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未雨綢繆
字數:4769 加入書籤
公元754年十月李倓回到碎葉,隨後李倓就收到了一份長安的信報。
看完信報李倓心中泛起一種複雜的心情,李倓渴望大唐浴火重生,但是浴火重生的代價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李倓對著裏間喊道:“青蓮!”
“幹啥?”
青蓮又是一副小怨婦的表情。
李倓一看知道自己的小怨婦又不高興了。
“來!”李倓對著青蓮招了招手。
青蓮撅著小嘴挪到了李倓身邊,李倓一拉青蓮“哎呀”一聲順勢倒在了李倓的懷裏。
李倓咬著青蓮的耳朵說道:“趕緊派人去把楊尚書和李尚書叫來,正是辦完了我們好辦私事!”
青蓮羞答答地說道:“嗯!”
蘇日榮進了正堂發現李倓正堂的河中輿圖變成了大唐的輿圖,而李倓則正背對著大門觀看地圖。
“臣蘇日榮拜見大王!”
“免禮!”
“謝大王!”
“河中地區情況現在如何?”
“回大王!各國現在很安定!並且希望加入我們的商會。”
“大食呢?”
“大食和我們已經開通了互市。”
“對了!我吩咐你做的銀幣怎麽樣了?”
蘇日榮連忙掏出一個小錢袋說道:“大王按照你的要求我讓李大匠分別做了五枚。”
李倓接過錢袋,然後將錢袋裏麵的銀幣倒在了桌案上,銀幣成圓形,正麵分別寫著一兩銀、五錢、兩錢、一錢,背麵則分別印著碎葉城、弓月城、凱明城、蘋果城。並且在銀幣周圍雕刻了很多花紋和龍紋。
李倓用拇指和食指夾住銀幣的重心輕輕一吹,放在耳邊銀幣發出清脆、悠長的金屬響聲,李倓又拿了兩個銀幣在一起碰了碰的聲音婉轉動聽。
接著李倓將兩枚銀幣放在一起摩擦了一下沒有金屬的摩擦聲。
李倓笑了笑說道:“蘇尚書!你告訴李岫他做的很好!讓他就按照現在的做!以後這就是我們的新貨幣。”
蘇日榮接著問道:“那銅錢還用嗎?”
“用!當然用!這銀幣主要是是大額和對外貿易使用。”
“臣遵旨!不過大王這銀幣還沒有名字,大王你起個名字吧!”
李倓想了想說道:“就叫唐元吧。”
蘇日榮一聽默念了一下。
“唐元”
隨後心中一喜,說道:“大王英明”
李倓笑了笑說道:“不許搞長安那一套。”
蘇日榮一聽連忙說道:“臣妄言了!”
“下不為例!”
蘇日榮連忙說道:“臣遵命!”
李倓接著將信報遞給蘇日榮說道:“這是長安來的密信!你看一下!”
蘇日榮將密信看了一下心中更喜說道:“大王!這是好事啊!如此一來我們就有了回中原的希望了!隻是……。”隨即蘇日榮的神情又黯淡了。
李倓問道:“隻是什麽?你是怕安祿山會擁兵自重放棄造反嗎?”
“回大王……。”
蘇日榮正要回答李光弼便從外麵走了進來,蘇日榮於是就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臣李光弼拜見大王!”
李倓說道:“免禮!”
“謝大王!”
李光弼接著又和蘇日榮見了禮。
李倓看了看站立的蘇日榮和李光弼說道:“別站著!我們坐下說!”
“謝大王!”
待二人坐定李倓說道:“蘇尚書你接著說。”
“是大王!”
蘇日榮接著說道:“臣不擔心安祿山會不會造反,因為安祿山即便不想造反,楊國忠也有很大的可能會逼著安祿山造反,況且河北被楊國忠折騰的民怨四起,因此即使沒有安祿山造反,也有王祿山造反和孫祿山起來造反,臣隻是擔心另外兩件事?”
李倓問道:“什麽事?”
“第一件事就是安祿山造反能堅持多久?安祿山有極大的可能會在短時間被打敗,那這樣我們還是回不了長安!”
“你依據是什麽?”
“大王!安祿山雖然是三鎮節度使,掌管三鎮兵力,但是天下十五道他隻掌管河北道和河東道,並且河東道他還不能完全控製,實際上他隻有一個河北道,隻要聖人派一員大將守住洛陽,給聖人調兵時間,到時候一路走漠北出軍督陘,一路軍出井陘,一路出洛陽,安祿山必然首尾不能相顧,一年以內叛亂必然平定。”
李倓看向李光弼。
李光弼沉思了一下說道:“蘇尚書說的沒有錯!正常情況下是這樣,但是蘇尚書不在長安,不知道長安現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臣覺得長安的各方勢力會隨著安祿山叛變從幕後走上前台,聖人如果能整個各方勢力,安祿山確實不足為懼,但是如果聖人控住不住局麵,很有可能會形成長久的對峙,即便將來叛亂能平定也會形成漢末群雄割據的狀態。”
李倓不得不佩服李光弼的戰略眼光,如果不是自己的好父親李亨跑到靈武稱帝,後來又為了政治目的在戰略上失誤,安史之亂早就平定了。
蘇日榮聽李光弼說完接道:“李尚書說的對!是臣考慮不周了,臣忽略了長安的內鬥,如果長安鐵板一塊我們也沒機會入住中原,長安的內鬥將會是我們入住中原的機會,臣覺得為了我們的利益,即便長安不內鬥我們也要挑起長安的內鬥,如果有機會我們甚至要幫一把安祿山,不然我們可能還要等更久,甚至根本沒有機會回到中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倓聽蘇日榮說完沒有吭聲,李光弼更沒有吭聲,對於大唐來說蘇日榮就是禍國殃民的奸臣,但是蘇日榮的出發點是站在小唐國的利益角度並沒有錯。
蘇日榮是人,是人都有私心,蘇日榮何嚐不想名垂青史,蘇日榮和高尚、嚴莊等人的想法沒有區別,如果他們有上升的路,他們何嚐不想名垂青史。但是上升渠道被士族門閥壟斷,他們隻能通過改朝換代往上爬李倓理解他們。
李倓沉思了一會說道:“這事恐怕會被後人詬病吧!”
蘇日榮說道:“大王!這事不用大王出麵,臣願意背負這千古罵名。”
李倓說道:“蘇尚書的意思我明白!我們可暫時看事態發展再下決定。”
蘇日榮有些失望,但是他能理解。
“臣遵命!”
李倓接著說道:“那你擔心的第二件事是什麽?”
蘇日榮說道:“臣擔心的第二件事是我們如何能夠名正言順的出兵,如果大唐拒絕我們出兵平叛,我們該如何做?畢竟我們可是權貴們的死敵,我們在碎葉可以隨便折騰,但是長安權貴絕對不會允許我們跑到長安去折騰。”
李光弼接道:“蘇尚書說的很對!這個才是關鍵,如果我們出兵,長安各方利益集團絕對會放下成見報團對付我們。”
兩人所說的也是李倓所擔心的,畢竟小唐國所實行的政治體製就是要推翻原來的階層。安祿山、楊國忠、李林甫、李亨他們隻不過是階級內部的爭鬥,但是小唐國和大唐可是階級鬥爭,這是要打土豪分田地的。
如果是這樣,唯一的辦法隻能讓自己變的更強。
李倓沉思了一下說道:“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蘇尚書你需要準備十萬大軍一年的糧草,實在不行我們就“清君側,伐不臣”。
蘇日榮大喜說道:“臣遵旨!”
李倓接著看向李光弼說道:“李尚書!韓靖武回去接家人不在碎葉,練兵的事你就需要多費心了!”
李光弼說道:“大王放心!臣絕不敢怠慢。”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