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建造烽火台,修建衛所
字數:6350 加入書籤
李三一道:“先帶兩個百夫隊去熟悉一下情況,下一次再增加到三個百夫隊。明天會有向導過去給你們帶路的。”
王七鐵應道:“是,大人。對了,這次監軍魏安寧大人還讓我們帶來了一年的糧餉。”
李三一聞言,臉上露出一絲微笑,說道:“哦,還是魏大人體貼入微啊!這樣吧,等會兒你去找麻偉做個交接,把糧餉的事情處理好。”
“是,大人。”
“隨隊家屬,明日我會安排,讓大家不必有後顧之憂。”
“多謝大人體貼。”
王七鐵匯報完畢,見李三一沒有問題就離開營帳。
帶王七鐵離開後,李三一在親衛的幫助下,卸去武器、盔甲,沐浴後,在書桌後開始寫信,給秦甲一、荻華、石二、趙智寫好後,讓親衛分別送出。
三個時辰後秦甲一最先到來。
“秦甲一見過少爺!”秦甲一恭敬地向李三一施禮。
李三一微微頷首,然後直接切入主題:“嗯,軍械司的位置找得怎麽樣了?”
秦甲一趕忙回答:“回少爺,目前已經確定了三處地址,還請少爺定奪。”說罷,他將一份地圖呈遞給李三一。
李三一接過地圖,仔細端詳起來。過了一會兒,他指著地圖上的一個位置說道:“那就定在碳礦北邊吧,這裏離鐵礦比較近,而且附近還有水源,方便生產。其他兩處,你把地圖給秦懷玉統領,讓他安排家兵,當做訓練營地。”
秦甲一聞言,稍作思考後提醒道:“少爺,這樣的話,附近至少需要駐紮一個千夫隊來保障安全。”
李三一對此表示認可,他點頭道:“可以,我會給你寫一封手書,你拿著去找秦懷玉,讓他給你派兵。另外,你要把附近至少十裏的範圍都仔細勘察一遍,確保沒有安全隱患。”
秦甲一連忙應道:“是,少爺。我回去後立刻安排相關事宜。”
李三一繼續吩咐道:“嗯,在關口外的秦州大營裏,有一千多名技術性軍戶。你過去挑選一下,看看有多少人適合你的軍械司,能帶走多少就帶走多少。”
“是,少爺。”秦甲一恭敬地應道,“那邊的路實在是太窄了,當時威國為了隱蔽,將路修得如此之窄,實在是不方便啊。以後咱們這裏有了鐵礦、碳礦,還有軍械司,大量的軍隊都要駐紮在此。現在咱們在自己的封地內,路況好了,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節省人力呢。”
李三一一聽,覺得秦甲一說得很有道理,他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後說道:“嗯,你說得對。等荻華來了,我就讓他去規劃一下,把這條路拓寬一下。”
秦甲一見李三一采納了自己的建議,心中一喜,接著又說道:“少爺,我還有個想法。以後咱們的敵人很可能就是匈奴人,您看要不要準備一些重騎兵呢?畢竟現在咱們府上的家兵主要還是以弓箭和弓弩為主,要是和匈奴的騎兵近戰的話,恐怕會吃虧啊。”
李三一一聽,覺得秦甲一考慮得很周全,他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嘛,你可以先打造幾套重騎兵的裝備出來。等下次秦魁回來了,我讓他去找你,他在草原上待的時間比較長,對匈奴人的情況也比較了解,到時候再看看具體該怎麽做吧。”
秦甲一連忙應道:“是,少爺。”
兩人就軍械司的事情又聊了半個時辰,秦甲一才離開。
夜幕降臨,荻華來到營帳。
“荻華見過少爺!”荻華恭敬地向李三一施禮。
李三一微微頷首,不急不緩的問道:“嗯,現在路修得如何了?”
荻華連忙回答道:“回少爺,兩條主路進展順利,預計再過半個月就能竣工。”
李三一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問道:“村鎮建設方麵呢?”
荻華臉上露出笑容,說道:“已經規劃、設計完成了。部分村子已經開始動工建造,磚瓦方麵還能供應得上,隻是木頭的數量相差甚遠。”
李三一沉思片刻,說道:“哦,這樣啊。那你可以派人去胭脂城、肅縣購買,甚至可以到秦州、威國那邊采購。”
荻華應道:“是,少爺。我們已經派出六批人過去了,但可能是因為咱們所需的材料比較多,所以進展不太順利。”
李三一眉頭微皺,想了想說道:“嗯,既然如此,那就集中力量建設,先蓋好一個村子,然後安排一批人進駐。這樣既能緩解一下城裏的壓力,也能讓村民們早日有個安身之所。府裏暫時用不到的材料,也可以先拿出來應急。”
荻華連忙點頭稱是,又問道:“少爺,現在是否可以開始植樹造林了呢?”
李三一略作思考,回答道:“可以,等有閑人了,就派他們過去一些。栽種的樹木要選擇耐旱、易成活的品種,太費水的就不要種了。如果山上栽樹不方便,種草也行,總不能讓山光禿禿的。”
“那這樣,我先派遣一百人去嚐試種樹、種草,先探探路。如果後續人手充足了,再增加派遣人數過去。”荻華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笑容說道。
“嗯,這個方法不錯。”李三一表示讚同,接著補充道,“哦,對了,順便把西邊挖礦的道路也修整一下,至少要修成雙車道。那些鐵礦渣子可別浪費了,都可以用來鋪路,這樣既節省資源又能提高道路質量。再一個把路邊排水溝修好,別一下雨雪路就廢了。”
“好嘞,沒問題。那些鐵礦渣子和碳礦渣子用來修路確實挺不錯的,既實用又環保。”荻華連連點頭應道。
“對了,武侯關的烽火台現在進展如何?”李三一突然想起這件事,趕忙問道。
“哦,那個啊,差不多快完工啦!全長五裏,目前有三千人正在加緊施工。”荻華回答道。
“嗯,進度還挺快的嘛。等那邊工程結束後,在封地的西北角再建一個能容納五千人的營地,設計圖紙就去找秦懷玉統領要吧。”李三一有條不紊地吩咐道。
“少爺,您是打算在那裏駐紮咱們自己的家兵嗎?”荻華聞言,麵露疑惑之色,不解地問道。
“哈哈,不是啦。”李三一嘴角輕揚,笑著解釋道,“是幫別人練兵,順便賺點小錢。”
“哦,原來是這樣啊。”荻華恍然大悟,隨即應道,“好的,少爺,我明白了。”
“營地一定要修建得好一些,畢竟他們離開之後,這些設施我們還可以繼續利用,用來建造學校或者工坊,可不能浪費了。”李三一鄭重地叮囑道。
荻華微笑著回答:“請少爺放心,我一定會保證營地的建設質量,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
李三一滿意地點點頭,接著說道:“對了,關口外來了一批人,秦甲一已經挑選過了,剩下的人就由你來安排。按照五百戶的規模進行設計,但實際隻安排兩百戶入住,在關口外一裏地的地方建造一個新村。目前這邊的灌溉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暫時讓他們先去修建烽火台、修路以及建造新村。”
荻華連忙應道:“好的,少爺。這樣安排正好可以解決最近民工數量不足的問題。不過,關於烽火台的修建數量,您有什麽具體的要求嗎?”
李三一隨手拿出一張區域圖紙遞給荻華,解釋道:“這是區域圖紙,你可以參照胭脂城府兵營的烽火台樣式來設計。”
荻華接過圖紙,仔細端詳起來,他的目光在圖紙上的各個細節處遊走,不放過任何一個重要的信息。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若有所思地問道:
“少爺,我已經看明白了這張圖紙。關於這些烽火台之間的中間地帶,我們是否需要在這裏準備一些衛所營地?”
李三一聽到這個問題,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後回答道:“嗯,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這片區域,同時也方便士兵們的駐紮和調度。每隔十裏建造一個能夠容納百戶人家的新村怎麽樣?”
荻華聽了,眼睛一亮,笑著說:“少爺,這個想法真是太棒了!雖然我們這裏存在灌溉問題,無法進行耕種,但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片廣闊的土地來放牧啊!府裏的牛羊可以在這裏自由地吃草,這樣不僅能解決食物問題,還能讓這片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李三一聽到荻華的建議,頓時恍然大悟,他拍了拍自己的額頭,說道:“哎呀,我怎麽就一直想著種地呢!放牧的確是個很好的選擇。那就按照你說的去試試吧。”
荻華點了點頭,應道:“好的,少爺。我會盡快安排人去實施這個計劃的。”
兩人又就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進行了一番討論,比如新村的布局、牛羊的管理等等。待所有問題都討論清楚後,荻華便起身告辭,離開營帳去休息了。
第二日上午,石二來到營帳。
“石二見過少爺!”石二恭敬地向李三一施禮道。
李三一微微頷首,問道:“嗯,衛所交接都完成了嗎?”
石二連忙回答:“已經完成了,少爺。大部分軍戶得知我們要離開,都紛紛表示願意跟隨我們一起走。”
李三一臉上露出一絲驚喜之色,追問道:“哦?那來了多少人呢?”
石二稍稍思索了一下,答道:“來了二百七十八戶,總計有一千五百多人呢。”
李三一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又問:“剩下多少戶沒有來?”
石二迅速回答道:“剩下九十二戶,其中包括五戶獨戶和副所長。”
李三一稍作思考後說道:“既然他們都來了,今年種地恐怕是來不及了。這樣吧,給來的每個人發放五兩銀子作為安家費,就像去年一樣。如果有人想要賺錢,可以去找那些逃荒的軍戶過來,或者參與建造新村、修路等工作都可以。”
石二聽後,連忙應道:“是,少爺,我明白了。不過,這些人該如何安置?”
李三一胸有成竹地說:“衛所的人可以繼續補充到衛所裏。我計劃在草原上,大青山下修建新的衛所。每個衛所安排兩百戶人家,統一由你負責指揮。你的千戶所指揮部就駐紮在大青山向東三十裏的地方。有個問題,你要注意,你帶來的些人找集中建設,最後平均分散在所有衛所裏,其他新來的也一樣,把同姓的人盡量分開。”
石二心中一喜,立刻應道:“是,少爺!我一定會全力以赴,把衛所建設好的!”
“嗯,相信你能做好。衛所軍官、後勤保障找秦懷玉統領。有軍械方麵的人留下,交給荻華,讓他給秦甲一。千戶所、百戶衛所位置、補貼和工錢,都找城池管家荻華。”李三一繼續補充道。
“是,少爺。”石二答道。
“嗯,去吧。”李三一暫時沒有其他事情,揮手道。
…
天快黑了,趙東初和趙智終於趕到關口。
和李三一用過晚飯後,回到營帳。
“大人,目前胭脂城府兵營的情況相當嚴峻啊。除了趙智之外,其他的人要麽被董全勇帶走,要麽被調動到秦州大營去了。現在就連百夫長都隻剩下兩人,總旗也僅有五人,小旗更是隻有二十人而已。”趙東初一臉凝重地匯報道。
李三一聽到這個消息,不禁眉頭緊蹙,麵露憂色地問道:“怎麽會抽調得如此嚴重呢?”
趙智見狀,連忙解釋道:“大人,我特地去打聽了一下。據那幾次前來傳達命令的人說,胭脂城以後北門有河西郡頂著,四周又沒有外敵入侵的風險,所以多餘人手也沒什麽用處。”
李三一略作思考,無奈地歎了口氣,然後說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把下麵的人能提拔的盡量提拔一下。至於那些離開的人,該給的銀子也都給足了吧。”
趙東初猶豫了一下,接著問道:“大人,那這樣的話,我們是否還需要保持全員戰備狀態?”