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安祿山起兵

字數:6766   加入書籤

A+A-


    安祿山根據以前議定的策略兵分三路,全麵反唐。
    西路軍以大同軍使、雲中守捉高秀岩為行軍總管(雲中守捉駐地在今察哈爾右旗南側附近),靜邊軍守將、兵馬使周萬頃(靜邊軍駐地今朔州市左玉縣)和馬邑守將(今朔州)、兵馬使薛忠義副之,出殺虎口進攻朔方振武軍(振武軍駐地在今天內蒙和林格爾縣)和東受降城守軍(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東路軍目的是牽製朔方軍進入山西。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最北端,緊鄰晉蒙兩省區)交界處,地處蒼頭河河穀地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形成一條長約3300米的狹長走廊,地形險峻,自古為南北交通要道。
    殺虎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口,有個電視劇就叫《走西口》。
    中路軍在起兵前,祿山先派將軍何千年、高邈領二十奚騎,假稱獻射生手,乘驛馬至太原。十一月十日,北京副留守楊光翔出迎,被劫之而去,安祿山之所以這樣做是怕太原軍天兵軍隊出井陘,在路上攔截他,安祿山的目的就是快速奪下洛陽,扼住大唐的咽喉,然後西進取長安。
    安史之亂之前安祿山雖然是河東節度使,但是安祿山並不能完全控製河東地區,河東地區八鎮兵力一分為二,大同軍、雲中守捉,代州軍、橫野軍、忻州軍歸安祿山管理,由於太原是北都所以天兵軍、岢嵐軍、嵐州軍歸楊國忠管理,雙方的勢力範圍以忻州和太原之間的石嶺關為分界點。
    這個石嶺關前麵有一條河叫白馬澗,這個地方在宋之前並不太出名,但是趙光義滅北漢以後就出名了。
    公元979年遼國六萬大軍支援北漢,但是由於遼國主將耶律沙和副將耶律敵烈內訌,讓大宋將領郭進在此一戰成名。
    東路大軍為主力由安祿山帶領,從範陽出發經饒陽、魏郡、鄴城、陳留直逼東都洛陽,所過郡縣紛紛開門投降或者棄城,但是安祿山卻做了一件事,就是對著河北士族開刀了。
    河北士族一看不是這麽玩的呀!我是支持你的讓你兵不血刃拿下城池,你不能提起褲子就不認人呀?到了這個時候河北士族一看才知道安祿山這條瘋狗是既傷敵又傷己,隻能說活該。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一月十九日安祿山從博陵到達槁城,常山太守顏杲(gao)卿就和長史袁履謙往迎之,顏杲卿能做太守都是安祿山向李隆基表奏的。
    本來顏杲卿想著安祿山會以禮相待,但是讓顏杲卿懵逼的是安祿山確實賜他了紫衣,但是竟然把顏杲卿全家老小全抓起來做了人質。直到這個時候顏杲卿才知道安祿山是個不受控製的人,於是決定反叛。
    根據曆史記載:顏杲卿在歸途中指著祿山所賜衣對袁履謙說:我們怎麽能穿安祿山所賜衣呢?履謙悟杲卿之意,二人遂謀起兵討祿山。
    這些士族真是可笑,既然說不能穿安祿山賜他的紫衣,那麽安祿山給他表功晉升的時候為何不拒之?現在知道安祿山是條瘋狗了裝成忠良死節之臣。
    那句台詞說的真好:陪人家看星星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換舊人叫人家牛夫人。
    根據曆史記載安祿山謀反這些河北官員是知道的,顏杲卿的堂弟顏真卿(就是那個非常有名的書法家)任平原郡太守,事前聽說安祿山謀反,暗中收養死士,招撫豪強大族,既然有準備為何整個河北會出現那麽多開門揖盜的人?史書給的理由是叛軍勢大不可抵擋,但是為什麽安祿山對士族門閥舉起屠刀以後就不怕叛軍勢大了?開始紛紛抵抗了,這不是前後自相矛盾嗎?
    根據曆史記載顏杲卿後來被叛軍抓了,安祿山當麵斥責顏杲卿說:“從前是我把你從範陽戶曹任上奏請為判官,於是得以任光祿、太常二丞,便用你代理常山太守,我什麽事有負你而背叛我?”顏杲卿怒目而視,對答道:“我家世代為唐朝大臣,永遠信守忠義,即使得你奏請署官,難道還應跟著你反叛嗎?況且你本是營州一個牧羊的羯族奴隸,因竊取皇帝的恩寵,才有今天,天子又有什麽事有負於你而你竟反叛朝廷呢?”說的好大義凜然。
    安祿山父親是粟特人,母親是突厥人,但是顏杲卿卻罵安祿山是羯族(jie),因為安祿山殺人,尤其是門閥安祿山是不信任他們的。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李隆基確定安祿山造反以後,急招楊國忠到華清宮議事。
    楊國忠得知李隆基緊急召見自己,於是一路小跑去見李隆基。
    楊國忠知道李隆基這麽著急見自己的原因,楊國忠一路上心情是愉悅的,因為安祿山終於被自己逼反了,那麽安祿山死定了。
    楊國忠見到李隆基的時候,李隆基正在看一張地圖,可能由於視力衰弱的原因,高力士幫他掌燈,李隆基還是幾乎趴在地圖上。
    李隆基現在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腰已經明顯的有些駝了,滿頭的銀發,整個人顯得十分的蒼老,畢竟已經七十一歲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臣楊國忠拜見陛下!”
    李隆基緩緩轉過身說道:“免禮。”
    “謝陛下!”
    李隆基對著楊國忠招了招手,楊國忠連忙上前。
    李隆基說道:“安祿山兵勢強橫,如今已經到了饒陽。”
    楊國忠接道:“陛下無須擔心!反者不過是安祿山一個人而已,其手下將士並無反心,不過是屈從於安祿山之淫威罷了,叛軍如果受到阻攔,時間已久必然不戰自潰。”
    李隆基沉思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你可有應對之策?”
    楊國忠沉思了一下說道:“陛下臣是一文臣不太懂兵事,不過臣推舉一人定可擊敗安祿山!”
    “何人?”
    “安西節度使封常青!”
    李隆基點了點頭連忙問道:“人可在長安?”
    “今日剛到長安!臣來時正碰到他來朝見陛下!”
    “高力士!”
    “老奴在!”
    “傳封常青!”
    “老奴遵命!”
    封常清進了華清宮就看到楊國忠在華清宮門口徘徊。
    封常清到了跟前連忙行禮:“右相!”
    楊國忠隨即將封常青帶到一邊說道:“聖人年紀大了!封大夫說話需要謹慎!千萬不可因安祿山造反之事驚了聖人!”
    封常清微微笑了笑說道:“右相放心便是!安祿山叛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之中罷了!我絕對不會驚了聖駕!”
    楊國忠滿意的笑了笑說道:“嗯!很好!走吧!我們去見聖人!”
    “右相請!”
    楊國忠和封常青一前一後進了正殿,李隆基此時此刻又趴在大唐輿圖上麵在研究,看情形李隆基對於安祿山的叛變還是很上心。
    高力士看到楊國忠帶封常清進來,連忙對李隆基說道:“陛下!封常清來了!”
    “哦!”
    李隆基直起了佝僂的身子。
    “臣封常清拜見陛下!”
    “免禮!”
    “謝陛下!”
    李隆基停了停說道:“河北唐軍如今勢如破竹,兵鋒極盛,沿路郡縣無人可擋,或降或棄城而走,你可有討賊方略?”
    封常清連忙接道:“陛下!安祿山率領敵兵十萬侵犯中原,非安祿山強勢,而是因為中原太平很久了,人不知戰。然而事有逆順,形勢會有變化的,我自請趕赴東京,開府庫,招募驍勇之兵,挑馬棰渡河,很快就可以拿安祿山的首級進獻朝廷。
    李隆基聽封常清說完大喜。
    “好!愛卿真我大唐之忠臣也!你大勝之日朕親自為你慶功!”
    “臣謝陛下隆恩!定取逆賊之首級獻於陛下!”
    楊國忠和封常清離開以後,高力士忍不住說道:“陛下奴才覺得封常清一個人恐怕有點單薄阿!”
    李隆基說道:“力士有話直說!”
    高力士說道:“陛下!根據奴才聽說的河北叛軍絕對不是封常清所說的不堪一擊,陛下需要慎重才是啊!”
    李隆基沉思了一下說道:“傳旨派特進畢思節作為封常清的副手跟隨封常清前去洛陽。”
    “陛下!叛軍有十五萬之胸,隻洛陽一地所得之兵數量並不占優,並且多為新兵,隻東都所募之兵未必夠用!”
    李隆基點了點頭說道:“力士所言極是!可是現在長安並無多少可戰之兵啊!”
    “陛下老奴覺得我們當兩手準備,封常清在洛陽募兵,我們也嚴在關中募兵,然後派一上將駐守陝郡,這樣既能支援洛陽又能看守陝郡的糧倉,既便最壞的結果洛陽丟了我們有陝郡也能拖到勤王之師趕來支援,如果陝郡出了事,關中將無糧可食!”
    李隆基來來回回走了很久說道:“可是長安現在已經無將可用阿!”
    高力士說道:“高仙芝以前是安西節度使軍功卓著,此刻正擔任右金吾大將軍……。”
    李隆基不等高力士說完忍不住說道:“力士不是你提醒朕都忘了!你這次真是立了大功了呀!”
    “謝陛下誇獎!這都是奴才胡說的,最後還是陛下拿主意。”
    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說道:“你我君臣近五十年,隻有你對朕是最忠心的!朕此生絕不負你!”
    高力士一聽感動的一塌糊塗連忙跪地哭道:“老奴謝陛下天恩!有陛下這句話!此刻就是叫老奴去死,老奴也死而無憾。”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李隆基以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封常清即日乘驛馬至東京募兵,不幾天就募得六萬人,然後斷河陽橋,為守禦之備。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從華清池回到長安,立刻下旨殺安祿山子太仆卿安慶宗,賜榮義郡主自盡。同時調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為戶部尚書,以朔方右廂兵馬使、九原今內蒙古五原南)太守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置河南節度使,領陳留等十三郡,以衛尉卿猗氏張介然為之。以程千裏為潞州長史。諸郡當賊衝者,始置防禦使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李隆基下旨讓金吾將軍程千裏去往河東募兵。同時下旨以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並出內府錢帛,於京師募兵十一萬,同時從朔方、隴右、河西急援的邊軍則趕到了長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李隆基命高仙芝率飛騎、彍騎及朔方、河西、隴右進京勤王兵馬,並關輔新兵五萬人。高仙芝作為二路元帥繼封常清後,出兵潼關討伐安祿山。高仙芝從長安出發,唐玄宗親自到勤政樓,為高仙芝和部下設宴。又到望春樓慰問送行,下詔命監門將軍邊令誠為監軍。出兵後,高仙芝屯兵陝郡。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初二,安祿山自靈昌渡河,以敗船及草木橫絕河流,一夕,冰合如浮梁,遂陷炅昌郡。祿山步騎散漫,人莫知其數,所過殘滅。張介然至陳留才數日,祿山至,授兵乘城。眾洶懼,不能守。庚寅,太守郭納以城降。祿山入北郭,聞安慶宗死,慟哭曰:“我何罪,而殺我子!”時陳留將士降者夾道近萬人,祿山皆殺之以快其忿;斬張介然於軍門。以其將李庭望為節度使,守陳留。
    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十二月七日,李玄宗覺得還不夠安全,於是下旨要親率兵征討安祿山叛軍,於是命朔方、河西、隴右諸鎮兵除留守城堡外,其餘由節度使率領,全都赴長安集結,限二十日趕到。
    李隆基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但是他卻錯看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兩個人一直同西域諸國作戰,在他們心裏安祿山的叛軍也不過是和西域諸國一樣的弱旅。
    封常清帶著六萬新兵不依靠洛陽周圍的山川地貌據守,拖延消耗叛軍,竟然帶著六萬大軍竟然跑到泗水鎮和叛軍打陣地戰,並且吃了敗仗以後繼續和叛軍打陣地戰,一直到軍隊消耗完畢洛陽城無兵可守,最後叛軍四麵而入
    曆史記載:封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訓練,屯武牢以拒賊;賊以鐵騎蹂之,官軍大敗。常清收餘眾,戰於葵園,又敗;戰上東門內,又敗。丁酉,祿山陷東京,賊鼓噪自四門入,縱兵殺掠。常清戰於都亭驛,又敗;退守宣仁門,又敗;乃自苑西壞牆西走。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