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石獅峰]
字數:4117 加入書籤
一、金獅降世:玄黃初判鎮山阿
混沌初開時,盤古左眼化作日月,右眼凝為星辰,睫毛墜落人間,竟在信州地界凝成一座奇峰:獅頭昂立東南,獅爪踏雲西望,獅尾蜷曲如鍾鼓,渾身布滿天然的鱗甲紋路,連鬃毛都根根分明,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山民們敬畏地稱其為“石獅峰”,卻不知這原是天庭鎮守北天門的“玄黃獅”的一縷精魄所化。
東漢建武年間,靈山深處的豺狼成災,常趁夜襲擊村落,叼走牲畜與孩童。北天門值守的玄黃獅俯瞰人間,見百姓在月下焚香,哭聲直透九霄,心下大慟:“鎮邪本是吾責,豈可視而不見?”遂瞞過守將,銜著玉帝親賜的“震山鈴”,化作金光墜入靈山。落地時獅爪踏在峰巔,竟將堅硬的花崗岩踩出五道爪印,震山鈴叮當落地,在獅口處凝成清泉,四季不涸。
“好個天生的鎮山之地!”玄黃獅甩動鬃毛,金光所及之處,豺狼虎豹皆伏地戰栗。它躍上獅頭岩,昂首發出第一聲怒吼,聲如滾雷,驚得山林鳥獸紛紛遠遁,連深潭中的巨蟒都浮出水麵,朝著石獅峰方向俯首。山民們從門縫裏望見金光閃耀的神獅,紛紛跪地叩拜,從此稱它為“靈山神獅”。
二、守土安瀾:鐵爪銀須護萬家
玄黃獅在獅尾岩下尋得天然洞穴,以神力開辟“鎮邪洞”,洞口以震山鈴為門,鈴上刻滿北鬥鎮魔符文。它白天臥在峰頂守望,鬃毛隨風雲變幻呈現金、紅、青三色——金色示晴,紅色預警,青色降雨。每當看見野獸靠近村落,便甩動獅尾,尾端的“雷火珠”便會射出光芒,如利箭般驅趕凶獸。
春播時節,見青壯們耕地艱難,玄黃獅竟主動伏身,讓山民們以其背為犁,獅爪踏過之處,硬土自動翻鬆,播下的種子還未發芽,便有露珠從鬃毛滴落,潤及根須。夏日暴雨,它蹲在村口,張開獅口吸走山洪,再化作細雨灑向梯田;秋收割稻,它用尾巴掃平田間雜草,連稻草都自動捆成整齊的草垛;冬雪封山,它趴在隘口,體溫融化積雪,為百姓踏出安全的山路。
最得孩子們歡心的,是玄黃獅用爪子在沙灘上畫的“鎮魔拳譜”。它教孩童們“獅子甩頭”“撲擊三式”,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嚇退野獸。當孩子們騎在它背上撒嬌時,它便閉上眼睛,任由小手掌揪扯鬃毛,喉間發出低低的呼嚕聲,像極了人間的大貓。
三、歲月如金:鈴音深處稻粱肥
如此守護十年,靈山一帶再無獸患,連最凶猛的吊睛白額虎,都遠遠繞開石獅峰。山民們在峰腳修建“鎮獅祠”,每逢初一十五,便以新收的稻米、自釀的米酒祭祀,香火繚繞中,玄黃獅常化作金光融入祠堂的石獅雕像,默默接受百姓的感恩。
某日,村落裏的李老漢抱著高燒的孫子來求,玄黃獅見狀,竟吐出震山鈴上的“鎮邪珠”,讓老漢煮水喂服。珠子在沸水中旋轉,竟浮現出藥草圖譜,指引人們去峰後采摘“獅耳草”——此草生在獅形岩縫中,葉片如獅耳,能治百病。病愈的孩童們從此稱它為“獅子爺爺”,每逢路過峰腳,便會摘朵山花插在石獅雕像的鬃毛間。
隨著聲名遠播,常有外鄉獵戶慕名前來,求神獅護佑。玄黃獅總是搖頭:“吾隻護靈山一方,然眾生皆需自護。”遂教獵戶們辨識野獸足跡,製作陷阱,又將震山鈴的符文刻在他們的獵刀上,從此外鄉獵戶進山,竟也能平安歸來。
四、天詔驚雷:金闕嚴威破霧來
東漢永和年間,玄黃獅正在峰頂觀星,忽見北鬥七星連結成“囚”狀,心知天庭已察覺它的行蹤。三日後,巨靈神率“三十六雷將”踏雲而來,手中托著玉帝金旨,聲如霹靂:“下界玄黃獅,私離神位,亂施神通,著即卸去神職,永鎮幽冥獄!”
山民們聞訊趕來,將石獅峰圍得水泄不通。李老漢的孫子如今已過而立,抱著自己的孫子跪在最前列:“神獅護了我們二十年,若要拿它,就先讓我們死在這獅爪下!”百姓們抬著新收的“獅牙稻”米粒飽滿如獅齒,得神獅鬃毛露水灌溉所生),堆在天兵麵前,哭聲震天。
玄黃獅輕舔李老漢的額頭,將震山鈴摘下,放在他手中:“莫怕,吾本是天地間一靈物,守護本是天性。”轉身對巨靈神拱手:“容我與百姓作別,自會隨你們回天。”卻在低頭時,以獸語告知最聰慧的獵人阿虎:“子時三刻,取吾藏在獅爪下的‘玄黃精魄’,嵌入峰巔岩縫。”
五、獅戰九霄:鐵骨銅鬃抗天威
紫微天網降下時,玄黃獅正臥在鎮邪洞前,任由百姓撫摸鬃毛。三十六雷將祭起“天罡雷鏈”,妄圖鎖住它的四肢,卻見它突然昂首,震山鈴發出萬道金光,將雷鏈擊成齏粉。“爾等可知,此峰乃盤古睫毛所化,吾與它本是一體?”玄黃獅甩動鬃毛,每根金毛都化作利刃,與雷將們的兵器相撞,火星四濺。
巨靈神大怒,揮起宣花板斧劈向獅頭,玄黃獅不躲不閃,獅口大張,竟將斧頭咬住。“老獅,你敢抗天條?”巨靈神的手臂被震得發麻。玄黃獅卻道:“天條若不護民,便是偽條!”說罷甩頭,巨靈神竟被甩得倒飛十裏,斧頭斷成兩截,落在峰腳化作“試斧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雷部正神見狀,祭出“五雷天罡鼓”,鼓聲震得山體搖晃。玄黃獅深知再拖下去靈山必毀,遂仰天長嘯,渾身金毛豎起,與石獅峰的岩紋共鳴。但見整座山峰發出金光,獅爪處湧出玄黃二氣,化作護山大陣,連天上的雲都被染成金色。
六、化石為獅:玄精凝魄護千劫
當第十七道“天刑雷”劈落時,玄黃獅的金毛已焦黑大半,震山鈴碎成三瓣。它望著山腳下跪求的百姓,忽然露出微笑——那是十年前初見孩童時的溫柔。“吾去後,峰即吾身,鈴即吾魂。”說罷,雙爪按在獅頭岩上,渾身漸漸石化,唯有額間的“玄黃精魄”,化作最後一道金光,注入峰頂的震山鈴殘片。
“獅子爺爺!”阿虎哭喊著撲向漸漸石化的神獅,隻見它的瞳孔化作兩顆黑曜石,永遠凝視著東南方的村落;鬃毛凝固成岩紋,卻在風雨中發出細微的鈴音;獅爪深深陷入岩縫,竟與山峰融為一體,形成“五爪護山”的天然奇觀。
天兵們見“人峰共生”已成,知道再難動搖石獅峰,隻得悻悻回天。臨行前,巨靈神望著石像歎道:“癡獸,你可知這一化,便是永墮凡界,再無重返天庭之日?”卻不知,石像的喉間,正回蕩著震山鈴的餘音——那是它留給人間的最後守護。
七、獅魂不滅:千年風雨刻征塵
三國時期,靈山遭遇百年一遇的山匪,千餘人馬氣勢洶洶而來。當匪首的刀劈向石獅峰時,石像眼中突然射出金光,吼聲回蕩山間,嚇得匪眾戰馬受驚,紛紛墜崖;唐代貞觀年間,高僧玄奘路過,見石像鬃毛間凝結的露珠能治眼疾,遂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石獅峰露,明目去翳”;宋代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夜宿鎮獅祠,夢見神獅踏雲而來,醒後在岩壁題下“金獅一吼萬魔驚,護得人間草木青”。
近代抗戰時期,日軍企圖炸毀石獅峰修建炮台,炸藥卻在石像前莫名失效,指揮官夜夢金獅怒吼,醒來發現軍刀上布滿爪痕,遂倉皇撤退;20世紀90年代,靈山遭遇強台風,其他山峰樹木倒伏,唯有石獅峰周圍十裏,樹木皆向石像方向傾斜,形成“萬木朝獅”的奇觀。
八、雲深獅影:鬆濤猶聞震山音
霜降,靈山景區的登山道上,導遊小王正指著遠處的獅形巨峰:“那就是石獅峰,岩體上的鱗甲紋路和獅爪印都是天然形成的,科學解釋是花崗岩風化所致,但我們當地人都說是神獅的化身……”
遊客們在“鎮獅祠”前駐足,撫摸著石像的鬃毛,感受著岩石上的天然紋路。一位來自北方的老人忽然落淚:“我爺爺說,當年逃荒到靈山,是神獅用鬃毛為他們指路,才找到這片樂土。”祠內的功德簿上,記滿了百姓的祈願:“求神獅護佑孩子平安”“願山林永遠青翠”。
暮色中,山風掠過石獅峰,竟傳來隱隱的獅吼聲——那是風吹過岩縫的自然聲響,卻讓人心生敬畏。石像的眼睛在夕陽下閃爍,仿佛下一刻就會甩動鬃毛,再次發出震山怒吼。
當最後一縷陽光消失,石獅峰的輪廓在夜色中愈發清晰,像一位永遠不會倒下的守護者。山民們知道,神獅從未離開,它的靈魂早已融入山峰,融入每一縷山風,每一滴清泉,每一片守護著他們的土地。而關於它的傳說,就像峰頂的震山鈴餘音,在靈山的雲霧中,在百姓的口耳間,永遠回蕩。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