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驚嚇

字數:8371   加入書籤

A+A-


    自從楊悅嫁過來以後,李倓發現楊悅不像以前那麽小女生脾氣了,做事真的很像一個女主人,對於這些李倓很滿意。果然是出身名門,即便嬌生慣養,但是日常的耳濡目染也會讓她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
    李倓嚐了一口孜然羊肉對楊悅說道:“你做的?”
    楊悅點了點頭說道:“是的!你咋嚐出來的?”
    李倓嘻嘻一笑說道:“鹽放的多了!”
    楊悅有點氣惱說道:“你嘴太刁了,真難伺候!”
    李倓笑了笑說道:“我哪裏難伺候了?”
    楊悅說道:“太鹹就不要吃了,以後還是你自己做吧,或者找別人做,免得你嫌棄。”
    “不!還是你做吧?我喜歡吃你做的?”
    “為什麽?我做的又不好吃。”
    “我做我需要花時間、花力氣做,還要煙熏火燎,更何況我找別人別人未必給我做,有個給我做飯吃的,我還有什麽可以嫌棄的。”
    楊悅笑了說道:“你的腦袋到底怎麽長的,不管什麽壞事到了你這裏都是成了好事。”
    李倓嘻嘻一笑說道:“這叫唯物主義辯證法,萬事萬物沒有絕對隻有相對,好事壞事的根本區別是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
    楊悅懵了。
    “我腦子有點暈,理解不了。”
    “錢丟了是好事還是壞事?”
    “壞事!”
    “丟的錢被一個快要餓死得人撿到了是好事還是壞事!”
    “好事!”
    “那你說丟錢這事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
    “從你自己的角度來說是壞事,但是換一下位置,然後站到那個快餓死的人的角度就是好事。”
    “我明白了!”
    “孺子可教也!”
    “滾!”
    “嗬嗬!吃飯不說了!”
    楊悅看了看李倓,然後起身從李倓對麵悄悄走到李倓一側挨著李倓坐下。
    “娘子!鬼鬼祟祟做甚?”
    楊悅沒接李倓的話茬而是問道:“今天阿耶著急叫你去何事?”
    李倓不想說,但是想了想還是把事情經過說了一下,隻不過他把李亨讓他和楊悅離婚的事省去了。
    楊悅聽李倓說完,臉就開始晴轉多雲。
    “我阿耶怎麽能這樣呢?我的回去一趟,我的好好說說他。”
    “說他做什麽?他又沒做錯什麽?”
    “還沒做錯呀!以前他就把王鉷表哥得罪了,現在怎麽又開始對付親戚了,整天想著往上爬,一點都不顧及親情。”
    “剛和你說要換位思考,你一會就忘了,從你阿耶的角度出發他沒有做錯。”
    “為什麽?”
    “你阿耶是禦史中丞對吧?”
    “是!”
    “禦史中丞的職責是什麽?”
    “監察百官!”
    “皇甫惟明和韋堅私下密謀是不是事實!”
    “是!”
    “那你阿耶做錯什麽了?”
    “那他也不應該倒向李林甫啊!”
    “韋堅他們排擠他,他不倒向李林甫他倒向誰?”
    “他就不應該接受李林甫給他安排的官職!”
    “他不接受,還有別人接受!結果是一樣的。”
    “啊!煩死了!說不過你!我阿耶做了什麽好事遇到你這樣的女婿!”
    “你應該說我積了什麽德遇到這麽睿智的夫君!”
    “切!小樣!看把你能的!”
    李倓嘿嘿笑了笑說道:“不過你要是想回去看看也行,你和他說一下做事低調,萬不可過分張揚,做事難得糊塗。”
    “就像你一樣裝瘋賣傻!”
    “完全正確!”
    “切!你最近好像也不怎麽裝瘋賣傻呀!似乎行事還很高調!”
    “我那是給聖人看的!讓他把我放出去!長安這地方太危險,我還是早點離開的好!”
    楊悅一聽就不樂意了。
    “你是不是還是心心念念去安西!”
    “沒辦法!我不離開這裏早晚得死在長安,說不定李林甫已經開始注意我了。”
    “那我怎麽辦!”
    “隻要我沒事!你就是安全的!”
    “你明白我不是這意思!”
    “唉……”
    李倓長歎了一口氣。難消美人恩,溫柔鄉是英雄塚,古人誠不欺我!
    李倓沒法隻能將事情擱置。
    楊悅則在月底回了一趟娘家,除了將李倓的告誡轉述了一下也沒有提其他的事,但是楊慎矜卻沒把李倓所說得當成一回事。
    楊慎矜認為李倓確實有些小聰明,但是有點沒大沒小,以前二人是君臣,李倓說什麽自己應了那是君臣之禮,但是現在你是我女婿,你整天對我指指點點的,你讓我臉放哪裏,因此根本就不理睬。
    其實李倓則沒在意楊慎矜能不能聽進去,自己做了,成與不成那隻能看他的命,好言難勸該死的鬼,自己如果整天糾結於得失太累了。
    接下來幾天朝廷表麵上沒有再發生什麽大事,但是至於私底下有沒有什麽勾當誰也不知道了。
    因為楊悅看的嚴,李倓一直在郡王府憋到了月底,一直到了月底楊悅回娘家,李倓才從郡王府偷跑了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倓上午在鬥雞場玩了半天,下午就跑到金鳳樓去找他的老情人達奚盈盈。
    老情人見麵肯定是幹柴撞烈火,至於怎麽撞的就不說了,隻不過讓李倓氣惱的是正在興頭上卻被尤淩找了過來。
    當時李倓差點嚇死了,還以為是楊悅回來了,一口氣跑回王府,回了王府才知道根本不是楊悅從娘家回來了,原來是李隆基口諭讓他進宮。
    李倓扶著大門,氣喘籲籲地看著永遠麵無表情的尤淩,恨鐵不成鋼地說道:“你怎麽不早說是讓我進宮的呀!”
    尤淩麵無表情的說道:“主子你也沒問呀!”
    李倓有氣無力地說道:“我靠!我不問你就不說了嗎?”
    尤淩不知道怎麽回答了。
    李倓靠著門框休息了一會說道:“記著以後我不問不代表你不說,你再這樣搞我幾次,你見不到你小主子了,明白嗎?”
    “主子!屬下明白了!”
    “去給我準備轎子!我要進宮!”
    “屬下遵命!”
    從生物學角度出發,男人都是這樣的,家裏就是長的和天仙一樣,也擋不住他跑出去玩耍。
    興慶宮李倓這是第二次來,上次李倓去的地方是勤政務本樓,但是這次帶路的宦官並沒有帶李倓去勤政務本樓,而是把李倓帶到了南熏殿。
    南熏殿是李隆基退朝後休息的地方,平時也做辦公之用,偶爾會作為接見親信大臣的地方。
    李倓到了殿外就停下了,然後門口的一個小宦官就進去通報。
    小宦官剛進去就從裏麵出來了一個人身材高大的陌生人,身形比李倓還想高,身高差不多有一米八多,這人年紀大約四十多歲,雖然相貌不錯,但是給人十分猥瑣的樣子,一雙眼總是賊溜溜的四下亂看。
    出來的人看到李倓十分恭敬的躬身行禮,李倓一看連忙回了一禮,因為互不認識所以雙方都沒有說話,隨後陌生人就快速離開了。
    李倓一時間對這個陌生人產生了好奇,因為能出入南熏殿都是李隆基的親信大臣或者朝廷忠臣,朝中主要的大臣李倓基本都認識,就算不熟悉也知道是誰,但是這個人自己從來沒見過。
    李倓於是就走到門口另外一邊問門口的宦官。
    “這個人是何人?我怎麽從來沒見過!”
    “回郡王殿下!此人是新進的右金吾衛兵曹參軍楊釗。”
    李倓一聽自言自語道:“我說呢!原來是楊國忠呀!怨不得能進南熏殿。”
    就在李倓發愣的時候,剛才進去得小宦官快步走了出來。
    “君王殿下!陛下讓你進去!”
    李倓回過神從袖口裏麵摸出兩粒銀豆子,遞給二人說道:“辛苦了!”
    兩個小宦官不是沒接過賞錢,但是都是銅錢,直接給銀豆子這還是頭一次,兩人接了銀豆子連忙謝恩。
    在唐朝銀子也流通,但是流通範圍很小,黃金和白銀都是作為貴重物品流通的,一般皇帝賞賜大臣多用黃金和白銀,主要的貨幣是銅錢,李倓嫌棄帶銅錢麻煩,所以他就將銀子找銀匠弄成了花生子大小的銀豆子。
    李倓看了看楊國忠消失的身影然後轉身進了香薰殿。
    楊國忠在文學作品中基本都是以奸相的形象出現,楊國忠確實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但是安祿山造反這事按他身上是不客觀的,我隻能說是楊國忠正好趕上了。
    安祿山獨占半壁江山你怎麽可能不反,再說他身後的北齊子孫,有對抗關隴的實力他能不反抗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繁重的徭役和賦稅,老百姓的皮是刮了一層又一層。特權階級和百姓抱在了一起就是造反。
    說安祿山會造反的三個人中就有楊國忠,其他兩個是張九齡和王忠嗣,特別是張九齡在安祿山還是營州都督的時候就和李隆基說安祿山一身的反骨,奈何李隆基根本就不信。
    楊國忠年輕時和劉邦一個德行純粹就是個混混,親戚朋友人人嫌棄他。他一直混到三十多歲,後來實在混不下去了,就跑到蜀中從軍。因為在軍中表現好,後來就轉業做了新都縣尉公安局局長)。
    楊國忠做縣尉的那點俸祿根本就滿足不了他吃喝嫖賭。沒有錢他就開始想歪點子勾引富婆求包養。皇天不負有心人,楊國忠不知道用的什麽辦法,竟然勾搭上了蜀中大土豪鮮於仲通的閨女。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八月十七,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當時的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與李林甫有矛盾,他為了獲得朝中援助就讓鮮於仲通前往長安,和楊家拉關係對付李林甫。鮮於仲通知道楊國忠和楊貴妃是本族,於是就向章仇兼瓊推薦楊國忠。章仇兼瓊於是就聽從鮮於仲通的意見任用楊國忠,提拔他為劍南道監察禦史,並且給楊國忠提供百萬蜀中財貨前往長安。
    楊國忠到了長安後,就開始給楊氏姐妹送禮,並且天天妹妹長,妹妹短的把楊氏姐妹忽悠的團團轉,楊家姐妹就開始給李隆基吹枕邊風,並且說楊國忠特別善於樗蒲一種棋類遊戲),好像李隆基特別喜歡這種遊戲。李隆基抵擋不住枕邊風立刻就給楊國忠封了官,自此“五楊”齊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倓進了殿發現屋內除了李隆基還有另外兩個人,並且這個兩人李倓都認識,一個是李隆基的幹兒子王忠嗣,一個是李隆基的孫子李俶。
    李倓看到這場景心裏不由的嘀咕起來。
    “我日!這是要幹嘛?”
    李倓走到中間先對李隆基行禮。
    “臣李倓拜見陛下!”
    李隆基微笑道:“都是自家人不用拘泥於禮節!”
    “孫兒遵命!”
    李倓拜完李隆基,然後走到王忠嗣身邊行了一禮說道:“侄兒見過伯父!”
    王忠嗣麵不改色的說道:“免禮!”
    李倓做完這一切退到王忠嗣對麵,然後對著李俶一禮說道:“兄長!”。
    李俶微微一笑連忙起身回禮。
    李倓做完這些就走到李俶下首坐了下來。
    李隆基見李倓坐下於是說道:“忠嗣!我想讓二人跟隨你去隴右曆練,你覺得如何?”
    王忠嗣一聽連忙起身說道:“陛下!戰場刀劍無眼,一旦開戰臣也自顧不暇,請陛下三思。”
    其實李倓進來看到王忠嗣就知道大唐和吐蕃要開戰了。
    吐蕃作為大唐王朝的最大威脅,一直都唐朝曆代君王頭頂上的一把劍。自從開元二十八年蓋嘉運疏忽大意丟了石堡城這個戰略要地後李隆基可以說是坐立不安。
    去年皇甫惟明說是大勝,但是那是李隆基為了麵子,勝敗之事李隆基明明白白,李隆基為了重新奪回石堡城於是就讓王忠嗣接替皇甫惟明,兼河西和隴右節度使,準備集四鎮兵力奪回石堡城。
    王忠嗣作為四鎮節度使,手下兵力占了了大唐一大半的兵力,並且手下名將雲集,成為整個大唐自開國以來第一人。
    按照《新唐書》所說就是“佩四將印,勁兵重地,控製萬裏,近世未有也”。
    李隆基笑了笑說道:“既然如此!我也不為難你!你帶一個總行吧?你想帶誰你自己選?”
    這時李倓才明白為什麽自己的兄長李俶會被叫來了,這是李隆基耍的一點小心思。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王忠嗣隻能選一個,如果再拒絕那真是不給李隆基一點麵子。
    王忠嗣看了看李俶和李倓說道:“陛下!就讓建寧郡王跟隨臣去隴右吧!”
    李隆基很是滿意的笑了笑說道:“那朕就將倓兒交給你了,倓兒生性頑劣,又不好讀書,以後你就多費心教導他了。”
    王忠嗣一聽懵了才知道自己中了圈套,但是他也沒有辦法。
    李倓賊精賊精的,李隆基剛說完不等王忠嗣說話立刻快步走了出來,對著王忠嗣就是拜師禮。
    “弟子給先生行禮了!”
    李隆基喜歡李俶的溫文爾雅,一派君子之風,但是他更喜歡李倓的乖巧伶俐。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