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石佛峰]

字數:3885   加入書籤

A+A-


    一、雲遊僧至:青嶂深處的履痕
    饒州以西,靈山群峰如蓮瓣舒展,石佛峰獨居中央,其狀若巨佛趺坐,天然岩紋形成袈裟褶皺,峰頂平緩處有塊橢圓巨石,恰似佛首低垂,雙目微闔,唇角含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宋淳化年間,霜降後的第五日,山民們看見一位僧人沿著羊腸小道拾級而上,竹杖挑著青布行囊,芒鞋沾滿秋露,袈裟在山風中翻飛如振翅蝴蝶。
    “師父可是從九華山來?”砍柴的王老漢拄著斧頭詢問。僧人合十施禮,聲如清泉擊石:“貧僧覺遠,自西域求法歸來,見此峰祥雲繚繞,想必是佛祖留痕之處。”他說話時,山嵐忽然散去,石佛峰的全貌顯現在眾人眼前——佛首岩的眼窩處竟有兩道細流垂下,狀若 ept tears,卻在陽光裏折射出七彩光暈。王老漢驚歎:“這峰原本叫‘隱佛岩’,十年前雷劈山岩,才顯出這佛像輪廓,師父來得巧啊!”
    覺遠在峰腰尋得一塊平地,此處前臨深穀,後倚佛岩,右側有清泉自佛掌紋中流出,左側竹林沙沙作響,恰似梵鍾長鳴。他以枯枝劃地為界,砍來毛竹搭建茅廬,山雀銜來草莖相助,鬆鼠將鬆果堆在門前,連溪中的白龜也爬上岸,以背甲為他馱運石塊。七日後茅屋落成,門楣上懸著覺遠親手寫的“定慧居”木匾,墨跡未幹,便有山風帶來零星花瓣,落在匾上如天然法印。
    二、山洪之患:慈悲化作護民符
    覺遠初到的那年臘月,靈山突降暴雨。山民們在山下的桃花塢目睹奇景:石佛峰的佛首岩忽然“睜開”雙眼,兩道金光刺破雨幕,照見山體裂縫中滲出渾濁泥水。覺遠冒雨奔下山,見溪流已漲成黃湯,兩岸竹屋搖搖欲墜,立即脫下袈裟拋向空中,袈裟化作金色屏障,將即將崩塌的泥石流擋在峰腰之外。
    “大家快搬石頭加固河堤!”他赤腳站在齊腰深的水裏,雙手結印,竟讓上遊的洪水暫時分流。待百姓們從驚慌中醒過神,才發現覺遠的袈裟已被山石劃破,脊背有道深可見骨的傷痕,卻仍在指揮眾人砍伐枯木,編織竹籠裝填卵石。七晝夜後洪水退去,桃花塢的百姓在廢墟中發現,覺遠用朱砂在每塊護堤石上畫了蓮花符,石下的泥土裏,竟生出成片的菖蒲——此草能驅濕毒,正是洪水過後最需的藥材。
    從此,覺遠成了靈山的“活菩薩”。他走遍七十二峰,在易發生山洪的溝壑旁種下“護山藤”,藤葉如手掌般大,根係能深入岩層三丈;又教百姓在山腰開墾梯田,每層田埂都砌成蓮花狀,既能固土,又暗合“九品往生”之意。每逢初一十五,他在石佛峰前開壇講經,山雀停在他肩頭,鬆鼠趴在他膝頭,連最凶猛的山豹也遠遠臥地,聽他念誦《妙法蓮華經》。
    三、眾生護持:草木皆通菩薩心
    春去秋來,覺遠在石佛峰修行已滿三載。某日,他在佛首岩下打坐時,忽聞山風中有悲啼之聲。尋去時見山坳裏躺著隻斷翼的蒼鷹,爪子被獵人的陷阱夾傷,羽血染紅了岩石。覺遠解下僧袍為其包紮,口誦《藥師經》,三日後蒼鷹竟能展翅,臨別時繞峰三匝,長鳴而去。從此,每當有山火預警,這隻蒼鷹便會在峰巔盤旋,發出清越啼叫。
    更奇的是佛掌泉的變化。原本清冷的泉水,漸漸帶有淡淡檀香,百姓飲後百病不侵。有位失明的老婦喝了三月,竟重見光明;癱瘓的孩童在泉中浸泡半月,便能下地行走。覺遠說這是“佛心化水”,可百姓們知道,這是僧人每日以指血和著經咒滴入泉眼,三年間從未間斷。
    消息傳到山外,信眾紛至遝來。有人抬著檀香木要為覺遠建寺,他卻笑道:“山即是寺,石即是佛,何須畫蛇添足?”他指引信徒在峰下種植菩提樹,樹根沿著石佛的“袈裟”生長,春時白花滿樹,恰似佛衣綴滿蓮花;秋時落葉鋪地,如金色經卷展開。久而久之,石佛峰周圍形成了一片菩提林,連鳥獸都懂得不啄食種子——它們知道,這是覺遠為眾生種下的“平安因”。
    四、天威降臨:金闕詔書下翠微
    天庭的震怒,始於蟠桃會上的一則奏報。值殿仙官捧著水晶鏡,鏡中顯現金光籠罩的石佛峰,百姓們焚香跪拜,竟比祭拜玉帝的香火更盛。“下界凡僧竟敢僭越,收攏民心!”托塔李天王拍案而起,“若任其坐大成勢,我等威嚴何在?”玉帝沉吟片刻,降下金旨:“著托塔李天王率十萬天兵,將覺遠緝拿歸案,永囚八卦爐。”
    天兵降臨那日,石佛峰烏雲蔽日。覺遠正在泉邊為百姓治病,忽覺心頭一緊,抬頭見南天門開,金戈映日,帶隊的哪吒腳踏風火輪,手中火尖槍直指峰尖:“妖僧覺遠,竟敢以邪術惑眾,還不速速就擒!”山民們聞聲趕來,竟自發組成人牆,將覺遠護在身後。八十歲的王老漢拄著拐杖上前:“仙爺們,覺遠師父是活菩薩,救了我們千百性命啊!”
    哪吒冷笑:“人間隻應敬天,豈容佛道並立?”說罷便要動手,忽聞虎嘯猿啼,漫山遍野的野獸奔來,蒼鷹在雲端盤旋,菩提樹的枝葉竟化作千萬隻手臂,阻擋天兵去路。覺遠長歎一聲,推開百姓:“莫要為我傷了性命,貧僧隨你們去便是。”卻在轉身時,偷偷將一串佛珠拋向山澗——那是他用十年心血凝練的“眾生護”,每顆佛珠都刻著百姓的姓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五、法身永固:青山為骨佛為心
    天兵押解覺遠行至半山腰,忽然地動山搖。石佛峰的佛首岩發出轟鳴,佛眼竟真的睜開,兩道金光掃過天兵陣列,鎧甲紛紛崩裂。原來,覺遠平日教化的生靈、護佑的百姓,乃至靈山的一草一木,都在暗中凝聚力量。山岩中飛出無數金色光點,那是百姓的祈願所化;菩提樹葉化作利刃,虎豹豺狼組成戰陣,連佛掌泉的水都騰空而起,形成冰牆。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覺遠見百姓受傷,悲從中來,忽然盤坐於佛首岩頂,雙手結彌陀印。他的身體開始發光,袈裟化作千萬片金葉,飛向每一個受傷的生靈;口中念誦《大悲咒》,聲浪竟震碎了哪吒的火尖槍。托塔李天王見勢不妙,祭起玲瓏寶塔,卻見塔中射出的金光,在覺遠麵前化作朵朵蓮花,一一凋零。
    “眾生有難,貧僧願以身為盾。”最後一句偈語落下,覺遠的身體漸漸與佛首岩融合,皮膚化作岩石,袈裟化作岩紋,唯有雙目仍泛著慈悲之光。天兵們驚惶退去時,聽見石佛發出宏願:“若靈山百姓仍受水患,貧僧願永鎮此峰;若人間尚有疾苦,石佛便不瞑目。”話音落處,佛首岩的眼窩中再次流出清泉,卻比往日更甘甜,那是覺遠的慈悲淚所化。
    六、千年禪韻:山風長誦妙法經
    覺遠圓寂後,石佛峰有了新的奇觀。每逢暴雨傾盆,佛首岩的雙眼便會流出金色淚水,淚水所到之處,山洪自動分流;幹旱時節,佛掌泉的水會化作雲霧,飄向幹涸的田地。百姓們在峰下修建了“覺遠寺”,卻發現寺中佛像竟與石佛峰的天然石佛一模一樣,連眉間白毫的位置都分毫不差。
    百年後,有位雲遊的老和尚在石佛峰前打坐,夢見覺遠托夢:“貧僧從未離開,靈山的每塊岩石都是法身,每陣山風都是經咒。”老和尚醒來,發現石佛的岩縫中長出一株七葉菩提樹,樹葉上天然刻著《心經》全文。消息傳開,四方信眾皆來拓印葉紋,有人將拓片貼在屋中,竟能避災解難。
    如今,登石佛峰的石階共有九百九十九級,每級都刻著蓮花圖案。行至中途,可見當年覺遠與天兵戰鬥時留下的“佛掌印”——岩石上五個深深的指痕,仿佛他仍在推著護民的屏障。峰頂的佛首岩前,終年香火不斷,遊客們摸著溫潤的岩石,常能聽見若有若無的誦經聲,山風掠過岩縫,便化作“阿彌陀佛”的梵唱。
    最奇的是雷雨天,石佛的雙眼會發出金光,照亮整個靈山。曾有攝影師拍到震撼畫麵:金光中隱約可見僧影,袈裟飄動如覺遠當年抗洪時的模樣。山民們說,那是覺遠的法身還在守護百姓,隻要石佛峰不倒,靈山就永遠不會有大災大難。
    暮色中的石佛峰,輪廓漸漸與天際相融,佛首岩的嘴角依舊含著微笑,仿佛在說:“眾生皆苦,吾願為舟。”而環繞峰巒的雲霧,正似他當年未竟的袈裟,輕輕覆在每一寸土地上,覆在每一個仰望的人心裏——這便是覺遠留下的永恒道場,是石佛峰千年不熄的慈悲燈火。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