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禦駕親征

字數:4703   加入書籤

A+A-


    河北唐軍兵臨潼關的消息像狂風一樣刮進了長安,整個長安城自上而下陷入了一種驚慌失措。
    李隆基已經很久沒有開過朝會了,今日的朝會從一開始就顯得十分的壓抑,以前總是吵吵鬧鬧的朝會今日顯的特別的安靜。
    李隆基看了看眾臣起身歎了一口氣說道:“叛軍南下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我大唐養士一百多年,河北二十四郡竟然無一抵抗者,真是令朕痛心疾首啊!”
    李隆基說完看了看下麵眾臣,所有大臣都低頭不語。
    李隆基又長出了一口氣悲憤地說道:“如今叛軍先占東都又陷陝郡,潼關岌岌可危,我大唐立國一百多年來從未遇到如此的奇恥大辱,如果長安陷落你們讓我如何麵對大唐的列祖列宗啊……。”
    李隆基停下來又看了看群臣,群臣還是一句不吭。
    李隆基有些繃不住了用顫抖的手指著下麵的群臣罵道:“你們……你們作為朝廷重臣、高官厚祿、世受皇恩,朝廷到了危難之時竟然無一人出來為朕分憂!你們有何麵目立足朝堂之上?”
    李隆基說完整個人坐回龍椅雙手抱頭,然後用耳朵聽著下麵眾臣的反應。
    “陛下!”
    李隆基聽到下麵有動靜立刻抬起頭,發現是自己的兒子李亨。
    “陛下!安祿山世受皇恩,本應忠心為國,如今以誅殺楊國忠為借口行謀逆之舉,不得不發人深省!”
    本來李隆基還以為李亨有什麽平叛的方略,卻是說了一通不鹹不淡的話,並且話中有所指,一瞬間猶如泄了氣的皮球。
    楊國忠一聽連忙出列辯解道:“陛下!安祿山狼子野心!這事豈能怪到臣的頭上?安祿山所說的不過全都是出兵謀逆的借口而已……。”
    楊國忠接著轉向李亨說道:“太子殿下此舉有故意陷害微臣之舉。”
    李亨接道:“我何來陷害之說,楊相一直以來同安祿山不合,外掙內鬥,激化矛盾,據我所知楊相六月初私自命京兆尹圍安祿山宅第,捕安祿山賓李超等人,送往禦史台獄,密殺之,以此事激怒安祿山造反,現如今安祿山以清君側之名謀逆,楊相焉能無過?”
    楊國忠一聽有點慌不擇言說道:“陛下!安祿山造反非一朝一夕,臣也屢次向陛下進言,這不是臣的錯阿!請陛下明察!”
    李隆基一聽瞬間變臉連忙看向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陳玄禮一看連忙出列說道:“陛下楊相身為宰相,既然已經知道安祿山造反,但是卻沒有提前做出安排,北都和東都竟然無一兵一卒,楊相豈能無過?”
    楊國忠知道陳玄禮這是在拉偏架氣的不行說道:“陳將軍!你一介武夫懂什麽?你想詆毀老夫嗎?”
    李隆基於是連忙一巴掌拍在龍案上怒道:“都別吵了!至此朝廷危難之時我們要團結一心,想的是如何破敵平叛,不是追究誰對誰錯的時候,你們作為朝廷重臣難道一點大是大非都不懂嗎?”
    李隆基發火眾臣立刻不吭聲了。
    李隆基掃了一眼眾臣說道:“你們現在就給我想平叛之策,誰是誰非以後再說!現在就想對策!”
    眾臣又是一陣沉默。
    李隆基看到這種情形,氣的胸膛起伏怒道:“我大唐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
    這時左相韋見素出列說道:“陛下!安祿山隨意殺戮踐踏我河北、河南,激起民怨,現在平原司兵李平上報,平原太守顏真卿提前得知安祿山造反,招募勇士幾萬餘人,公開宣布舉兵討安祿山,隨後顏真卿又遣親客密藏購賊牒至河北諸郡聯合起兵,於是諸郡多響應,現如今這太守盧全誠據城抗安祿山,河間司法李奐殺祿山所署長史王懷忠,濟南太守李隨派其遊弈將訾嗣賢過黃河殺祿山所署博平太守馬冀。”
    李隆基一聽大喜說道:“沒想到我大唐還有此等忠義之臣啊!朕甚欣慰啊!”
    李隆基說完然後又看了看陳玄禮,陳玄禮明白李隆基的意思說道:“陛下!現在潼關岌岌可危,臣舉薦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南下平叛。”
    楊國忠一聽立刻反對說道:“陛下郭子儀現在正在和叛軍在雲中交戰,豈能讓郭子儀撤軍南下,一旦讓叛軍從朔方攻入關中豈不壞了大事?臣鬥膽推薦戶部尚書安思順為兵馬大元帥。”
    楊國忠話音剛落李亨連忙說道:“安思順和安祿山為兄弟,如果安思順陣前倒向如何是好?”
    楊國忠說道:“安思順和安祿山雖然是堂兄弟,但是安思順忠於陛下,並且屢次進言安祿山有謀反之心,我們豈能因為二人是親屬而不用。”
    李隆基看到李亨和楊國忠爭執於是說道:“難道我大唐就沒有其他掛帥出征的人了嗎?”
    眾臣又是一陣沉默。
    李隆基又無奈的閉上了眼睛,國難思良將啊。
    李亨於是說道:“陛下!兒臣推薦西平郡王哥舒翰!”
    楊國忠一聽連忙阻止道:“哥舒翰雙腿癱瘓!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如何指揮作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臣又是一陣沉默。
    李隆基木呆呆的坐了半晌準備說話,這時高力士說道:“陛下老奴有句話當講不當講!”
    李隆基神情木然地說道:“大將軍此時此刻還有什麽當講不當講的!你直說無妨!”
    高力士說道:“小唐王李倓英勇善戰,威震河中,老奴覺得將小唐王召回長安必能平叛。”
    高力士說完李隆基眼睛一亮,自己怎麽把自己這個孫子忘了,心中頓時大喜。
    但是下麵的眾臣卻急了。
    楊國忠第一個跳了出來說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小唐王已經裂土封王,讓小唐王平叛,諸國豈不取笑我大唐無人,況且小唐王在西域可以震懾大食和吐蕃,如果將小唐王調回長安,大食和吐蕃萬一趁機興風作浪,我大唐將麵臨內外夾擊,這將如何是好?”
    韋見素接著出列說道:“陛下!楊相所言既是,臣也讚同,我們萬萬不可因小失大。”
    李隆基看向李亨。
    李亨說實話很不喜歡這個兒子,可以說從小對這個瘋癲的兒子都不待見。長大了李倓更是個街頭混混潑皮無賴,和自己溫文爾雅的長子李俶根本沒法比,即便後來李倓裂土封國,李倓年年給李亨送了大量的財貨,李亨都不待見。
    並且李倓在碎葉城惹出的事情讓李亨覺得李倓這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韙,活脫脫的是個災星,
    有時候人心裏的成見真的是座山。
    李亨拱手說道:“陛下!小唐王身在碎葉距離長安上萬裏之遙,等小唐王接到聖旨,出發到長安恐怕逆賊安祿山已經進了長安了。”
    李隆基臉上顯出失望之色又看向陳玄禮,陳玄禮避開李隆基的眼神說道:“陛下臣覺得眾臣說的很有道理!軍情如火!一刻也耽誤不得!召回小唐王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們要先解決眼前的困境阿!”
    其他眾臣也連忙說話讚同,整個大唐朝堂出現了難得的一片祥和之氣。
    李隆基抿著嘴一聲不吭,此時此刻朝堂的一片祥和之氣沒有讓李隆基高興,反而心情顯得特別沉重。
    李隆基默默坐了半晌,接著低下頭沉思了半晌說道:“既然無人可為元帥,朕當禦駕親征!”
    眾臣一聽大驚,楊國忠連忙跪地哭訴道:“陛下萬萬不可呀!陛下是一國之主,豈能親臨險境。”
    其他眾臣也連忙勸阻。
    李隆基擺手阻止了眾人的勸阻,然後從龍案後麵走了出來,接著走下玉階來到太子李亨跟前說道:“我在位快五十年了,人老體衰,倦於政事,去年秋天就想傳位給你,隻因水旱相仍,我不願意以餘災遺子孫,想等災情好轉。但沒想到逆胡安祿山叛亂謀反,今我當親征,讓你監國,事平之後,就傳位於你。”
    李亨一聽大驚連忙跪下說道:“陛下身體強勁何須禪位,如今這亂局還需陛下坐鎮長安扭轉乾坤!兒臣願意掛帥出征剿滅叛賊!”
    李隆基歎了一口氣說道:“你的孝心朕明白!但你不懂兵事,你掛帥會誤了大事!”
    “陛下兒臣……。”
    李隆基不等李亨說完擺手阻止,然後走回龍椅說道:“此事就這麽定了!”
    李隆基說完頭也不回的離開隻留下麵麵相覷的眾臣。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