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與荻華談村鎮建設
字數:5774 加入書籤
荻華謝過之後,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然後詳細地向李三一匯報了封地的人口狀況:“少爺,目前封地內登記在冊的民工、工坊和佃戶共有一萬四千餘戶,總計七萬五千七百餘人。”
李三一微微點頭,繼續問道:“這些人都住在城池裏麵嗎?”
荻華回答道:“是的,少爺。不過由於人口較多,城池內的居住空間有些擁擠,前麵的臨時棚戶區還沒有拆除。”
李三一思索片刻,又問道:“那道路修建得如何了?”
荻華連忙回答:“少爺放心,現在是農閑時節,道路的修建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我們同時開工了兩條道路,每個工段長十裏,第一個三丈寬的工段已經完成了。”
“行,分出去一部分民工,開始建造新村。城池五裏外環線,每一萬五千畝設置一個村。”李三一吩咐道。
“還是采用租售模式嗎?”荻華疑惑地問道。
李三一頷首,解釋道:“嗯,按照五百戶的規模來設計,以今天為時間節點。今天以前的每三百戶,組成一個村子,而剩餘的二百戶則用於安置之後到來的新移民。在道路兩側預留出足夠的空間,以備日後道路拓寬之用,然後就可以開始建造新村了。”
荻華思考片刻,接著說:“根據目前水利工程的進展情況來看,佃戶主要應該安置在城南,城北的外拓不要超過十裏。”
李三一點頭表示同意:“如此甚好,那麽佃戶的村子就主要分布在環線上。至於在工坊裏做工的人,可以安置在城內和城牆外。”
荻華稍作思索,回應道:“這樣安排的話,即使是安置十萬戶也不成問題。”
李三一微笑著說:“嗯,沒錯。不過,以後秦州州牧虞文奇那邊可能還會有幾批流民過來,我們就按照這個方法來安置他們。對了,糧食儲備充足嗎?”
荻華回答道:“前段時間我們新儲備了大量的糧食,目前有一萬多戶,這些糧食足夠支撐三年。如果超過五萬戶的話,也能撐到秋收時節。但要是超過五萬戶,就需要再購買一些糧食了。”
“如此甚好,觀這天氣狀況,今年應當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況且咱們還有水車和水渠,情況應該不會差到哪裏去。不過,為防萬一,我還是去和管家魚富貴說一聲,讓他再多購置一些糧食。”李三一一臉認真地說道。
“嗯,所言甚是,的確應該多囤積一些糧食,畢竟咱們伯爵府的工程眾多,根本停不下來,糧食的消耗速度可是相當快的。”荻華麵露苦笑,無奈地附和道。
“嗯,這是自然,不過要優先安排家兵基地那邊。”李三一一板一眼地吩咐道。
“少爺放心,家兵基地那邊一直都保持著三年的糧食儲備。”荻華趕忙解釋道,生怕李三一誤會。
“那就好!對了,現在搬家的進度如何了?”李三一稍稍放心後,又開口問道。
“呃……估計還得一個月左右吧。”荻華有些遲疑地回答道。
“怎麽會這麽慢?”李三一聞言,眉頭微皺,顯然對這個速度不太滿意。
“少爺,您有所不知,咱們在雙河鎮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且路上還經常堵車。馬坊鎮這邊的情況倒是稍微好一些,雙向車道還能會車,可雙河鎮就完全不行了。”荻華連忙解釋道。
“哦?雙河鎮的路都在咱們府裏的地上嗎?”李三一追問道。
“呃……也不盡然,其中有五六裏路是在姚房家族的手上。”荻華思考了片刻,才回答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寫一封信,你讓管家魚富貴轉交給姚房。信中就說明我們要拓寬道路,需要占用他家多少地,到時候會按照市場價格翻倍給他銀子作為補償。如果他不願意,那也沒關係,我們先把那些必須要搬走的東西搬走,至於那些可搬可不搬的,就先放在那裏好了。”李三一解釋道。
荻華聽後笑了笑,說道:“姚房這個人應該還是比較明事理的,他應該不會故意給我們使絆子吧?”
李三一擺了擺手,回答道:“不管他,就算他真的使絆子,對我們的影響也不大。”
荻華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好的,我明白了。還有一個問題,我想繼續從胭脂城招募一些民工來幫忙,可以嗎?”
李三一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當然可以,你可以根據工程的進度來合理擴張民工的數量。隻要糧食供應能夠跟得上,並且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工程進度自然是越快越好啦。”
“少爺,我看這水車水渠挺方便的,要不要也在雙河鎮規劃一條?”荻華滿臉期待地提議道。
李三一略作思考,回答道:“雙河鎮七成土地都是咱們家的,按道理來說確實可行。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不能再從清水河取水了。”
荻華聞言,麵露疑惑之色,追問道:“這是為何呢?”
李三一輕笑一聲,解釋道:“嗬嗬,你有所不知,咱們的造紙工坊位於馬坊鎮工業園,而那裏正好處於馬坊鎮清水河的下遊,雙河鎮清水河的上遊。造紙工坊排出的汙水,將來會對十裏範圍內的河水造成汙染,所以這附近的水,最好還是不要飲用、灌溉為好。”
荻華恍然大悟,點頭應道:“原來如此,那倒是個問題。不過沒關係,我們可以從小芳河取水,雖然覆蓋範圍隻有五六裏,但也足夠了。”說著,他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接著,荻華似乎又想到了什麽,繼續問道:“少爺,我記得雙河鎮北邊是荒地,那片地是不是也屬於咱們家呢?”
李三一嘴角微揚,肯定地回答道:“沒錯,烽火台以外的地方都是無主之地,而且都在河西郡境內,這裏可是少爺我的封地哦。”
荻華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道:“哦,那可真是太好了!少爺,您看這樣如何,我們在距離造紙工坊十五裏的地方再建一個水車水渠,這樣一來,不就能多出一大片土地了嗎?”
“嗯,你這個想法確實不錯。要建就離遠點,至少二十裏,要是以後造紙工坊擴大生產,總不能把水渠搬走吧!”李三一微笑著說道,“不過呢,咱們也不能操之過急。畢竟,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先把原來男爵府封地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那裏安置五十萬人應該不成問題。”
荻華聽後,臉上露出一絲苦笑,“是我考慮不周了,有些衝動了。”
李三一連忙擺手,安慰道:“倒也不是,隻是現在我們的力量還比較薄弱,需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都用在刀刃上。如果盲目擴張,不僅會浪費寶貴的資源,還可能導致其他方麵的問題。所以,你的這個想法可以先放一放,等我們的實力更強大一些,再將其納入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當中。”
荻華點點頭,表示理解,“我明白了,少爺。那如果封地能夠有五十萬人的話,我們再來搞這個大型工程,就不用擔心沒有足夠的青壯年民工了。”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李三一讚同地說,“而且,關於村子的主要管理人員,我覺得還是優先選用退伍軍人比較好。尤其是那些因為受傷而退伍的家兵,或者是從胭脂城府兵營、秦州大營來的,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紀律性。如果這些人還不夠的話,再從府裏的下人中挑選一些合適的人派遣過去。”
荻華略加思索,對這個方案表示認同:“嗯,如此安排確實頗為合理。依此計算,每一百戶設一個組長,那麽一個村子大約可安置六位退伍軍人。”
“有一個事情,需要特別注意一下,”李三一表情嚴肅地說道,“在安排村民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人口情況,盡量把五口以上的人家進行拆分,尤其是那些已經成家的。”
荻華聽後,滿臉疑惑地問道:“這是為什麽呢?”
李三一解釋道:“咱們現在是在新建河西郡,我可不想將來被一些人所左右,甚至成為別人的傀儡啊。”
荻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哦,我明白了,少爺您是擔心宗族勢力吧。畢竟自古以來,皇權都難以真正延伸到鄉村,少爺您若想將權力下達至村鎮,宗族勢力確實是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沒錯,”李三一接著說道,“不過,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分化他們。首先,咱們府裏現在並不缺錢,在建設新村時,房子的大小可以參照城裏的標準,三丈寬,十丈長。其次,在分配房屋時,盡量把同姓的人分開或者有姻親關係戶,或者安排到不同的村、鎮居住。這樣一來,距離遠了,彼此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會淡一些。最後,對於分家的情況,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比如家裏有幾個兄弟的,每拆分一次,就給予他們當地的一塊宅基地,或者在另一個村子購買新房時,可以享受租金或售價的折扣優惠。”
“嘿嘿,少爺您這一招真是高明啊!”荻華滿臉諂媚地笑著說道,“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大後方保持安寧,還能有效避免前方打仗時後方造反的情況發生呢。”
李三一微微頷首,表示讚同荻華的說法,還是解釋道:“咱們李家雖然是靠軍功起家,但大後方的穩定同樣至關重要。畢竟,戰爭不僅需要前方士兵的英勇奮戰,還需要後方的全力支持。如果後方動蕩不安,那前方的戰事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他稍作停頓,繼續說道:“所以,我主張家庭小型化,這樣有助於維護村子的管理。因為當人心都被私欲所左右時,他們往往會更傾向於自己的小家庭,而對宗族的考慮就會相對減少。當然,在推行這一政策的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思想工作,讓村民們時刻牢記,是誰給了他們如今這樣的生活。”
荻華連連點頭,應道:“是,少爺,您說得對極了!我一定會讓各村、組長及時宣傳伯爵府的政策和功績,讓每一個村民都清楚地知道,一個組、一個村就是一個緊密的集體。”
李三一滿意地點點頭,又補充道:“此外,我們還可以在村組之間經常舉辦一些比賽活動,比如開荒種地、采摘鮮花、弓箭射擊、跑步比賽、搭帳篷、打水,甚至是蒸饅頭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既能增強村民們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又能讓他們在娛樂中更好地融入集體,淡化宗族勢力的影響。”
“好的,少爺,我都記下了。”荻華笑著回答道,“我會按照您的指示去做,讓村民們以自己的小家為榮,以村組為榮,從而逐漸淡化宗族勢力。”
李三一頷首,表示讚同:“正是如此。而且,六七個村子可組成一個鎮子。至於鎮子的管理人員,可以由府裏派遣,亦或從村長中遴選,皆可。”
荻華應道:“是,少爺。此次征戰下來,退伍軍人不在少數,應當足以滿足需求。”
李三一點頭稱是:“嗯,如此甚好。待十個鎮組成一個縣後,我們便逐漸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荻華麵露喜色,笑道:“哈哈哈,依我之見,今年定能達成此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特別留意,絕對不能出現那種為虎作倀、以大欺小的惡劣行為。村民們應該相互監督,如果發現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定要立刻展開調查,並及時進行處理。對於那些情節嚴重的人,就直接送到西邊去挖礦吧!”李三一神情嚴肅地叮囑道。
“在村子規劃時,一定要留好排水溝,確保五十戶就有一處公共廁所,一百戶有一口水井,而且公共廁所和水井之間的距離要至少間隔百步以上。”李三一詳細地解釋著,生怕有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