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朝天龜]
字數:2310 加入書籤
一、神龜馱天:靈山雲海裏的千年守望
晨霧漫過三十六峰時,朝天龜峰總以一種憨拙又莊嚴的姿態浮出雲端。整座山峰由三塊層疊的巨岩構成,底部渾圓如龜腹,中部隆起的岩脊似龜甲紋路,頂部兩塊錯位的巨石活脫脫是揚起的龜頭與蜷曲的前肢。最奇的是龜頭頂端那株百年杜鵑,花冠如火焰,遠看恰似龜鼻噴出的瑞氣。
山腳下的老茶農王福生常指著峰說:“這龜活了千年,每到月圓夜,龜甲縫裏就滲銀光,那是石仙大師的護山符在發亮。”山風掠過龜甲縫隙,會發出“嗚嗚”低鳴,像極了神龜穿越時空的歎息。
二、石仙隱世:靈虛洞中的慈悲守護者
上古時期的靈山深處,有處“靈虛洞”終年蒸騰紫氣。洞內石榻上盤踞著石仙大師的法身——他銀發垂地,掌心托著顆流轉星輝的“補天石”。《靈山誌怪》載:“大師目含日月,足踏山河,揮手間頑石生蓮,張口時枯木逢春。”
某年臘月,靈山暴雪封山。石仙大師取洞壁鍾乳熬成瓊漿,化作千萬晶瑩雪蝶飛向村落。百姓飲下沾著蝶翼的雪水,凍傷的手足竟瞬間愈合。自此,靈虛洞口常年擺著石碗,盛著自動盈滿的“續命泉”。
三、孽龍作亂:濁浪滔天的血色劫難
卻說靈山河底沉睡著條黑鱗孽龍,每逢驚蟄便興風作浪。宋淳熙年間的驚蟄夜,黑雲如鐵壓城,孽龍掀翻二十裏河堤,濁浪卷著屋梁直衝朝天龜峰。守夜的樵夫驚恐目睹:龜峰西側的“護山鬆”被龍尾掃斷,火星濺入雲層,竟引來了九天雷劫。
石仙大師自岩穴踏雲而出,銀須怒張如瀑。他摘下腰間“定海神珠”拋向天際,珠子化作萬千鎖鏈纏住龍身;又以袖中拂塵掃過龜峰,原本斑駁的龜甲頓時金光大作。霎時天地變色,靈山河倒灌回河道,孽龍哀鳴著墜入深潭,龍鱗散落成滿山鋒利的黑曜石。
四、神龜化形:補天遺石的永恒守護
降伏孽龍後,石仙大師取昆侖玄石與靈山朱砂,以自身三滴精血調和,塑成神龜法相。他三指劃過龜背,岩紋便化作六十四道卦象;又以舌尖點化龜目,雙瞳瞬間湧出清泉,這便是如今龜峰腳下的“靈源井”。最後,大師將定海神珠嵌入龜甲,低語:“一鎮水患,二鎮邪祟,三鎮人心惶。”
當夜,整座龜峰轟然挺立。百姓次日驚見:龜嘴大張如拱門,吞吐著雲霧;龜爪下鎮壓著刻滿符文的“鎖龍石”,縫隙間還嵌著半截龍角。更奇的是龜甲凹陷處,每逢幹旱便聚成明鏡般的水潭,潭中倒影能照見百裏外的吉凶。
五、香火綿延:千年不絕的感恩圖騰
朝天龜峰下的“鎮龍廟”裏,石仙大師的金身手持龜形法器,神龜石像匍匐在側,龜背上堆滿祈福的紅綢。廟祝老周頭摩挲著龜甲紋路說:“民國廿三年發大水,廟門淹到梁頂,唯有這石龜始終浮在浪尖,馱著香案紋絲不動。”
每年驚蟄,四鄉八鎮會抬著三丈長的“龜燈”繞峰巡遊。竹篾紮成的龜殼綴滿琉璃,燭火搖曳時,峰影與燈影在河麵交疊,恍若神龜踏波而來。曾有攝影愛好者拍下奇觀:龜燈行至龜峰腳下,月光恰好穿過龜嘴,在地麵投出金色的“護”字。
六、秘境奇觀:造化天成的龜紋密碼
龜峰周遭藏著“九龜朝聖”的奇景:東側“臥龜岩”蜷在溪畔,龜殼上布滿苔蘚如翡翠甲;西側“探海龜”前肢伸向深穀,岩縫滲出的水珠似龜淚;山巔的“問天龜”昂首星空,每逢暴雨,龜背紋路便亮起幽藍熒光。
地質學家在此發現罕見的“疊層岩”構造,岩層褶皺與龜甲紋路驚人相似。但山民更信傳說:“當年石仙大師雕完主龜,抖落的石屑就成了這群小龜。”
七、今古共鳴:跨越時空的祥瑞印記
現代遊客總愛觸摸龜峰的“長壽紋”,孩童騎在龜爪岩上模仿神龜昂首。暴雨季,監測顯示龜峰東側山體鬆動,搶險隊卻發現裂縫間生出奇異藤蔓——根須纏繞成龜甲圖案,牢牢鎖住危岩。
文創店裏,朝天龜造型的茶寵、書簽琳琅滿目。最暢銷的是“龜息香”,點燃後煙霧從龜鼻孔嫋嫋升起,恍若神龜吐納。遊客陳小姐在峰頂留言:“摸著溫熱的龜岩,突然明白守護不是傳說,是石頭裏長出的永恒。”
暮色中的朝天龜峰鍍著金光,山腳下的鎮龍廟又飄起炊煙。賣葛根粉的阿婆吆喝:“喝碗龜峰泉泡的粉,石仙護你歲歲安!”山風掠過龜甲,傳來遠古的嗡鳴,仿佛千年前那場惡戰,仍在雲霧間靜靜流淌。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