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子出行
字數:7919 加入書籤
李隆基最煩的就是大臣低頭不語,臉色微微一變直接點名吉溫
“吉溫!你說!”
吉溫嚇了一跳連忙出列雙腿一哆嗦就跪在了地上,頭貼地屁股朝天說道:“微臣不知!”
李隆基一聽瞬間臉陰了下來然後點名羅希奭。
“羅希奭!你說!”
羅希奭慌慌張張挨著吉溫跪倒在地顫顫巍巍地說道:“臣愚鈍!一切有陛下聖裁!”
李隆基徹底火了拍著龍案說道:“聖裁!聖裁!什麽事都讓朕處理要你們何用?來人把這兩個蠢貨亂拉出去庭杖,打死為之。”
吉溫和羅希奭一聽頭如搗蒜不停的磕頭,並且口中不停的說道:“陛下饒命!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說話見大殿之外四五個甲士手持軍棍進了大殿,一旁的高力士一看連忙勸阻說道:“陛下息怒!殺了二人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有損陛下聖名,請陛下三思啊!”
李隆基其實也是一時衝動,其實他說完就後悔了,還好高力士及時攔住給了李隆基台階。
李隆基揮了揮手讓甲士退了出去,吉溫和羅希奭早已經嚇得全身發軟了。
李隆基穩了穩情緒說道:“隻有大將軍才是忠臣啊!”
大殿再一次安靜下來,李隆基看了看眾人發現已經沒有人可以問了,李林甫和李適之本來是執法者,現在到好都成了犯罪嫌疑人,總不能讓他們兩個出來說吧,這不是鬧笑話嗎?
就在李隆基扶著額頭想著如何收場的時候一個聲音在大殿上響了起來。
“陛下!臣有話要說!”
李隆基抬頭一看說話的竟然是李倓,心裏本來一陣驚喜瞬間又涼了半截。但是又沒有其他好的辦法,隻能死馬當成活馬醫,先聽聽李倓說什麽。
李隆基不緊不慢的說道:“倓兒!你想說什麽?”
李倓躬身一禮說道:“陛下!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
“哦?是嗎?”李隆基疑惑的問道。
李倓說道:“陛下!律法以立,有人犯法自然需要依法追究,不然律法將形同虛設,同時也無法震懾群臣;但是眾臣嘔心瀝血為國操勞也是事實,所以臣認為對眾臣依法懲處,然後陛下出麵特赦,這樣以來及維護了律法威嚴,同時也彰顯了陛下的仁慈之心,這樣天下人就不會說律法有失公允,而群臣也會感念陛下大恩,最重要的是為我大唐積福。”
其實這事根本就不複雜,隻是雙方隻不過騎虎難下而已。
李倓這個中間人在中間這麽一攪和大家都好了。李林甫獲得了削弱打壓李適之的目的,李適之把李林甫拖下水出了一口氣惡氣又保住自己和兵部官員,李隆基同樣也獲得了群臣的感恩效忠之心。
皇帝特赦這東西自古有之,特赦不僅針對特權階級也針對底層百姓,古代有很多皇帝都有大赦天下的行為,很多底層百姓因為趕上皇帝大赦天下而活命,趕不上隻能說你命不好,所以大赦天下是一種針對所有階層的相對公平的帝王行為。
因此皇帝大赦天下不會引起各階層的抵觸。當然了你如果一脖子強筋,非的說皇帝大赦天下天下不合理隻能說你不是人類。
最近美國總統拜登好像就用了總統的特赦權利免了自己兒子的罪。
李隆基雙眼放光看著李倓忍不住說道:“彩!”
大殿之上的眾人也紛紛表示讚同,同時各種各樣的目光投向了李倓。
李隆基回了內殿就對高力士說道:“力士!我現在終於肯定你調查的結果了,看來上次和親的事十有八九就是是建寧的手筆。”
高力士一聽瞬間有些擔心起來說道:“建寧郡王不過是小孩子性情,可能是一時頑劣。”
李隆基聽高力士說完會心一笑說道:“你個老東西!你想多了!朕高興還來不及呢!”
高力士愣了一下隨後說道:“老奴慚愧!”
李隆基也不在意沉思了一下說道:“力士你覺得朕是否需要給他安排點事做呢?”
高力士一聽想了想說道:“陛下!建寧郡王還小,能力有但是心性未必成熟,給他重任未必是好事,以老奴的意思還是等等為好,或者實在不行就將其外放曆練,曆練好了再招回來委以重任,他如果待在長安未必是好事。”
李隆基聽高力士說完沉思了起來,過了一會說道:“嗯!你說的很對,不過朕還是想單獨和他聊聊,你派人去傳個話,楊太真想去華清池小住一段,朕要陪他一起去,讓他們一起陪同。”
高力士一聽本想陛下不是每年十月才去華清池嗎?但是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老奴遵命!”
李倓剛到家屁股還沒碰到凳子李隆基的旨意就到了。
傳旨的就一個小宦官,並且還是李隆基的口諭。
李倓接了口諭就有些迷糊了,他不明白李隆基和楊太真去幽會為什麽要讓自己和楊悅陪同。
說真的李倓根本不想去華清池,因為華清池位於驪山,距離長安有六十多裏多裏,大熱天的這樣折騰李倓是一點都不願意,但是君命難違,李倓隻能接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事對於別人來可能是一種恩寵,但是對於一直想保持低調的李倓來說一點都不喜歡。
李倓送走傳話的小宦官以後對著自己的嘴巴就是一巴掌,都怨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讓你旁聽你就旁聽怎麽那麽多廢話呢?現在好像被盯上了。
李倓苦惱但是楊悅卻歡天喜地,甚至整個楊府都張燈結彩慶祝,甚至為了楊悅的這次出行根據公主的標準安排了儀仗。
到了出行的日子,當李倓到達長安明德門的時候被眼前的天子儀仗驚呆了。
隻見整個南門人頭湧動、彩衣飄飄、旗幟遮天蔽日,隨行護衛穿的明光鎧熠熠生輝晃得人睜不開眼,現在明德門往前看不到隊頭,向後看不到隊尾。
說真的李倓雖然來大唐十幾年了,但是一直龜孫在景龍觀,天子出行儀仗還是第一次見。
李倓終於明白了當年項羽和劉邦看到秦始皇出行儀仗時為什麽會失態了。
天子出行儀仗又稱為“鹵薄”,其中根據出行的目的和場合,儀仗隊的規模、形製、護衛、隨員、儀仗、服飾、隨行樂隊都有嚴格的規定。
天子出行儀仗有三種規格分別是大駕、法駕和小駕,其隨行護衛大駕由公卿引導,大將軍隨車護衛,法駕由京城長官引導,小駕則由執事尚書一人侍從。
儀仗隊不僅用於保護皇帝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通過其規模和形式來彰顯皇帝的威嚴和恩威。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大駕光臨一詞來迎接上門的客人,因為“大駕”指的就是皇帝。
還有“法架”這個詞,因為受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裏麵丁春秋出場的段子“星宿老仙,法駕中原”的影響,以及影視劇邪惡巫師出場用“法架”這個詞,所以一直認為“法架”是道士或者和尚出行專用詞或者說是一個貶義詞,其實用“法架”說明了這個人的野心,同時又有餘地,畢竟上麵還有個“大駕”。
隨行人員很多,天氣又熱,六十多裏的路程竟然磨磨唧唧走了三天,整個出行人員除了李倓一肚子怨氣,其他的皇親貴胄卻毫無怨言,因為不是什麽人都可以陪同皇帝出行的。
到了驪山清華池天已經黑了,李倓腳還沒粘地李隆基的口諭又到了,讓他帶著楊悅立刻去長生殿見駕。
李倓見到李隆基的時候,李隆基穿了一身常服正和一宮裝美人嬉笑,服侍的人隻有高力士。
李倓雖然沒有見過楊玉環,但是他敢肯定美人絕對是楊玉環,因為能讓李隆基大熱天,勞師動眾跑到驪山的恐怕隻有楊玉環了。
李倓是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楊玉環,楊玉環確實是個美人,但是也不是說美到讓人神魂顛倒的地步。
楊玉環年紀大約二十五六歲,身高大約165左右,體重可能有140,肌膚白皙,體態豐腴,臉型圓潤,看起來溫柔多情,確實很符合唐朝人的審美標準。
但是在李倓眼裏隻有像楊悅這種胸大腰細腿長,看著偏瘦摸起來卻肉感十足的女人才是他的審美標準,最主要的是楊悅性格和他的脾胃。
人前大家閨秀,舉止得體,人後小家碧玉,婉約可人。床上奔放的像個小野馬,下了床溫柔的像個小貓咪。
楊玉環能把李隆基迷的神魂顛倒,不可能隻是因為楊玉環的外貌,能進皇宮的女人那個不是萬中挑一,誰有膽子把一個長的歪果裂棗,長的跟如花的女人獻送進宮裏,那他是活膩歪了。
其實從李隆基所有喜歡的女人也可以看出,李隆基喜歡楊玉環很多原因是誌趣相投。
譬如趙麗妃是個舞姬,武惠妃彈的一手好琵琶,而楊玉環是個音樂家、舞蹈家。
李隆基雖然是個帝王,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是個音樂家。帝王雖然富有四海但是也是孤獨的,他能夠遇到一個和他共鳴的女人他肯定是魂不守舍。
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李瑁娶妻李隆基不可能不見自己兒媳的,當時李隆基也沒表現出對楊玉環的癡迷。直到兩年以後武惠妃死了,李隆基鬱鬱寡歡,後宮數千人,無可意者。又過了三年李隆基才看上楊玉環。
根據野史所述高力士看透了李隆基的心思,並且他也知道楊玉環懂音律、善舞。高力士為了他的好基友李隆基,於是就安排楊玉環進宮給李隆基獻舞。
隻能說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
楊玉環不愧是音樂家、舞蹈家,她第一次聽《霓裳羽衣曲》竟然聞曲而舞,而李隆基也徹底被楊玉環的舞姿給迷住了,隻恨自己咋沒有早點發現楊玉環是自己的知音,要不然那裏輪到自己的兒子捷足先登。
從此李隆基就得了相思病,然後不顧倫理也要把楊玉環搞到手探討人生。
李倓和楊悅給李隆基行了禮,李隆基哈哈一笑說道:“免禮!快見過楊太真!”
李倓和楊悅又對著楊玉環行了禮,楊玉環連忙起身,微聲細語說道:“都是自家人何必拘禮呢!坐下說話!”
李倓和楊悅連忙說道:“謝楊太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倓和楊悅走到旁邊的一個桌案挨著坐了下來。
待李倓和楊悅坐定,楊玉環就仔細打量了一下二人,隨後“啊”的驚叫了一聲。李隆基一聽連忙問道:“玉環!你怎麽了?”
楊玉環回過神微微笑了笑說道:“三郎!玉環沒事!隻是遇到了一件奇事!”
楊玉環沒事李隆基才安心下來問道:“什麽奇事?”
楊玉環於是小聲對李隆基說道:“我發現建寧郡王相貌和你年輕時的那幅畫像太像了!所以剛才嚇了一跳!”
李隆基一聽瞬間笑了起來說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奇事呢,這事我和力士早都發現了!”
李隆基說完摸著下顎的胡須有些寵溺的看著李倓,就好像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楊玉環看了看李隆基神情微微笑了笑說道:“三郎!不知道為什麽我看到楊太府家小娘子就覺得特別親切,就像親人一樣。”
李隆基嗬嗬一笑說道:“你們本來就是同族呀!你們家祖上是弘農楊氏,楊太府祖上也是弘農楊氏。”
楊玉環一臉吃驚的說道:“原來如此呀!我說呢看著怎麽那麽親切呢!三郎!作為族人,我哪裏正好有幾件女子用的物件我想送給小娘子做賀禮怎麽樣。”
李隆基一聽微微一笑說道:“好!”
李倓聽到楊玉環這樣說,不得不說就楊玉環這善解人意的性格李隆基如何能不喜歡。
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一書中,寫了發生在李隆基和楊貴妃之間的一則天寶年間趣事:這李隆基喜歡下圍棋,於是就經常找人對弈,但是李隆基棋品不太好,就是輸不起,輸了就開始生氣發火。
有一次李隆基和一個李姓的親王對弈被對方殺的狼狽不堪,李隆基眼看就要輸掉棋局,而這時候在一旁觀棋的楊玉環看李隆基臉色不好又遲遲不落子,知道李隆基可能就要輸了。於是楊玉環就不經意把手裏抱著的一個康國進貢的哈巴狗放到了棋盤旁邊,這哈巴狗沒了束縛就一下子竄到了棋盤上,然後把棋盤上的棋子弄的亂七八糟。
楊悅腦瓜子也機靈,一聽連忙起身說道:“楊悅謝楊太真!”
楊玉環走到楊悅身邊拉住了楊悅的手笑道道:“不用客氣!我也就比你年長幾歲!你叫我阿姐就可以了!”
在場的所有人對於楊玉環的話並沒有多大反應。
但是李倓卻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腦子瞬間嗡嗡的,心道:我日你大爺的,我這以後到底是喊李隆基爺爺還是喊哥呀?
這事以現代人的立場確實理解不了,但是在古代兒子都可以娶自己後媽,做爹的娶自己的兒媳婦都是常事,曆史上爺孫娶姐妹的事都有很多。
所以我們看待曆史事件不應該以現在的視角去評判古人的對與錯,正確的認知是把自己置於當時的環境中去分析判斷,這樣才會客觀公正。
李隆基看楊玉環和楊悅離開於是對高力士說道:“力士!你跟著去看看如果東西太多你幫著拿一下。”
高力士瞬間明白於是說道:“老奴遵命!”
李隆基等高力士離開後說道:“倓兒!殿內太悶了!你陪我出去走走。”
李倓連忙起身說道:“臣遵命!”
李隆基微微笑了笑說道:“以後我們兩個沒有外人的時候隻論爺孫!不論君臣!”
李倓一聽大喜,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隻是他不明白李隆基為什麽會這樣,自己也沒做什麽很特別的事啊,這驚喜來的太突然了。
“孫兒知道了!”
李隆基前麵走李倓就後麵跟著,當李隆基到了大殿門檻的時候李倓追了兩步,然後伸手扶著李隆基過了門檻。
不知道李倓是有意還是無意,但是李隆基這個滿頭白發的帝王一瞬間有一種由心而發的感動。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