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名將相投

字數:7802   加入書籤

A+A-


    公元756年二月,碎葉城。
    李倓在碎葉城收到封常清和高仙芝被殺的消息雖然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還是難免有些唏噓。
    接下來按照曆史的軌跡必然是哥舒翰的潼關之敗。
    李倓起身走到窗前看著外麵長時間的一言不發。
    楊悅看到李倓又在發呆於是走到李倓身後一把抱住李倓的腰說道:“現在長安亂作一團,你是不是需要將達奚盈盈接到碎葉?”
    李倓笑了笑轉過身看了看楊悅的眼睛說道:“把他接回碎葉你不怕和你爭吵阿?”
    楊悅笑了笑說道:“吵過打過又怎麽樣!至少知根知底的,萬一你給我找個有心機的,我不得天天防著呀!”
    李倓調侃道:“你還真通透呀!”
    楊悅眼睛笑成了月牙狀說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李倓笑著說道:“你這是誇我呢?還是損我呢?是不是外部來壓力了?”
    楊悅歎了一口氣說道:“前幾日我阿耶和我說下麵的眾臣明裏暗裏都開始議論了!現在他都不好意思見人了”
    李倓眉頭一皺問道:“議論什麽了?”
    “說他教女無方,說我不讓你納妾!並且子嗣單薄!平常百姓家也不會隻一個子嗣,我還想跟著你名垂青史呢,現在倒好成了千古罪人。”
    李倓笑著說道:“你野心不小啊!難道還想做第二個女皇嗎?”
    “則天順聖皇後折騰一輩子,最後還不是毀譽參半,最後不得不去帝號,立無字碑。”
    李倓驚訝的看著楊悅說道:“可以呀!通透啊!”
    楊悅有點生氣說道:“我在和你說正事,你別和我打馬虎眼!那個金絲凱亞別看她一副人畜無害的,心眼多著呢,絕對不允許養家裏。”
    李倓說道:“她心眼多,也沒你心眼多,她能鬥的過你嗎?”。
    楊悅看了一眼李倓說道:“我懶得折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玩玩可以!絕對不能認真明白嗎?”
    李倓無奈的說道:“可是碎葉和合璧都是我兒子呀!”
    楊悅說道:“合璧是合璧!她是她!合璧溜著漢人的血,金絲凱亞不一樣,她心裏想的是她的石國,如果不是對你有用我早弄死她了。”
    李倓撓了撓頭說道:“好!我明白!我前幾日已經給達奚盈盈寫了密信,讓她盡快離開長安。”
    楊悅點了點頭說道:“河北唐軍真的就那麽厲害嗎?”
    李倓點了點頭接著又搖搖頭說道:“不是河北唐軍厲害,是長安內鬥的太厲害。”
    “哥舒翰能守住潼關嗎?”
    李倓沉思了一下說道:“如果沒有什麽特殊情況哥舒翰必敗。”
    “那我們什麽時候回長安?”
    “現在還不是時候!”
    就在兩個人說話的時候,青蓮進了屋子說道:“主子!韓靖武將軍回來了!”
    李倓一聽大喜!自從去年年初韓靖武回河南老家接家眷一直都沒消息,李倓一直都在擔心呢!
    李倓進了正殿韓靖武連忙起身說道:“臣拜見大王!”
    “免禮!坐!”
    “臣謝陛下!”
    李倓說著走到自己的正位坐下。
    韓靖武等李倓坐下後也在一側坐了下來。
    “路上可還順利!”
    韓靖武說道:“還好我們是去年八月從東都出發的,到了隴右才知道安祿山反了!”
    “隴右和河西情況怎麽樣!”
    “影響不大!隻不過路上有大量的邊軍趕往長安。”
    “哦!這樣啊!家裏都安頓好了嗎?”
    “謝大王關心!都已經安頓好了!臣這次回老家給大王帶來兩個人才!”
    李倓笑了笑問道:“可是你親朋好友?”
    韓靖武回道:“二人是臣以前結交的好友,兩人一身本事,奈何無處投身,所以一直流落江湖,這次臣回家就將二人帶來碎葉。”
    “韓將軍二人可有性命?”
    韓靖武一聽連忙說道:“是臣疏忽了!臣這兩個好友一個叫雷萬春,一個叫南霽雲。”
    李倓一聽吃了一驚,因為這兩個人可是張巡手下的猛將,張巡能在雎陽拖住尹子奇全靠此二人之功。
    雷萬春,涿州人,祖籍地潘陽,生於長安。
    自幼學習武術,天生智勇兼備,進入四十八寨赤鬆山跟隨磨鏡老人學習拳術及兵法,磨鏡老人賜給雷萬春法名叫道闡,雷萬春在四十八寨修習拳術及兵法時間達16年之久,後從軍,有誌為國效力,但是未逢其時。
    南霽雲,唐代魏州頓丘今河南省清豐縣)人,少微賤,為人操舟。
    南霽雲青少年時代勤勞能幹,喜愛學習,平時收工後總要習文練武。傳說他會七十二路槍法,善騎馬射箭,能左右開弓,百步之內箭無虛發。因家境貧寒,不得不棄家外出謀生,後投奔張巡部下被委以重任。
    根據《舊唐書》記載:張巡“乃遣將雷萬春、南霽雲等領兵戰寧陵北,斬賊將二十,殺萬餘人,投屍於汴,水為不流”。由此可見其武藝高強、指揮有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今李光弼跑到了碎葉,現在河東主將是以前李光弼的副手渾釋之,這渾釋之雖然也行但是絕對沒有李光弼的能力,不說渾釋之能不能出井陘將河北唐軍攔腰截斷,能不能守住太原都是另外一回事。
    一旦河北唐軍沒了後顧之憂必然全力進攻江南。
    現在雷萬春和南霽雲又跑到了碎葉,張巡如果缺了這兩個名將,恐怕守不住雎陽。到時候河北唐軍南下占了江南就會得到江南的糧草補給,關中唐軍絕對沒有翻盤的機會了。曆史說不定就會在這裏發生改變。
    就在李倓沉思的時候兩個頭發花白的老武生走了進來。
    “草民雷萬春、南霽雲拜見大王!”
    李倓沒有吭聲,而是仔細打量起二人,隻見一人年紀約莫四十四五歲,虎背熊腰。一人頭發花白年紀恐怕有六十,但是麵色紅潤、毫無老態。
    李倓知道年紀輕的是南霽雲,年長者是雷萬春。
    雷萬春和南霽雲半天不見李倓動靜,二人低頭互相看了一眼,然後歎了一口氣,看來這小唐王是看自己二人年老有輕視之心呀,既然如此就離開吧。
    韓靖武一看連忙起身說道:“大王!”
    李倓這才回過神連忙起身賠禮說道:“本王得見虎將一時失了神,失禮了!二位免禮請坐!”
    雷萬春和南霽雲本來已經沒了信心,但是聽李倓說自己二人是虎將,看來這小唐王並無輕視自己之心。
    “謝大王!”
    李倓等二人坐下說道:“我小唐國不論出身隻論能力,不知二位可有意在小唐國就職?”
    雷萬春一聽連忙起身說道:“大王!不以年齡輕視我二人,我二人自當為大王效力!”
    李倓笑了笑說道:“趙子龍七十尚能力殺五將!本王豈會以年齡輕視兩位大賢。”
    李倓左一句虎將右一句大賢將雷萬春和南霽雲捧的高高的,弄的二人十分的不好意思。
    李倓接著說道:“二位剛到!我授予二人致果校尉效力軍中,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雷萬春和南霽雲一聽不是大喜,簡直是痛哭流涕!
    二人由於出身低微,雖然一身本事但是卻流落江湖,沒想到快六十了竟然能走上仕途,致果雖然是個正七品武散官,但是這卻是普通人一輩子都得不到的。
    隻要過了這門檻以後憑借自己實力豈能不功成名就。
    二人連忙起身對著李倓千恩萬謝。
    接著李倓就讓韓靖武帶著二人先去兵部領取官憑,李光弼看是李倓安排的,於是就讓二人做了自己的武判官,一人負責練兵,一人負責執法。
    小唐國戰兵起家班底都是隴右白發兵和傷殘兵,以戰死為榮,逃跑為恥,如果還能在軍中效力的白發兵和傷殘兵絕對是有本事的人,所以白發兵和傷殘兵在軍中很受敬重,雷萬春和南霽雲到了軍中並沒有受到歧視,反而很受人尊重。這讓二人感覺來碎葉是真的來對地方了。
    李倓送走三人後立刻就走到大唐輿圖前麵看了起來。
    按照目前的情況,潼關已經不是整個戰局的關鍵點了。
    太原和雎陽才是整個戰局的關鍵點。
    首先隻要太原在關中唐軍手中,關中唐軍就可以隨時出井陘威脅河北唐軍的糧道,河北唐軍不得不回師對付井陘的唐軍,不然洛陽和潼關的河北唐軍就會被截斷糧道。
    反之如果太原在河北唐軍手中,河北唐軍的糧道將不會再受到威脅,並且河北唐軍占了太原向西威脅關內道,向南可以支援洛陽。
    曆史上河北唐軍的糧道一直被駐守常山的李光弼威脅,讓河北唐軍苦不堪言,兵少了打不過,多了就需要從長安和洛陽調兵,等兵到了李光弼就躲進井陘,讓河北唐軍來回奔波。
    後來河北唐軍實在受不了就十萬大軍圍攻太原的李光弼,但是又被李光弼打的丟盔棄甲。
    其次河北唐軍如果奪不下太原,能奪下雎陽是最好的,這樣就可以斷了關中唐軍的糧道。
    睢陽位於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通濟渠重要的節點,是江淮流域的重鎮,江淮地區的門戶。
    這樣一來洛陽和潼關的河北唐軍就能獲得江南糧草的供應,河北唐軍將再也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而關中唐軍將再也無法從江南獲得糧草,關中唐軍將完全處於劣勢。
    曆史上就是張巡死守睢陽,使江淮地區免受戰火,江淮所貢獻租賦通過襄陽順漢水至上津(今湖北白河北)然後抵達扶風(今陝西鳳翔),源源不斷送向靈武與蜀中,讓關中唐軍可以短時間恢複元氣。
    此時諸國在一心一意幫助關中唐軍平叛,那是因為關中唐軍在戰略上完全處於優勢。如果關中唐軍一旦失去了戰略優勢,南詔國會立刻出兵劍南道,吐蕃出兵隴右道,回紇出兵關內道,然後同河北唐軍一起瓜分天下。
    李倓覺得自己有必要給長安寫一份奏章,允許自己出兵平叛,以目前的形勢李倓敢肯定他們絕對不會允許自己插手的,但是就算他們不同意自己還是要做做樣子的,自己可以撈點政治資本,到最後等他們控製不住局勢的時候自己也好下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756年四月,長安興慶宮。
    李隆基看完李倓的奏折陷入了沉思。因為奏折內容是李倓請奏出兵五萬回長安平叛。
    如果奏折隻是李倓單槍匹馬回長安李隆基肯定是高興的,但是五萬大軍讓李隆基確實憂心忡忡,李隆基也沒想到李倓如今發展到這種程度。
    更讓他疑惑的是他是如何在河中那一小片地方如何養這麽多兵的。
    並且讓李隆基心裏不放心的是李倓能威震河中,以一己之力擊敗大食,這五萬大軍軍隊絕對不是一群烏合之眾。
    李隆基吐了一口氣說道:“拿輿圖來!”
    高力士一聽連忙讓兩個小宦官將大唐的輿圖掛上。
    “蠟燭!”
    一個小宦官連忙拿了一個蠟燭撐到了輿圖前麵。
    李隆基問道:“力士郭子儀現在在什麽地方?”
    “回陛下郭子儀和渾釋之現在常山!”
    李隆基在地圖上找到了常山的位置,然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隨後李隆基將目光移動到了通濟渠上問道:“江淮地區何人在鎮守?”
    高力士說道:“虢王李祗!”
    李隆基一聽有點慌了說道:“如此重要之地沒有大將鎮守如何能行!”
    高力士連忙說道:“巡院經略張巡在雍丘擊敗了楊朝宗、謝元同等率兵四萬餘人,想來應該不會有事。”
    李隆基聽高力士說完並沒有放下心來,內地的兵豈能是邊軍的對手,他還是不放心。
    李隆基於是佝僂著身體在大殿內不停的走來走去。
    走了一會李隆基突然停住身體問道:“哥舒翰呢?哥舒翰現在哪裏?”
    高力士吞吞吐吐地說道:“回陛下!哥舒翰……。”
    李隆基眼神瞬間變得嚴厲說道:“是不是還在潼關?”
    高力士小聲回答道:“回陛下!哥舒翰是在潼關!”
    李隆基一聽怒道:“哥舒翰誤我大唐阿!他如果繼續待在潼關,一旦叛軍從洛陽南下!我大唐將萬劫不複阿!”
    高力士連忙勸說道:“陛下哥舒翰固守潼關您是同意的呀!”
    李隆基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如果哥舒翰再不出關,一旦叛軍撤軍南下如何是好?必須讓哥舒翰盡快出關拖住叛軍南下!”
    高力士說道:“陛下哥舒翰如果抗命怎麽辦?出征之時哥舒翰就以病推托,現在他又在外出征,萬一……。”
    李隆基沉思了好久說道:“通知楊國忠讓他督促哥舒翰出關……。”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