的心靈手巧和對生活的熱愛。
無棣名人輩出,清朝著名的金石學家、考古學家吳式芬,其著作《捃古錄金文》等對研究古代青銅器銘文和曆史具有重要價值,為中國金石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清朝康熙年間的重臣李之芳,他在平定三藩之亂等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智慧,為清朝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中國著名的建築大師張鎛,參與了人民大會堂、北京飯店等眾多重要建築的設計和建設,為中國現代建築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出生地解碼
劉澤金院士出生於山東省無棣縣小泊頭鎮,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無棣縣曆史悠久,有著豐富的人文底蘊和深厚的文化傳承。
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成長,劉澤金可能自幼就受到了傳統文化中勤奮好學、堅韌不拔等精神的熏陶。
這為他日後在學術道路上的努力奮鬥奠定了精神基礎。
當地重視教育的傳統,也可能促使他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誌向,積極追求知識,為成為院士埋下了理想的種子。
小泊頭鎮相對質樸的成長環境,可能讓劉澤金養成了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品質。
這種品質在他後來從事科研工作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使他能夠在麵對複雜的科研難題和高強度的工作時,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不斷攻克難關,最終取得卓越的科研成就,成為院士。
家鄉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他的支持、期望,給予了劉澤金情感上的支撐。在他成長過程中,家人、老師和鄉親們的鼓勵與信任,讓他感受到了溫暖和責任,激勵著他努力進取,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鄉。
這種來自家鄉的力量成為他不斷前進的動力,推動他在學術領域不斷攀登高峰,最終實現了成為院士的夢想。
院士求學之路
1979年09月至1983年07月,劉澤金畢業於山東大學,獲本科學曆。1986年09月至1989年04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
1993年09月至1997年06月,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劉澤金院士的求學經曆豐富且紮實,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多方麵的深遠影響。
劉澤金在山東大學的本科學習,為劉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山東大學有著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優良的教學傳統,在這裏,他接受了係統的基礎知識教育,培養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後續的深造和科研工作築牢了根基。
劉澤金在國防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這一階段使他能夠在特定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他接觸到該領域的前沿知識和研究方法,導師的指導和科研團隊的氛圍進一步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為他在專業領域嶄露頭角創造了條件。
劉澤金的博士學習階段,讓他在專業領域達到了很高的學術水平。
國防科技大學作為軍事院校中的頂尖學府,擁有一流的科研設施和雄厚的師資力量,為他提供了廣闊的科研平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攻讀博士期間,他能夠專注於前沿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一係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這些成果不僅為他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他日後成為院士積累了重要的學術資本。
劉澤金院士在不同階段的求學經曆,不斷地積累知識、提升能力、開闊視野,逐步從一個基礎紮實的學生成長為在專業領域具有深厚造詣的學者,為他最終當選院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士從業之路
1983年8月至1990年11月,劉澤金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係助教。
1990年12月起,劉澤金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係,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理學院定向能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理學院副院長。
2004年6月起,劉澤金先後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
2017年,劉澤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6月,劉澤金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從業之路解碼
劉澤金院士的從業經曆豐富且連貫,對他當選院士有著多方麵的重要影響。
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物理係擔任助教期間,劉澤金能夠近距離接觸教學和科研工作。
他通過協助教授課程和參與基礎科研項目,不僅鞏固了自己的專業知識,還鍛煉了教學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為今後的學術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這段時間的積累使他對學科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養了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講師逐步晉升到副教授,劉澤金在教學和科研上的能力不斷提升。
他承擔了更多的教學任務,培養了眾多優秀學生,同時在科研方麵也取得了一係列成果。
劉澤金擔任理學院定向能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以及理學院副院長等職務,讓他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有了更廣闊的平台和資源,還鍛煉了他的團隊管理和領導能力。
他能夠帶領團隊開展前沿課題研究,推動定向能技術等領域的發展,為學校在相關領域的學科建設和科研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也使他在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劉澤金擔任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期間,他負責的工作範圍進一步擴大。
他需要從更宏觀的角度規劃學院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科研方向。
這使他能夠整合更多的資源,開展更具挑戰性的科研項目,在光電科學與工程領域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的成果,提升了學院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
他在領導和管理過程中,展現出了卓越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戰略眼光,能夠凝聚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形成強大的科研團隊。
這為他在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他當選院士增添了重要的砝碼。
劉澤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後,開始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這一職務使他能夠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學校的發展戰略規劃和管理決策。
這進一步提升了他的綜合管理能力和對整個軍事科研教育體係的宏觀把握能力。
這不僅是對他以往工作的認可,也為他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來推動學校的整體發展,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對他在學術領域的持續影響力和推動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劉澤金院士在不同崗位上的豐富從業經曆,使他在教學、科研、團隊管理和領導等方麵都得到了全麵的鍛煉和提升。
這為他成為院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在他當選院士後繼續推動著他在學術和管理領域的不斷進步。
院士科研之路
劉澤金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激光技術專家,長期從事強激光係統和技術研究工作。
劉澤金院士率領團隊發明基於隨機並行梯度下降、單頻抖動等兩種光纖激光相幹合成相位控製方法。
這些技術解決了光纖激光相幹合成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實現多束光纖激光高精度相位鎖定,提高合成效率和穩定性。
劉澤金院士團隊建立描述相幹合成陣列激光的傳輸通用模型和傳輸方程,為光纖激光相幹合成技術的理論研究和係統設計提供重要依據。
這助於科研人員理解和預測相幹合成激光的傳輸特性。
劉澤金院士提出相幹合成光束質量評價指標,填補領域空白,為衡量和優化相幹合成激光的質量提供科學標準。
劉澤金院士率領課題組研製出中國首台“千瓦級光纖激光相幹合成試驗係統”。
該係統實現了9路光纖激光相幹合成,輸出總功率達1.5千瓦,光—光轉換效率達75,具有輸出功率大、光束質量高、散熱效果好、係統成本低等特點。
該係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光纖激光千瓦級相幹合成輸出,標誌著中國在光纖激光相幹合成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劉澤金院士提出基於光纖的傳感器網絡結構和技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該技術可測量和監測溫度、壓力、形變等各種物理量,能實現多種物理量同時測量和監測。
這為複雜環境下多參數感知提供可能,在工業、軍事和環境監測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該成果有望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為光纖傳感技術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進該領域技術創新和進步。
科研之路解碼
劉澤金院士的研究成果,在多個方麵對他當選院士產生了關鍵影響。
劉澤金院士發明了光纖激光相幹合成相位控製方法,解決關鍵難題,實現多束光纖激光高精度相位鎖定,提高合成效率和穩定性,讓我國在該領域技術領先,使他成為相關領域權威。
劉澤金院士建立了相幹合成陣列激光傳輸通用模型和方程,提出光束質量評價指標,填補理論空白,為科研和係統設計提供依據與標準,彰顯其深厚學術造詣。
劉澤金院士率領課題組研製出中國首台“千瓦級光纖激光相幹合成試驗係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光纖激光千瓦級相幹合成輸出。
這體現他的科研轉化能力和團隊領導能力,推動我國激光技術邁向國際領先水平。
劉澤金院士提出的光纖傳感器網絡結構和技術,在多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
這展示他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廣泛影響力,為解決多參數感知問題提供新思路。
作為強激光工程領域學術帶頭人,劉澤金在研究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優秀科研人才,為我國激光技術領域發展儲備力量。
這體現他對學科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也是當選院士考量的重要因素。
他憑借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軍隊和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等眾多獎項。
這些榮譽是對他研究成果的高度認可,也是他成為院士的重要支撐。
後記
劉澤金院士的出生地山東無棣縣,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培養了他質樸堅韌的性格。
求學之路上,山東大學的本科學習,夯實了他的知識基礎,國防科技大學碩博深造,拓展了他的專業深度。
從業之路上,他從助教到大學副校長,不同的崗位,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科研之路上,他攻克光纖激光相幹合成等關鍵技術,實現了係統突破,科技成果廣泛應用於多領域。
以上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最終使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溫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喜歡院士之路請大家收藏:()院士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