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一次帶隊巡邏封地,秦州大營來人

字數:6065   加入書籤

A+A-


    荻華連連點頭,記在本子上,表示明白,然後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少爺,您說的這些都很好。有個事,我問問,那些收集起來的糞便該怎麽處理呢?現在已經積攢了很多,半年來都把一處百畝大的窪地給填滿了,那味道可真是夠重的。”他一邊說著,一邊露出苦笑。
    李三一這才意識到自己疏忽了這個重要的問題,他連忙扶額,懊惱地說道:“哎呀,虧人哩,我咋把這事兒給忘了!”
    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了解決辦法,接著說道:“這樣吧,這些糞便其實都是上好的肥料。我們可以按照兩份糞便一份土的比例來製作肥料。等到了來年春天,在翻地之前,將這些肥料均勻地撒在地上,這樣一來,來年的產量肯定能提高不少呢。”
    荻華聽了,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道:“真的嗎?那可真是太好了!現在我們有了水車和水渠,再加上這個增產的好法子,咱們真的就算是落地為安啦!”
    李三一微笑著點頭,繼續叮囑道:“嗯,還有一點要注意,最好把人和牲畜的糞便分開存放,而且一定要做好覆土工作,除了必要的傾倒人員,其他人盡量不要靠近。不然到了夏天,這些糞便就會變成瘟疫的源頭,那可就麻煩了。”
    “是,少爺。”
    “建造男爵府時,用的木料都是封地內的嗎?”李三一滿臉狐疑地問道。
    荻華嘴角微揚,露出一絲笑容,回答道:“沒錯,嗬嗬,為了建造男爵府,我們幾乎快把馬坊鎮西南山的樹木都砍伐殆盡了。”
    李三一聞言,不禁懊惱地拍了一下大腿,歎息道:“二杆子,我怎麽把這一點給忘記了!”
    荻華見狀,趕忙安慰道:“少爺,您別太自責了。這也是為了伯爵府的建設嘛。”
    然而,李三一卻搖了搖頭,嚴肅地說:“這樣可不行啊!我們不能隻顧及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影響。”
    荻華一臉茫然地問道:“少爺,您的意思是?”
    李三一解釋道:“你想想看,如果我們把山上或者丘陵地帶的樹木都砍伐光了,會有什麽後果呢?首先,山體失去了植被的保護,就容易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這可是非常危險的。其次,樹木減少了,降雨量也會相應減少,導致幹旱少雨,河流也會因為缺乏水源而幹涸。”
    荻華恍然大悟,連連點頭道:“原來如此,少爺,您考慮得真是周到啊!”
    李三一接著說:“還有,造紙工坊那邊伐竹林的時候,也要注意間隔百步以上,輪換砍伐與種植,不能過度砍伐。”
    荻華連忙應道:“好的,少爺,我明白了。那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嗎?”
    李三一思索片刻,補充道:“嗯,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伐木過後,一定要及時補種樹木。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讓資源源源不斷地供應下去。”
    “還有一個,在修建道路兩側,可以栽種一些耐旱的樹木,過個十年八年的,樹木長大了,就可以砍伐利用嘛!”李三一興致勃勃地繼續補充道,仿佛已經看到了那些樹木茁壯成長的景象。
    “是,少爺!這樣不僅能讓道路兩旁的景色更加宜人,還能為我們帶來額外的收入呢。”荻華連忙應道,眼中閃過一絲欣喜,“隻要再把學堂和醫館都建設好,這裏肯定會變成一方樂土的。”
    “嗯,學堂的建設一定要跟上。教習方麵應該不成問題,不夠的話過段時間會有一批落榜書生過來。”李三一點點頭,心中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我們甚至可以把成人識字也納入學堂裏麵。”荻華忽然靈機一動,笑著說道,“這樣一來,不僅孩子們能受到教育,大人們也能學習知識,提高文化水平。”
    “嗯,你這個想法很不錯。”李三一表示讚同,“在軍方我就是這麽做的,效果非常好。我們可以讓村組長也把這件事情抓一下,將掃盲完成情況作為村組長晉升的一項重要指標。”
    “行,我記下了。”荻華笑著回答,“這樣一來,村、組長們肯定會更有幹勁,積極推動掃盲工作的進行。”
    “嗯,你說得對。”李三一若有所思地說,“說起這個,等木夫人生產之後,讓潘安民醫師把醫館也搬到伯爵府的城池裏麵吧。”
    “這……他在原來的地方待了幾十年,恐怕不太願意搬走吧?”荻華有些擔憂地問道。
    “有什麽不願意的?”李三一不以為然地笑了笑,“他那鋪子本來就是咱家的產業,他不過是夥計而已。”
    “嗬嗬,瞧我這記性,竟然把這事兒給忘了。”荻華恍然大悟,“醫館確實是咱家第一批購買的店鋪呢。”
    “對了,潘醫師到了以後,讓他在封地找些適合學醫的人,就說伯爵府打算開辦一所醫學院。”李三一繼續說道,他的聲音在房間裏回蕩著,透露出一種沉穩和果斷。
    荻華聽後,微微點頭,然後若有所思地說道:“少爺,咱們府裏也有不少十來歲的孤兒,要不要也帶上?”他的目光落在李三一身上,似乎在等待著他的決定。
    最近半年多來,封地湧入了大量的流民,其中孤兒的數量占據了將近兩成。這些孩子們有的被管家魚富貴帶走,有的被秦懷玉統領帶走,還有一些則留在工地上幹活。荻華覺得,這些孩子或許也有學習醫術的天賦和潛力。
    李三一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回答道:“也可以讓他去挑一挑。”
    荻華得到了李三一的許可,心中頓時一喜,連忙說道:“行,潘醫師到了,我給他說。少爺覺得多少合適呢?”他想知道李三一對於招收學生的數量有沒有一個大致的想法。
    李三一稍稍沉思了一下,然後說道:“學醫是個慢活,需要時間和耐心。讓潘醫師自己定吧,教習也讓他去找,薪奉好說。,畢竟他才是專業的。至於醫學院的選址和建設,就由你負責跟進了。等人員確定下來,你告訴我一聲,我有空了過去看看。”
    荻華連忙應道:“是,少爺。開辦醫學院可是一件惠及人人的大善事啊!”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顯然對這個任務充滿了熱情和期待。
    李三一笑而不語,與荻華繼續商議其他事務。直至用過午膳,荻華方起身告辭,離開營帳。
    下午一直在處理駐軍事務。
    第二日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晨曦微露。李三一精神抖擻地帶領著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由劉春一率領的百夫隊、麻偉率領的百夫隊以及他自己的親衛隊組成。他們沿著大青山的東側開始巡邏,一路向東行進三十裏。
    一路上,他們不僅要保持高度的警覺,還要仔細巡查周圍的地形和環境,以確保邊境的安全。
    當隊伍行進到三十裏處時,他們轉向南方,繼續前進八十裏,最終抵達了胭脂城的張家鎮甲字烽火台。在這裏,他們稍作休息,同時對烽火台的選址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和討論。
    劉春一和麻偉首先就選址問題展開了商議,他們仔細研究了周圍的地勢和視野範圍,考慮到了各種可能的因素。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他們初步確定了幾個合適的地點。
    然後,這些選址方案被呈交給李三一進行最後的確認。李三一認真地審視著每一個方案,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對邊境安全的了解,最終確定了二十七處地址作為烽火台的候選地點。
    完成了選址工作後,隊伍開始原路返回。這一來回的路程總共需要六天時間,由於隊伍中有一半是步兵,行軍速度相對較慢,而且一路上還要進行巡邏和探查,所以行程較為緊湊。
    當隊伍接近北關口時,站在城樓上執勤的百夫長遠遠地就看到了李三一的旗幟。他立刻出關三裏,前去迎接。
    “卑職林豐見過校尉大人!”來人正是和李三一在張家鎮甲字烽火台一同服役的雙河鎮老鄉。經過多次交戰,林豐也積累了不少戰功,如今已經晉升為百夫長。
    “嗯,最近北關口有什麽事情嗎?”李三一勒住馬匹,停下腳步,轉頭看向身旁的林豐,一臉嚴肅地詢問道。
    林豐連忙躬身施禮,答道:“回大人,兩日前,秦州大營派來的五個百夫隊已經抵達北關口。此外,還有一些隨隊家屬和佃戶一同前來,總計約有三千餘人。由於沒有大人您的命令,他們一直都在關口外等候,不敢擅自入關。”
    李三一心中一緊,他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自己出門這麽久,竟然沒有收到過一次來自關口的通信。這無疑是一個嚴重的失誤,他暗自懊惱,心想自己應該在離開之前,給關口留下一個能夠主持大局的人。
    “沒有出亂子吧?”李三一趕忙追問,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林豐連忙回答道:“大人放心,他們還是很自覺的。這幾日,他們每日都會進行訓練,營地的巡邏也安排得井井有條,而且他們所遵循的章法和咱們的完全一樣,並沒有出現任何混亂的情況。”
    聽到這裏,李三一心中稍安,點了點頭,繼續問道:“哦,如此甚好。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事情發生嗎?”
    林豐想了想,搖頭道:“回大人,目前就隻有這件事情了。”
    李三一點了點頭,說道:“行,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回營吧。”說罷,他一抖韁繩,驅馬前行,林豐則緊跟其後,一同朝著營地的方向走去。
    快到城樓下時,遠遠地便望見秦州大營中駛出一隊人馬,待這隊人馬走近,隻見為首一人,身著五百戶長的裝扮,他身材魁梧,麵容剛毅,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此人見到李三一,趕忙上前一步,抱拳行禮道:“卑職王七鐵,參見校尉大人!”
    李三一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微笑著說道:“免禮,一路辛苦了。先隨隊回營帳吧。”
    “是,大人!”王七鐵應道,然後起身,帶著身後的兩人,其他人則在原地等候,跟隨著李三一大隊人馬一同進入了北關口。
    麻偉和劉春一帶領著隊伍回到營地後,李三一也回到了自己的營帳。他剛剛在營帳中坐定,便對著王七鐵說道:“坐吧。”
    王七鐵聞聽此言,連忙道謝:“多謝大人!”然後小心翼翼地坐在凳子上,隻敢用半個屁股挨著凳子,顯得有些拘謹。
    這時,有親衛隊隊員走進營帳,為王七鐵和李三一各自端上一杯熱茶,然後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李三一的吩咐。
    李三一輕抿了一口茶水,放下杯子後,看著王七鐵問道:“這次你帶來了多少人?”
    王七鐵趕忙站起身來,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大人,卑職此次帶來了五個百夫隊,共計七百五十名將士。此外,還有隨隊的家屬以及各類軍戶,總計兩千八百五十人。這是監軍魏安寧大人的信,請大人過目。”說罷,他再次站起身來,雙手將信遞到了李三一麵前。
    李三一接過信後,並沒有急著打開,而是先仔細地端詳起這封信來。他發現信封完好無損,沒有被拆開過的跡象,這讓他心中稍安。
    接著,李三一輕輕撕開信封,將信紙展開,仔細閱讀其中的內容。信中是監軍魏安寧大人的指示,上麵寫著:“此次帶來的三百人是他的親衛,而剩下的則是普通的佃戶士兵。這些士兵都是佃戶子弟,其中一半還帶著家屬一同前來。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軍戶,他們都是技術型人才。”李三一知道這老小子撒謊了,算了有那麽大的利益在,也不點破。
    李三一將信反複看了兩遍,確保自己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後,才小心翼翼地將信收好。然後,他沉思片刻,對站在麵前的王七鐵道:
    “這樣吧,你的人馬暫時先留在原地,不要亂動。從明天開始,你帶隊沿著邊境進行巡邏。至於其他的人,我會在明天先安排好他們的安置事宜。如果有什麽需要,可以去找麻偉。”
    王七鐵聽後,連忙問道:“那這次巡邏的規模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