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風波再起

字數:6516   加入書籤

A+A-


    劉墉接過試卷,細細翻看,時而皺眉,時而點頭。片刻後,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王大人,你這發現確實重要。此試卷文風獨特,關鍵處卻又出錯,絕非偶然。隻是要查清這試卷背後之人,恐怕並非易事。”
    王傑點頭稱是:“我也深知其中困難,可如今這是最關鍵的線索,無論如何都要查下去。隻是那些權貴子弟和考官相互勾結,銷毀了不少證據,給調查帶來諸多阻礙。”
    劉墉微微沉思,緩緩說道:“既然他們銷毀了明麵的證據,那我們就從暗地入手。這京城之中,必定有人知曉內情,隻是畏懼那些權貴,不敢開口。我們得想辦法找到這些人,讓他們願意站出來作證。”
    王傑麵露難色:“話雖如此,可這些人顧慮重重,要讓他們開口談何容易。”
    劉墉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王大人不必擔憂。我們可以先放出風聲,就說朝廷此次徹查科舉舞弊案決心已定,絕不姑息任何涉案之人。同時,暗中派人去接觸那些可能知曉內情的人,許以一定的保護和好處,讓他們放下顧慮。”
    王傑聽後,眼前一亮:“劉大人此計甚妙!如此一來,或許能打破這僵局。”
    就在此時,甄平匆匆走進書房,在劉墉耳邊低語幾句。劉墉臉色微微一變,轉頭對王傑說道:“王大人,剛收到消息,和珅他們那邊似乎有了新動作。他可能在想辦法幹擾我們的調查,我們得加快行動了。”
    王傑神色凝重地點點頭:“好,我這就回去安排。一定要在他們有所動作之前,找到更多有力證據。”
    王傑離開劉墉府後,立刻回到自己府邸,與阿桂、朱珪、錢灃等人商議對策。眾人聽聞劉墉的計劃後,紛紛表示讚同,並各自領命,準備按照計劃行事。
    而王傑自己,則繼續從那份可疑試卷入手,順著線索深挖下去。他派人多方打聽,終於得知這份試卷出自一位名叫孫啟年的考生之手。可當王傑派人去尋找孫啟年時,卻發現他早已不知所蹤。
    “看來,他們已經察覺到我們在調查這份試卷,把孫啟年藏起來了。”王傑眉頭緊皺,心中暗暗思索對策。
    就在王傑一籌莫展之際,錢灃那邊傳來了好消息。他找到了一位曾在考場幫忙的小吏,此人知曉一些關於那份試卷的秘密。
    王傑得知後,立刻將那小吏帶到了劉墉的麵前。那小吏嚇得渾身發抖,臉色蒼白,見到劉墉後,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人饒命啊,小人隻是奉命行事,實在不敢隱瞞呐!”
    “你最好老實交代,這科舉舞弊到底是怎麽回事!”劉墉一臉威嚴,怒視著麵前被押來的小吏。
    小吏嚇得渾身發抖:“大……大人,我……我招。此次科舉舞弊,是一些權貴子弟事先買通了考官,考官在閱卷時故意給這些子弟的試卷打高分。那份特殊的試卷,就是其中一個權貴子弟的,隻是在傳遞過程中出了些差錯,才被發現了破綻。”
    劉墉追問道:“還有哪些人參與了此事?你若敢有半句隱瞞,休怪我不客氣!”
    王傑趕忙扶起小吏,和聲悅色地說道:“你不必害怕,隻要你如實交代所知之事,本大人和劉大人定會保你周全。”
    小吏戰戰兢兢地說道:“二位大人,那份試卷是一位考官偷偷塞給小人的,讓小人務必找機會放到考場裏。小人當時也不知是怎麽回事,隻知道照做能拿到不少銀子。後來聽說科舉出了事,小人才知道害怕。”
    王傑心中一喜,趕忙追問:“那你可知道是哪位考官?他為何要這麽做?”
    小吏搖搖頭:“小人真不知道是哪位考官,隻記得他身材肥胖,臉上有顆大黑痣。至於為何這麽做,小人也不清楚。”
    正在王傑好不容易,事情總算有了些眉目時候。可世事難料,往往事與願違。
    這天,王傑正全神貫注地查看案卷,手下慌慌張張地跑來報告:“大人,大事不好!那個關鍵證人,就是招供的小吏,被人暗殺了!”
    “什麽!”王傑猛地一拍桌子,怒發衝冠,“肯定是和珅幹的,這家夥狗急跳牆,妄圖徹底掩蓋科舉舞弊案的真相。”
    師爺在一旁趕忙勸道:“大人,和珅此次來勢洶洶,您務必小心啊。” 王傑眼神堅定,冷哼一聲:“哼,他越是這般,我越要徹查到底!絕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此時,劉墉聽聞關鍵證人小吏被暗殺的消息,深知此案愈發棘手,卻也激發了他骨子裏的鬥誌。他即刻趕到王傑處,神色凝重地說:“王大人,此事透著古怪,他們竟敢公然暗殺證人,可見心虛到了極點,我們絕不能就此罷手。”
    王傑麵露難色,點頭道:“劉大人所言極是,我正打算從其他方麵入手,深挖線索。雖說這小吏死了,但他之前的口供裏或許藏著我們沒注意到的關鍵信息。”
    二人遂重新仔細研讀小吏的口供,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劉墉一邊看,一邊自言自語:“這小吏提到一個臉上有黑痣的胖主考,當時我們卻忽視了此人,如今看來,這或許是個突破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傑眼睛一亮,順著劉墉的話說道:“劉大人說得有理,當時一心隻盯著小吏的招供,竟忽略了這號人物。既然小吏已死,那這胖主考說不定就是破局的關鍵。”
    二人立刻著手調查這個臉上有黑痣的胖主考。王傑憑借在官場多年積累的人脈,很快打聽到這位胖主考姓吳,乃是新近調任到吏部的一個侍中,住在京城的一處別院裏。劉墉和王傑商議後,決定親自前往別院探個究竟。
    到了別院,隻見大門緊閉,周圍看似平靜,卻隱隱透著一股詭異的氣息。王傑上前叩門,許久,才有個家丁模樣的人小心翼翼地打開門。
    王傑表明身份,那家丁一聽,臉色瞬間變得煞白,結結巴巴地說:“大……大人,我家老爺……出門去了。” 王傑心中起疑,哪有這麽巧的事,剛查到這兒,人就出門了?他和劉墉對視一眼,劉墉微微點頭,二人帶人直接邁步走進院子。那家丁想阻攔,卻又不敢,隻能在一旁幹著急。
    在院子裏搜查一番後,他們發現書房的桌子上還攤著一封信,信上的內容隱約提到科舉舞弊之事,且提及要和某人在城郊的一處廢棄寺廟碰頭。王傑和劉墉相視一笑,覺得這是個絕佳的機會,隻要在寺廟守株待兔,說不定就能揪出幕後主謀。
    夜幕降臨,城郊的廢棄寺廟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陰森。王傑和劉墉帶著幾十個親兵,悄悄地埋伏在寺廟周圍。等了許久,終於聽到一陣腳步聲傳來。隻見幾個黑影鬼鬼祟祟地走進寺廟,其中一個身形肥胖,借著月光仔細看去,臉上果然有顆黑痣,正是他們要找的吳主考。
    就聽吳主考低聲說道:“如今那小吏一死,王傑和劉墉必定不會善罷甘休,我們得趕緊想個法子應對。”旁邊一個尖細聲音的人說道:“怕什麽,隻要咬死不承認,他們能奈我們何?” 王傑一聽,這還了得,一聲令下,眾人立刻衝進寺廟。那幾個黑影嚇得癱倒在地,吳主考更是臉色慘白如紙。王傑怒喝道:“你們還有何話說!這科舉舞弊案,證據確鑿,你們竟敢如此膽大妄為!”
    吳主考嚇得渾身發抖,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一些權貴指使他們暗中操作科舉舞弊的全過程。原來,一些權貴們想要幫他們的子弟在科舉中高中,便指使吳主考等人篡改試卷、操縱名次。而暗殺小吏,也是他們怕事情敗露,下的毒手。
    王傑和劉墉拿到口供後,立刻進宮麵聖。乾隆帝聽聞此事,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涉案人員嚴懲。至此,這樁轟動一時的科舉舞弊案,在王傑和劉墉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於天下。
    然而,一樁未平,另一樁大案又浮出水麵。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曾任浙江鹽道、兩淮鹽運使的柴楨虧缺庫銀案發。柴楨在浙江鹽道任職十三個月虧缺庫銀十七萬兩,任兩淮鹽運使半年又截留庫銀二十二萬兩。
    這等膽大妄為的行徑,讓乾隆帝再次龍顏大怒,下旨將柴楨處以極刑。於是在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初,杭州城的刑場上,柴楨被當眾處決。消息傳到京城,朝堂上下一陣唏噓。
    在阿桂府中,阿桂麵色凝重,對來訪的劉墉說道:“劉大人,這柴楨雖已伏法,可這案子似乎並未就此了結,聽說柴楨審訊時供出了浙江巡撫福崧貪腐之事。” 劉墉微微點頭應道:“我也聽聞了,福崧竟敢利用職權向柴楨婪索金銀、扣發派辦物件價銀,這消息若坐實,朝野必定震動。”
    阿桂目光一閃:“劉兄,這或許是個打擊和珅勢力的好機會。福崧與和珅關係密切,若能坐實福崧貪腐,和珅必定元氣大傷。” 劉墉眼中閃過一絲光亮:“桂中堂所言極是,那我們便聯手徹查此案,絕不能讓和珅等人逍遙法外。”
    劉墉和阿桂商議後,決定派禦史錢灃、戶部尚書董誥前去浙江,從福崧與柴楨的往來賬目入手。
    在浙江鹽道衙門,錢灃看著堆積如山的賬本,對手下說道:“大家仔細查閱,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一位下屬翻著賬本,疑惑道:“錢大人,這賬麵上看似都是正常商業往來啊。” 錢灃皺眉思索片刻:“再仔細查查,福崧如此謹慎,不會輕易露出馬腳,這些看似正常的賬目說不定大有文章。”
    過了幾日,一位負責查閱兩淮鹽運使衙門賬本的官員匆匆趕來:“錢大人、董大人,我們發現了一些可疑賬目,表麵正常,但經過詳細調查,很可能是福崧婪索財物的證據。” 錢灃拍案而起:“好,看來我們的方向沒錯,繼續深挖。”
    福崧得知錢灃和董誥在調查自己,頓時慌了神。他叫來心腹,低聲吩咐:“快去把那些重要賬本燒毀,還有,警告那些知曉內情的人,要是敢亂說,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然而,福崧的一舉一動早被劉墉和阿桂安排的人監視著。就在福崧的手下準備燒毀賬本時,劉墉派去的人一擁而上,將其當場抓住,交給了董誥。 董誥看著被抓住的人,冷笑道:“福崧啊福崧,你這是做賊心虛啊。你那點心眼,怎能是劉墉的對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福崧見銷毀證據不成,決定在朝堂上狡辯。朝堂之上,當錢灃和董誥奏明乾隆之後,福崧一臉委屈地說:“陛下,那些賬目都是正常的公務開銷,是柴楨為了誣陷臣而故意編造的啊。” 乾隆聽後,猶豫地說道:“福崧身為巡撫,治理一方,若無確鑿證據,輕易定罪恐引起其他官員不滿。”
    這時,錢灃站了出來:“陛下,臣平日裏對官員貪腐行為多有調查,對福崧所作所為早有耳聞,這裏有一份詳細調查報告,其中不僅有福崧與柴楨往來的證據,還有他在浙江任職期間其他貪腐行為的記錄。” 乾隆帝看完報告,大為震驚:“竟有此事!來人,將福崧革職拿問,命錢灃、董誥繼續深入調查。”
    福崧被革職後,和珅坐不住了。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在自己府中來回踱步,對心腹黨羽說道:“福崧一旦招供,我必定受到牽連,你們快去,一方麵在朝堂上為福崧求情,就說他或許是被冤枉的,請求陛下從輕發落;另一方麵,暗中威脅那些可能指證福崧的證人,讓他們改變口供。”
    劉墉和阿桂察覺到和珅的小動作後,劉墉氣憤地說:“和珅這是公然幹擾調查,我們必須加強對證人的保護。” 阿桂點頭:“沒錯,將證人轉移到安全地方,派可靠士兵日夜看守,同時加快調查進度,盡快坐實福崧罪行,讓和珅無從下手。”
    在調查過程中,顒琰找到劉墉,悄悄說道:“劉大人,我利用皇子身份收集了一些福崧貪腐的民間傳聞,或許對調查有用。” 劉墉感激道:“多謝殿下,殿下深知貪腐之害,隻有鏟除這些貪官,大清才能長治久安。”
    隨著調查深入,福崧的罪行越來越清晰。劉墉和阿桂將調查結果呈遞給乾隆帝,乾隆帝看完後,怒不可遏:“福崧如此膽大妄為,必須嚴懲!”
    雖然福崧的結局在這一年並未最終定論,但他因貪腐問題被調查審理,已經讓朝中風氣為之一振。而劉墉、阿桂、王傑、錢灃、董誥等人與和珅之間的鬥爭,也愈發激烈起來。
    和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決定加大對劉墉、阿桂等人的打壓力度。尤其對朱珪,借顒琰參與調查之名參奏朱珪慫恿嘉親王參與黨爭。
    乾隆帝看到和珅的奏折,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慮。朱珪乃是朝中重臣,向來以清正廉明、忠君愛國著稱,說他慫恿皇子參與黨爭,實在讓人難以輕信。但和珅言辭鑿鑿,又不得不讓乾隆帝有所考量。
    乾隆帝將奏折遞給劉墉,麵色凝重地問道:“劉墉,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珅參奏朱珪慫恿顒琰參與黨爭,這可不是小事。”
    劉墉接過奏折,認真閱讀下好之後,劉墉心中明白,這是和珅的又一陰謀,意在打壓異己,削弱清流派的勢力,至於如何應對和珅劉墉一時還沒有合適辦法。而朱珪朱石君的命運將會如何,也是個未知之謎……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